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请陛下归天 > 第五十七章 诏李白入京(求追读)

大唐:请陛下归天 第五十七章 诏李白入京(求追读)

簡繁轉換
作者:太清妖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04:52:00 来源:源1

第五十七章诏李白入京(求追读)(第1/2页)

春明门外,渭河之畔。

细雨迷蒙。

韦谅持着雨伞,安静站在贺知章身侧,替他挡雨。

韦坚离京,在昨日便已经陛辞过了。

甚至所有该见的人他都见过了。

也包括太子那里。

但他今日正式离京,作为近亲,太子李亨虽然不方便出城,但还是请托贺知章出面送行。

“此行珍重,诸事拜托了。”贺知章举杯,认真的看着韦坚,然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多谢贺监,也多谢太子。”韦坚举杯拱手,对着十六王宅的方向沉沉拱手,然后将杯中酒饮尽。

贺知章轻轻点头,但面色凝重,韦坚这一去意义重大。

韦坚放下酒杯,稍微松了口气,看向韦谅,他神色温和起来。

韦谅对皇帝,对李林甫的分析,对未来的透彻,让韦坚都感到惊讶,但细想,却是最有道理的。

不知不觉中,韦坚已经从心底接受了这些。

可里里外外说了那么多,有最该说却最没有说的一句话,就是……

和东宫保持距离。

即便他们是太子的近亲,但在皇帝和太子之间,依旧要倾向皇帝。

这,很世家。

这也让他对自己走后,长安的事情彻底放心下来。

韦坚神色严肃起来,道:“大郎,家中的事,大体已经交托给你了,唯独剩下最后一件事。”

“阿耶请讲!”韦谅微微躬身。

“你阿舅来信了,他大概三月十五左右会抵达长安,到时,你代为父去迎接。”稍微停顿,韦坚补充说道:“你表舅那里,应该也会去的,到时你和他商量。”

“是!”韦谅神色肃然的拱手,他的亲舅舅,姜庆初要回京了。

韦坚抬眼看向贺知章。

贺知章面色微沉,轻轻点头。

韦坚这才彻底放松,然后拱手道:“贺监,下官告辞,贺监保重。”

“放心!”贺知章温和的点头,然后目送韦坚转身上了马车,最后在一众随从的护卫下,朝陕郡而去。

韦谅站在一侧,看着马车在雨幕当中消失,一时间他感到心中无比的沉重,整个人这个时候也越发的清醒。

他这个老爹,目光敏锐的连韦谅都感到惊讶。

陕郡的那条漕渠,从大唐开国到现在,百余年了,看到它能用的也不是没有,但废弃六七百年的漕渠,想要重新贯通,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韦坚不仅看到了,也找到了办法。

不容易。

若是真的能够多花几年,彻底开通,不仅能躲过未来的皇甫惟明案,还能一步而入宰相。

“好了,小子,该回城了。”贺知章转过身,笑着上下打量韦谅:“和老夫好好说说,‘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句诗,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虽然如今是千牛备身,但毕竟也是从小四书五经过来的。”韦谅有些无奈的转身,打着伞,护着贺知章往外走,同时说道:“其他的,就是酒后之事,天地之间,妙手偶得。”

“好一句,酒后之事,妙手偶得。”贺知章一愣,随即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道:“看样子,这酒中仙人,今日又多了一个。”

酒中八仙,贺知章,李白,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韦谅自然不可能凭借一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就成为和贺知章,李白,李适之齐名的人物。

他最多不过是凭借自己未来郡主驸马的身份,加上一点诗才,能够和李白李适之说上话而已,仅此而已。

“贺监过奖了。”韦坚轻轻躬身,然后好奇的问道:“贺监,李太白的事情如何了?”

“快了。”贺知章平静下来,点头道:“正月祭祀太上玄元帝君,二月又有科举,都已经结束,是时候,请太真长公主与陛下谈及李太白的事情了。”

说完,贺知章看向韦谅,笑着说道:“一句‘满船清梦压星河’,足够李太白也高看你这小儿一眼了。”

“能见太白先生一面,学生三生之幸。”韦谅轻轻躬身,神色真挚道:“常听李太白旷世诗才,又有经世济国之能,学生正好学习。”

“好!”贺知章很开怀的大笑起来。

“另外,听说太白先生剑术也是天下一绝。”韦谅抬头,向往的说道:“若能习得一二,纵横天下当是无碍了。”

“是啊!”贺知章感慨的点头。

……

三月中,阳光温煦。

韦府,韦谅从宫中值守而回,先去后院向母亲姜氏问安。

整个后院,里外仆人脚步匆忙在将院中晒了一日的东西逐渐的收起来。

韦谅有些诧异的进入房中。

姜氏此刻正坐在内房整理一箱子书籍。

“阿娘!“韦谅进门,拱手行礼,同时好奇的问道:“这是什么?”

