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69章 这……这绝非李承乾!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69章 这……这绝非李承乾!

簡繁轉換
作者:作家狼族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1 16:48:35 来源:源1

第69章这……这绝非李承乾!(第1/2页)

这已不是简单的钱粮数字问题,而是涉及各部利益权衡、国家整体预算分配的问题。

他斟酌着回道:“殿下所虑极是。国库岁入有定,一处多用,则另一处必少。十五万贯钱,约占今年计划用于各地水利工程总款项的一成半。二十万石粮,亦需从各道常平仓中协调。若尽数拨付西州,则确需延缓部分非紧要地区的水利工程,或削减其他边镇的额外粮饷补贴。具体至关中……或需推迟渭北两处小型渠堰的修缮,涉及良田约千顷。然此乃初步估测,需与工部、各地刺史详议后方能精确。”

李承乾并没有深究具体数字,转而看向工部侍郎。

“工部言水利兴修耗费巨大,需从中原调拨匠人物料。孤再问,若从中原调拨,主要需哪些物料?这些物料,于其原产地,当前是否有其他紧要工程需用?若调往西州,对这些工程进度影响多大?是否有替代物料,或可就地取材于陇右、西域,以减少转运损耗与对他处工程之影响?”

工部侍郎也是一怔,被太子的这般详细的追问,有些惊愕。

他忙敛神回道:“殿下明鉴。所需之大宗,乃优质木材、石料、铁器,尤其用于制作水车、闸门的精铁。若优先保障西州,则洛宫工程或需暂停部分非核心殿宇,河工亦需加紧从其他产地调运,恐增成本与风险。至于就地取材……西州左近木材匮乏,石料品质亦不及中原,精铁更是全赖内地输入。唯有夯土、芦苇或可部分替代,然用于长期性水利设施,恐不耐久。”

李承乾目光沉静,又转向兵部官员。

“兵部言增设折冲府,需饷银装备。若新募一府之兵,其每年饷银、维持费用,与从安西都护府现有驻军中抽调一部,加强西州防务,二者孰费孰省?若新募,训练成军需时,其间西州防务空虚,风险如何弥补?若抽调现有驻军,又是否会导致其他边防要地兵力不足?此中利弊,兵部可有测算?”

兵部官员面露难色,显然太子的问题切中了军费分配与边防部署的敏感处。

“回殿下,新募一府兵,初始装备及每年维持之费,确高于临时加强现有驻军。然从安西他处抽调兵力,恐致使如庭州、伊州等地守备削弱,西域诸部若有异动,应对或显吃力。且抽调之军,对西州本地情势亦需熟悉过程。此……此事关全局布防,需与李靖大将军及安西都护府详细议定,非臣一时可决断。”

最后,李承乾看向刑部官员。

“刑部言需派精干刑吏并设署衙管理徙囚。孤问,若依此标准,需增派多少刑吏?这些刑吏从何处抽调?是刑部本部,还是从各州县借调?若从州县借调,是否会影响其原属地刑狱事务?若因此导致某地积案增多,甚至冤狱发生,此代价,与严格管理西州徙囚之收益,孰轻孰重?是否有更简便有效之管理方法,可减少对内地刑狱体系之依赖?”

刑部官员汗珠隐现,没有想到太子会问的这么详细。

“殿下……此…臣需回去后详查各道刑狱官吏配置,方能估算可抽调之员额。确…确有可能影响地方……至于简便之法,或可授权西州地方官便宜行事,或利用徙囚自治,以囚管囚,然此中风险亦大……”

李承乾不再发问,身体微微后靠,扫视全场。

他心中的得意之色并没有显示在脸上。

他并未给出任何决断,只是将这些各部门原本孤立提出的问题和需求,用一条名为“取舍代价”的线串联起来,**裸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9章这……这绝非李承乾!(第2/2页)

显德殿内,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

只有方才被太子询问的几位官员略显粗重的呼吸声,以及书记官笔尖飞速记录的沙沙声。

长孙无忌低垂的眼皮下,眸光剧烈闪动。

他心中的冷笑早已被惊愕所取代。

这……这绝非李承乾!

那个暴躁易怒、思维简单的太子,绝无可能问出如此环环相扣、直指利害核心的问题!

这些问题,看似寻常,实则每一个都精准地点在了事务关联的节点上,牵扯出更多的矛盾与抉择。

这已不是简单的“进步”所能形容!

他是在权衡,不,他是在丈量每一项决策背后那看不见的、却真实存在的代价!

这种权衡之术,如此系统,如此深入,仿佛已融入其骨髓!

他从哪里学来的?

背后那人,究竟是谁?

竟能将太子雕琢至此?

房玄龄心中的讶异丝毫不亚于长孙无忌,甚至更多了几分凝重与审视。

他原本以为太子只是学会了隐忍和借势,但此刻看来,远非如此。

太子所展现出的,是一种超越了个人情绪、直抵事务本质的分析能力。

他问的不是“该不该做”,而是“做了之后,其他地方会付出什么代价”,“如何弥补或最小化这些代价”。

这已不仅仅是权谋,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基于全局利益的“核算”与“经营”!

这种思维方式,即便是在朝堂沉浮数十年的他,也并非时刻都能保持如此清醒和彻底。

太子此举,仿佛手持一柄无形算盘,在计算着帝国庞大肌体上,每一分力气的使出,会引发其他部位怎样的牵动与损耗。

史书所载之明君贤相,或有雄才大略,或有爱民之心者,将这种权衡做到如此细致、如此自觉的层面,实属罕见!

若此非一时灵光乍现,而是太子真正掌握了的思虑方式……

褚遂良站在班列中,眉头紧锁,看向太子的目光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惊疑。

他素以直言敢谏、洞察事理自诩,然太子今日之问,却让他有种措手不及之感。

太子并未反驳任何人的意见,也未提出自己的方案,只是不断地追问“代价”与“影响”。

这种问法,剥去了所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将朝政决策那残酷而真实的背面暴露无遗。

这让他感到不适,却又无法指摘。

因为太子问的,正是治国者本应时刻谨记,却又常常在利益纷争中忽略的根本!

殿内其他官员,更是面面相觑,不少人背后已被冷汗浸湿。

他们原本准备好应对太子的质询、反驳,甚至争吵,却万万没想到,太子只是用一个个平静却犀利的问题,就将他们逼入了不得不直面自身决策局限、资源窘境的角落。

这种不表态、只追问的方式,比直接的斥责更让人心惊胆战。

因为每一个问题,都要求他们跳出自身部门的局限,去思考更广阔的牵连。

而这恰恰是他们平日尽量避免的。

“诸卿所述,皆是实情。然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