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地球纪元 > 第四百四十二章

地球纪元 第四百四十二章

簡繁轉換
作者:彩虹之门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0-20 14:17:4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地球纪元 !

就算获得了沈清源的同意,且要求各部门要尽全力配合科学规划委员会,完成此项工程仍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于,在项目刚一开始便陷入了困局。

掌握原理,与拥有实物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就像远古地球时代,人类早就已经掌握了化学能源,但用于驱动汽车前进的柴油或者汽油发动机直到工业革命到来才最终制造出来。

现在,人类已经掌握了那种特殊环境下发生了一些变异的电磁相互作用力,但制造出符合要求的推进设备仍旧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

由最顶尖材料学家、工程师、力学专家、物理学专家等组成的设计团队已经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之中。在黄渊的布置之下,这样的团队总计成立了二十多个,且各自开始进行推进器的设计工作。在未来,经过一系列的检测与评估,性能最为优秀的设计方案会被选中,然后开始大规模制造。

在这些设计团队之外,对于超级行星加速器的整体架构也继续着理论方面的探索与研究。至少有十个天体物理学家团队开始研究最佳的行星融合方式并建造模型进行模拟,另外则有更多的团队开始进行最为详细的信使星的各方面物理数据的研究。

这毫无疑问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这样的工程,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细微步骤,譬如加速器所使用的材料,其安装运送过程,与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甚至于原本存在于行星之上的天气以及大气环流,卫星系统,磁场系统等等,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考虑到,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数个专门的科研团队去进行探索与研究。甚至于,虽然科学家们已经暂时放弃了对于基础科学的研究,足足数千万人将全部精力都放到了目前的工程之上,信使计划总指挥黄渊仍旧感觉人手有些不够用。

这还仅仅是科学家团体内部的事情。扩大到整个人类文明,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进行处理。譬如先期的能源储备——很显然,两颗行星聚合成褐矮星之后,聚变能源的开采将会十分不便,所以人们需要先行储备足够两千余年使用的能源——便是一项极大的工程。这不仅需要发动几乎所有能源公司的力量,还需要在运输、储存等方面进行更为详细的规划。又或者各种矿产资源的储备,对原本建造在卫星之上的各种设备的拆迁,大型太空工厂的建造,等等一系列的任务。每一项任务都必将消耗巨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都需要至少千万乃至亿级别的人力参与。于是政务委员会的例行会议频率便从一周一次改成了一天一次,后来又改成了一天两次,才勉强让重大事项不至于积压。

整个凤凰星系在极短时间之内变成了繁忙的工地。无数飞船在不同的星球之间穿梭,无数行色匆匆的人们来往与不同的飞船之间,无法形容的天量数据依靠最新铺设的超光速通讯网络在各大机构之间来回传递。

在信使计划公布之后的第四个月,能源储备计划的大概细节也被公布。在这个计划之中,科学家们再一次向所有人展现了自己的疯狂。

“依靠储气罐或者巨型能源飞船来储存足够整个文明使用两千多年的聚变燃料是不切实际的。虽然用于推动信使星的超级加速器主要能源来自于信使星的辐射,迁徙舰队也可以从信使星上获取一部分能源补充,但去除这一部分之后,我们仍将需要总计五十亿亿吨的聚变燃料。这相当于地球大气总质量的一百倍,其聚变之后释放的能源约等于太阳二十五年释放的能量总和。要储存如此之多的聚变能源,我们需要至少十亿艘最大规格的超级能源飞船。这毫无疑问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只能从其余的方向寻找解决之道。”

政务委员会上,黄渊博士再一次向众位委员讲述着自己的疯狂构想:“有一个计划简单而方便,那便是将这些聚变原料储存在一颗既有的星球之上。我们经过挑选,已经找到了一颗合适的星球,它便是被我们通常称呼为沙漠星的星球。它是新土星最大的一颗卫星,其质量达到了地球的百分之五十四。它原本没有大气层,我们可以采集那些气体形态的聚变燃料,然后将它直接释放到沙漠星表面,借助沙漠星的引力来固定这些气体……没错,我们将为它人工制造一个几乎全部由聚变燃料组成的大气层,在航程开始之时,我们会带它一起离开,以获得足够我们使用两千余年的聚变燃料。”

