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用靈氣畫出來的罡雷符效果非常猛烈,跟普通罡雷符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自己偶爾拿點出來還可以說是師門賞賜,若是當著那麽多人面畫……呵,那“鋒芒”太過,恐怕就會招致不必要的麻煩了。
梓箐捏了捏腰間黃布袋,裡面大概還有二三十張罡雷符,看來必須節約著用了。
唰地抽出背在背上銅錢劍,揮舞著銅錢劍,將真氣灌注劍身。
梓箐身形飄忽靈動,在一片僵直著肢體只剩下進食*的僵屍群眾飛躍騰挪,殺氣凜然。
去tm的超度,這些僵屍沒有任何靈智意識,隻留一縷殘魂,被吞噬*所支配。現在它除了想要喝人血還是喝人血,怎麽超度?!
劍風凌厲,銅錢有鎮屍作用,可是根本就沒有劍鋒,再加上僵屍身體本來缺少水分,皮膚肌肉萎縮而變得逐漸堅硬,必須將真氣灌注銅錢劍上才能破開其防禦。每一劍都直刺僵屍命門,因為她有神識幫助,可以輕易感應到僵屍真正的藏那口“生氣”所在,才能做到一劍斃命!
先前修煉出來的真氣被飛快消耗,梓箐感歎,看來自己實力還是低微了些。這麽耗下去自己遲早會真氣枯竭,符籙耗盡,被這些源源不斷的僵屍活活耗死。
一通大戰,梓箐心中有底,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以後才有改進之法。正準備撤退回陣中調息,又一聲嚎叫傳來。距離比先前更近了。
隨著嚎叫聲,這些普通僵屍變得更加躁動起來,即便是罡雷符的雷電之威也無法逼退他們了。
梓箐心中一動,莫非這是那個飛天銀屍來了?而這些僵屍將他們圍困起來,莫非就是等待飛天銀屍到來享用?
想到這裡,梓箐不再一個人在這裡逞能了,立馬折回。
身後僵屍再次湧來。唰唰唰。反手丟出幾張罡雷符,將僵屍圍困的圈炸出一道缺口。
梓箐朝還在那裡苦苦支撐的眾人大喊:“快出來,飛天銀屍就要過來了。等會我們想走都走不掉了。”
這些人比梓箐經驗和閱歷都豐富的多,哪裡不知其中厲害。他們陸續從缺口衝出,依舊結成一隊,互為倚角。在樹枝縱橫的山上狂奔。
學道第一個要求就是體能,不是武林高手。但是這種普通的跳躍騰挪比普通人強多了。先前之所以難以通過,是因為彼此結陣,跳動起來,陣法自然就破了。
他們速度很快。反倒梓箐落了下乘。好在韋一克,韋一真幾位師兄師弟對她很是照顧,將她護在中間。才沒有掉隊。
每當大批僵屍圍攏,眾人就丟出罡雷符。即便這些僵屍沒有痛感也沒有任何感情,但是它們天生對雷電懼怕,所以,本能的不敢靠近。
兩個時辰後,眾人終於衝出僵屍包圍圈,跑出槐樹村的地界范圍,見僵屍並沒有追來,這才松了一口氣。
幻一宗的大師兄對梓箐說道:“這位道友的罡雷符好生厲害……”
雖然大家都是道門中人,但是每個宗門有自己的殺手鐧,這麽問話本來就有些逾越。
回答是心情好,不回答也不能說她傲嬌。梓箐當然不會在這個時候糾纏這些問題,只是含混應了一聲,“過獎,過獎。”
梓箐盤坐休息調息,她竟然感應到這裡靈氣竟然比其他地方濃鬱許多。當時在茅山修煉幾天時間,才修煉出一絲絲真氣,而現在,才一個時辰,就有了一縷真氣。
梓箐現在已經確信真氣不僅能夠用來畫符,還能增強自己的感官能力。而且隨著修煉提升,自己的神識也會逐漸增強。
所以,修煉是王道。
在破院中等待援軍。
兩天后,終於等來了各門派再次派弟子前來協助。
梓箐看著這些身著普通門派服飾的弟子,心中就有些鬱悶了。幾個宗門發求救信息,都是十萬火急的,他們竟然派這些弟子前來?這不是來送死麽?
只是不知道自己門派會派多少人來……梓箐心情有些黯淡。
“師傅——”韋一凌驚喜的喊聲將梓箐思緒拉了回來,然後她看到師傅雲虛以及門中幾個師叔一行,仙衣飄渺的樣子,步履穩健的走進院中。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錯覺,她感覺隨著師傅一眾到來,周圍頹敗氣息都被震退了。
梓箐心中很是感動。她最見不得明知道弟子無法搞定的事情,偏偏讓弟子去送死過後,自己再去大顯神威那種。
“師傅——”
其他門派的弟子見正一宗竟然是掌門親自出馬,眼中有豔羨,心中有些微酸。
雲虛看見自己幾個弟子都還在,神情頓時放松下來,對梓箐幾人說道:“等會我們會直接進攻飛天銀屍老巢,你們就在外圍協助,切莫深入。”
韋一凡道:“是,師傅。”而後偏頭對幾個師弟師妹囑咐一通,直接跟著雲虛幾人站在一起,看樣子是一定要跟著去了。
雲虛知道自己這個大弟子性子執拗, 認定的事情絕不會改變。既然他決意跟著去,自己只能分點心照拂一二。畢竟以後正一宗傳給他,讓他現在就去歷練一下也是好的。
韋一凡要跟著去,其余幾人都是拜過把子的,說好生死契闊,豈能現在就“分道揚鑣”?,所以韋一真韋一凌韋一克以及梓箐,什麽都沒說,直接站到師傅旁邊。
其實梓箐心裡的真實想法是,師傅師兄都走了,自己一個人總不能跟著其他門派的人吧。
雲虛幾人大張旗鼓開往老槐村後山密林中,一路殺將過去,氣勢磅礴而囂張。他們可沒那麽多時間去深山裡尋找屍王,只能用這種方式將其引誘出來。
韋一凡說道:“師傅,道觀裡還有一些同道,前兩天他們沒有一起走。”
梓箐瞥了眼他,一副正義凌然的樣子,心中去有些嘀咕,貌似那天他並沒有怎麽權天道門的人一起走啊?怎麽現在這麽關心了?難道是…因為…那個女子?
雲虛應道:“好,既是同道,豈有不救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