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唐末从军行 > 第157章 崔文浦之信

唐末从军行 第157章 崔文浦之信

簡繁轉換
作者:随笔道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1 16:48:47 来源:源1

第157章崔文浦之信(第1/2页)

陈从进听到这话,愣了一下,原来不只是自己缺钱,别人也缺钱,这杨权恩肯定是被逼急了,居然干出绑架勒索的事来,这又一次刷新了陈从进对这个时代武夫的道德下限。

至于这消息是真是假,这无需怀疑,因为后面驿站传过来的消息,最多也就比这些商人晚一天,但提前一天得到消息,这对陈从进来说,那便是多了一天的准备时间。

陈从进沉吟片刻后,点点头道:“陈某多谢崔郎君襄助之心。”

其实对陈从进来说,这个崔文浦派人来送信,要说有用,是有那么点作用,但这个作用并不是很大。

陈从进说完后,正准备让人将这个信使带下去,好吃好喝的招待一番。

而就在此时,这汉子从怀中取出一封信,而信上,已经被印泥封住,显然是还未拆封的。

这汉子双手呈上信件,口中道:“大帅,我家郎君遣我而来,言有要事与大帅相商,其所言之事,皆在此信中。”

陈从进看了一眼李丰,李丰心中了然,当即上前接过信件,用手捏了捏,里头确实是纸张。

陈从进拆开信封,展开一阅,其信言:

“博陵崔氏,崔文浦,闻信如面,顿首而拜。

闻大帅戡定幽州,使一方复宁,大帅之才略,文浦深感钦佩。

今杨权恩悖逆残暴,为聚军资,犹效匪寇,行绑缚勒索之举,其肆虐之态,甚于虎狼。

文浦虽一介商贾,然心怀大义,见此恶徒,恨不能拔三尺剑,诛此贼首,故文浦决意联络蓟州诸行商,暗结死士,欲乘其不备,夺取蓟州四门,以断杨权恩粮道,使其军心动摇,亦为大帅扫除贼势,略尽绵薄之力。

然商贾之力,终究有限,文浦恐事有不逮,特修书恳请大帅援手,望大帅能遣轻骑若干,约定时日,疾驰而至,内外相应,则蓟州复归大帅矣!”

博陵崔氏,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在士族中,几乎公推崔氏为士族之冠,在唐时,出身博陵崔氏的宰相就有十六人之多。

当然,国家会衰弱,士族也是同理,当今的宰相崔沆,虽然此人在历史上,声名不显,但是其却贡献了一个成语,沆瀣一气,从这个成语就可以知道,崔沆是一个什么样的货色。

陈从进看完书信后,心中有些想笑,要不是杨权恩勒索,这个崔文浦怎么可能会给自己通风报信,居然还在信中吹嘘自己心怀大义。

不过,此人提供的方案,倒确实有几分成算,战争的目的,便是追求胜利,那就注定战争的双方,会无所不用其极,而作为敌方领军的主帅,那自然要先了解一番,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对杨权恩此人陈从进并不是太了解,因此,陈从进详细的询问这个汉子,希望从他口中,得知杨权恩的秉性,爱好,以及其对经略军的掌控力度。

而崔文浦此人,能把马行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也不仅仅是靠着博陵崔氏的名头,其自身,也颇有手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57章崔文浦之信(第2/2页)

从他挑选之人便可看出,这名信使,对陈从进的问题,那是侃侃而谈,显然是料熟于心。

经过长谈后,陈从进得知了以下消息,杨权恩,莫州长丰人氏,杨承荣之侄,此人性子温和,颇为好色,对兵事并不是特别上心。

按此人的说法,以杨权恩的性子,能下定决心勒索蓟州行商,掠财以起兵,这完全是因为杨承荣的旧部王传所鼓动的。

至于对经略军的掌控力度,这名信使,略有些迟疑的表示,经略军并不归心于杨权恩。

关于这些消息,陈从进并不能确定,不过,对此事也无需太过于纠结,战争,正常情况下,还是双方实力上的比拼,赌运气的情况比较少,当然,如果运气好到天降陨石的程度,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至于对经略军掌控薄弱,按常理来说,这是很有可能的,当然,也不排除杨权恩如此厚赏,经略军卒出于职业道德,拼死一战那也是可能的,想到这,陈从进让李丰先把这个信使带下去,随后急召诸将,当务之急,是要整顿军队,做好出征前的准备。

未几,诸将咸集,十余名军将齐聚节堂兄,清夷军的李旋德,李旋化两兄弟,雄平都的向元振,王猛,杨匡,张泰,郭崇景,以及静塞军的刘世全,赵克武,齐光等诸将。

陈从进神色凝重,目光扫视众人,朗声道:“蓟州杨权恩已起兵,率经略军已然朝着幽州而来,算算时间,也就六七日后,就会抵达幽州。”

诸将听闻,神色各异,或惊或怒,亦有人不动声色,脸上毫无表情,陈从进将众人的模样,尽收眼底。

惊怒者,皆是清夷军和自己起家之众雄平都,而刘世全等人却是面无表情,显然,这些人对陈从进并未归心,自然也没有同心协力的打算。

陈从进心头一叹,还是根基太浅了,不过,此战若能大败杨权恩,想来威望也能提升许多。

而这时刘世全简单的给众人介绍了一遍杨权恩此人,当初在蓟州时,刘世全和杨权恩那交道打的多了,对此人,刘世全是知之甚详。

刘世全对众人说道:“杨权恩,非纨绔之徒,然其性,不好兵事,素好风月之欢,不过,此人好从他人之建言。”

听到这,雄平都诸将,面色皆是由阴转晴,这样的主帅,推己及人,换做他们,那肯定是不服加藐视的,至于好听人言,说好听些,是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要是说难听些,那就是耳根子软,没有主见。

这时,王猛大声道:“打,杨权恩算什么东西,要不是靠着杨承荣,他能当上蓟州刺史。”

“不错,这个杨权恩连仗都没打过,就他,居然还敢领兵,讨伐咱们,要我说,这个杨权恩,估计连经略军一天吃多少粮都不清楚,就是个草包领兵。”

“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