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无限未来之科技帝国 > 224去或是留?

无限未来之科技帝国 224去或是留?

簡繁轉換
作者:小小菜心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0-15 16:47:57 来源:源1

“选址还没有最终确定,”黄省长停顿了一下,才如此回答。

“但是不用担心,这个项目将是明年省重点项目中的第一位,肯定会优先选择综合条件比较好的区域。在这里我可以代表省里负责任地表示,不管是政策还是金融支持,省里都会给予重点倾斜。”黄省长大概是担心之前的回答引起误解,耐心解释道,

“另外,企业设备搬迁产生的相关费用,也可以申请专项资金进行补贴。”

条件不可谓不优厚。

实际上,作为省内仅有的一个名额,制造业创新中心究竟落地何处,才是省里争议和分歧最大的问题。

有资格参与博弈的成员,大多有着各自的偏好,能走到这个高度,下面各地少不了支持自己的基本盘,这种天生带着闪光属性,最容易出政绩的黄金项目,你都不为自家小弟争取,以后谁还跟着你混?

不要觉得奇怪,伟人不都说了嘛: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一个政党内部没有不同的意见和争论,才是可怕的事情。

另外,也别把官员追求政绩当成贬义词,只要合理合法,总比尸位素餐不作为强。而这种重点项目,就是最合理合法,最容易出政绩的机会。

黄省长不惜口舌,又描述了一番国家和省里对建设这个创新中心的重视,并再次发出了希望飞船项目加入的邀请。

这段时间,省领导的班子会议为这个项目的具体执行已经拉锯了好几个了来回,各种落地政策、配套资金等细节都已明朗化,但是唯独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是缺少有足够影响力的项目入驻,二是项目具体落户哪里依然未定。

相对于其他班子成员来说,书记和省长大概是地域偏向最弱的两个,两人都是中央空降不久的干部,和各地市的关系不算紧密。对他们来说,落户哪里并不重要,只要在省内,出了成绩都少不了他们的一份功劳。关键在于,能不能出成绩?或者说,能不能出好的成绩?

从这个角度出发,他更希望的是将项目留在省城,原因无他,条件最好。只不过,现在还不到表态的时候。

于是,在仔细了解了无限未来公司的发展历程后,黄省长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份拉拢的工作。想来应该很简单,如此优厚的待遇,谁能不动心。再说了,对方不是要扩建生产车间么,正好到新地方开工建造呀。

但是此刻,黄省长看着陈文浩一脸平静的表情,发现事情似乎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发展。

陈文浩没有马上答话,而是斟酌了一会,眼神往义东官员那扫了一圈,几个人的脸色铁青得更厉害了。

此刻,在一边作陪的义东书记与市长,内心犹如被一万只神兽践踏而过的感受,前面省长在说选址没有确定时,还没有体现过多倾向,但是后面说到“优先选择综合条件比较好的”,言外之意就很明确了:省里压根就没考虑过义东。义东无论是工业规模还是经济总量上,一直在省内排名倒数。

实际上,若不是现在属于走访企业的对外公开活动,义东的书记和市长铁定是要跳起来拍桌子的。眼瞅着走了大运,空降来一个宝贝疙瘩,这才刚开始,省里就想来截胡了?

义东的新开发区计划怎么办?义东的经济赶超怎么办?义东的领导班子的政绩怎么办?若此刻是内部场合,就算面对的是省2号人物,也是要全力怼回去的,不回头的那种。

义东的万书记和宋市长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心里不断默念着“每逢大事有静气”的同时,也在等待着陈文浩的回答。如果企业家自己就特别心动,打定主意要进入那个制造业创新中心项目,地方政府就丧失了最大的主动权。

至于用各种软硬手段,强迫企业放弃的想法,义东的万书记和宋市长刚起个念头,就自我掐灭了。真要那么做,暂且不论省里必然会有的干涉,以及这家公司似乎和军方关系特别紧密的情况,就以这家公司的受关注度来看,稍有不慎就是一场舆论风波。别的地方招商都恨不得千金市骨,你这里还敢杀鸡儆猴?是不是嫌自己离退休太远了?

“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项目代表着国家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入驻企业的配套政策也非常给力,我们企业对此当然非常欢迎。”

陈文浩这句话刚说完,义东的几名官员心里都是“咯噔”一下,脸都耷拉了下来,看来是没戏了。也难怪,这么优惠的政策,远远不是一个地方政府能给予的,做企业的说到底要追求利润,有好处自然要跟着走。

“不过有个情况还要向领导汇报一下:我们现有的智能车间,都是按照通用和共享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造的。简单来说,根据需要,不同的智能车间可以随时转换或者联合生产的。举个实例,目前我们的无人机生产车间产能相对充裕,那么当其提前完成了当月的无人机产量后,也不用担心会闲置,只需要在智控中心发布指令,切换一下加工工艺程序,不需要更换任何设备,几分钟之后,就可以用于飞船部分配件的生产了,反过来也是一样。”

“目前我们的测算是,可以提升15的生产速度,并降低7左右的生产消耗和设备损耗。今后,而随着智能生产车间的不断扩容,这种生产模式的优势也将随之扩大。”

随着陈文浩的进一步解说,义东官员原本低垂的视线开始灼热地向陈文浩这边投射,而原本一脸微笑的黄省长,神情却凝重了几分。

“所以,如果制造业创新中心设在其他地区,考虑到采购建设周期,以及团队的管理精力,短期内恐怕很难扩大智能车间的规模,则会丢失这部分优势,所以公司要先进行成本评估,才能做出决定。”

这些话并非完全属于托词,陈文浩对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个项目还是比较看好的,但是他对脚下这块义东园区的建设早有规划,接下来还要继续爆黑科技呢,都要依靠智能车间的生产力,这就需要规模化。

还有一层不能说的原因就是,经过外星科技的优化改造,现有的智能车间在技术应用、生产效率上都要远超目前世界的主流水准,像智控这块的大多数工作,基本都是小卡在监管,不用他操什么心。

目前的三个超大型智能车间,仅配备了二十人左右的维护团队,负责设备的基础保养工作,放在其他工厂,这样的服务人员规模至少也要上百人。这种先进性,依靠参观路线的走马观花是很难切实感受到的,但是如果是懂行的有心人,还是能从原料消耗、成品时间等环节发现端倪。

现阶段,还不适合曝光外星文明的存在,所以,智能车间有一套严密的保密制度,而且随着智能车间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独有的共享化作业,外来者再想发现什么的难度会越来越高。

但是如果现在将飞船生产车间拿出来,迁移到其他地区,暴露异常的可能性就会大了不少。

更别说还必须另外组建管理团队和维护团队的麻烦。即使人力资源团队已经在连轴转地四处招纳英才了,但是缺人,尤其缺合适的管理者,依然是公司眼前的一大问题。

很少有公司像他一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规模和领域扩展到这么大的程度。外星科技的加成,就是如此给力。不过黑科技可以爆,合适的人才却没法爆兵。

黄省长的神情在最初的几分凝重后,已经平静如水。以他的身份,话说到这份上了,自然不会再紧追不舍,刨根问底。

现场的气氛有些怪异,黄省长没有拿到预想中的肯定答复,而是吃了一招委婉的拖招,嘴上不说,心里未免有点不大愉悦。义东的几个官员却是惊喜地眼神交流,看来还有一定机会。

陈文浩将这些都看在眼里,心中却是一动:如果要将飞船生产单独迁移走,就算政策再优惠,他恐怕都要忍痛拒绝。但是或许不用这样,就能找到一个两全的办法呢。

看来,有必要找义东的父母官好好聊一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