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诸天:开局越女阿青 > 第二百八十章 编钟之乐,晋国秘事(4k)

诸天:开局越女阿青 第二百八十章 编钟之乐,晋国秘事(4k)

簡繁轉換
作者:观星若尘梦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4-12-19 09:22:19 来源:源1

“先让我俩研究研究,看看能否从竹简显示出的地图内寻找到线索。如果有什么发现,确认了竹简内秘密的所在地,也不会忘了提醒你们几个的。”

把上有壁画的一大块石板与一大架子青铜编钟取出来后,赵青随口邀请了两句,便研究起了这两件藏品。

关于初创音乐的始祖,有人认为是黄帝时代的乐官伶伦,也有人认为是更遥远时代的伏羲所作,还有人称是朱襄氏、葛天氏首创,总之不太清晰。

继上古诸帝时代的《棡鼓十曲》、《九渊》、《承运》、《九韶》、《六列》、《六英》、《大章》、《南风》,到夏商周三代的《九辩》、《九歌》、《大濩》、《晨露》、《大武》、《三象》、《棘下》;

虽然大部分已经失传,或者只余多次修补后的残篇、后世模仿而创作的新篇,类似于当世版本众多、难辨真伪的《连山易》《归藏易》,但仍然具备着通天彻地的神圣之力。

上古时期的炼气士与巫师,大都对音乐之道有所钻研,以此来作为沟通天地大道、向凡人传递消息的媒介。

到了当前时代,自周公确定礼乐制度以来,宫廷宴会、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中,处处需要音乐,“堂下之乐,以钟为重”,多以编钟来演奏。

《仪礼·乡射礼》记载:“钟鼓者,天下诸侯备用之。”《孟子·万章下》曰:“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在周代,编钟在音律、音域、音质上都胜过了琴瑟箫笛,集乐道之大成,是代表等级与权力的礼乐之器,规定天子摆放四面、诸侯三面、大夫两面,而士仅能使用一面。

胃旸在揽风阁内收藏的这一套编钟,分为上小下大两组,上为九枚钮钟,下为六枚甬钟,共十五枚,历经沧桑,古朴厚重,装饰着精美的蟠龙纹和涡纹。

在十五枚铜钟的表面,都铭刻着大量的篆文,记录了这套编钟在过去主要演奏的曲目和乐谱。

根据赵青的细致探查,似乎是商汤所作的《大濩》,但由于并非越国文字,她暂时只能辨认出其中的大概,疑似仅刻下了《大濩》一小部分的伴奏。

钟体越小,它的声音越小但是它的声调越高。反之,钟体越大,它的声音越大但是声调越低。而通过敲击钟的正、侧两面,则可以奏出升、降两音。

虽然没在会稽城内教授六艺的官学中进修过乐艺,但赵青毕竟得到过不少逍遥子在音乐上的经验,看到这样一套精美的青铜编钟,不由得上手试上了一试。

只见一股股肉眼可见的气流从编钟四周,好似漩涡一般朝着她手指头这里汇聚而来,然后凝聚为沉重的一团,敲击在其中最小一枚钮钟的侧面。

铜钟受到了气团敲击,立刻便传出了庄严肃穆、高亢响亮的钟声,悠扬回荡,久不断绝。

不过,与赵青想象中钟声内蕴藏着巨大的威力不同,在刚才她的随手一敲之下,铜钟传出的声音似乎并无特异之处,除了比琴瑟类乐器沉重许多、声音持续时间颇长之外,完全就是一件普通乐器。

当然,倘若真的只是普通乐器,显然也承受不住赵青随手一敲中使出的力量,将会被震成碎块。

难道说,这件疑似由十五件“下六气”等阶的法器成套组装,价值起码能有半件神兵的青铜编钟,只有材质特别坚固这一个特征?