姜氏抬头看了韦谅一眼,感慨道:“这是你外祖父收藏的文本典籍,书画绘本,兵书战策,建筑营造之书,还有早年记录的一些西域情势,东岛风物一类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七章诏李白入京(求追读)(第2/2页)

姜家实际上是以军功起家的,尤其是在西域用兵。

姜皎的祖父姜行本,整个是大唐灭高昌,夺辽东,真正的军械总管。

道路桥梁,攻城器械,全是他来造的。

“本来要传给你舅舅的,但后来出事,你舅舅在离开之前,就留在了阿娘这里。”姜氏不由得轻叹一声。

韦谅上前翻了几页,目光一挑,看向姜氏道:“儿子能看看吧?”

“怎么,你感兴趣?”姜氏惊讶的看向韦谅,随即笑着点头道:“拿去吧,你舅舅怕是对这些……你看看也好。”

“是!”韦谅拱手,虽然有些诧异,但还是将书箱搬起,然后朝着自己院子而去,同时招呼张镐将里面的东西抄录一遍。

他虽然来自后世,大学教授的他,有足够广博的视野,然而在如今,很多具体细致的东西,却是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的。

这些东西,在关键时刻,足够致命。

致自己的命,也致别人的命。

……

三月十五,春光明媚。

皇帝少有的离开了皇宫,来到了城东南晋昌坊的大慈恩寺,礼拜诸佛。

李林甫,贺知章,玉真公主,高力士等人相陪。

整个大慈恩寺内外,早就已经被清理了不知道多少遍。

韦谅一身绿衣金甲,独自领十二人千牛卫护送在侧,是离皇帝最近的护卫。

薛畅站在稍后一些的地方,按刀警惕四周。

同样还有大量的羽林卫,龙武军的将士,也在四处戒备。

皇帝平日里即便是出宫,也多在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三大宫交错的范围之内。

那里都是朝中权贵所在,他们本身就是皇帝警戒的一部分,但大慈恩寺远离皇宫,即便是已经提前整备,但依旧让人有些不安。

李隆基对此一无所知,他神色温和的在大慈恩寺主持如理的陪同下,进香行礼,然后转向后院的大雁塔。

“朕依旧还记得,当年第一次来大慈恩寺,还是陪同中宗皇帝一起,那个时候,还是慧沼法师在世。”李隆基看着远处的大雁塔,叹息一声道:“时光转瞬啊!”

“祖师若知陛下如此挂念,西天有感,必然降福陛下,佑陛下万寿无疆。”如理双手合十,轻轻躬身。

“啊,哈哈哈哈!”李隆基忍不住的大笑了起来。

韦谅站在一侧,嘴角微微一抽。

佛门的和尚拍起马屁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慧沼是玄奘徒孙,是窥基的徒弟。

慧沼的徒弟是智周。

如理是智周的徒弟。

玄奘传承下来的法相宗自从窥基之后,就逐渐的沉寂,反而是禅宗有慧能,神秀,之后又有义福,一行,相继传承。

只是这些年,从一行圆寂后,禅宗也有些沉寂,反而是金刚智,善无畏这样的密宗法师,又开始兴盛。

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大雁塔之下。

李隆基率先合十躬身,后面的众人齐齐肃穆行礼。

他们祭拜的,不是放在大理寺的由玄奘亲手带回来的诸般经书,而是这座塔以佛念,寄托了大唐历代皇帝,对文德皇后的追思。

李隆基是文德皇后的曾孙,自然也少不了如此。

起身,李隆基看向身前的大雁塔,一时心绪万千,他侧过身,看向贺知章道:“八郎,朕心中心绪难抑,写首诗吧。”

“喏!”贺知章上前,对着李隆基微微拱手,然后轻叹一声,感怀道:“晴空万里燕排回,春韵轻扬胜琼瑶;长河不尽人心旷,莺声长引上柳梢。”

“长河不尽人心旷。”李隆基缓缓的咀嚼着贺知章诗里的每个字,而每个字都仿佛说到了他的心里。

李隆基伸手拍了拍贺知章的手臂,感慨的说道:“还是你最了解朕,朕的心绪,你总能一言就排解开。”

“圣人至诚至孝,感染天地,臣不过是了得丝毫,臣有愧。”贺知章轻轻躬身。

“咦!”李隆基侧身诧异的看着贺知章,说道:“这可不像你贺季真说的话啊,你是有什么事吧?”

“不是贺监有事,是臣妹有事。”玉真长公主在一旁接话,笑着说道:“臣妹向皇兄举荐一位大才,同样如同贺监一样,诗才惊人,雄奇飘逸,但又异彩瑰丽,神奇动人,必能宽慰陛下心怀。”

“哦?”李隆基抬头,惊讶的问道:“何人如此得皇妹称赞?”

“李白李太白。”贺知章在一侧躬身,同时从袖子里面抽出一张纸张递给李隆基,认真说道:“其人文笔恢宏,大唐壮阔江山似竟全在其笔下,圣人看这一篇诗作,便知如何。”

“哦!”李隆基异常惊讶的接过,打开缓缓念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站在不远处的韦谅猛然抬头。

这是《蜀道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