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请陛下归天 > 第五十章 有功则赏,有忠则赏(求追读)

大唐:请陛下归天 第五十章 有功则赏,有忠则赏(求追读)

簡繁轉換
作者:太清妖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04:52:00 来源:源1

第五十章有功则赏,有忠则赏(求追读)(第1/2页)

二月初八,科举开考。

黎明未起,大明宫笼罩在一片黑暗当中。

无数的侍卫,禁军,内外侍从,却早已经全部清醒了过来,小心的动作。

一身绿衣金甲的韦谅,手按刀柄跟着薛畅身后,等在了紫宸门外,他的脑海中却在不停的回想昨日的厮杀。

数百骑兵前突后奔,冲锋掠杀,全都在他一言命令之下。

这种感觉很不一样。

杀人的感觉很不一样。

很舒服。

韦谅淡漠微微抬头,看向了紫宸门后的九重宫阙。

就在这个时候,紫宸门“吱呀”一声打了开来。

随即,一身赤黄色衮龙袍的皇帝李隆基,坐在御辇上,侧身托着下颚,从紫宸门而出。

韦谅瞬间低头行礼。

等到御辇到身前,左右千牛卫整齐划一的同时转身,随在薛畅身后,紧跟护卫前行。

薛畅就跟在皇帝身体左侧。

李隆基坐在御辇上,侧身看了薛畅一眼,然后看向了后方的韦谅,然后轻轻勾手。

薛畅一愣,但瞬间就向左踏了一步。

韦谅也在同一时间反应过来,向前一步,然后走到了御辇旁边,轻轻躬身道:“圣人!”

御辇步缓了下来,李隆基目光落在韦谅身上,轻声道:“听说卿昨日率三百骑灭一百大食骑兵,而一无损伤?”

皇帝一句话,在场众人的目光全都讶异的落在韦谅身上。

大食,骑兵。

如今在西域,大唐最大的敌人不是吐蕃,而是大食。

自从大食灭波斯之后,经过近百年的吞并,他们已经彻底在波斯站稳脚跟,然后开始窥伺西域。

大食骑兵在西域和大唐不只一次交手,即便是在长安,而已知道大食骑兵的难缠。

韦谅在长安率三百骑兵灭一百大食骑兵,在场很多人都能做得到,但一无损伤就难了。

面对皇帝的问题,韦谅躬身道:“臣是灭了一百由大食人组成骑兵,而一无损失,不过不是率三百骑兵,而是三百骑兵加一千左卫骑兵,适当计算,合理调动,方得一无损伤。”

李隆基目光不由得一挑,大感兴趣。

韦谅虽然说那不过是一百大食人组成的骑兵,也将一千左卫骑兵拉了进来,看似谦逊,分担功劳,但实际上却是在说自己将三百骑兵和一千左卫全部都算计其中。

合理调动,最后方有不伤一兵一卒的战绩。

这样的能力,如果是放在军中郎将中郎将一级,根本就不值得夸耀,甚至损伤一兵一卒,都会被人笑话,但韦谅不过是一个千牛备身,临时指挥,这样的能力就难得了。

“所谓兵法,其实不过是以强凌弱,以多欺少,以实击虚,以快打慢。”李隆基看向韦谅,道:“爱卿说的这话,可真是深得精髓啊!”

“谢陛下夸奖!”韦谅神色认真的躬身,人依旧平静。

李隆基看到韦谅这幅模样,心中十分的满意。

韦谅能力非凡,这是他早就确定的,加上他年纪轻,心性未定,也是他培养韦谅的原因之一。

同样的,让李隆基更满意的,是韦谅在这件事中的抉择。

要知道,这一次刺杀李林甫,背后隐约藏着废太子李瑛残党,这些人是李林甫的大敌。

同样,李林甫和太子李亨的关系也不好。

韦谅是太子的内侄,虽然也是李林甫的外甥,但孰亲孰远还是能分的出来的。

然而,在该给李林甫添乱子的时候,他出手帮忙,但在最后更进一步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抽身。

是的,抽身。

昨夜斩杀一百大食骑兵之后,李林甫便悍然调动金吾卫,还有刑部和大理寺,京兆府以及长安万年县,彻底封了萨宝府,对里面展开最全面的搜查,查察更深的幕后真凶。

但这个时候,韦谅却放下一切不管了,直接回了家,第二日便重新回宫中宿卫。

就好像李林甫刺杀案,在他这里已经彻底的结束了。

他一点也没有想要借之前的功劳和李林甫加深关系的打算。

这才旁人眼里看上去有些莫名和不解,但在李隆基的眼里,一切却非常的清晰。

韦谅在和右相府拉开距离。

他既不因太子的事情,而给李林甫添乱,也没有因为做了一点功劳,就去以此和李林甫加深关系,就像是他之前做的一切,不过是在做自己份内的职责罢了。

韦谅是被高力士派到右相府监察案子的调查进度的。

他奉的是高力士的命令,就等于是在奉李隆基的命令。

在他的眼里,右相和太子实际上都不是最重要的,皇帝之令,才是最重要的。

他对于皇帝的忠诚,要胜于和太子和右相的任何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章有功则赏,有忠则赏(求追读)(第2/2页)

