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请陛下归天 > 第二十七章 三个月内交换庚贴 求推荐票和

大唐:请陛下归天 第二十七章 三个月内交换庚贴 求推荐票和

簡繁轉換
作者:太清妖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04:52:00 来源:源1

第二十七章三个月内交换庚贴(求推荐票和月票支持)(第1/2页)

夕阳西下,春明门外,一匹快马从函谷关方向直冲而来。

马上的千牛卫看也不看城门口的守卫,径直冲进长安城,迅速地拐向兴庆门。

长街之上,韦坚几乎是看着千牛卫冲进了兴庆宫。

此刻的他,正坐在马车上,路过兴庆宫,朝十六王宅而去。

刚才的事情,他知道,是函谷关的消息到了。

不过这并不是最紧要的,最紧要的,是王忠嗣今日凌晨天刚亮,就已经离开了长安城,直接回朔方去了。

根据他家人所说,是昨夜圣旨突降,然后王忠嗣第二天就走了,甚至王忠嗣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只来得及留了句话。

韦坚转身看向十六王宅的方向,重新坐回马车里,淡淡的说道:“继续走。”

“喏!”马车之外,十几名护卫立刻护送着马车前行。

……

十六王宅,太子府。

夕阳的光芒照在门槛上,

东宫内侍少监程文远走到在后堂门前,对着坐在堂中阅读奏本的太子李亨拱手道:“殿下,正议大夫求见。”

“内兄来了。”李亨放下手里的奏本,看了程文远一眼,轻轻笑笑道:“应该是为了郡主的婚事,快快请进来。”

“喏!”程文远笑着躬身,然后快步转身而去。

看着他的背影,李亨的神色逐渐严肃起来,但很快就又是满脸的笑容。

不多时,韦坚已经从堂外而入,然后站在李亨身前一丈处,拱手道:“臣长安县令,正议大夫韦坚,参见殿下。”

“内兄免礼,坐!”李亨笑着摆摆手,然后示意韦坚在一侧坐下,一侧有内侍上前奉茶。

看到韦坚跽坐下来,李亨笑着说道:“内兄是为了大郎和郡主的婚事来的吧?”

“是!”韦坚正襟危坐,神色认真的说道:“臣也没有想到此事会惊动圣人,虽然圣人没有直接下诏赐婚,但圣人赏赐,应当是认可了此事。”

李亨严肃起来,他知道,他父皇没有下诏书其实是因为他的伯父,宁王李宪刚刚过世没几个月。

起码要等到明年,皇帝才会下诏书赐婚。

之前,李亨虽然提及几句,但在从彻底定下婚事之前,韦家如果真的反悔要和他人定亲,他也不能说什么。

但现在皇帝知道了,而且赏赐了韦谅,此事便不会再有任何变数了,而且里外说起来,韦家也没有反悔另娶的打算。

“父皇召见大郎,还能有所赏赐,说明大郎应对妥当。”李亨侧身看向程文远,笑着说道:“你去将太子妃请过来,就说要商量和政的婚事。”

“喏!”程文远立刻拱手,然后快步的转身离开。

看到程文远消失在殿门口,一名青衣内侍无声的站在了门口处,李亨这才看向韦坚,神色凝重道:“阿兄,忠嗣离京了。”

“臣已经知道了。”韦坚神色和缓袭来,看着李亨说道:“臣虽然不知道其中原因为何,但昨日,大郎觐见陛下之后,清源县伯立刻就被命返回朔方,这里面肯定和大郎昨日觐见有关。”

李亨微微挑眉,说道:“是大郎说了什么?”

“嗯!”韦坚点头,笑着说道:“从除夕到如今,大郎唯一能被圣人放在眼里的,只有他和清源县伯说的那番话。”

王忠嗣是整个朝中最摆明立场反对急攻石堡城的,而韦谅也是赞同他这个态度的。

“实际上大郎是先见了高翁,然后才又觐见圣人的,肯定是他说了什么让高翁震惊的话,最后见了圣人,又说服了圣人。”韦坚笑笑,拱手道:“殿下,这是好事。”

“哦?”李亨有些没反应过来。

“大郎和清源县伯是一个看法,大郎说服了圣人,就等于清源县伯说服了圣人。”稍微停顿,韦坚说道:“我们将清源县伯留在长安,目的不就是为此吗?”

李亨眉头一挑,随即恍然了过来。

“而且圣人让清源县伯立刻回朔方,说不定圣人已经安排了什么,这比我们原先预想的还要更好,毕竟不管是陇西还是朔方,只要动了,就需要粮草……”韦坚点到即止。

李亨点点头,随即压低声音道:“函谷关那边没有问题吧?”

“没有,事情是贺监安排,他出手,必然不会有纰漏。”韦坚身体微微前倾,说道:“臣回来的时候,恰好看到陛下昨日派遣的千牛卫返回,应该是带回了消息,等到陛下做出反应,臣再请韩府尹将奏本递上去,事情应该就成了。”

韩朝宗是京兆尹,是韦坚的顶头上司,对他向来支持。

“嗯!”李亨点点头,松了口气:“如此便好。”

“此事若成,不管是户部侍郎,还是其他,俱都可行。”韦坚认真的点点头。

对于未来的任命,韦坚考虑过陕州刺史,考虑过户部侍郎,也考虑其他,但不管哪个,只要在漕运上,对他们的行事都有好处。

有韦坚在漕运上,王忠嗣在军前,贺知章和其他一系列太子府的官员在长安,那么前后一条线,他们的很多人手就都能动起来。

“小心些。”李亨抬头,说道:“不可大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七章三个月内交换庚贴(求推荐票和月票支持)(第2/2页)

不可大意,自然是怕人捣乱。

谁,李林甫!

