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6章太过顺利,必有蹊跷(第1/2页)
绍城,喜来登酒店。
下午两点,杨鸣坐在落地窗前的沙发上,手里夹着根烟。
华泰纺织的债权收购基本完成了。
除了银行的两千五百万需要走程序,其他债权都拿下来了。
民间借贷那部分,他让王小雅一家一家去谈,价格压得很低。
供应商的债权也是一样,大多数人看工厂停产,老板跑路,都急着出手。
接下来就是资产重组,债转股。
这一套流程杨鸣很熟悉,不会有什么问题。
香江那边,拍摄进度正常。
柴峰每周都会发报告过来,说剧组状态不错,没什么幺蛾子。
麻子也打过电话,说镜像影业那边一切顺利,胡飞最近没什么动静。
杭城那边,老五前两天来过电话。
说钱江豪庭的事办得很漂亮,杨杰潮现在应该正在气头上。
曾龙那边也很满意,何滔远拿到了钱,公司也能运转起来了。
一切都很顺利。
但杨鸣心里总觉得不对劲。
他说不上来是哪里不对。
华泰纺织的收购,从债权谈判到资产评估,每一步都很顺利。
当地衙门的关系,王小雅也打点得很好。
工厂的手续齐全,土地证、房产证都没问题。
按理说,这种收购应该是稳稳当当的。
但这种顺利,反而让杨鸣不安。
他这些年做事,从来没有这么顺过。
哪怕是江城的那些产业,当初收购的时候也遇到过各种麻烦。
要么是衙门卡手续,要么是原股东反悔,要么是当地势力找茬。
每次都得花时间精力去摆平。
可华泰纺织这次,除了那个赵兴,其他都很顺利。
杨鸣掐灭烟头,又点了一根。
也许是自己多虑了?
也许这次真的只是运气好?
但他从来不相信运气。
敲门声响起。
杨鸣说了声“进来”。
王小雅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
她走到茶几旁,说:“鸣哥,我来汇报一下工作进展。”
“坐。”杨鸣说。
王小雅坐在对面的沙发上,打开文件夹。
“众兴分公司已经在柯区注册下来了。”她说,“注册资本一千万,营业执照和公章都办好了。”
杨鸣点点头。
“华泰纺织的资产梳理这几天就会出结果。”王小雅继续说,“我请了本地一家会计事务所做审计。他们说最多三天就能出报告。”
“审计费多少?”
“十五万。”王小雅说,“我跟他们谈的价。”
“嗯。”
“报告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正式启动债转股了。”王小雅说,“我已经跟律师沟通过,整个流程大概需要一个月。”
杨鸣喝了口茶,问:“后续怎么运作?”
“我的想法是这样,”王小雅说,“华泰纺织的固定资产评估下来应该在八千万到九千万之间。我们收购的债权加起来大概两千万出头。加上银行那两千五百万,总债务四千五百万左右。”
她顿了顿,接着说:“债转股之后,我们持股比例应该在百分之四十五到五十之间。剩下的股份,一部分给银行,一部分给原来的小股东。这样的话,我们就是大股东了。”
“然后呢?”杨鸣问。
“拿到控股权之后,我们可以重组董事会。”王小雅说,“把管理层换成我们的人。然后重新启动生产线,恢复经营。”
“工厂现在什么状况?”
“设备还算完好,但停产了这么久,需要检修。”王小雅说,“我找人看过,检修费用大概两百万。另外还需要采购原料,大概五百万。加上工人工资和其他开支,启动资金至少要一千万。”
杨鸣算了算,说:“也就是说,我们总共要投入三千多万?”
“对。”王小雅点头,“华泰纺织的固定资产在那里。土地三千万,厂房两千五百万,设备三千五百万。就算工厂不开工,光是这些资产就值九千万。我们投三千万进去,怎么算都不亏。”
“而且柯区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品集散地。”她接着说,“只要工厂能正常运转,订单不是问题。我了解过,华泰纺织以前一年的营业额在两个亿左右,净利润能有两千万。如果我们接手之后管理得好,利润应该还能提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86章太过顺利,必有蹊跷(第2/2页)
杨鸣没说话,只是看着窗外。
王小雅观察着他的表情,问:“鸣哥,您是不是有什么担心的?”
