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请陛下归天 > 第二十二章 天宝元年的李隆基 求月票推荐

大唐:请陛下归天 第二十二章 天宝元年的李隆基 求月票推荐

簡繁轉換
作者:太清妖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04:52:00 来源:源1

第二十二章天宝元年的李隆基(求月票推荐票支持)(第1/2页)

李隆基坐在御榻上,右手轻轻的叩敲着御案,安静的大殿中立刻响起一阵“砰砰砰”的清脆声响。

高力士手持拂尘站在一侧,面色肃穆。

丹陛之下,兵部职方司郎中李暐,神色中带着一丝急切。

“忠嗣该回朔方了!”李隆基抬头,神色平静的说道:“派人今夜去传旨,让忠嗣连夜准备,明日天亮后启程返回朔方……记住,不要告诉他为什么。”

“喏!”高力士肃然拱手。

“职方司!”李隆基低头,看向李暐:“回去之后,你立刻派人和朔方,河东,河西,范阳,平卢五大节度使暗中联络,派人深入草原,刺探,挑拨,离间,用尽一切手段让突厥内部乱起来,同时让他们做好攻灭突厥的准备。”

“是!”李暐用力的拱手。

“还有。”李隆基看着李暐,面色凝重起来,淡淡的说道:“去天牢,将盖嘉运提出来。”

“嗯?”李暐有些难以置信的抬头。

正是因为盖嘉运的疏忽大意,导致石堡城失守,导致整个陇右的局面陷入被动,陷入吐蕃的时刻威胁之下。

所以,盖嘉运被下狱,几乎没人求情。

李隆基淡淡的看了李暐一眼,说道:“突厥的事情虽然是重心,但吐蕃的事情也要上心,派人从西域,南诏,潜入吐蕃,彻底弄清楚寒潮对吐蕃本土的影响,拿到这些消息,去找信安郡王,让他弄清楚寒潮在未来几年对吐蕃的影响。”

信安郡王李祎,太宗李世民曾孙,吴王李恪之孙,张掖郡王李琨之子,拜左金吾卫大将军,朔方节度使、礼部尚书,拜陇西节度使,指挥石堡城之战,大破吐蕃,开元十二年,大破契丹,奚,迁兵部尚书,开元二十八年,拜太子少师,致仕。

“信安郡王虽然致仕,但他对吐蕃的认知,朝中无人可比。”稍微停顿,李隆基说道:“将盖嘉运秘密安置在信安郡王府偏房,让他反思己过,同时协助信安郡王、沟通皇甫惟明,编订破吐蕃方略,你来居中协调。”

“喏!”李暐拱手,然后轻轻抬头。

“此中之事。”李隆基神色凝重起来,敲敲御案道:“此中之事严格保密,今日回去若是有人问起,你就说是往吐蕃派遣细作之事,不要多讲。”

李暐目光一挑,随即躬身道:“尚书大人?”

“任何人。”李隆基的话重了起来,不客气的怒喝道:“朕的话,你听不懂吗?”

“臣遵旨!”李暐凛然拱手,这里的任何人,不仅包括兵部尚书、侍中牛仙客,还包括吏部尚书、中书令李林甫。

“另外,此事六部若有需要沟通之事,直接找元成,军中有需要沟通的,找薛畅,若是不成,他们会禀奏于朕的。”李隆基面色超乎异常的凝重。

“喏!”李暐隐约听懂了什么,但他宁肯自己什么都听不懂,所以他禁止自己继续想什么。

“好了!”李隆基轻轻摆手。

“臣告退!”李暐再度拱手,然后小心的躬身退了出去,只是他忍不住的有些好奇。

那份奏本,最初究竟是谁呈送上去的?

那里面天马行空,但又极度符合现实的推测,便是李暐之前都从未想过。

这样的人,得尽可能的为国所用。

……

丹陛之上,李隆基看着李暐离开,身体微微靠后,整个人却带出一丝说不出的疲惫。

“大家!”高力士站在一侧,面色微微有些担忧。

李隆基看了高力士一眼,然后起身,走下丹陛,走到了南熏殿前,看着外面的整个长安城。

繁华鼎盛的长安城。

许久之后,李隆基才幽幽的说道:“内忧外患啊!”

