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貴妃起居注 > 第272章

貴妃起居注 第272章

簡繁轉換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8-26 19:52:19 来源:搜书1

在百姓們看來,朝廷裡的變化如同戲臺上的好戲,只圖個好看,連角色的名字都記不分明;在底層官員們看來,朝堂上的鬥爭如同兩個巨人在海中相博,任何一點變動,都能激起巨浪,波及到自己這艘小舟;在中層官員們來看,這朝堂中的上上下下,猶如是霧裡看花水中望月,天意仿佛永遠都蒙著薄紗,透著莫測高深,便是所謂的聖心難測。但在最高層之中,朝廷裡的變化其實也就是一盤買賣,討價還價都是說得很明白的,尤其是外廷佔優勢的情況下,內廷並無什麼‘聖心難測’可言,當然,做臣子的雖然是多年重臣,位高權重,卻也不可能收了錢便翻臉不認人。臘月裡將上奏疏的禦史貶官出外,轉過年來,東楊大人便以老病為由,上書乞歸。

重臣嘛,又是多年宰輔,當然是要多慰留幾番的,來回做了一個多月的戲,附送著許多封賞和蔭補,東楊大人也算是風風光光地離開了京城官場,回家榮養了。今番退休,以他的年紀來說,想要東山再起,重新問政,機會已經不大——實際上,明眼人也都能看得明白,東楊大人實際上就是被趕回老家的。他在三楊裡並不是最大的一個,年紀更大的西楊大人還穩穩居於首輔之位呢,又哪有一點退休的意思?

因私德不休,落得個如今的下場,不能不讓人感慨萬分、引以為戒,但也沒什麼好抱怨朝廷薄情的,事到如今,大家也都知道奏疏中所言的真假了。犯下這樣的事,即使是功勞彪炳如東楊閣老,黯然收場也是必然的事,不然,朝廷的法度,也真就只是嚇唬人的一紙空文了。

官場中的失敗者,歷來不會被人念叨太久,即使是次輔也逃不脫這個規律,不過兩個月功夫,京裡就真再沒人提起東楊閣老了,反而是有了聲音,希望能儘早為內閣三臣培養出繼任者,畢竟,在三楊長達十年的威壓下,這十年來朝廷中並沒有什麼亮眼的新人出現,宮裡聽說也是有些聲音,對這樣的情況,表示了自己的不滿。

戶樞不蠹、流水不腐,最頂端的幾個職位被牢牢把持,在嗣皇帝登基初年,的確能起到穩定朝廷的作用,但也一樣有不良影響,隨著皇帝大婚在即,親政在即,新老權力的交替,順理成章也就成了人們關心的焦點。要登位為首輔,並不是簡單的事,由進士入翰林,翰林入庶起士,庶起士入朝官,每一步都得有踏踏實實的腳印和成績,即使庶起士中英才濟濟,但若沒有上位者的栽培和歷練,新的閣臣,也不可能自己野生野長起來。最近的朝廷清議,也有這樣的輿論,都是希望首輔能給出一個應對之策來。

“也該讓他們煩心了。”徐循也是受夠了內閣的醃臢氣,現在當然也樂見他們被人為難。“樂了有十年了吧,以欺負孤兒寡婦為樂,偏生在外還是聲望著隆,不知多少人說他們的好話,如今也該讓他們焦頭爛額一把,自己人先鬧起來了,才方能想起些為人臣的本分。”

如果朝廷大臣在內閣的帶領下,凝結成一塊鐵板,那麼內廷說話根本也就只能和放屁一樣,只有朝廷內部有紛爭,才需要皇帝這個仲裁者的權威,這一點,徐循並不會否認。雖然覺得栓兒年歲還小,便貿然想要掌權,動作實在是太大了點,但這也不能說內閣便有多無辜可憐,她只是希望栓兒真能在這幾年間脫胎換骨,學會圓滑老成的施政之道,而不是光憑著血勇做事。才搞倒了東楊,就又把矛頭對準了西楊,若是內閣中無可用之臣了,難道還能憑著他這幾手權術來治國?

見柳知恩沒有附和自己的感慨,只是笑而不語,徐循索性就直接問了,“皇帝這一陣子,沒有問起江西的事情吧?”

