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利和呼延攸搭上關系,明預便讓伍二郎想辦法把留在城外的人和東西都帶進來,他們在城中租了一個院子暫時落腳。
果然,這一次打點過守城門的士兵便順利進入城中,比被呼延府上家臣拿走的東西,這次打點的支出不過九牛一毛。
明預開始借用他們帶來的東西大范圍接觸呼延攸府上的家臣,借此影響呼延攸,而呼延攸能夠影響劉和。
劉淵當時讓劉和帶著朝臣和后宮一起逃跑,他留在平陽城皇宮時,是臨時召見了大臣托孤的。
雖然劉和年紀不小了,但劉淵覺得他管理國家有些困難,論才智,論能力,他遠比不上劉聰;論仁厚和納諫,他又比不上劉乂。
劉淵但凡年輕十歲,或者身體康健到覺得自己還能再活十年,他都想換太子。
但這時候來不及了,呼延氏勢力不小,加上五部勢力並不完全在他控制中,此時更換太子,只會讓匈奴大亂。
所以只能將就下去。
劉淵憂心忡忡的召見了劉歡樂和劉洋。
因為當時城門被炸破,時間緊急,他隻得匆匆下令,封劉歡樂為太宰,封長樂王劉洋為太傅,他將太子當著朝臣的面交給他們,封他們為顧命大臣,而除了這倆人外,還有在外征戰的江都王劉延年和楚王劉聰。
四個顧命大臣,全都出自改了劉姓的匈奴,其中劉聰還是他親兒子,這樣的布置,讓五部稍顯不滿,也讓劉和很不滿。
匈奴五部一直各自為政,互相攻伐,劉淵上位後才漸漸收服五部,被推舉為大可汗,然後才領著五部打天下,自立為王。
所以五部的自主權很大,他們不滿意劉淵的安排,直接影響到底下的族民和士兵,最近大家作戰都不太積極了。
劉和意見最大,他當太子時就很害怕劉聰和劉乂搶他的位置,本以為自己當了皇帝可以萬事無憂,沒想到皇帝不僅加封了劉乂,還讓他最忌憚的劉聰當顧命大臣。
所以劉和很不高興。
呼延攸也很不高興。
憑什麽顧命大臣都姓劉?
明明他也很厲害的好不好,還是太子的母舅,劉淵母親都出自他們呼延一族,已經有兩代後族,可以說現在漢國有一半是屬於呼延血脈的。
他覺得自己最少也能落到一個顧命大臣的位置,劉淵竟然不給他。
眼見著到了中陽縣後劉歡樂和劉洋主政,處處壓製著他,還一個勁的勸說劉和派兵去找失散的劉乂,他就跑去劉和面前挑撥離間,“先帝沒有考慮輕重之計,劉聰和劉延年領兵二十萬精銳在外,宮廷禁軍又交給劉歡樂和劉洋,陛下現在就等於寄居人下,名為主,實為客。這樣的禍難,未來不可測知,希望陛下早做打算。”
這話說到了劉和的心坎裡,於是越發信任呼延攸,對劉歡樂和劉洋定的國策各種不滿意。
本來劉歡樂和劉洋覺得留在西河國太危險了,趙含章發兵便可攻來,這裡沒有天險,也沒有地利,劉和一登基就在中陽縣城郊圈佔了大塊地盤,又驅趕百姓替他修築宮殿,這下連人和也沒有了。
雖然劉歡樂和劉洋愛好享受,也總是圈地圈人謀求私利,可他們是知道輕重緩急的,此時就不應該加深和普通百姓的矛盾,而是要以安撫臣民為主。
然後趕緊去和劉聰匯合。
呼延攸就喜歡和他們反著來,所以勸劉和不要聽他們的,劉和果然就不聽。
相比於劉歡樂和劉洋,呼延攸可是他親舅舅,不是更值得信任嗎?
然後明預就到了中陽縣。
一進城他就了解了一下現在匈奴漢國的內部情況,雖然呼延攸現在算是他的“盟友”了,但這波他決定站劉歡樂和劉洋,
他們要是不去和劉聰匯合,他們怎麽能打起來呢?
所以在接觸到呼延攸的重要家臣後,他便通過家臣和呼延攸進言,“大司馬在軍中本就有大威望,此次攻晉,全國精銳都在他手中,他此時又攻破鄆城,俘虜晉帝和晉國朝廷,在匈奴中的威望怕是到達了鼎盛。”
家臣道:“此時我們若沒有作為,恐怕大司馬回來時,就是災禍降臨之時啊。”
劉淵死前封劉聰為大司馬,是第四個顧命大臣。
呼延攸心中一緊,有些害怕,但也懷疑的看著家臣:“這樣的見識不是你能有的,此話是誰說的?”
家臣臉微紅,只能把明預供出來。
呼延攸當即要見明預。
上一次,呼延攸只是匆匆一見,還主要把視線落在伍二郎身上,對跟在伍二郎身後的明預沒怎麽在意。
這次再見,呼延攸就把明預上下打量了一遍,問道:“你一個商人,是怎麽有此見識的?”
明預立即躬身道:“將軍自是也想到了,不過是日理萬機,又自信,所以不將這樣的小災禍放在心上。可若大司馬有不臣之心,那小災禍就變成了大災禍,某受將軍庇護,實在沒忍住,便多言語兩句,還請將軍恕罪。”
呼延攸被誇得心情好了點兒,揮了揮手道:“我自是想到了,然而太宰和太傅都與大司馬關系緊密,只怕他們匯合會對陛下更不利。”
劉歡樂和劉聰的關系什麽時候好了?
他以為劉歡樂和劉洋為什麽要找劉乂?
真的只是因為劉乂是皇子嗎?
那當然不是了。
作為劉淵生前最寵愛的兒子,劉乂在匈奴內部的威望很高,就連劉歡樂和劉洋都很喜歡他。
所以他們此時讓劉和派兵去找劉乂,是為了牽製劉聰,保護劉和呀
只要劉和把劉乂找回來,以劉乂的為人,他一定會真心誠意的承認這位哥哥的帝位,再帶上劉乂去和劉聰匯合,匈奴五部中至少有一半人會傾向劉乂,和他一起保護劉和。
劉聰就不敢輕舉妄動。
連明預這個外人都看出來的東西,呼延攸和劉和舅甥兩個死活就是看不透,認為劉歡樂和劉洋此時那麽著急的找劉乂是為了想要扶持對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