太子府和李林甫之间的关系,虽然在近些年有所缓和,但实际上当年的心结依旧未解。

“臣明白。”韦坚认真点头。

就在这个时候,东侧殿门口的内侍突然咳嗽了两声,然后无声的退开,李亨和韦坚同时坐正,然后端起茶抿了一口。

“殿下!”太子妃韦氏说着从东侧殿门口走了进来,同时问道:“听说和政的婚事有了进展?”

韦坚赶紧站了起来,拱手道:“殿下。”

韦氏微微摆手:“阿兄不用多礼。”

李亨招呼韦氏在旁边坐下,同时笑着说道:“这不,孤正在和阿兄商量什么时候交换了庚贴的事情。”

韦氏抬头看向韦坚:“阿兄!”

韦坚点头,说道:“是,臣考虑等臣的新职下来,就和太子府交换庚贴,毕竟臣已经任长安令十年,接下来要调任他职,不能因为臣和东宫的关系就影响此事,还是等此事定下来之后,再谈及大郎和和政郡主的婚事吧。”

韦坚和东宫的关系本来就很近,不过因为是多年之事,所以基本要和没什么影响。

如果这个时候,再有韦谅和和政郡主的婚事消息传出来,有心人难免要阻挡,能少些麻烦就少些麻烦。

韦氏点点头,随即问道:“那需要多久?”

“也就两三个月内。”韦坚笑着点头。

“如此就好。”韦氏放松了下来。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从殿外传来,随即,内侍少监李辅国出现在殿外,对着李亨拱手道:“殿下,陛下刚刚下诏,重修玄元皇帝庙,并打算在正月二十八,祭祀玄元皇帝!”

李亨和韦坚同时抬头。

还有二十日。

“另外!”李辅国躬身,继续说道:“贺监让人传话,清源县伯今早奉圣命返回朔方,因应公事。”

“哦!”李亨诧异的抬头,说道:“忠嗣已经离开长安了吗,孤原本还想着和他在上元节一起赏灯呢?”

“毕竟公事为先。”韦坚接口,看向李亨道:“清源县伯早些启程也好,谁知道这个冬天,朔方会不会安定……说起来,臣倒是不担心此事,臣担心的是元载的事情。”

“忠嗣的女婿?”李亨反应了过来。

“嗯!”韦坚点点头,说道:“他今日要参加科举,没有了清源县伯在,必然不会那么顺利,而且就算是考中进士,也还有之后的授官,也需要多方照应。”

元载,王忠嗣的女婿,和王韵秀一起住在长安,但是,他们两个是从朔方“逃”到长安来参加科考的。

元载以为自己是偷偷的报考了科举,而王忠嗣丝毫不知道这件事。

王忠嗣也装作了自己不知道这件事,但是却已经开始准备,将元载这一次推成进士。

毕竟大唐科考,一个寒门子弟,想要参加科考中举太难了。

实际上王忠嗣已经做了很多准备,但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但偏偏这个时候,皇帝将他调离了长安。

元载的事情,一下子就棘手了起来。

“那这件事?”李亨皱着眉头看向韦坚。

“臣来办。”韦坚笑笑,说道:“让大郎和元载上元节见一面就是,其他的,臣会安排妥当的。”

“有劳内兄了。”李亨一下子放松了下来,说道:“不过孤原本打算让大郎上元节来东宫的。”

“不影响。”韦坚笑着摇摇头,说道:“午后见面,之后臣带着大郎一起过来便是。”

“也好。”李亨侧身看向韦氏,说道:“也该让和政和大郎相处一下了。”

“嗯!”韦氏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

夜色之下!

韦坚马车缓缓地朝着亲仁坊而去,韦谅骑马护送一旁。

一路百姓欢腾,隐约能够听到“玄元帝君庇佑”这样的言辞。

韦谅目光下意识的看向马车,但一直到家,韦坚也没有掀开马车说上一句。

一直到进入府邸,父子俩一起朝后院而去,韦坚这才开口道:“圣人今日下诏,重修玄元帝君庙,你知道了。”

“是!”韦谅有些诧异的看了韦坚一眼,说道:“陛下下旨的时候,儿就在兴庆殿前。”

韦坚脚步停下,看向韦谅道:“有什么特别的吗?”

韦谅眉头一挑,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稍微闭眼,他开口道:“陛下欢喜,庆圣人降佑,百官欢喜,只是诸位重臣,城府或许深些,右相尤其不形于色。”

韦坚嘴角闪过一丝冷笑,抬头低声道:“去休息吧。”

“喏!”韦谅拱手,然后退出。

他知道,东宫的声东击西之策,开始奏效了。

……

大明宫,延英殿东上阁。

烛火之下,高力士仔细阅读手里的密奏,上面正是太子李亨和韦坚会面的内容。

读了许久,高力士将密奏拿起,然后放进一旁黑匣的最深处,那里很难再有被打开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