高力士一愣,随即,今日发生的一切瞬间在他的脑海中全部出现,最终汇聚成了两个字。

寒潮。

寒潮对吐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导致吐蕃不得不对石堡城动兵,防止大唐趁机攻灭吐蕃。

寒潮对突厥也造成了巨大影响,但可惜,现在的突厥首领根本看不到这一点,而看到这一点的大唐,已经对他们张开了狰狞的獠牙,但寒潮同样对大唐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二章天宝元年的李隆基(求月票推荐票支持)(第2/2页)

节气错位,粮食减产。

粮食一旦减产,不仅会对军前造成巨大的影响,同样也会对大唐天下造成巨大的影响。

甚至波及到每一州每一县,每个乡,每个村落,整个天下都会大变。

若仅仅是天灾倒也罢了,关键是还有伴随而来的大量**。

豪门世家,贪官污吏。

恃强临弱,弱肉强食。

若是一个应对不好,谁知道天下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高力士一瞬间终于明白,为什么李隆基刚刚明明已经打算召李林甫,牛仙客,甚至兵部侍郎李彭年,信安郡王李祎,还有王忠嗣等人一起觐见,但最后,却只召了一个出身陇西李氏的李暐。

甚至到了最后,也只有一个已经致仕的李祎,回去边疆的王忠嗣有所参与。

其他就连李林甫,牛仙客,出身赵郡李氏的李彭年都被隔绝在外。

如此,便知道这件事情的敏感。

只要有人心生异心,整个大唐立刻就会陷入动荡之中。

这才是李隆基真正担心的。

这才是真正的内忧外患。

“韦坚!”李隆基微微抬头,轻声问道:“朕记得他在长安县做的不错?”

“是!”高力士点头,说道:“韦坚在长安十载,清丈田亩,整饬田亩,沟通商路,严峻治安,整个长安县岁赋增益在三成以上,另外,去岁寒潮虽然厉害,但长安县多方举措,县内并无多少百姓流离,实为天下干吏典范。”

“是啊,这样的话,一个工部侍郎,就有些不妥当了。”李隆基神色凝重起来。

韦坚十年任期将至,李林甫以中书令提奏,升韦坚为工部侍郎。

李隆基原本以为不错,但是现在看来,将这么一个能臣,调到工部侍郎这个半虚职的位置上,有些可惜了。

尤其,他还是韦谅的父亲。

韦谅能够看到的一些东西,难免说不是受到了韦坚的言传身教。

“大家说的是。”高力士赞同的点头。

李隆基又摇摇头,说道:“先放一放吧,朕想一想!”

“喏!”高力士平静的拱手,毕竟,韦坚是太子妃的亲兄长,太子的大舅子,他的任命终究要慎之又慎。

……

“咦!”李隆基突然轻咦一声,目光看向远处,就见通事舍人卢惟面色郑重的出现在宫门下,然后快速而来。

很快,卢惟就来到了南熏殿下,快步登上台阶,来到距离李隆基三步位置,拱手道:“陛下,陈王参军田同秀有奏,他之前行走于丹凤门时,见太上玄元皇帝出现于半空。”

李隆基一愣,然后忍不住打断的问道:“仅他一人,还是说还有其他人也见到了太上玄元皇帝?”

“仅他一人。”卢惟神色郑重的说道。

“呵!”李隆基不由得嗤笑一声。

站在一旁的高力士忍不住的低头好笑。

太上玄元皇帝显灵,而且是在大明宫,既然如此,为何不在皇帝的面前显灵,而且偏偏只有田同秀一人看见。

这毫无疑问,又是有人在以图幸进。

李隆基看了高力士一眼,高力士立刻肃然起来,李隆基这才看向卢惟道:“还有什么?”

“田同秀说,他见太上玄元皇帝现于半空,太上玄元皇帝于他而言,我藏灵符,在尹喜故宅。”卢惟面色凝重起来,说道:“田同秀见太上玄元皇帝消失,不敢怠慢,紧急陈奏。”

“哦!”李隆基神色凝重起来,点点头道:“既然说是在文始真人故宅,那就是在函谷关了,派人去取,将太上玄元皇帝灵符取来,朕要见。”

“臣领旨。”卢惟肃然拱手,然后快速转身而去。

“恭贺陛下,此乃圣人降福,天下大吉啊!”高力士忍不住的对着李隆基拱手,神色激动。

“希望如此吧。”李隆基淡淡的看了高力士一眼,然后转身走回南熏殿中。

高力士脚步赶紧跟上。

殿前顿时安静下来。

只有午后的阳光落在金阶上。

斜长无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