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无限未来之科技帝国 > 209 成功降落

无限未来之科技帝国 209 成功降落

簡繁轉換
作者:小小菜心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0-15 16:47:57 来源:源1

“来了来了,马上就要到了!”随着不知道谁发出的叫声响起,本还显得有点闲散的记者们,仿佛一下子同时被点击了开关,瞬间沸腾起来。尤其是举着相机的摄影记者,更是卖力地抢占着优势地形——那些最靠近已经被围栏围起来的着陆区。

这次货运飞船试飞的终点站就在这里,这座位于皖北的二三线城市,恐怕还是第一次迎来了如此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当地政府很是重视,不仅几个大领导都来刷了下脸,还调派了二十多名警察帮忙现场维持秩序。

等到抢占有利位置的行动告一段落,众人的关注点都转向了现场临时搭起的一个电子屏幕墙,屏幕上分成了两个画面,其中一块画面明显是在空中拍摄的实时景色,白色的云朵简直触手可及,镜头还不时钻进云中换来一段白茫茫的记录,简直像是一部身临其境的飞行影片。

另一块画面则非常简单,只有几串不停变化的数字,除了代表飞船当前位置的经纬度外,其他的则是代表飞船当前的时速、高度,以及离这个终点的距离。根据目前的数据显示,飞船正以接近340公里的时速,从3200米的空中向这里靠近,只剩下35公里的路程。

画面的信号源来自千里之外的义东基地,通过远程联机,将控制塔获取的部分信息共享给终点处的人员。

如果此刻终点处的人群有人能够看到控制塔内的情景,就会发现仅仅是将装在飞船前方的拍摄器的画面传了过来,在飞船其他位置也有同样的设备,通过拼合处理,在义东基地的控制塔里,能看见以飞船为原点的360度无死角的实时画面,真正的身临其境。

即使只有部分,也足够抢眼了。人类都是视觉动物,画面永远比文字和语言更形象。众人仅从画面中就能明显感到,飞行速度在明显变慢的同时,高度也在不停下降。

这是快要着陆了!

当屏幕上代表距离的数字变成1公里的时候,飞船已经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这边本就属于市郊,没有什么高层建筑,因此已经大幅降低了高度的飞船特别显眼,纯银色的外壳涂装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隐隐地映出金色的光辉,随着直线距离的不断缩减,已经能看到飞船外壳的各种细节。

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这艘货运飞船的外形尺寸也就比一辆普通货运卡车略大而已,可当换成仰角的时候却显得格外庞大。想象一辆载重卡车从头顶的空中向你的位置降落,首当其冲的是最前沿的摄影区,不少摄影记者努力克服着身体想逃跑的本能,拼命地拨动着快门,只有几个资历较浅的,吓得往后挪开了位置,被后面毫不客气的老鸟同行迅速占领,回过神来的菜鸟也喏喏地不好意思表达异议。

实际上,飞船的降落过程远比现场众人所想象的要平稳,在低空划出一条优美的曲线后,丝毫不差地停在工作人员早就划出的红线内。

在提前发给记者的通稿中,对升降的安全性有详细的介绍:所有作为升降使用的指定区域,都会安装带有不同编号的专用卫星定位系统,货运飞船停靠的误差不会超一米。加上货运飞船上的智能系统会在起降时自动扫描周围的场景,避免可能存在的危险。

眼前的事实自然要比纸面的文字有说服力的多。在此之前,大家对于货运飞船的所有资料空前雷同,直观的资料基本都拍摄于那场新闻发布会上,飞船从门外漂移进入的惊鸿一瞥。

正因为直观资料少得可怜,所以当初货运飞船的一系列性能数据公布后,有不少人质疑这只是一个宣传噱头,把概念性的产品吹成了成熟产品,这是陈文浩和老刘联手做的局,就是为了给刚独立出来的京东物流造势。动机很简单嘛,你看新的京东物流公司里,无限未来公司还入了股呢。

