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東平看下面的考生一個個愁眉苦臉,抓耳撓腮,便是第一名的杜錦寧也一樣皺眉不已,心情頓時好了不少。
別的地方本官插不上手,但在本官這一畝三分地裡,八股文和八股詩就是考試的主題。寫得出來,你就能高高取中;寫不出來,那就斟酌給分。
這一刻,周東平竟然生出“此處我就是主宰”的心理來。
周東平這題目出得匆忙,李一同當時的注意力全放在兩種題型的數量上了。這時候他才注意到兩首試帖詩的題目。
他暗暗蹙了蹙眉。
他作為周東平的師爺,自然是推崇在科考時以八股文為考試形式的。但過猶不及,在八股文還沒得到絕大多數人認同的時候,八股詩這種更有爭議的東西,是不能這樣拿出來做考題的。
他完全可以想像得出這場府試之後,朝庭因此而產生的爭議。
周東平這些年仕途走得太順,似乎有些自大了啊。
自己是不是也該回去種田了?
正在此時,李一同看到杜錦寧眉頭一松,似乎解決了一個大難題,表情變得輕松起來。緊接著,她便提筆在稿紙上寫起字來。
李一同很是好奇,想知道杜錦寧寫的是什麽詩。這種時候,作為師爺的他是可以在考場裡任意走動的,但想到周東平似乎對杜錦寧十分不待見,自己這樣走過去,引起周東平對杜錦寧的注意,從而引發不滿,那就害了這孩子了。
他抑製住自己的好奇心,靜靜地坐在那裡沒有動彈。
可下一刻,他發現周東平站了起來,背著手走了下去。
李一同猶豫了一瞬,旋即也站起身來,跟在了周東平的身後。
周東平並沒有直直地往杜錦寧那個考號去,而是先去了周致那頭,看了看他在做什麽,這才一路往那邊看下去,之後繞到了第二排。
他的巡考,讓這些考生都十分緊張,有些臉色發白,字都寫不下去了;有的直接把墨汁滴在了紙上。幸而所有的考生都是先打草稿,再謄抄到卷子的,否則周東平這一走動,不知毀了多少人的前程。
這情形,看得李一同搖頭不已。
現在才是府試,這些人就這樣了;以後要是參加殿試,面對著生殺予奪的皇帝的時候,不知道會怕成什麽樣子,恐怕連筆都握不穩。
不過,這裡絕大多數人不一定能有機會參加殿試就是了。
李一同跟在周東平身邊轉了一圈,又繞了回來,最後周東平停在了杜錦寧面前。
杜錦寧聚精會神地寫著詩呢,此時隻覺眼前一黑,有人影擋住了光,她疑惑地抬起頭來看了周東平和李一同一眼,旋即低下頭去又繼續寫她的詩。
盡管倒著看,但杜錦寧的字夠大,周東平和李一同還是看清楚了她寫的第一行詩句:“長夏千章木,濃陰百囀鸝。”
李一同一驚,這寫的是八股詩?“陰陰夏木囀黃鸝”這句詩是出自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詩》,杜錦寧寫的這句詩,正好是王維那句詩的破題。
他接著往下看:“雙襟黃似繡,一帶綠成帷。葉暗佇蹤久,枝高送響遲。舌尖風剪剪,身外雨絲絲。坐宛遮雲母,歌能鬥雪兒。好音難自閟,炎景不曾知。楊柳三義路,櫻桃四月時。幽情煩鼓吹,寫出畫中詩。”
看到最後一句時,李一同差點出聲叫起“好”來。
八股詩除要求對仗工穩外,最難以掌握的便是用典,又叫做用事,就是要求所用之辭要有出處,或是歷史典故,或為前人用過的辭句。
而杜錦寧這首詩對仗工整自不必說,他在在這首詩裡的用典,比如“百囀”用了唐朝賈至《早朝大明宮詩》裡的“百囀流鷹繞建章”這一句,“雙襟”則出自佛經《法苑珠林》的“衲謱別雙襟同缺”,“風翦翦”用了韓徑的詩句“側側輕寒翦翦風”……這讓李一同十分心驚。
杜錦寧才多大?十二歲而已。即便他打六歲起念書,也不過才六年而已。這六年,除了識字啟蒙那兩年,余下的四年裡,他能讀上多少本書?如果不是讀了大量的書,且把這些知識記在腦海裡,怎麽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如此熟練地把這些詩句典故運用到詩裡,且整首詩在意境營造與韻律上渾然天成,絲毫不見牽強與雕琢痕跡?
不說十二歲的孩子,即便李一同讀了三十多年書,跟在周東平身邊輾轉全國各地,又是個嗜書之人,聽到哪裡有藏書就會厚著臉皮借書看,這三十多年看過的書不計其數,他都不敢說自己能在寫八股詩中用出這樣的典來。
如果這首詩真是他做的,那眼前這孩子,真真是太厲害了。
李一同倒十分想懷疑這詩不是杜錦寧做的,但題目是周東平半個時辰前,他親眼看著寫出來的。王維的這首詩雖不偏僻,但往前數百年那麽多的詩人寫了那麽多的詩,從裡面隨意挑一句出來做題目,還能讓杜錦寧碰上,而且這句詩還正好緊扣他師長寫過的八股詩,這話說出來誰都不會信。
天底下就沒有那麽湊巧的事。如果有,那只能說,這孩子是老天爺的私子生。
感慨唏噓之余,李一同轉臉去看周東平的臉色,便見他這位東家滿臉的目瞪口呆,似乎完全不敢相信眼前這詩是這孩子寫出來的。
他莫名的就想笑。
周東平出這樣的題,想來難免沒有為難杜錦寧的意思。如果杜錦寧寫不出這樣的八股詩,而是寫一首其他詩。周東平雖不敢不讓他過府試,但案首的名頭絕對不會給他。
他大概是沒想到杜錦寧會寫出一首八股詩來吧?而且還如此精彩,精彩得連周東平自己都得望其項背。
這算不算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呢?
想到這裡,李一同莫名地感覺暗爽。他望著杜錦寧,希望杜錦寧當著他們的面把下一首詩給寫出來。
他能如此輕松自如地、在這麽短時間內寫出這樣一首精彩的詩來,想來下一首也不在話下。
詩是早在下筆之前就想好的,此時不過是寫出來,而且是寫在草稿上,不必緊張,因此杜錦寧在寫詩之余,還有精力去注意周東平臉上的表情。
此時看到他先是目瞪口呆,而後又漲得通紅,繼而紅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冷笑,杜錦寧就知道自己猜中了他的心思。
她心中一哂,換了一張紙,寫起另一題的試帖詩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