相比起融合两颗气态巨行星,制造出一颗恒星,然后直接将恒星带走的庞大工程,这一项计划带给委员们的震撼丝毫不逊色,这甚至让委员们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面面相觑。

良久,韩洛常才喃喃问道:“我记得,氢气因为质量太低的缘故,会不断逃逸出星球引力场。”

黄渊立刻回答道:“确实如此。但这是一个地质概念,其时间尺度极长。两千年时间而已,就算逃逸速率再高,也无法对整体造成影响。”

雷震将军问道:“你如何确保沙漠星在行星融合的过程之中不被甩走,也不被行星吞噬?”

黄渊说道:“这个问题更容易解决。我们只需要在其上建造大约一百座行星发动机,配合新土星的轨道调整,很容易便可以让它挣脱新土星的引力场,从而变成一颗围绕凤凰星公转的行星。等行星融合完成且趋于稳定之后,我们可以再次调整它的轨道,让它回到围绕信使星公转的轨道上来。”

委员们再次面面相觑。吴威甚至忍不住叹息了一声:“果然,科学家才是最疯狂的家伙。”

黄渊充耳不闻,继续说道:“我们还可以将其余需要储备的资源放置到沙漠星之上。它将会成为我们人类文明随身携带的巨型仓库,无论多少物资都可以放得下。如此一来,我们将可以节省至少五十万艘资源飞船的建造任务,总体来说,这项任务的执行不仅不会提升任务难度,反而会让我们节约许多人力与物力。”

“既然如此,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我赞同这个计划。”

“我赞同。”

由十一名委员组成的顾问委员会全票通过了这项任务的执行请求,于是众多能源飞船便以最快的速度冲入到了新木星与新土星的大气层之中,展开了聚变能源的收集工作。仅仅一个月之后,沙漠星之上便出现了至少一百亿吨气体,这让它上面甚至出现了一些微风。

对于沙漠星的改造仅仅只是整个庞大计划的一个细节。在此之外,更多的人、更多的飞船在忙碌着。信使计划提出一年之后,七号团队率先完成了行星加速器构造图纸的绘制,并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台原型机。在此之后,二十余个团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造方案。

这些方案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各种先进的技术理念在其中碰撞,互相启发,互相混合,并诞生出了更下一代性能更先进、效率更高的制造方案。

其余方面也在稳步推进之中,且进展顺利。就像黄渊最初所说的那样,这项工程只涉及到了新技术,但并不涉及新科学。这就意味着,工程所需要的任何一项科技都在现有理论的范畴之内,最多只需要将其做一些变形或者重新组合即可。

又是一个夜晚结束,清晨如约到来。如同以往一样,黄渊博士在铃声响起的第一时间便即睁开眼睛,简单洗漱之后便离开了卧室。

每一天都会有无穷无尽的事情在等待处理,虽然早就脱离了科研一线,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也不需要黄渊涉及,但整个信使计划却仍旧离不开黄渊。因为只有黄渊才精通并了解信使计划的每一个细节,知道每一个环节所涉及到的技术。最为重要的是,只有黄渊才知道计划该如何进行下去。

就连黄渊自己都有些感叹,自己一生的巅峰竟然会是那灵光一闪的瞬间。时至今日,除了莫象声与自己之外,仍旧没有任何一名科学家敢宣称理解了当初自己所写下的那些数据与公式。

具体的研究项目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自己,他们会连该去研究什么都不知道。只有自己才知道未来的方向,而这,便是那灵光一闪带给自己的馈赠。

一艘飞船快速离开首都市,带着黄渊与莫象声,还有一些陪同人员向新土星行去。行星加速器即将进入量产阶段,不去实地考察一番,黄渊实在有些不放心。

窗外那颗硕大的气态行星已经占据了视野的绝大部分,甚至于已经可以看到遍布星球表面的飓风与闪电。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丝火苗在任何人都没有察觉到的角落悄然出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