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领先了整整二十年!(第1/2页)
层层叠叠的镜片组如同迷宫般交错排列。旁边标注的,是大量特殊的玻璃材料配方。更让人头皮发麻的,是它的主镜筒结构,那里面竟然包含着一套由十几块微型非球面镜组成的、带有机械补偿功能的复杂镜组。
汉斯·穆勒脸上的轻松表情瞬间凝固了。他那双老花眼死死盯着图纸上的那个镜组结构,嘴巴微微张开,倒吸了一口凉气。
“曲面……补偿镜组?用在潜望镜里?这……这不可能!”
作为光学宗师,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这代表着,这套系统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消除高倍率下的图像畸变和色散问题!这种设计理念,至少领先了那个时代四十年!
陆扬的目光,却没有停留在那个镜组上。
他的视线,越过那些复杂的结构,最终落在了图纸最顶端,那个标注着最终成品形态的剖面图上。
他的瞳孔,在那一刻缩成了针尖大小。
身体里的血液,仿佛都停滞了。
那不是潜望镜。
或者说,它不仅仅是潜望镜。
在图纸的顶端,那个本该是观察目镜的位置,被一个结构更加诡异的装置所取代。那是一个由棱镜、反射镜和一套微型差分齿轮组成的、类似于……坐标定位和弹道解算的纯机械联动装置。
一个念头,如同惊雷般在陆扬的脑海中炸响。
这不是用来“看”的。
这是用来“瞄准”的!
他们找到的,不是一个望远镜的设计图。
而是一套诞生于二战,却拥有着近乎现代化火控系统理念的……潜艇攻击瞄准系统!
汉斯·穆勒的声音都有些发抖,他那双看过无数顶级镜片的眼睛,此刻死死盯着图纸上那个由十几块微型非球面镜组成的复杂镜组。
“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像是在对自己几十年的经验质疑,“战争时期,我们连一块合格的大尺寸非球面镜都很难稳定生产,怎么可能设计出这种怪物一样的补偿镜组!”
周围的中方技术员虽然不像汉斯能一眼看穿其中的技术含量,但光是图纸上那层层叠叠、交错复杂的结构,已经让他们感觉到了压力。这东西,根本不像是那个时代能造出来的。
陆扬没有理会汉斯的震惊,他的反应比所有人都快。他没有去碰那张脆弱的图纸,而是立刻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加密相机,对着那张巨大的总装图,从不同角度,冷静迅速地拍下了一系列高分辨率的照片。
“老K,是我。”接通卫星电话,陆扬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一股不许反驳的语气,“我发一份最高等级的加密文件给你,立刻组织国内最好的专家,给我一份评估报告。记住,是最好的,潜艇和光学领域的,都要。”
电话那头的老K愣了一下,他很少听到陆扬用这种口吻说话。他没有多问,只是沉声应道:“明白,给我十分钟。”
照片通过加密信道,瞬间传回了国内。
夜色笼罩下的京城,某栋大楼里灯火通明。老K站在巨大的电子屏幕前,看着那张被放大的图纸,他那张总是挂着笑容的脸,此刻前所未有的严肃。他的身后,几位头发花白,但眼神锐利的老人,正围着屏幕激烈讨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龙国光学界和潜艇设计领域里最顶尖的人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九十四章领先了整整二十年!(第2/2页)
“这个镜组的补偿算法,它的思路是主动式的机械微调补偿。”一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老教授,用颤抖的手指着屏幕上的一处细节,声音都变了调。
“不止!”旁边一位肩上扛着将星的老人,目光锁定在那套像是弹道解算的机械联动装置上,“你们看这里,它的数据输入端,预留了声呐和陀螺仪的接口!这说明,它在设计之初,就想把光学瞄准、目标距离和潜艇自身的姿态数据整合在一起!这是一个纯机械的火控系统雏形!”
“还有这个材料配方,”另一位材料学专家扶了扶眼镜,语气中充满了不敢相信,“稀土元素镧系玻璃?这个概念,我们也是在七十年代才开始实验性应用,他们五十年前,竟然就已经有了这么成熟的配方和熔炼要求?”
整个会议室,彻底被这张来自半个多世纪前的图纸给点燃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设计,都狠狠敲击着在场所有专家的心脏。这技术太超前了。
几个小时后,一份由十几位顶级专家联合署名的评估报告,紧急传回了韦茨拉尔。地下仓库里,陆扬看着手机屏幕上老K亲自整理出的结论,他平静的眼眸深处,终于起了一丝波澜。
报告的结论很直接:该图纸所展示的光学方案,比目前西方公开的任何一种潜艇潜望镜都要先进。其中关于弱光环境下的侦察能力设计,一旦实现,将极大提升装备的性能。最后的结论是,这项技术,对我军在相关领域,具备跨越二十年的价值!
跨越二十年!
这几个字,让陆扬的呼吸都停顿了一瞬。他原以为,这次收购莱卡,最大的收获是那些先进设备、成熟工艺和汉斯这帮工匠。可他没想到,真正的宝贝,竟然是这个被遗忘在角落里,蒙着厚厚灰尘的破木箱!这次收购的价值,被远远低估了!
“立刻把这个箱子封存!”陆扬深吸一口气,对着身后的技术员下达了命令,声音不大,却斩钉截铁,“把它列为最高优先级的转移物资!用最高的安保标准,我要它万无一失!”
汉斯·穆勒站在一旁,看着陆扬和他的团队如临大敌的样子,脸上的表情极为复杂。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清楚感受到了这箱东西的重要性。他低头再次看向那张图纸,眼神里除了震惊,更多了丝苦涩。原来,他引以为傲的家族传承,其真正的巅峰,他自己竟然一无所知。
与此同时,在工厂另一个角落的精密调试车间里。汉斯的孙子,年轻的工程师托马斯,正对着一台从东德时期留下的老旧苏式坐标镗床发愁。他负责的一个老镜头修复项目,需要用这台老古董加工一个精度要求很高的定位环。可这台机器的电路和机械结构都老化得厉害,无论他怎么调试,加工出来的零件,公差总是差了那么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