今天的这一切,足以让这些质疑者的脸被打得啪啪响。

飞船停稳之后的画面也非常有新闻感:自动打开的舱门,灵活无比的机械手臂,配合工作人员现场搭建的自动流水线,仅仅用了十分钟,近百个大小不一的模拟货物模块就被全部移出了飞船,在早已准备好的地磅上一过,稳稳地标重20吨。

在侧面给飞船充电的小队也吸引了足够的眼球。两名工作人员合力拽着一根粗大的电缆线,线的一头是银色的梭状金属物体,造型类似于尖头比较钝的矛尖,另一头连接着早已设置好的变电箱。另外一名工作人员手拿平板电脑操作了一番,飞船侧面就弹起了一块外装甲板,露出了一个圆形的插孔,工作人员将梭状金属头插进去,成了,严丝合缝。

眼前的一切不仅足以证明货运飞船的真实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场成功的试飞,还说明了这款新产品相当成熟,已经接近实用了。

这就非常的惊人和恐怖了!

我国400公里以上的物流运输80%以上都通过公路物流,只有不足20%在水路和铁路。现场的记者除了跑网络数码口的,最多的就是跑财经口的。这是一笔很容易算的经济账。

以公路运输为对比,正常情况下,五百公里的路程至少需要花费五六个小时,和货运飞船只需要一个小时四十五分钟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且飞船的飞行空域在四千米以下,和民航客机没有冲突,垂直起降又不需要机场,在空中飞还没有堵车的烦恼,完爆公路运输。

目前就是不知道飞船的成本几何,这是最关键的问题。最近几年,国家对运输安全管理严格,公路运输价格涨了不少,每吨常规货物每公里费用基本都在0.35元以上,也就是这样一趟单程成本在3500元左右。

“如果飞船运输的成本与之相比,高得不多,取代公路运输只是时间问题。”两名熟识的财经记者现场交流意见,一名记者如是说道。

“如果,我是说如果,飞船运输的成本甚至更低呢?”另一名记者看着正在充电的飞船,下意识问道。

“那我只想知道两个问题,这个大家伙什么时候可以正式使用?售价多少?”

所有人都想知道!因此,现场的京东的公关人员成了最抢手的目标,任何一名公关的身边,都有十几名记者在追问问题,得到的回答却很一致,“一个小时后,现场会有一场公司高层领导亲自出席的答疑会。”

就在旁边的空地,正有工作人员在布置场地。

“为什么要一个小时?这场答疑会本来就在行程计划中,还需要准备那么久?”有不满的记者质疑。

被问及的公关人员专业素质过硬,依然保持着商务礼仪教科书般的笑容,“总部刚确认消息,刘总临时邀请了无限未来公司的陈总,共同远程出席答疑会。”

按照原定流程,最近因为物流集团独立一事,正在美国和股东宣讲和沟通的老刘,会远程参加答疑会。不过因为试飞出乎意料地顺利,美国那边已是凌晨的却还坚守在电脑前的老刘非常兴奋,电话发给陈文浩,力邀他一起露面。

记者们哪管这些曲折,再三确认陈文浩也会连线会场,还会实时回答问题,立刻便炸开了锅。会场瞬间多出一片电话沟通的声音。

“喂,领导,给我多留一个版面,一会陈文浩也会连线记者会。对,没错,就那个很难采访到的陈文浩。放心,他只要真出现就算一个字都不说,我怎么也要给他写满一个版。”

……

……

就因为这一个变数,这场记者答疑会的关注指数瞬间上了一个台阶。

记者们也是满肚子的吐槽,不怪他们那么激动,实在是被憋出来的。这家公司太能折腾,动不动就出个亮瞎眼的高科技玩意,老板却又不喜欢接受采访,仅有的几次公开露面都是在新闻发布会上。

这次货运飞船这么吸睛的事件,换别的公司还不得拼了命的宣传,这家公司可好,一点动静都没有,最后还得蹭老刘的发布会才能接触到事主。

众人摩拳擦掌,开始精心准备问题,就希望到时能抓住机会,获得更多谈(写)资。

wap.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