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65章 昭然若揭的“心思”。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65章 昭然若揭的“心思”。

簡繁轉換
作者:作家狼族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1 16:48:35 来源:源1

第65章昭然若揭的“心思”。(第1/2页)

“一,观有哪些人毛遂自荐。这些人,要么是急于事功的干才,要么是各方势力的马前卒。需要仔细甄别。二,观长孙无忌、房玄龄等朝中重臣会举荐谁。三,观魏王那边,会推出何人,或会阻挠何人。”

李承乾听得心潮澎湃,仿佛已经看到了朝堂上为此职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而自己则高坐钓台,洞若观火。

“更重要的是,”李逸尘补充道,“无论最终此人是谁,只要他符合殿下提出的‘标准’,并且是在殿下‘听政’规矩内由朝廷议定,那么他赴任之后,天然便带有一丝‘东宫瞩目’的色彩。殿下后续便可顺理成章地过问西州事宜,考察其政绩,施以恩威。这比殿下直接安插一个明显是东宫属官的人,要隐蔽得多,也高明得多!”

“妙!太妙了!”李承乾忍不住击掌。

“如此一来,孤进可攻,退可守!既推动了西州之事,又甄别了朝中动向,还能悄然布下棋子!逸尘,此计大善!”

他兴奋地在殿内踱步,浑然不觉脚处传来的疼痛。

“孤这就草拟奏疏!便按你所说,只提职司与标准,绝口不提人选!”

看着太子重燃斗志,并且开始运用他所传授的思虑去布局,李逸尘心中稍感宽慰。

他知道,前路依然艰险,李世民的猜忌,朝臣的目光,魏王的阴谋,都如利剑悬顶。

但至少,太子正在成长,从一个只会发泄怒气的叛逆少年,开始向一个喜欢运用权力法度的政治人物转变。

这,就是他在这大唐贞观年间,唯一的一线生机所在。

“殿下英明。”李逸尘躬身。

“此外,关于那‘自污’谣传后续,尤其是并州地动之事,若天象真如所料,则殿下之声望,将迎来一次意想不到的攀升。”

两仪殿。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疏。

侍立一旁的王德将头埋得更低,屏息凝神。

那奏疏是东宫刚呈上来的,墨迹尚未干透。

内容是关于西州徙民实边事宜,核心是奏请设立一个全新的职司——“西州开发黜陟使”。

奏疏写得条理清晰,论点分明。

先是重申西州战略地位之重要,再论徙民实边之紧迫,接着指出当前由各部分头负责、缺乏统筹的弊端,最后提出设立此职的必要性。

奏疏中还详细阐述了此职的权责:总揽西州徙民安置、屯田垦荒、水利兴修、边境互市乃至部分军镇协调之权,可直接向皇帝禀报。

奏疏末尾,还列出了对此职人选的要求:“通晓农事水利、明达边情、清廉干练、不畏权贵、堪任繁剧”。

然而,正是这份看似为国筹谋、无可指摘的奏疏,让李世民的脸色一点点沉了下去。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那几行关于人选要求的字句。

“通晓农事水利、明达边情、清廉干练、不畏权贵……”

李世民在心中默念,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说得倒是冠冕堂皇!

这逆子,翅膀还没硬,就迫不及待地想伸手要权,安插自己的人了?

他几乎能立刻想象出,李承乾在写下这些要求时,脑子里想的是哪个“东宫故旧”,或是哪个近期向他示好的“干才”。

这个“西州开发黜陟使”,权柄如此之重,几乎等同于一方节帅,若真成了太子私党,日后岂非尾大不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5章昭然若揭的“心思”。(第2/2页)

更让他愠怒的是这奏疏呈上的速度!

今日刚赋予太子听政之权,这奏疏就摆到了他的案头!

如此急切,连最基本的、与中书门下诸位宰相商议的程序都等不及了吗?

他是觉得凭他东宫一己之见,就足以定策于枢机?

一股被冒犯、被轻视的怒意,混合着对儿子急于揽权的失望,在李世民胸中翻涌。

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急躁、叛逆、缺乏耐性的李承乾,只不过这一次,他披上了一层“勤政务实”的外衣。

“好,很好。”李世民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

“朕倒要看看,你麾下有何等‘清廉干练、不畏权贵’的贤才,堪当此任!”

他猛地提起朱笔,在那奏疏上飞快地批阅起来。

笔锋凌厉。

“准奏。着太子与尚书省、中书门下、吏部、兵部、民部有司详议黜陟使人选,务求公允,择贤能者任之。议定后,将名单与考语呈报朕前。”

“即刻发还东宫。”

李世民的声音恢复了平静。

王德躬身应诺,小心翼翼地捧起奏疏,快步退了出去。

他清楚地感受到,陛下动了真怒。

这怒火并非源于奏疏本身,而是源于太子的“心急”和那未曾明言、却昭然若揭的“心思”。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到了赵国公长孙无忌的耳中。

此时长孙无忌正在府中书房批阅公文,闻听心腹家人低声禀报,他执笔的手顿在了半空。

“哦?这么快就上奏了?还要设‘黜陟使’?”长孙无忌花白的眉毛微微挑起,放下笔,脸上露出一丝似笑非笑的神情。

“陛下是何反应?”

“陛下已准奏。但批红要求太子与三省六部有司详议人选,议定后上呈御览。”

长孙无忌闻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即发出一声极轻的冷笑,透着几分了然与讥诮。

“刚得了些许权柄,就如此迫不及待地想要弄权了吗?”

他喃喃自语,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西州……那可是块肥肉,也是块烫手山芋。这个‘黜陟使’,位置敏感得很呐。太子殿下,你这是想把你的人,放到这个风口浪尖上去?还是想借此,来试探朝堂各方的反应?”

他起身,在书房内缓缓踱步。

李承乾这一步棋,走得既急且险。

绕过宰辅,直接上奏,这本就是官场大忌,显得吃相难看,缺乏政治智慧。

陛下那句“与有司详议”,本身就是一种不满和敲打。

“也好。”长孙无忌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老夫倒真想看看,明日在那东宫显德殿,太子殿下会推出哪位‘贤才’?他又要如何说服我等这些老朽?”

与此同时,梁国公房玄龄也得知了消息。

相较于长孙无忌的冷厉,房玄龄的反应更为复杂。

他抚着长须,沉吟良久。

“太子急于任事,其心可勉。西州设专使统筹,就其事而论,确有必要,并非全无见地。”

他呐呐自语着。

“只是……这程序,终究是逾越了。陛下心中,定然不喜。”

他叹了口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