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 第十七章 乱世里,守着热粥和诗句的老夫妻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第十七章 乱世里,守着热粥和诗句的老夫妻

簡繁轉換
作者:清风与你同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7 16:50:26 来源:源1

第十七章乱世里,守着热粥和诗句的老夫妻(第1/2页)

开元二十九年的秋天,河南巩县的杜家小院,飘着股新蒸的麦香。

杜甫站在院门口,手都攥紧了——今天是他娶亲的日子,他30岁,没考中功名,没当上官,就守着祖上留下的这几间旧房子,心里有点发虚。一想到要娶的姑娘,又忍不住偷偷乐:杨氏,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比他小10岁,听说长得清秀,还懂礼数,最重要的是,杨家不嫌弃他现在没出息,说“杜家的人,有学问,靠得住”。

院外传来马蹄声,杜甫赶紧理了理身上的青布长衫,迎了出去。花轿停在门口,红绸子在风里飘,他看见轿帘被掀开,杨氏低着头,红盖头遮住了脸,只露出双穿着红绣鞋的脚,轻轻踩在青石板上。

“新娘子到喽!”街坊邻居笑着起哄,杜甫手忙脚乱地扶着杨氏,感觉她的手有点凉,还在轻轻抖——跟他一样,紧张呢。

拜堂的时候,杨氏的盖头被挑开,杜甫偷偷瞅了一眼:姑娘眉眼很软,皮肤是健康的白,笑起来的时候,嘴角有个小梨涡,一点也没有大家小姐的娇气。他心里的石头一下子落了地,觉得这婚,没娶错。

婚礼办得不算铺张,就请了些亲戚和相熟的朋友。席间有人跟杜甫开玩笑:“子美啊,娶了杨家姑娘,以后可得好好干,别让人家跟着你受苦!”杜甫举着酒杯,大声说:“放心!我肯定好好疼她,让她过上好日子!”杨氏坐在旁边,脸红红的,偷偷拉了拉他的袖子,好像在说“别吹牛”。

那时候的杜甫,还不知道“好日子”有多难。他以为凭着自己的学问,总能考个功名,让妻儿安稳,命运偏要跟他开玩笑——这一熬,就是一辈子的共苦。

婚后没两年,杜甫就带着杨氏去了长安。他想考科举,想在京城谋个差事,刚到长安,就撞上了李林甫搞的“野无遗贤”——考试的人没一个中,杜甫也没能例外。

没了功名,就没了官做,一家人只能挤在长安城郊的破院子里。那院子小得可怜,下雨天漏雨,冬天漏风,杨氏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把漏进来的雨水扫出去,再给杜甫和孩子煮点稀粥。

杜甫每天早出晚归,到处找人推荐自己,那些权贵要么不见,要么收了礼不办事。有次他去拜访一个官员,从早上等到晚上,连门都没进去,冻得浑身发抖,回到家的时候,嘴唇都紫了。

杨氏没说他没用,赶紧端来一碗热粥,又把棉袄脱下来,给杜甫披上:“别冻着了,明天要是冷,就别出去了,家里还有点杂粮,够咱们吃几天。”杜甫捧着热粥,眼泪差点掉进去——他知道,那棉袄是杨氏唯一一件厚的,她冬天就裹着件旧夹袄,冻得手都肿了。

后来杜甫总算找了个临时差事,给皇家看守兵器库,俸禄少得可怜,连米都买不起。杨氏就去城外挖野菜,煮野菜粥,舍不得吃,都留给杜甫和孩子。有次杜甫发现,杨氏碗里只有野菜,没有一粒米,他把自己碗里的米拨给她,她又拨回来:“你是男人,要干活,得吃饱。我没事,野菜也能填肚子。”

那时候他们有了几个孩子,最小的还在襁褓里,夜里总哭。杨氏抱着孩子,一哄就是大半夜,第二天还要起来做家务,眼睛熬得通红,却从没抱怨过一句。杜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夜里偷偷写诗,写“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进门还是家徒四壁,老妻看我的眼神,还是一样的温柔,没一点嫌弃。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长安乱成了一锅粥。杜甫带着杨氏和孩子,跟着逃难的人群往南跑。路上兵荒马乱,到处都是叛军,他们不敢走大路,只能走小路,白天躲在山洞里,晚上摸着黑赶路。

杨氏背着最小的孩子,手里牵着大的,鞋子磨破了,脚底板渗着血,也不吭声,紧紧跟着杜甫。有次遇到叛军搜查,杜甫拉着杨氏躲在草丛里,孩子吓得要哭,杨氏赶紧捂住孩子的嘴,手被孩子咬得生疼,也没松劲,直到叛军走了,才敢小声喘气。

后来杜甫要去投奔肃宗,把杨氏和孩子留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分开那天,下着大雪,杨氏把杜甫的行李收拾好,塞了包晒干的野菜,又把围巾解下来,系在杜甫脖子上:“路上小心,到了那边,记得给我们写信。孩子们我会照顾好,你放心。”

杜甫骑着马,走了老远,回头还能看见杨氏站在雪地里,抱着孩子,像个小小的影子。他心里像被刀割,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面说“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老妻和一家十口人,远在别的县城,隔着漫天风雪,我连他们的安危都不知道。

到了肃宗身边,杜甫当了个左拾遗,没干多久,就因为替房琯说话,被贬到华州(今陕西华县)。他赶紧往鄜州赶,想接妻儿一起走。夜里住在驿站,他想起杨氏,想起孩子,睡不着觉,又写了首《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他想象着杨氏在鄜州看月亮,头发被雾气打湿,胳膊被月光冻得冰凉,孩子们还小,不懂妈妈在想长安的爹爹。他盼着能早点跟她靠着窗,一起看月亮,把彼此的眼泪都照干。

