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无限未来之科技帝国 > 018 确认时间(求收藏!求推荐!)

无限未来之科技帝国 018 确认时间(求收藏!求推荐!)

簡繁轉換
作者:小小菜心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0-15 16:47:57 来源:源1

《pcmagazine》是美国著名的it杂志,以产品和技术评测著称。它拥有目前it媒体中最大的评测实验室,每年都要进行近三十种产品的比较评测,评测范围包括笔记本、台式机、显示器、扫描仪、打印机、交换机、服务器等多种it产品,每次规模从10款到40款产品不等。

此外,它每月平均还要进行30款左右的单个产品评测。它的专栏“观点”也聚集着一批业界资深评论家。欧美不少个人和中小企业都是根据这本杂志的评测结果进行硬件采购。

和实体版以硬件产品为主不同,它的线上电子版大幅增加了对热门软件的评测环节。美国纽约当地时间周一上午,《pcmagazine》线上版以《中国软件的进击?!》为标题,发布了一期关于小卡翻译软件的特别专题。

杂志从多个方面将小卡软件和市面的同类软件进行了对比,并采访了数名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领域的专家教授,得出的结论是:现有版本的小卡翻译软件已经领先了时代。如果新版的功能还能保持同样水准,几乎可以断言将见证一家新的it巨头的就此诞生。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不无担心地写道:

最近十几年,我们都不得不无奈地接受了一个现实,那就是任何一类产品,只要有中国企业的参与,价格很快就会跌到谷底,而中国企业则凭借低到不可思议的价格占据这个市场。此前我们视而不见,是因为我们坚信最高端的,同时也是利润最大的产品,中国企业做不出来。而像软件行业,更应该是我们美国企业的天下。如今,一家中国的软件企业就带着一款超越时代的软件来了,他向全世界发出的吼声虽然还显得稚嫩,但却无法忽视。

以《pcmagazine》的业界影响力,刊发此文后立刻为本就热得发烫的话题火上浇油,参与讨论的人群范围越来越大。

这篇文章和相关讨论,几乎是同步被转移到了国内的各大网站。以往国内网民想看国外最新热点文章,总要隔个二三天等媒体或是外语达人翻译成中文,才能一睹为快。如今有了小卡翻译软件,鼠标动动就能转发回来,传播起来更是方便,连译文都不需要贴,发个链接就行了。真关心此类新闻的网民,绝大多数都是小卡翻译的用户。

这种文章一向都有大热的基础:哇,老美在夸我们国家的软件,担心我们国家创造的软件进击他们……于是乎,多数热血网民的自豪感被煽得满满地,结果又反过来掀起国内的新一波热炒。

媒体们的八卦之魂早已滚滚燃烧。国内多家互联网媒体、综合性报社、杂志社纷纷派出记者前往无限未来公司办公场地,不挖出一篇头版新闻誓不罢休。

于是,金伟从周一上班开始,就被四十多名记者“围攻”,公司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接下来还有记者陆续赶来,最终惊动了软件园官方。软件园管委会的boss陆文强亲自出面帮忙组织协调,把来访记者疏散到园区的会议厅去。

“你们陈总呢?这么多家媒体,多好的宣传机会,请陈总和记者聊聊啊。”一通忙乱后的陆文强发现陈文浩不在现场,便拉住金伟询问。上次他来探访时和金伟碰过头,知道他是市场部的负责人。

“今天一早陈总电话给我,说是这两天有点事不进公司。”金伟忙得一头汗,恰巧方雨欣今早外出去谈办公室装修的事,公司里就他一名管理干部,全程负责接待来访的记者。忙得焦头烂额不说,许多技术问题他都回答不了。至于更多记者提出专访陈文浩的请求,他也只能先拖着。

“你看是不是给陈总打个电话,和他说说现在的情况?”