杨鸣回过头,看着她,笑了笑:“你觉得呢?”
王小雅想了想,说:“我觉得这次收购,从流程上看没什么问题。债权谈判很顺利,价格也合理。工厂的资产我们都核实过,土地证、房产证都齐全。设备虽然旧了点,但还能用。”
“当地衙门那边呢?”杨鸣问。
“我已经见过工商局、税务局、环保局的人了。”王小雅说,“基本上都打过招呼。他们说只要我们手续齐全,不会卡我们。”
“环保局怎么说?”
“环保局的人说,华泰纺织的环评手续都有,只是停产期间没做年检。”王小雅说,“等我们复工之后,补做一次年检就行。”
杨鸣点了根烟,说:“你安排一下,我要见见华泰纺织的高管。”
王小雅愣了一下,问:“哪些人?”
“厂长、副厂长、财务总监,还有技术负责人。”杨鸣说,“一个一个见。”
王小雅明白了,问:“鸣哥是想了解工厂的真实情况?”
“嗯。”杨鸣说,“我想听听他们怎么说。”
“我马上去安排。”王小雅点头。
她站起来,走到门口,又回头问:“鸣哥,您是不是觉得有什么不对?”
杨鸣吐出一口烟,看着她:“我总觉得一切都太顺利了。”
王小雅想了想,说:“这样吧,我让人再仔细查一遍工厂的所有手续。尤其是环评和税务这两块。”
“可以。”杨鸣说,“谨慎一点总没错。”
王小雅点点头,离开了套房。
杨鸣一个人坐在那里,继续抽烟。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
他一直秉承着一个原则:做事要快,但不能急。快是效率,急是破绽。
这次华泰纺织的收购,从时间上看很快。
不到一个月,债权基本拿下。
但杨鸣总觉得,这个快里面,好像藏着什么东西。
他掐灭烟头,站起来走到窗前。
工厂的资产他看过,确实值钱。
土地、厂房、设备,加起来九千万不止。
他投三千万进去,就算工厂开不起来,把资产卖了也不亏。
但他不是来卖资产的。
他要的是一个干净的壳,用来承接海外的资金。
华泰纺织正好合适。
问题是,这个壳真的干净吗?
他拿起手机,给赵华玲打了个电话。
“华玲,”他说,“让苏柳明派两个人过来,帮我查一下华泰纺织的底细。”
“查什么?”赵华玲问。
“所有东西。”杨鸣说,“财务、税务、环保、消防、安全生产,一样都不能少。我要知道这个厂有没有历史遗留问题。”
“好。”赵华玲说,“我马上安排。”
挂了电话,杨鸣又给朗安打了个。
“海外那笔资金准备得怎么样了?”
“快了。”朗安说,“钱在瑞士的账户里,随时可以转。”
“先别急。”杨鸣说,“等我这边确认没问题再说。”
“鸣哥,出什么事了?”朗安问。
“没事。”杨鸣说,“就是想再确认一遍。”
“行。”朗安说,“你确认好了告诉我。”
杨鸣挂了电话,重新坐回沙发上。
他点了根烟,慢慢抽着。
也许是自己真的多虑了。
也许这次就是运气好。
但他宁愿多虑,也不愿意出纰漏。
尤其是现在,他正在转型。
所有的产业都在退出,所有的资金都在洗白。
这个节骨眼上,不能出任何问题。
华泰纺织这个项目,表面上看很完美。
但杨鸣的直觉告诉他,可能有问题。
他要搞清楚问题在哪里。
天完全黑了。
柯区的夜景很美。
远处是纺织城的灯火,近处是街道上的车流。
杨鸣看着这一切,心里却很平静。
不管有什么问题,他都会找出来。
然后解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