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40章 只是想找一个能代表他们利益的代

第40章只是想找一个能代表他们利益的代理人!(第1/2页)

任瑰这才缓缓落座,姿态端正,虽显老迈却依旧保持着文臣的仪态。

他轻抚长须,目光变得悠远,仿佛穿透了殿宇,回到了数十年前那个风云激荡的岁月。

“殿下,”他开口,声音温厚而略带沧桑。

“老臣追随太上皇与陛下于晋阳起兵时,殿下尚未出生。那时节,天下鼎沸,群雄逐鹿。大业十三年,太上皇以太原留守执掌一方,欲匡扶社稷……”

他娓娓道起动乱时期的艰难,谈及粮草筹措之不易,兵力调配之维艰,以及如何运用策略联合各方势力以壮大声威,又如何谋划西进入关中的大计。

“记得筹划西河之役时,陛下常与臣等彻夜商议。郡丞高德儒闭城固守,强攻难下。是时,老臣曾建言,一面佯攻以疲其军,一面遣能言善辩之士潜入城中,晓以利害,动摇其心。可惜时机未臻成熟,最终仍需将士用命。慕容罗睺将军奋勇先登,不幸中箭殒命,诚为憾事。少年段志玄之勇毅,亦令人赞叹。”

任瑰语气沉静,说到关键处,眼神流露出追忆之色。

他一一列举当年共事的贤才:殷开山如何尽忠殉国,刘政会如何镇守后方、保障供给,唐俭如何临危受命、周旋于突厥牙帐,长孙顺德如何执行战略、克敌制胜……

他提及霍邑之战前的谋划。

“当时大雨滂沱,军粮不继,士卒疲敝,宋老生据险不出。老臣曾与陛下及诸同僚反复商议进退之策。最终陛下决意亲率精锐出击,以雷霆之势破敌。虽未亲临战阵,然筹谋之功,亦不可或缺。那一战,确实打出了我大唐的威风!”

他又述说进军长安途中的种种策略,如何招抚各方势力,如何制定方略使隋将屈突通陷入困境……言语间充满了对那个时代的深刻记忆,对高祖与当今陛下善于纳谏、英明决断的由衷敬佩,更有身为参与开创基业文臣的深沉自豪。

李承乾起初有些不解,不知这位老文臣为何突然前来细说开国旧事。

但听着听着,也不禁被那些波澜壮阔的往事吸引,特别是听到父辈当年在艰难中决策、运筹帷幄的经历,心中也生出几分感慨。

他随着任瑰的叙述,不时颔首,应和几句:“任大夫与诸位功臣,实乃国家栋梁。”

“先辈创业维艰,孤当铭记。”

任瑰话锋于此开始发生微妙转变。

他声调渐低,语气中的沉静追忆逐渐被一种忧思感慨所取代。

“唉……”他长叹一声,目光扫过殿宇华美的梁柱,微微摇头。

“光阴荏苒,倏忽三十载。当年共商大计的故人,如今安在?慕容罗睺、殷开山……多少俊杰,已为国捐躯,未能得见今日大唐之盛世。即便幸存的,如老臣这般,也已是风烛残年。”

他稍作停顿,眼神略显空茫,仿佛在追忆那些逝去的面容。

“回思当年,众人同心协力,不分彼此,只为平定乱世,安定天下。彼时,功业可在帷幄中谋,但凭才学见识,皆得重用。陛下更是知人善任,量才录用。似老臣这般,本只是太原一介文书,也得陛下信赖,委以参谋之任……”

言及此处,他语气中的感慨愈深,甚至带上一丝难以察觉的郁结。

“然观今日朝堂,衮衮诸公,多为新进之秀。关陇高门,山东士族,寒门才俊……英才辈出,我大唐也出现了盛世之象。陛下圣明,广纳贤才。只是……只是我们这些老迈之人,以及我们的子侄后辈,空负功臣之后的声名,却……却难寻报效之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0章只是想找一个能代表他们利益的代理人!(第2/2页)

他抬眼看向李承乾,目光复杂,既有期盼,又含无奈。

“老臣并非贪恋权位,只是……每每忆及先帝与陛下开创基业之艰难,想到那些为国捐躯的同僚,再看看自家子弟,虽不敢说才识过人,却也愿尽绵薄之力,唯恐辜负先人声名,有负大唐盛世啊!思之不免……怅然。”

最后二字,他几乎是从齿间轻轻吐出,带着文人特有的含蓄与忧思。

李承乾听得似懂非懂。

任瑰这番话,自始至终,满篇都是忠君爱国,追忆先贤,忧怀国事,情真意切,言辞得体。

他只能顺着对方的话意,说些“功臣之后,朝廷必会量才录用”、“大夫劳苦功高,父皇时常念及”等场面话。

但他内心深处,仍是一片茫然。

这位老文臣特地来东宫,细说这么一番往事,最后感慨功臣之后境遇,究竟意欲何为?

是为后辈求取进身之阶?

还是单纯来抒发感慨?

李承乾全然不解其意,只觉得这位老臣情感细腻得有些突兀,甚至让他不知所措。

侍坐在左侧的李百药,眉头微微蹙起。

他学识渊博,阅历丰富,立刻嗅出了任瑰这番话背后不同寻常的味道。

这绝非简单的忆苦思甜或发牢骚。

这是在向太子表功,更是在委婉地诉说不满,暗示当今朝廷对早期功臣集团的“遗忘”和“薄待”。

其目的,恐怕是想试探太子的态度,看看这位储君是否会对他们这些“被边缘化”的旧势力伸出橄榄枝。

右侧的许敬宗,面上依旧带着惯常的微笑,眼神却在任瑰和李承乾之间飞快逡巡。

他心思活络,瞬间就明白了任瑰的潜台词。

这是失意者在寻找新的政治靠山。

许敬宗迅速权衡利弊。

功臣之后虽大多权势不再,但在军中、在旧臣中仍有一定潜势力。

若能借太子之手加以笼络,或可成为一股助力。

但风险同样巨大,极易引起陛下和当权派的猜忌。

他决定先静观其变,看看太子如何反应,再思量自己该如何站队。

他注意到太子脸上的困惑,心中暗忖:太子似乎并未完全领会任瑰的深意。

而坐在后排阴影中的李逸尘,在任瑰话锋转向“功臣之后境遇”时,嘴角便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他完全看穿了这套把戏。

什么追忆往昔,什么忧心国事,不过是包裹着华丽外衣的政治投机!

这些所谓的“功臣之后”,大多才具平庸,却躺在父辈功劳簿上,渴望继续享受特权。

他们在当前权力格局中失势,便想利用太子与皇帝、与魏王之间的矛盾,押注东宫,企图在新一轮权力洗牌中分一杯羹,重现父辈荣光。

他们绝非真心辅佐太子治国安邦,只是想找一个能代表他们利益的代理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