“应该在忙,没人接听。”

……

此时,陈文浩其实就在离软件园不到三公里的地方。这是江海市郊区的一个村子,和所有大型城市近郊农村一样,农业早不是当地住户的主业了,更多的收入来自土地和厂房的租金。

现在就有一名姓熊的年轻村民带着他,穿过狭窄弯曲的村间小路,来到村头附件的厂房区,一直走到一个独门独院的铁门前。

“厂房就在这个院子里,具体情况我都写在网上了。”年轻村民摸出钥匙打开了铁门,进门是一个中型的院子,可以停得下四五部小汽车,院子里明显有些天没人打扫了,一些遗落的杂物和风吹来的垃圾到处都是。正对铁门的就是一个钢结构厂房,陈文浩进去看了下,1000平米的厂房里空荡荡的,显得更加空旷。

年轻村民站在厂房门口,见陈文浩看完,介绍道,“村里像我这样独门独院的厂房不多了。我家老头子原本开了个机械厂,和村里签了10年的合同,这两年身体不行做不动了,才打算租出去。”

租金方面,年轻村民表示最低也要每平米每天0.7元的单价,陈文浩之前做过功课,觉得还算合理,便爽快答应下来。趁着两边都带好了相关的证照和格式合同,当即就在现场签好了两年的租约合同。

陈文浩打电话通知蒋红网上银行转账,没过几分钟,熊姓村民手机提示音响,款项已到账,兴高采烈地留下钥匙先走了。

陈文浩关上了院子的铁门,把厂房的电闸合上,再次确认了没人后,来到厂房墙角的一个插座处。他对着手上的手表说道,“可以吃饭啦!”就见腕上applewatch式样的手表开始自动溶解变形,勘察器化身为一条黑色的金属液体,一股脑地扎进了插座插孔内。

这便是陈文浩租下这个厂房的主要原因。

前两天他在和小卡的日常沟通中得知,仅靠充电,勘察器虽然无法恢复飞行动力,但是可以恢复其自带的基础制造能力。原来,外星种族为了让勘察器能够应付极端情况,内置了基础的制造和生产能力,只要有原料和能源,就能制造对应的配件进行自我修复。

一开始陈文浩还没在意,勘察器的配件有了也没用啊,现在关键是没合适的能源。可是小卡随后的解说却让他心动了。原来只要小卡配合操控,可以生产出想要的任何配件。当然,大型配件做不了,毕竟勘察器体积有限,而且只是基础的制造能力。

“基础这个概念太模糊了,能举例说明吗?”

【你们人类半导体芯片的主流制造工艺是14nm,尺寸越小精度越高、工艺越难。勘察器能实现1fm,两者换算关系是1nm=1000000fm。】

陈文浩不是电子芯片的专家,但也足够他明白了,这个所谓的基础制造能力已经极大地超越了地球现有水平。

此前,他在家里试了下用民用电网给勘察器充电,结果不到10秒,保险丝就烧掉了。现在换到现在这个工业厂房的配电容量是1000kva,应该可以满足勘察器充电时的负荷了。他掏出设置成静音的手机,问道,“要充多久能够恢复制造功能?”

手机屏幕一闪,出现了一个48小时的倒计时。

陈文浩又观察了几分钟,发现勘察器依然安静地躲在插座里充电。除非刻意寻找,否则没谁会注意插座插孔里的一抹黑色。他原样锁好大门,准备过两天再来领回勘察器。

大概是知道了他刚给蒋红打电话,金伟的电话也来了。得知公司被一群记者包围了,陈文浩懒得回去应付,打消了进公司的念头。

“金伟,我一会传你份新版新功能的详细介绍,可以发给记者。至于专访创业历程什么的都推了吧。”

“陈总,很多记者都在追问新版上线的确切时间。”

“哦,这个就定本周三吧。本来想把声势造起来再上线,不过这两天看网上的反应已经足够了。”

放下电话的金伟有些哭笑不得,这么多媒体来采访,多好的宣传机会别的创业公司想都不敢想,换到自家老板头上却还不愿意。不过想想有哪家创业公司的产品能像小卡翻译一样,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金伟便释然了,鼓起劲又转头去应付一堆记者。

当天下午,小卡翻译软件的官网上出现了一个倒计时钟,底下的配文为:“周三上午10时,小卡翻译软件2.0全新亮相!”

此时,不少上午去无限未来公司采访过的媒体,速度快的已经开始发布采访报道了,更是进一步推波助澜,引发了网络上各种讨论和期待。

更多的讨论和分析,最后都化为了一种疑问与期待:语言无国界、沟通无障碍的互联新时代,即将来临了吗?

wap.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