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请陛下归天 > 第九十章 太子府的算计 2/3,求追读求

大唐:请陛下归天 第九十章 太子府的算计 2/3,求追读求

簡繁轉換
作者:太清妖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04:52:00 来源:源1

第九十章太子府的算计(2/3,求追读求月票)(第1/2页)

车帘放下,外界的声音被隔绝。

韦谅恭敬的对着贺知章拱手道:“见过贺监。”

贺知章坐在内侧软凳上,温和的看向韦谅:“那日牛相离京,那首词是你做的。”

“是!”韦谅叹息一声,轻轻拱手。

贺知章感慨一声:“朱衣染边月,铁骨铸寒,白首对青衿;前尘如梦,雁影没秋云,尘土尽时,没霜砧。”

韦谅微微低头,神色哀伤。

如今在大唐,诗是主流,词虽然在兴起,但多和曲调齐和,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都是这种类型。

常于宴会之上,能听到某个诗人作词,然后迅速谱曲,随即被吟唱出来。

和乐府诗有些类似。

葬礼出殡的时候,作词谱曲,送葬吟唱,也是一种风格。

虽然不大被上流重视,但传扬度,却因为朗朗上口,更加容易被市井百姓记住。

这也是韦谅的那首词虽然细究有些讥讽,但实际上却没人在意的原因。

它是词。

“牛相一生荣辱,最后被你一首词盖棺定论,也是难得。”贺知章抬眼看向韦谅,轻声道:“牛相虽然病逝的突然,但是多年宰相,门生故吏还是有不少的,就那么一首词,不知道多少人要记你的好。”

“那是下官该做之事。”韦谅低身,道:“贺监应该知道,牛相留了遗表,而遗表中就有对下官的推荐,这奉御郎……”

贺知章摆摆手,说道:“你知道现在兵部是什么情况吗?”

韦谅一愣,眼睛轻轻一跳,随即说道:“陛下没有任命新的兵部尚书,李侍郎从辽东回来,还需要半个多月,在此之前,会由达奚郎中主持兵部之事。”

李彭年原本是在范阳,查查兵籍之事。

范阳节度使麾下究竟有多少兵,兵部是需要掌握准确数字的。

不管是范阳内部有人吃空饷,还是有人囤积大量士兵准备造反,兵部都是要弄清楚的,这是他们的职责,也是他们的权力。

不过因为石堡城的事情,李彭年不得不放下范阳的事情,亲自去辽东。

牛仙客病逝的时候,李彭年还没有回河北,这下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

“陛下今年之内,都不会任命新的兵部尚书。”贺知章轻飘飘的一句话,让韦谅顿感震惊,贺知章继续道:“也就是说,即便是李彭年从辽东回来,也是他以兵部侍郎,领兵部尚书事。”

“那陛下会任命新的兵部侍郎吗?”韦谅忍不住的追问。

“不知道,暂时应该不会,但以后不好说。”贺知章看着韦谅,问:“你怎么想?”

韦谅脸色不由得有些难看。

李隆基玩这么一手,他不仅是在削侍中应该有的权力,同样也是在削兵部的权力。

是的,没有了兵部尚书,兵部这些人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将会被极大的削弱。

韦谅神色安定下来,开口道:“兵部管天下兵事,很多事情没有了尚书做主,很难及时通行,尤其是对四方节度使的制约,将会更加无从谈起,天下将有大患,更别说,西北还在筹划对突厥的灭国之战。”

贺知章点点头,平静的说道:“你说的对,但是,这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韦谅眼神一缩,惊讶的看向了贺知章。

难道说,这一切全部都是贺知章,还有太子在算计吗?

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

“敢问贺监,如何解决?”韦谅神色郑重。

“西北的事情,军前,还有各节度使,如今都在忠嗣的统领下,灭国突厥。”贺知章满是深意的抬头,道:“至于说其他,兵部盯着范阳和平卢便足够了,而且日后兵部的事情,陛下会多召李彭……”

“贺监想让清源县伯兼任兵部尚书?”韦谅一句话直接脱口而出。

贺知章抬头,目光直直的看着韦谅,问道:“你觉得如何?”

