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109章 未必不能找到他们自己的“锚定

第109章未必不能找到他们自己的“锚定之物”。(第1/2页)

他稍作停顿,确保太子的注意力完全集中,方才继续深入剖析。

“首先,长孙司徒所言‘不得营商’,指的是储君亲自下场,操持贱业,与民争利,有损国体威仪。而臣为殿下所谋,绝非售卖食盐。”

李承乾眉头微蹙:“那这雪花精盐……”

“赏赐。”

李逸尘斩钉截铁地吐出两个字。

“殿下应立即通过东宫,将首批制成的部分雪花精盐,以赏赐之名,分发予东宫属官、亲近侍卫,乃至部分态度中立或可争取的朝中重臣。”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其一,彰显殿下恩德,收拢人心。”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让朝野上下亲眼目睹、亲口尝到这远超贡盐的雪花精盐!”

“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太子殿下手握此等‘祥瑞’般的神物!此物之珍稀,之纯净,乃世间罕有。”

“但是,”李逸尘语气陡然转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无论何人,以何种理由,试探性地询问或请求购买此盐,殿下都必须严词拒绝!态度要坚决,甚至要表现出对此等将殿下之赏赐视为商货行为的恼怒。”

“殿下要反复申明,此乃东宫秘制,非为牟利,绝不贩卖!一丝一毫流入市面的可能都不能有!”

李承乾若有所悟。

“逸尘你的意思是……只展示,不售卖?让所有人都看得见,却得不到?以此……来抬升此物的价值,以及……孤的神秘与权威?”

“殿下明鉴!”李逸尘颔首。

“物以稀为贵,更何况是此等从未现世之宝。”

“当所有人都知道殿下拥有它,却无人能得到它时,它所锚定的,就不仅仅是其本身的使用价值,更是一种近乎特权和恩宠的象征。”

“它将成为殿下信用的最直观、最震撼的体现。”

“人们会想,能拥有此等神物的太子,其背后究竟隐藏着何等深不可测的实力与底蕴?”

他成功地将太子的思维从卖盐赚钱引向了信用塑造的更高维度。

“至于第二条,不得以储君名义向商贾借贷。”

李逸尘话锋一转,进入另一个关键点。

“殿下发行的债券,与寻常借贷,更是天壤之别。”

“寻常借贷,是东宫以未来税收或殿下私库为抵押,向特定富户商贾借钱,本质是债务关系。”

“是殿下有求于人,且易被抨击为盘剥、与民争利,更将东宫信用与个人或少数家族绑定,风险巨大。”

“而此债券,其名目,非为东宫私用,乃为‘西州开发’这一国策!殿下并非借贷人,而是此项利国利民大业的倡导者与总揽者!”

“殿下接下来,应立刻将西州开发之规划、远景、以及所需钱粮数额,择其要者,以东宫名义,正式昭告天下!”

“不仅要让朝臣知晓,更要让长安、洛阳乃至天下各州的商贾富民、有志之士皆知!”

“言明此乃巩固边疆、经营西域、利在千秋之壮举!”

李承乾听得心潮澎湃,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檄文传遍天下的场景。

“昭告之后,”李逸尘继续勾勒蓝图。

“便是发行债券。此债券,非借贷凭证,而是‘共建西州’的‘出资凭证’!”

“殿下要号召的,非是借贷给东宫的商贾,而是邀请天下有识之士,将手中余财,投入到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中来!”

“我们要明确告知所有人,此债券,约定两年期限,年息几何需仔细核算,既要具有吸引力,又不能过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9章未必不能找到他们自己的“锚定之物”。(第2/2页)

“两年后,凭此债券,可连本带利兑付。而且,”

李逸尘强调道。

“要明确说明,此债券两年后并非作废,持有人可选择兑付,也可选择继续持有。更重要的是,我们允许并鼓励债券在商贾之间、民间自由转让、流通!”

李承乾眼中光芒大盛。

“如此一来,持有债券者,若急需用钱,无需等到两年后,便可转售他人!债券本身就成了可以交易之物!其流动性大增,愿意购买者必然更多!”

“正是!此债券,因其可流通、可继承、可变现,便不再是一张简单的借条,而是一种……资产!”

李逸尘用了一个李承乾能理解的词。

“它背后锚定的,是西州开发的未来收益,是帝国的边疆稳定,更是太子殿下您一诺千金的信用和那世人皆知其珍贵、却求之不得的雪花精盐作为隐性保障!”

“购买债券,非是借贷给太子,而是投资大唐的未来!是爱国之举,是明智之选!”

“届时,民间资金将滚滚而来,何愁十五万贯之数?”

李逸尘最终总结道。

“此法,既规避了借贷、营商的恶名,又将殿下置于为国募资、总揽大局的崇高位置。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李承乾豁然开朗,心中块垒尽去,抚掌笑道。

“好!好一个盐非商,债非贷!逸尘,你此番剖析,如拨云见日!孤知道该如何做了!这便去安排赏赐盐、起草告文之事!”

他此刻信心倍增,只觉得一条康庄大道已在脚下展开。

唐代东宫作为一个微型朝廷,本身拥有一定的行政权。

太子总揽西州事务,是皇帝亲口任命,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

以东宫名义发布文告,宣传利国政策,属于储君职责范围,并未僭越。

发行债券,名义上是为“国家工程”募集资金,而非东宫自身借贷,巧妙规避了“储君借贷”的指控。

赏赐行为更是君主和储君的常规权力,将食盐作为赏赐品,合乎礼制。

坚决不售卖,则彻底堵住了与民争利的罪名。

只要操作过程公开透明,债券条款清晰,兑付及时,这一切便是在规则之内,利用东宫的信用和影响力,为朝廷项目进行的一场创新性融资。

即便有御史想弹劾,也很难找到切实的罪证,反而可能被斥为“阻碍国策”。

李逸尘离开显德殿,回到自己那间狭小却安静的伴读班房。

房门关上,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他脸上那份从容与笃定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思索。

太子正在按照他引导的方向成长,速度甚至超出了他的预期。

李承乾开始懂得运用规则,懂得包装意图,懂得隐忍和布局。

这固然是好事,是扭转其命运的必要条件。

但李逸尘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他坐在案前,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暮色,心中思绪翻涌。

他所献之策,无论是“债券”还是“信用锚定”,其核心思想并非复杂到古人无法理解。

只要有心人,特别是那些浸淫权力斗争数十年的老狐狸,在获悉东宫的动作后,很快就能琢磨出其中的关窍。

或许他们无法立刻复制“雪花精盐”这样的具体锚定物。

但“信用凭证”、“项目融资”这类概念,一旦被理解,以那些世家大族的资源和智慧,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找到他们自己的“锚定之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