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请陛下归天 > 第二十章 朕要他成为大唐一把锋利的长剑

大唐:请陛下归天 第二十章 朕要他成为大唐一把锋利的长剑

簡繁轉換
作者:太清妖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04:52:00 来源:源1

第二十章朕要他成为大唐一把锋利的长剑(求推荐票月票支持)(第1/2页)

南熏殿中,一时沉寂。

韦谅站在殿中,轻轻低头,眼神闪烁间,原本激昂的神色,也逐渐的变得忐忑不安小心起来。

许久之后,李隆基终于抬头。

他神色淡淡的看着韦谅道:“朕当政多年,像你这样目光敏锐的小儿,一生也只见过三五人而已。”

韦谅认真拱手道:“陛下过奖,臣之一切,都有赖卫中教习,他们不少都是从军前调回来的,臣受教良多,感激备至。”

千牛卫中,备身,备身左右,千牛备身,多数都是从十三、四岁就进入千牛卫当值,掌执御刀,宿卫侍从。

一些少年,如何指望他们在每日当值的情况下,还能够成为精通刀弓的护卫好手,甚至成为将来的大唐柱石。

所以,在各家自家进行教育之外,千牛卫中,也有不少来自军前,精于厮杀的校尉,充做千牛卫教习。

教导他们学习刀弓宿卫的同时,也教授一些征战之道。

这些都是朝中制度。

而这一切最后都将归功到李隆基的身上。

以李隆基的聪明,转眼就明白了这一切,他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相比于那种直白无比的拍马屁,韦谅这种文人式,让人会心一笑的拍马屁,让李隆基更加开怀。

尤其想起正月初二李林甫提上来的奏本,韦谅在言谈之间,多见对皇帝的忠诚,内外如一,不外如是。

李隆基收敛笑容,低头看向韦谅道:“今日之事,卿所言于国有利,朕不当不赏,但你年纪太幼,也不当重赏,所以,加授左千牛卫千牛备身、朝请郎韦谅,为朝议郎,散官加一级,余功记下。”

韦谅猛然一惊,他原本是正七品上的文散官朝请郎,现在加一等,为正六品上文散官朝议郎,而这在皇帝眼里依旧不足赏功,还有余功记下。

“臣韦谅,叩谢陛下大恩。”韦谅直接单膝跪倒,然后沉沉俯首,声音哽咽。

“嗯!”李隆基淡淡的点头,说道:“今日便到此吧,今日之事你心中记住便可,不要出去多说什么!”

“臣领旨。”韦谅拱手,然后说道:“臣告退。”

李隆基微微摆摆手。

韦谅这才起身,然后再度沉沉躬身,这才退出殿中。

……

看着韦谅的背影,李隆基神色逐渐严肃起来,然后侧身道:“传旨,即刻召左相右相,兵部侍郎,兵部职方司郎中,信安郡王,还有忠嗣觐见,朕要知道,大唐有没有彻底灭掉吐蕃的机会?”

“喏!”高力士立刻躬身,然后快步走下丹陛,离开大殿去传旨,然而他不过是刚走到殿门口,身后就传来李隆基的声音:“回来。”

高力士有些诧异的停步,然后转身,重新回到殿中,最后对着李隆基拱手道:“大家!”

李隆基抬起头,摆摆手道:“让兵部职方司郎中一个人来就好,另外,不要让他知道朕见他要说什么!”

“喏!”高力士没有问为什么,直接转身离开。

李隆基坐在御榻上,微微眯起了眼睛,脑海中不停的回想韦谅只是今天说的那些话。

在韦谅的那些话里,甚至有些东西,是韦谅都没有注意到的,但李隆基却察觉了很多东西。

不知道过了多久,高力士的声音在李隆基身侧响起:“大家,圣命已经传了下去,兵部职方司郎中李暐很快觐见。”

李隆基平静的点点头,说道:“韦家那小子,若是说即刻转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其实也是合格的。”

高力士一愣,低声道:“可是大家,他的年龄太小了,如此重任,交托于他,万一有个纰漏,对他而言,对大家而言,乃至于对大唐而言,也都不是好事。”

“朕明白。”李隆基轻轻点头,道:“所以朕才只加了他一级散官。”

