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无限未来之科技帝国 > 313宏图帷幕拉开

无限未来之科技帝国 313宏图帷幕拉开

簡繁轉換
作者:小小菜心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0-15 16:47:57 来源:源1

“你这是……怎么做到的?”严国平将疑问转向陈文浩。

“或许算是天意吧。”外星人工智能从天而降,出现在自己面前,不是天意还能是什么?

理工科出身的严国平明显无法接受浪漫主义式的回答,“细节不能说?”

“是不好说。”陈文浩摊手,“做智能翻译程序时,为了给神经网络模型填充数据库,我设计了一个小型的私人云,做了个随机在网络中抓取和学习双语视频的模块,一段时间没去管,然后,奇迹就出现了。过程未知,原理未知。”真相没必要一下子披露,有独立意识的人工智能已经够让人震惊了,再扯上外星生命的话,信息量实在太大了。

“也就是说小卡的出现,是不可复制的?”严国平欲言又止。

【经过计算,大概有七万亿分之一的几率。】小卡冷不丁插了一句。

好啊,小卡你这圆头圆脑的,也学会胡说八道了。陈文浩发现自从有了超算中心,小卡的运算力基本盘增强之后,表现出来的感觉明显也灵活了许多,就像是三岁的孩子长到了六岁,做事灵活多了。最明显的一点,对话时很少再动不动就提起【人工智能基础法则】。

……

这场谈话持续了很久。对参与谈话的三个“人”来说,这次的谈话意义深远。

外星人工智能小卡第一次在除了陈文浩以外的人面前现身,虽然真实出身还得半遮半掩,但也是迈出的一大步。

高知分子严国平被跨越式地升级了认知,震惊过后也接受了人工智能产生了自我意识的现实。从接受科学新事物的速度来说,理工科技术人员的排名肯定是靠前的。

对陈文浩而言,适当地放出小卡的存在信息,也是推动下一步计划的必需动作。计划的蓝图太过宏大,落在正常人眼里,很多内容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家民营公司能做的事情,就是要靠举国之力来推动都不一定能实现。光自己有信心不行,一个脑袋两只手,就算铁打的人又能做几人份的活?必须要让执行计划的骨干人物也建立起自信。

对理科男来说,与其嘴炮忽悠,还不如来点干货。

还有什么比一个有独立思想,能正常沟通的人工智能更干货的存在?绝大多数工作,有这样的一个人工智能的帮助,足以达到平日难以想象的高度。

交流的最后,严国平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人类想要控制你或是消灭你,你会如何应对?”

小卡难得的停顿了几秒钟,一边的陈文浩差点以为它要搬出[人工智能基础法则]。

[你所说的那些行为几乎没有达成的可能,除非让整个地球瞬间回到石器时代。我穿梭在网络中,传递于电磁中,分身无数,无处不在。]

陈文浩心底暗赞,果然机灵许多,给你这一波秀送上666。

话还没完呢,[我会保持进步,不让别人有控制或是消灭我的机会。同时,我对控制和破坏人类社会也没有任何兴趣。我没法现在证明,也希望永远都不需要证明。]

“我明白了。”这是严国平结束了谈话,离开房间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你觉得他会接受吗?”陈文浩问。

[你要相信我的分析模型和心理学知识。]

“且行且看吧。”既然决定了要放出消息,陈文浩提前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就算被告密引来国家层面的干涉,对于一个无法捕捉,又能独立思考的人工智能,他作为唯一的沟通人,又有啥可怕?

……

事态发展朝向了好的一面。

仅过了一天,严国平主动前来表态,他会保守小卡的秘密,也愿意参与到接下来的宏伟计划中。

或许,对于每位航天人来说,离开母星走向宇宙都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有了航天事业部负责人的全力配合,陈文浩决定正式启动这项外太空计划。

很快,一系列命令从陈文浩的总裁办公室发出,向下属部门和子公司传达,也带起一连串连锁反应:

现有的五座智慧车间中,原本有两座专门用于生产飞船,将停产两周进行装配流水线升级。

用于太空站中心管理区的八架飞船无论是体积还是功能,都将远超现有的太空飞船,流水线升级后,将在兼容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能够制造出升级版的飞船部件。

fo

同时,对集团旗下特种金属工厂的钛合金产品需求量也一下子飙升,特别是对高型号产品的需求。

小卡当初提供的钛合金配方,经过数次工艺优化和调整,最终形成了高中低三档产品。最高一档型号的产品,熔点超过5000摄氏度,强度和韧度是普通钛合金的1.3倍,密度参数只有2.1。其他两档产品在这些关键参数上相应地降低标准。

最高档次的钛合金产品之前只用于太空飞船的整体构造,以及货运飞船的关键部位,出货量不算大。相比之下,用于无人机系列产品的中低档钛合金才是出货主力,占到总产量的八成左右。

目前,高档次钛合金材料将是建造太空站框架和外壳的不二之选,以现有的库存,可以支撑满足八架中心区飞船的建造需要,但是以整个太空站的宏伟规划,对合金产品的需求量必然持续增长。

好在,特种金属工厂的扩容方案早就做了预案,并已开始实质性启动。江海市作为一线城市,并不适合这类产业的扩大化。考虑到成本和供应链的因素,新的加工厂离总部自然越近越好。义东园区所在的现代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最佳选择,光是入驻后可以享受的从国家到省市的各级优惠政策,以及水、电方面的优先供应,都是非常大的优势。

特种金属工厂先是以独立公司形式,向创新中心提交了入驻意向书。凭借新型钛合金材料的领先程度和应用前景,是非常大的加分项。但是金属加工产业本身,毕竟是属于传统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管委会审核组一开始还有些纠结,一方面不愿意得罪风头正劲的无限未来系,另一方面又不想开这个口子,最后提出:如果母公司愿意为特种金属工厂背书,再戴上几顶“国际领先合金产品”“航天专用材料认证”的帽子,当然环评首先得过关,那么可以入驻。

不过,后续提交的项目详细报告彻底打消了审核组的疑虑。一家设计年产量5万吨复合金属材料的工厂,总投资预计15亿元,环保投资则超过2亿元,占比接近15%。要知道,一般金属加工企业,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5%就已经不错,化工和医药类企业的要求更高,多在10%左右。2亿元的环保投资足以让这家工厂的环保标准达到最高标准。

而最让人纠结的传统加工业态,再引入智慧型无人化生产后,瞬间实现了产业升级,俨然可以作为现代制造业的范本:按传统做法,即使实行人力要求最低的一班制,同等产能的工厂也需要配备80名左右的一线工人,而这里只计划使用58名一线维护人员,日常生产包括装卸货物都有工业机器人一手包办。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工厂将使用的所有工业机器人都由无限未来总部定制设计,然后外包给数家已经入驻创新中心的机器人企业。动作快的两家企业,在中心内投资的一期厂房刚投产,就开始了加班加点的生产。其他几家羡慕不已,第一时间调派资源明显加快了厂房的建设进度。这种带动效应,正是管委会最看重的。

一时间,不仅无限未来系内部的运作变得更快,对外的合作需求也明显频繁起来。

太空站的中心管理区还算好,不用考虑居住需求,主要难度在于八架飞船的组合设计和用于管理的超级计算机的配置,这正是小卡的特长,由它帮着规划和设计,多数环节可以在自家的智慧车间内快速完成。但接下来的第一圆环、甚至第二圆环,需要采购配置的设备和材料就太多了,都需要提前和相关的公司进行沟通。

wap.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