猜到了她心中的疑惑,出身宫廷、先前就已接触过编钟的王子与梧微微一笑,收剑回鞘,以剑柄充当棒槌,来到了这套五尺多高、长约八尺的编钟跟前,简单地试了试音,便开始奏起乐来。

随着上层钮钟清脆的声音,赵青的心灵中,仿佛看到了一片空旷的原野上,一群悠闲地吃着野草的麋鹿,听到了它们发出的呦呦鸣声,此起彼应。

很快,视角便转到了一场盛大的招待宴会上,在“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主人与宾客互相献礼、饮酒,气氛十分欢快……

虽理论上只有十五枚铜钟、三十个音,但通过不同的击打方式,与和音的变幻,并融入了劲力、罡气对钟内空气的操纵干涉,所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远远超过了常人的想象,丰富多彩之极。

这曲作为宴会乐歌的《鹿鸣》尚未奏毕,赵青已然大致明晓了这种编钟法器在奏乐时起到的作用。

《礼记·乐记》曰:“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

“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向方,可以观德矣。”

真正上乘的音乐之道,并非简单地传递声音的信息,而是以乐曲承载、阐述“道”与“德”,在听众的心灵深处响起,通过世界观与道德之间的碰撞对抗,来让人心悦诚服。

正是“天有日月星辰,地有山陵河海,岁有万物成熟,国有圣贤宫观周域官僚,人有言语衣服体貌端修,咸谓之乐”。

简而言之,若要使用音乐之道对敌伤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演奏出的乐曲声,只是对抗双方心中之道交锋的媒介而已。

而像编钟这样的乐器,就是放大心灵交锋威力的道具,可以将奏乐者心中之道在经过修饰之后投映到听者的心灵内,起到加成的效果。

比如说王子与梧此刻正演奏着的《鹿鸣》曲目,如果他在奏乐时特意为之,就可以借助编钟的加成效果,令修为不足的听众在心灵深处暂时变化成为乐曲中的麋鹿、酒樽,将其控制或击溃。

但如果没能在演奏时融入自身对道与德的感悟,就很难得到编钟的加成效果,仅能发挥出材质较好的普通乐器效用。

尝试着敲击了几次编钟,赵青心中若有所思:若是将自己专攻心灵破绽的“破执心剑”融入其中,又得到怎么样的结果?

