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农家子,不科举,难道种地? > 第一卷 第16章 大伯的秘密

穿越农家子,不科举,难道种地? 第一卷 第16章 大伯的秘密

簡繁轉換
作者:花间沽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8 16:57:33 来源:源1

第一卷第16章大伯的秘密(第1/2页)

十天后吗?

李牧承轻轻点头,同意了这个决定。

对于这些玩偶,李牧承是有信心的。能卖多少银子不好说,但二两银子绝对能凑出来。

到时候自己手里的银子够了,赵家再来人,姐姐就安全了。

“行,那我十天后再来。”

兜里又多了三百文钱,走出绣坊大门的李牧承,心情更好了。

想着以后自己也要读书,干脆到镇上的几家私塾附近转一转,打听打听里面的情况。

李牧承再次感叹古代生活的不便利,这要是放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水平、师资力量,那都是能上网查询到的。

就连课后补习班也能通过免费旁听几节课感受感受,看看效果。

如今私塾收学生,全都得先交束脩费,私塾先生的水平更是参差不齐。

不用想也知道,镇上的私塾先生没几个有真本事的,不然也不至于一个镇上连十个秀才都凑不出来。

师资水平不指望了,就得打听打听先生的脾气秉性如何了。

毕竟这个时代讲究尊师重道,要是拜了个浑身上下由内及外全都是类似于自家大伯那种乌漆嘛黑到骨子里的先生,这辈子就别想再出人头地了。

只需要有心之人一句“他是谁谁谁的学生”,职业生涯或许还没开始就宣告结束了。

而想要了解先生的为人,多观察附近邻里的下意识反应,就能看出一个大概来。

至于细节,那是后面要考虑的事情。

反正这次出门家里有人帮着打掩护,倒也不急着回去。

李牧承提取脑海中的相关记忆,无良爷奶因为他们的宝贝童生大儿子屡试不中,一直觉得是私塾先生的问题。

于是,老两口把镇上甚至居住在村子里的所有私塾先生都扒拉了一遍。

镇子里一共有四个私塾和五个散师。

所谓散师就是开不起私塾,居住在镇子管辖范围内的村子之中,撞大运以吊车尾的名次考中的落魄秀才,时不时的教几个学生赚钱糊口。

他们的学生一般都是家里稍微殷实些的村里娃,被家长送去识几个字,以便能在长大后去镇上找个工钱高些的活计做。

因此,这五个散师并不在李牧承的考虑范围之内。

剩下的四个私塾,有一个是开在红尘巷妓馆后面的,也不在李牧承的考虑范围内。

毕竟谁家正经私塾正正好好开在窑子后面呢?

李牧承突然顿住脚步,猛吸一口凉气。

那个私塾叫啥名来着?好像是红什么,印象里应该就是大伯现在所在的私塾。

难怪大伯连续好几年都在这家私塾不挪窝,花钱也越来越大手大脚,天天顶着大大的黑眼圈。

全都通了!

这个私塾死都不能去,完全是最差选择,还有那个开在闹市之中的私塾也不考虑。

毕竟能舍得花钱送去私塾启蒙的家庭,大部分都是孩童。如自家大伯那么大岁数的人在私塾上课的少之又少。

年纪太小的纯小孩本来屁事就多,不是饿了哭就是拉了尿了觉得丢人嚎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16章大伯的秘密(第2/2页)

要是再配上一个时刻吸引注意力的闹市,在这样吵闹的环境下学习实在是烦躁。

李牧承清楚自己的文化水平在什么层面,之所以还要找个私塾学习,不过是因为古代科考内容和现代考试内容差距太大。

尽管能记得以前学习的各种东西,但这里是架空朝代,鬼知道科考用到的各种文章有多大的变化。

不管是死记硬背还是从头学习,总得先了解了解才行。

不然就顶个脑袋去考场答卷,答出花来怕是也只会变成错误答案。

最好是找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环境清幽雅致的地方,方便自己静下心来融会贯通,实在是学不会也能足够安静到可以死记硬背。

这么一排除,就只剩下两家私塾可供选择了。

但现在有一个问题,两家私塾分别在镇子的斜对角,可谓是最遥远的距离了。

就算是家里有人帮着打掩护,也得赶在中午之前回到家中才行。

那便先去城南的那家最大的私塾瞧瞧吧,据说里面的先生是县老爷为了自家孩子读书特意从府城高价请来的呢。

李牧承如今兜里有钱了,也不打算累到自己,干脆找了一个看着憨厚的车夫,花五个铜板雇他走一趟。

至于为啥多付三个铜板,则是因为李牧承担心回去的路上找不到牛车,多给的茶水费。

车夫笑得见牙不见眼,原本还以为今天又要白跑一趟了。

反正在哪儿都接不到活只能干等着,白得三个铜板也好。

车夫很健谈,直到李牧承下车了,车夫找了阴凉地坐着的时候,还有些迷茫呢。

原本是要问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一个人出门,家里大人都在忙什么。

结果啥也没问出来不说,自家情况倒是交代了个一清二楚。

此时的李牧承并没有直接走入私塾所在的巷子,而是循着人声靠近正在聚堆洗衣服的妇人。

天下就没有凑在一起不聊八卦的女人,尤其是这么多女人凑在一起。

李牧承敢肯定,只要站在这儿超过一个时辰,附近别说是人了,怕是养只狗有啥黑料都得给抖出来。

“大壮娘,我听我当家的说,你们家昨天把三壮送私塾去了,咋样了?”

大壮娘哈哈大笑,手里依然有节奏的拎着木棍捶打着衣服。

“才一天能看出来个啥,这问题你得问小花她奶奶。”

李牧承看到有个尖下巴女人白了大壮娘一眼,心里明白这位就是小花奶奶了。

“就知道你这猴崽子说不出什么好话来,我一个老太婆只是在私塾接了浆洗的活儿,哪知道人家教得咋样?”

李牧承顺势将眼神定在小花奶奶边上堆得满满的木盆上,瞬间眉头挑得老高。就听小花奶奶又继续道:

“要说这私塾大归大,但里面的人真不多。也不知道就五个先生,怎么每天都能攒出两大盆的衣裳。”

小花奶奶叹了口气,“这两盆衣裳洗完吃过午饭,下午还得洗三盆被单。要不是家里实在是缺钱,我真是不想干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