尚书六部,吏部,户部,兵部是头等之重,其中又以吏部吏部司,户部户部司和兵部兵部司最为重要,而除这三司以外,还有三司,实际上重要性丝毫不逊色前三者。

甚至在特殊时候,犹有重之。

这三者,分别是吏部考功司,户部度支司,以及兵部职方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章朕要他成为大唐一把锋利的长剑(求推荐票月票支持)(第2/2页)

这些都是要害所在,真要出了问题,整个天下都会乱。

韦谅太年幼了,即便是他出身京兆韦氏,但只要将来有任何行差踏错,立刻就会被无数的恶意扑上来撕碎他。

官场就是这么现实。

李隆基微微抬头,满意的说道:“朕很喜欢他的敏锐,朝中上下这么多的官员,只有忠嗣察觉到了不对,但却也说不清原因来。”

高力士眉头一挑,皇帝的意思是说,韦谅在这方面的能力,还在王忠嗣之上。

那岂不是将来必然一方节度使的重臣。

“恭喜大家,得了这么一个上佳的孙女婿。”高力士上前半步,拱手贺喜。

李隆基一愣,随即恍然了过来,笑着点头道:“是的,朕都差点忘了,太子那边要将女儿嫁给韦家子,不错,不错。”

“恭喜大家!”高力士再度拱手贺喜。

李隆基摆摆手,神色平静下来,开口道:“其实朕希望在将来,他能够成为,大唐杀向吐蕃,甚至是杀向西域的一把利剑。”

韦谅对于大势的敏锐,尤其是从寒潮联系到吐蕃国内的粮荒,还有整个吐蕃大军调动的猜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

便是见惯了天下事的李隆基,一时间都感到惊艳。

甚至于,他从韦谅的身上,看到了一些只有李靖,李勣,苏定方,裴行俭,他们这些太宗朝和高宗朝名将身上所拥有的特质。

“甚至在将来他能够成为稳定西域的柱石,也算是朕留给太子的一把重器。”李隆基微微抬头。

“陛下圣明。”高力士笑着躬身,说道:“不过这人嘛,还是需要圣人多调教个十几二十年,成才再说。”

李隆基忍不住的笑了起来,神色放松的看向高力士道:“还是将军会说话。”

“陛下万寿无疆,江山万年。”高力士认真的拱手。

“好了,免礼吧!”李隆基笑笑,眼底闪过一丝得意,随即他平静下来,说道:“告诉薛畅一声,让他将韦家子带在身边为亲卫,有些东西,好好的教一教,看看能不能教出什么来。”

“是!”高力士肃然拱手。

薛仁贵,薛讷,薛楚玉,都是大唐的一代重将,韦谅若是想要走到李隆基期待的那一步,他还差的很远。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青衣内侍出现在殿门前,对着丹陛之上拱手道:“启奏陛下,兵部职方司郎中李暐求见。”

李隆基神色在一瞬间平静下来,转身抬手道:“宣!”

“喏!”青衣内侍转身,对着大殿之下,高声道:“宣兵部职方司郎中李暐觐见。”

……

一身浅绯色官袍,头戴进贤冠,身材瘦长,眼中带着一丝血丝的李暐,快步走入殿中,面色严肃的拱手道:“臣,李暐,参见圣人,圣人万寿无疆。”

“平身吧。”李隆基看了李暐一眼,随即看向侧畔的帷帐之后,摆摆手道:“元成,将东西给他。”

中书舍人、起居郎李元成从帷帐之后站了起来,快步走到李暐身侧,将刚刚整理好的记录递给李暐。

李暐恭敬的接过,然后仔细的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他已经彻底看完,并且将其中内容大半记在心中,然后递还给李元成,最后对着丹陛之上拱手道:“陛下!”

李隆基点点头,目光盯向李暐,问道:“自从石堡城被吐蕃袭夺之后,朝中的声音,爱卿应该听过了。”

“是!”李暐肃然拱手,朝中的声音无非两种,一个是以最快的速度出兵,将石堡城最快的夺回来,另一个就是以稳守为主。

前者是朝中主流,甚至不少文人士子在市井间饮酒闲谈时,也在讨论大唐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石堡城夺回。

后者虽然不是朝中主流,但是王忠嗣异常坚持,以他和太子,和皇帝的特殊关系,也不得不让人重视。

李隆基身体微微前倾,问道:“爱卿,这上面的东西你也看了,你觉得速攻之事可成吗,若是不可成,大唐何时能够夺回石堡城,何时能够攻灭吐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