韦谅不由倒吸一口凉气,随即他抬头,看向车顶,思索着说道:“若是这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需要将这件事情明确下来,让兵部诸司,彻底的配合清源县伯,整合西北各节度使,尤其是陇右。”

“你赞同?”贺知章有些惊讶的看着韦谅。

韦谅低下头,对着贺知章重重点头道:“是的,下官赞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九十章太子府的算计(2/3,求追读求月票)(第2/2页)

“为什么?”贺知章直接问。

“募兵制的隐患,想必贺监心中清楚?”韦谅看向贺知章。

贺知章的面色顿时沉重下来。

韦谅有些苦涩的说道:“牛相在时,整个兵部,多数人都是在朝着解决这个问题在努力,牛相便是我们最大的领头人,如今牛相病逝,我们需要一个引领我们做事的人,而清源县伯和圣人的关系在那里,只要他愿意引领我们,那么整个兵部都会支持他。”

贺知章看着韦谅,突然开口道:“你不喜欢渭源县公?”

渭源县公,李适之。

韦谅侧过身,低声道:“渭源县公的出身贺监是知道的,这注定在一些事上,他很难大刀阔斧的去做,更不像牛相出身寒门。”

“很好。”贺知章突然笑了,说道:“上面的事情,你们不用管,只需要忠嗣任兵部尚书前后,你们全力支持他就好了。”

如今李彭年还没有回朝,兵部的重心实际上是掌握在达奚珣和韦谅手中的。

哪怕是李彭年回朝,韦谅以奉御郎,领职方司员外郎,知靖安事,而且他还是太子内侄,这里面的分量不轻。

“下官明白。”韦谅微微躬身,然后抬头问:“贺监,若不出下官猜测,清源县伯应该是以朔方节度使,兼兵部尚书吧?”

“嗯!”贺知章轻笑点头。

“若是下官建议,清源县伯若是没事,最好少些和太子府联系,贺监如何想?”韦谅凌厉的眼神盯着贺知章,这让贺知章的神色瞬间沉了下来。

深沉呼吸,贺知章抬头道:“你说!”

韦谅目光抬起,轻声道:“如今朝中的局面,贺监也看得到,今日陛下任渭源县公为左相,还有右相,朝中关系本就复杂,如今又加了一个萧氏。”

稍微停顿,韦谅认真的看向贺知章问道:“若是下官记得不错的话,那位新任刑部尚书,算起来和贺监应该有亲吧?”

贺知章轻轻摇头:“虽然有所关联,但萧家向来自成一派,想要影响他们,并不容易。”

贺家。

贺家在江南一派中,向来不容忽视。

贺知章的舅舅陆元方本就是宰相,陆元方的儿子陆象先同样在做了宰相之后,对贺知章极大的提携。

偏偏陆象先还娶了贺知章的族姐。

同样娶了贺知章族姐的人是萧嵩。

如今的户部尚书陆景融,是陆象先的三弟,同样是贺知章的表弟。

刚刚被任命的刑部尚书萧照是萧嵩的侄子。

加上贺知章这个秘书监,江南一系,再度在朝中深深的站稳了脚跟。

不过,东南一系是东南一系,贺知章和太子的关系,不是他们和太子的关系,这里面有区别。

世家嘛,从来都这样,一部分投资,多数中立。

韦谅抬头,轻声道:“贺监应该注意到了,萧尚书不兼御史大夫,也就是说,现在是御史中丞杨慎矜在行御史大夫事。”

杨慎矜是李林甫的人,朝中皆知。

也就是说,这一次,李林甫丢了左相,没拿到刑部尚书,但实际上拿到了御史大夫。

“朝中诸臣的心思,下官是小辈,不方便多说,但圣人那里,绝对不会希望看到朝中乱起来的,所以清源县伯以朔方节度使,兼兵部尚书,还是少和太子府来往的好,即便是来往,也最好通过陛下那里。”韦谅在防备的,是王忠嗣做皇甫惟明的事情。

“你这个小儿啊,都不明白,你为何这么小心。”贺知章摇摇头,但随即又点头道:“好吧,老夫会去劝说太子和忠嗣的。”

“多谢贺监。”韦谅忍不住的笑了。

王忠嗣不说,还没有以朔方节度使兼任兵部尚书,将来不会经常回到长安,而皇帝又不会轻易任新的兵部侍郎。

那么即便是李彭年回到长安,韦谅要会和达奚珣协助管理兵部。

换而言之,即便是将来李彭年回来,韦谅对天下兵马的调动权力依旧很重。

虽然不如现在掌握兵部一半的权力,不如现在掌握了调动一半天下兵马的权力,但他依旧可以变相的监察整个天下兵马。

这也是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