经过了一段简要的交流,她把青铜编钟收了起来,向几人问起了有关壁画内容的事情。

在欧冶无猰的探查之下,这幅壁画除了年代久远、疑似有着三四千年历史之外,确实没有发现什么特殊之处,似乎只是越国以南地域巨人崇拜的产物。

越国所在的地域,于夏代之前,其实是防风氏巨人生活的居所。而在大禹斩杀防风氏族长之后,防风氏逐渐衰落、散往四方,在越国的周边地区留下了各种传说。

因此,古代壁画上有着巨人的图像,其实是比较常见的事,并不足为奇。

……

众人收集、清点了一番周边破损的藏品,将其放在了停靠在揽风阁残骸边缘、并没有受到多少破坏的戈船上。

随后,由曾经游历列国、各项经验丰富的文高操纵船舵,输送动力,使得整条戈船微微一颤,倒退、绕过了毁坏阁楼的范围,沿着地下水道的走势,朝着与他们来时相同的方向驶去。

早就从胃旸曾经邀请过的宾客处得知了此地的大致情况,一行人在交流与实地探查过后,自然也搞清楚了该如何离开这里的正确方式。

进入到戈船里面的舱室内后,封住了内外的换气通道,驶过了几道阻隔水流的阀门,伴随着最后一扇阀门的合上,整条船仿佛变成了一条中空的潜艇,在深水中极速上浮起来。

穿过了深达数里的水体,戈船猛然被抛飞跃出了水面,然后重重地跌落,溅起了十数丈的水花。

打开密封的船舱,来到外面,赵青很快发现,戈船所在的水域,其实就是胃氏商坊内先前看到的内部庄园,其中一个占地十数顷的大池塘。

站在戈船甲板上,朝着来时的商坊入口望去,只见一支与她当初在无涉小邑所见有些相似、行伍齐整、气势如一的军队迅速涌入,守住了商坊的十几个内外通道。

这些精锐的士卒,并非属于剑戈营、断玉营这样的越国秘卫,而是会稽城内常驻的越王亲兵“君子军”,全军都有着四等中士及以上的官爵,装备精良,常年训练不休。

所谓“君子”,意为士大夫贵族的儿子。而这支“君子军”的士卒能被称为“君子”,在地位上亦是非同一般,颇受重视,也因此对勾践忠心耿耿,是剑戈营的主要兵源之一。

……

两百里开外,会稽城的地下三百丈,一间四面印着九州舆图的广阔房间。

一袭黑衣、白眉宽额的辛文子随手放下刚刚刻完字的竹简,将其摆放在了旁边的书架上。

被困在此地已一月有余的孙敌,无奈地抬头望着头顶厚实的石板,上面空无一物,但在他已初步臻至“上六气”境界的探查之下,却密布着变幻莫测的天地规则。

阴阳大制有六度:天为绳,地为准,春为春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

抵达了“上六气”之境,便开始修行天地玄黄之气与日月四时之气,接触到构建天地之道的“准绳”“规矩”“权衡”,以此来升华“万物之纲纪”,蕴养自身的大道。

虽然辛文子的境界深不可测,道行已臻不可思议的“道映流光”之境,但以孙敌初入“上六气”境的修为,经过长时间的探查研究,也可以勉强看出一些内容来,打发时间,聊以自娱。

“这一次,毕珍、秦伊这两个家伙,却是有些自作主张了。”忽然,辛文子转身瞥了他一眼,开口说道:“孙敌,你对成王晚年下令通缉的那个秘密组织,是否有过一些了解?”

“疑似想倾覆周王室名号的‘虚空道’?”对于这个外表上温和普通的老者,孙敌心中无比忌惮,犹豫了一会,开口回道:“等到周公神秘消失之后才敢出头,多半是武庚残余的旧部吧?”

“这么多年来,也没见他们搞出过什么大事,估计也就是个小组织罢了。历经上千年时间,在天下各国纷纷崛起的当今,就算这个组织消亡不见,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你过去这些年来,完全是靠伍子胥的精细谋划来行事的吧。”辛文子呵呵一笑,轻声自语道:“谁又想得到,就连晋国公室昔年的一位绝顶高手,都投入了这个秘密组织之中,还抱着与你先前相似的想法,试图跟我进行合作。”

“晋国公室的绝顶高手?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虚空道’,居然还能招揽到这种出身的人物?”孙敌心中微震,随即觉得此言不过是无稽之谈。

毕竟,自晋顷公在六卿挑拨下诛灭了祁氏、羊舌氏最后两个公室家族,祁盈、羊舌食我身亡之后,晋国已完全是“六卿疆,公室卑”的局面,哪里还有对方口中的绝顶高手?

实际上,在晋平公之后,晋昭公、晋顷公,以及这一代的晋侯午,都只有“中六气”的修为境界,实力不足以掌握晋国大权,只能算得上是勉强维持着国君的威势。

说起来,伍叔和父亲这两大初步超越了上六气境的绝代高手,在吴国境内的威势与声名,会不会也有些压过了夫差这位尚未突破上六气境的吴王?

想到这里,孙敌心中陡然一惊,隐约明白了伍子胥之所以经常跟自己闲聊齐国之事的缘由。

“不对,计然先生,就算‘虚空道’真有位出自晋国公室的高手,你毕竟师承与晋国敌对的老子,对方又怎么会生出合作的想法呢?”他心中思索了一番,越发觉得不符常理,又继续开口发问道。

难道说,那个“辛文子虽然出身于宋地,但祖辈其实是从晋国逃亡至宋国的落难贵族”的传闻,确实是真的?

“虽然同是晋国公室之后,但我早在周室单穆公之乱前,就已对一团乱象、公卿互相倾轧的晋国感到失望之极。不然的话,我也就不会远走楚地,跟刚自立不久的楚平王讲述治国之道了。”

辛文子平平淡淡地道出了他正是出身于晋国公族的事实,并随口说出了另一件不为人知的秘闻。

孙敌万万没能想到,早在两百年前,伍奢还在担任楚国太子太傅,离伍子胥投吴后大放光彩甚远的时候,文子就已经成为了楚平王的座上贵宾。

现在看来,对方为自己所知的那些情报,恐怕只是文子波澜壮阔的经历之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