等他赶到鄜州,看见杨氏的时候,鼻子一酸——才几个月不见,杨氏瘦了好多,头发也白了几根,看见他,还是笑着跑过来,拉着他的手,说“你可算回来了”。孩子们围着他,喊“爹爹”,最小的孩子都不认识他了,躲在杨氏身后,偷偷瞅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七章乱世里,守着热粥和诗句的老夫妻(第2/2页)

杜甫把孩子抱起来,说:“爹爹以后再也不跟你们分开了。”他没做到——后来因为战乱,他们又开始了漂泊,从华州到秦州,从秦州到成都,一路颠沛流离,杨氏始终跟着他,没说过一句“后悔”。

在成都的几年,是他们这辈子最安稳的日子。朋友严武帮杜甫在浣花溪边盖了座草堂,虽然简陋,却有个小院子,杨氏种了点蔬菜,养了几只鸡,每天早上起来浇花、喂鸡,晚上等杜甫回来,就能有口热菜吃。

有次天气好,杨氏坐在院子里,找了张废纸,用炭笔在上面画棋局,想跟杜甫下棋解闷;小儿子拿着根缝衣针,在石头上敲啊敲,想把针敲弯了当鱼钩,去溪边钓鱼。杜甫坐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心里暖烘烘的,写了首《江村》: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是啊,有老妻在身边,有孩子在跟前,能有口饭吃,还求什么呢?那时候的杜甫,忘了仕途的失意,忘了战乱的苦,觉得这样的日子,就是最好的幸福。

杨氏知道杜甫爱写诗,每次杜甫写完,她都会凑过去看,虽然认不全字,却会问“这首诗写的啥呀”,杜甫就一句一句地念给她听,她听得认真,有时候还会说“这句好,像咱们昨天吃的菜”。在杨氏眼里,杜甫的诗不是什么千古名篇,是跟她过日子的家常话。

那时候的唐代文人,大多三妻四妾,杜甫一辈子,只有杨氏一个妻子。有人跟他开玩笑:“子美啊,你现在也算有点名气了,不娶个小妾?”杜甫摇头,说“有老妻在,够了”——他知道,杨氏跟着他吃了太多苦,他不能对不起她,这辈子,就守着她一个人。

后来严武去世,杜甫没了依靠,带着杨氏离开成都,又开始了漂泊,最后到了夔州(今重庆奉节)。那时候杜甫已经50多岁了,身体越来越差,经常咳嗽,有时候咳得半夜睡不着觉。

杨氏年纪也大了,头发全白了,眼睛也花了,还是每天照顾杜甫。杜甫咳嗽,她就半夜起来熬药,守在床边,等他喝完药睡着了,才敢去歇会儿;杜甫想写诗,她就帮他磨墨,虽然墨磨得不均匀,却很认真;杜甫有时候心情不好,发脾气,她也不跟他吵,默默收拾好被他打翻的碗,再给他倒杯热水。

杜甫看着杨氏的背影,心里又酸又疼,写了首《登高》,里面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他没写的是,幸好有老妻在,不然这万里悲秋,这百年多病,他真的撑不下去。

大历五年的冬天,杜甫带着杨氏和孩子,坐着船往岳阳去。那时候杜甫已经病得很重了,躺在船上,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杨氏每天坐在他身边,握着他的手,跟他说以前的事——说巩县的婚礼,说长安的野菜粥,说成都的草堂,说夔州的月亮。

“等到了岳阳,咱们找个地方住下来,我再给你画棋局,让孩子去钓鱼。”杨氏笑着说,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转。

杜甫看着她,想抬手擦她的眼泪,可没力气,小声说:“老妻,这辈子,委屈你了……我对不起你,没让你过上好日子……”

杨氏摇头,把他的手贴在自己脸上:“不委屈,跟你在一起,有热粥喝,有你写诗给我听,就不委屈……”

没过几天,船到了潭州(今湖南长沙)附近,杜甫在船上咽了气。他走的时候,手里还攥着杨氏的手,眼睛睁着,好像还想看她最后一眼。

杨氏没哭出声,紧紧抱着杜甫的身体,像他还活着一样。她把身上的首饰,还有仅有的几件衣服,都变卖了,找了块薄木板,给杜甫做了口简单的棺材,把他葬在潭州的江边。

后来,杨氏带着孩子,一路乞讨,回了洛阳。她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加上思念杜甫,没过多久,就郁郁而终了。孩子们把她葬在杜甫的墓旁边,虽然没有墓碑,却实现了他们当年没说出口的誓言——生同衾,死同穴。

杜甫一辈子写了许多首诗,写过大唐的繁华,写过战乱的疾苦,写过百姓的苦难,但写得最暖的,还是那些关于“老妻”的句子。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浪漫的誓言,只有“老妻画纸为棋局”的日常,只有“双照泪痕干”的牵挂,只有“十口隔风雪”的共苦。

他们的婚姻,没有李白与宗氏的灵魂契合,没有王维与崔氏的名门风光,却在乱世里熬出了最真的情——是你饿了,我给你煮碗热粥;你冷了,我给你披件棉袄;你病了,我给你熬药守夜;你走了,我变卖衣物也要给你入殓。

后来有人在洛阳城外,见过他们的孩子给爹娘扫墓,坟前的草每年都长得很旺,风一吹,像杨氏在跟杜甫说话,说“孩子们都长大了,咱们终于能好好在一起了”。

乱世里的苦太多,他们的爱,就像一碗热粥,一件旧棉袄,一首家常的诗,暖了杜甫一辈子,也暖了后来读诗的人

——原来最好的婚姻,不是风花雪月,是一辈子相守,一辈子共苦,一辈子把对方放在心里最软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