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唐末从军行 > 第443章 天使抵达

唐末从军行 第443章 天使抵达

簡繁轉換
作者:随笔道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1 16:48:47 来源:源1

第443章天使抵达(第1/2页)

填平护城河,这个工作量还挺大的,大军齐上阵,密密麻麻的盾车,洞屋作为掩护填河的工具。

城上望风的守军眼见这回幽州军来真的,于是连忙向城下告急,张彦球也冒着石弹的危险,上城一观。

这么大规模的动静,显然不可能是在玩虚的,于是,急调守军上城。

这段时间的挨砸,也让守东城的河东军个个心里都憋着一把火。

此起彼伏的号令声,在晋阳城上传开,而此时,洞屋,盾车还未接近城墙,远处的投石机又来了一轮齐射。

数十枚的石块,翻滚着,呼啸着飞向晋阳城头。

“娘的,还来!”

“这帮狗东西不会又是诓骗老子的吧!”城楼上的守军见状气的破口大骂。

经过改良后的投石机,射程距离,以及威力是增加了,看起来也是蔚为壮观,但是威力还是有限的,石头是把城墙砸的坑坑洼洼,都将把垛口砸平了,但是依然是砸不烂厚实的晋阳城墙。

不过,这一轮,城墙上布满了守军,只要石头落到城墙上,碰之立死,触之立伤,只要见到此等场面的人,无不面色发白,惊惧不已。

“快,把尸体拖下去!”

“把车弩拉上城头……”

“敌近三百步,放!”

瞬间,一架车弩的弩箭,如奔雷般飞向攻城的幽州军,一辆正在行进的盾车,直接被弩箭击中,击中的位置,立刻四分五裂,木屑飞的到处都是。

而在盾车之后的士兵,民夫,中三人瞬时穿胸而过,毙命当场。

车弩威力大,精度也尚可,就是上弦时间慢了些,本来这些车弩是安装在城头的,但奈何幽州军搞了个新型的投石机,射程大大增加,直接在车弩之外,发射石弹。

在损毁了两架车弩后,张彦球急忙命人将东城上的所有车弩都暂时拆下来,移到城下。

随着填河的大部队逼近城上弓手的射程内,晋阳城上的守军,纷纷举箭射击,以求多杀伤敌军。

而随着距离的逼近,一些盾车开始停下,盾车后的士兵,也举起弓箭,向着城头还击,用来掩护填河民夫的作业。

一时间,沙土,石块,木头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往里扔,车声,号子声混作一团,烟尘滚滚漫过河岸。

城上有城墙庇护,比起盾车的掩护,要强一些,虽说垛口塌了很多,但是居高临下,守军依然有优势。

负责填河的民夫,不少人未及掷出沙土,便被射中,或栽进护城河中,或倒毙于路上。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无论什么时代,这句话,都是至理名言。

城上城下,箭矢交织,城上也不时有守军中箭倒地,而河沿上,诸多受伤的民夫,倒在地上,惨叫声不断。

前队士卒几人一队人顶着盾牌,头缩在盾后,用力拖拽伤者往后退,方才的喧嚣竟被惨叫声压下几分。

负责进攻的静塞军将官见状,厉声喝令:“勿退!续填!”

又命后排洞车前移,继续填河,俗话说愚公移山,万千的人力填护城河,又怎么可能填不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43章天使抵达(第2/2页)

及至黄昏,方才罢兵,按诸将估计,护城河最多再填两天左右,就能填平,届时登城云梯,攻城塔就能上去了,唯一的问题便是这晋阳城太高了。

城一高,云梯就得加固,底盘及臂杆都要加粗,相应的拖拉器械的人力就要增多,伤亡率肯定要高一些。

就为了寻找到足够粗壮的木头,幽州军派出了大量的人力,上吕梁山上的林中,伐木取料,而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当然,负责伐木的只是艰辛了些,比起上阵填河还是要幸运一些。

看着那四丈高的城墙,诸将一想起等下要登城,头皮都有些发麻,这可比当初义昌清池城可是高出一半了。

就是上头没人射箭,没人扔石头,光是爬上去,恐高者怕是都会脚底发软。

填河归填河,但真让陈从进下定决心强攻,恐怕还真是心有惴惴。

而就在次日,填河作业进行至午后时,斥候急报,朝廷遣翰林学士张濬,作为传诏使者,抵达军前。

陈从进略微有些诧异,朝廷这是看不上自己了,上次还派了宰相郑昌图作为使者,这回直接下降成翰林学士了。

不过,不管是宰相还是翰林学士,陈从进觉得,这些人都是传声筒,真正的大事,那是一个都决定不了。

陈从进也没下令大军停止进攻,亦或是摆香案迎接,因为不用猜都知道,这封诏书,一定是让自己退兵的,这对陈从进来说,那就是乱命也,不可奉诏。

约等了小半个时辰,张濬才姗姗而来,眼见战场上,杀气冲天,再见一人背着手目视战场,身边簇拥了大批披甲执锐的武夫。

张濬的脸色有些难看,跋扈的武人,由此可见一斑,面对天使,视若无睹,而周边的武夫,也无一人对自己有敬畏之心。

待张濬走近了些,陈从进扭头一看,笑道:“这位就是张学士?”

张濬回了个笑颜,恭敬道:“下官拜见武清郡王。”

见过礼后,张濬直起身子,随即语气一肃,说道:“圣人有旨意。”

“战事甚急,圣人有旨意,张学士直接念便是。”

听着陈从进的话,张濬观其模样,显然是没打算摆香案,不过,张濬也知道如今的武人,早已跋扈至极。

于是,张濬直接宣读旨意,旨意很长,大意上,就是调和陈从进和郑从谠之间的矛盾。

什么二人皆为国之干臣,大唐柱石也,当同舟共济,罢兵休战。

什么兵戈骤起,徒伤将士,非朝廷所望,武清郡王,宜速敛兵还镇,勿再相逼,郑从谠亦当释怨,以大局为重云云。

其实,真要论起来,陈从进和郑从谠之间,根本就没有私怨,郑从谠安安静静的镇守河东,主动挑起争端的,反而是陈从进。

而攻伐河东,那就是藩镇武夫扩张实力的本能,这并非是一道轻飘飘的旨意,就能解决的。

宣旨过后,张濬抬眼望向陈从进,静待其回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