坐在御辇之上,李隆基异常满意的回过身。

很好,功劳记下了。

韦谅也没有退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就这么护送李隆基来到了含元殿。

……

含元殿,气象恢宏。

自从开元以来,这里就是帝国第一正殿。

在人心当中的位置要在太极殿和兴庆殿之上。

韦谅一身绿衣金甲,手按千牛刀,站立丹陛左侧,目光默然的看向前方。

大殿之中,右相、兵部尚书牛仙客,刑部尚书、御史大夫李适之,户部尚书陆景融,工部尚书裴伷先,还有九寺寺卿,诸侍郎,少卿,朝中四品以上官员全部站立两侧。

左相、吏部尚书李林甫,手捧一只黑底金丝方匣,神色肃然的递给高力士,高力士转身走上丹陛,递给皇帝李隆基。

礼部尚书席豫,带着三名礼部官员站在李林甫身后,等待皇帝确定最后的科举试题。

韦谅目光虽然看不到丹陛之上,但却能清楚的听到皇帝翻阅考试试题的声音。

科举礼部试,也叫省试,题目并不是由皇帝所出,而是礼部出题之后,一直严格保存,在科举当日,也就是今日,由宰相亲领,祭祀太庙之后,然后才交到皇帝手中。

由皇帝确认无误之后,然后送到考场。

一般,皇帝是不会更改礼部的考题。

当然,偶尔皇帝动心,改一改策论,也是可以的,但皇帝不经常做,因为那样,还不如皇帝直接殿试。

不过李隆基总共也没有进行过几次殿试。

有意思的是在开元二十四年的时候,科举省试是掌握在吏部手里的,但因为当时吏部考功员外郎李昂和学生李权在考场争论,最后皇帝得出,吏部执掌省试,无法德服天下士子,所以将科举省试,从吏部转至礼部。

更有意思的,是当年的吏部尚书是中书令张九龄兼任,而那个时候的礼部尚书,是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李林甫。

最最有意思的,是李昂在搞砸了吏部省试之后,很快升任礼部侍郎,同样执掌省试。

后来李林甫执掌吏部,李昂从礼部侍郎调任吏部侍郎,同时在去年病逝。

韦谅站立在含元殿中,神色平静。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亲自感受到朝廷高层政治斗争的激烈和风云诡谲,这些,远没有太宗一朝的风清云和。

这些和丹陛上那位权力欲极重的皇帝,有极大的关系。

“咔”的一声轻响,李隆基合上了黑匣,然后递交给高力士,同时说道:“便如此吧。”

李林甫,席豫,还有其他两名礼部官员同时拱手道:“臣等领旨。”

李隆基的目光从李林甫和席豫身上掠过,落在礼部侍郎韦陟的身上,他认真道:“韦卿,今年的科举,就都交给你了。”

“臣领旨,谢陛下。”韦陟肃然拱手。

韦谅站在一侧,神色庄重。

礼部侍郎韦陟,前相韦安石之子,出身京兆韦氏郧公房,是整个京兆韦氏在中枢重量级的重臣之一,执掌科举礼部试。

韦安石是武后末年到开元之前的宰相,由前相苏良嗣一手推荐,韦安石和韦谅的祖父韦元珪是同族兄弟,所以韦陟实际上是韦谅的同族叔父。

只不过相比于他们彭城公房,郧公房和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是同一房,当年他们好不容易才从李隆基诛诸韦之事中脱身,所以多年来行事,一直谨慎。

韦家诸房子弟也是如此,在长安城中,彼此往来并不是很多,真有什么事情,也是回城外韦曲祖宅商量。

韦陟这些年因能授试、灵活鉴才,极授李隆基的重视,又因为他和太子府几乎没有往来,所以更受信任。

韦谅轻轻低头,京兆韦氏经历了韦皇后之事,近些年虽然在崛起,但实际上都在小心翼翼的行事。

韦谅心中一阵叹息,然而即便是如此,在四年后,整个宗族,还是受到了太子府的牵连。

如今,更需小心。

……

丹陛之上,李隆基看着韦陟接过黑底金丝方匣,然后看向一侧,开口道:“薛卿。”

薛畅按刀从丹陛左侧走了出来,轰然应声道:“陛下!”

“你带人护送韦卿和试题到贡院,监护考题。”李隆基一手放在御案上,淡淡的开口。

“喏!”薛畅拱手,然后朝着两侧招手。

韦谅,薛曲,程若水,裴玄毅四人同时站出拱手。

韦陟的目光落在了韦谅身上,眼中忍不住的惊讶。

韦谅眼底也是如此。

李隆基端坐在丹陛上,满意的看着这一切。

有功则赏。

有忠则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