首輔是江西人,他那會打死人的敗家子就住在江西老家,若是向東廠問起江西的事,那就是要首輔動刀子的前奏了。

對於這麼直接的詢問,柳知恩還是給了個明確的答覆,“並未問起,還請娘娘放心。”

“那就好。”徐循看了柳知恩幾眼,也是欲言又止,最終,仍是忍不住提點道,“在東廠做事,身系天下民情,雖是內侍,卻也職重。你可要小心服侍了。”

雖然她和柳知恩有過淵源,關係更是密切,但柳知恩作為東廠提督太監,其位置是否穩當,卻並不是由他和徐循的關係決定。若以為他得徐循信任,便能穩坐此位,那也就太天真了。身處這樣一個位置,等於是時時刻刻都在漩渦之中,根本沒有脫身的可能,想要長久地做下去,在每一次大風波到來的時候,都得選擇站位,萬萬沒有置身事外的道理。而柳知恩也不是事事都會向徐循請教的關係,兩人現在與其說是主從,倒不如說是同僚——連盟友都不是,柳知恩的權位,實際上還要比徐循更重一點。徐循卸下掌權大任以後,只能說是游離於權力核心,但柳知恩手裡始終都握有很重的權力和勢力。

此次東楊退休一事,便是折射出了他的態度。東楊致仕,是出自皇帝的謀劃,東廠提供情報,由頭到尾太后對此是一無所知。要不是徐循提醒了一句,她根本連一點頭緒都沒摸到。——皇帝為什麼不和太后提,徐循不知道,但這時候柳知恩這個東廠提督太監也沒有隻言片語,更不說從中斡旋,也等於說是已經擇定了自己的立場,完全站到了皇帝這邊。不但是跳過了權力傳承,直接為皇帝做事——眼下大權還是掌握在兩宮手中,沒有還政于皇帝呢——而且還代皇帝隱瞞太后,太后要是心胸狹窄一點,現在就能下手把他給弄掉。

當然,有她在,有皇帝在,太后也不會把柳知恩殺了的,頂多打發去尚寶監投閒置散,真正養老。不過在徐循來看,這麼做實在不是很值得,皇帝要瞞著太后,無非是怕她不同意而已,即使他年紀小,不知在適當的時機和太后通氣,柳知恩應當也是能找到個恰當的切入點的。今次召他進來說話,她也是有心提醒他幾句,只是話到了口中,卻又不知該怎麼說好。——除了身份不如她以外,在徐循看來,柳知恩是事事都比她要強,她能想得到的,柳知恩怕是不會想不到。

對她半是關心、半是迷惑的敲打,他也一樣是胸有成竹地微微一笑,方才肅容道,“奴婢謹記娘娘教誨。”

徐循看他表情,心也放下了一半,她瞪了柳知恩一眼,“罷了,你自己心裡有數就行了,我也不多說什麼。太后娘娘那裡若是問起,還是要多分說幾句,他們母子間的事,不是你可以插手進去的。”

“是。”柳知恩束手在下首侍立,姿態還是那麼畢恭畢敬,“已有數個月未曾給娘娘問好請安,娘娘最近可還康健?”

雖說共處一宮中,但只要徐循不管事,和柳知恩見面的機會就不太多,這樣的趨勢,在栓兒掌權後還會更為加強,畢竟以柳知恩的身份,即使從東廠太監的位置上退下來,也不可能再入後宮服侍了。徐循點了點頭,“是有七八個月了吧?”

話說出口,又覺得自己好像也把時間記得太清楚了,張了張口,又倉促改了話題,“你究竟是怎麼想的……這等大事,怎麼也該先透個氣吧——”

本來是不該問的,也是剛才有些失態了,才會張口就來,徐循才問了,又後悔,“算了,這也不是我該插手的事——”

“奴婢也以為娘娘就無心于政事了。”柳知恩似乎對徐循的不自在毫無所覺,他詫異地看了徐循一眼,卻仍是說道,“是以方不欲將娘娘拉扯進來……”

他頓了頓,快速搶在徐循之前說道,“此事不得外露,是皇爺的意思……以奴婢所見,今年大婚以後,皇爺親政應是水到渠成,也不怕娘娘笑話,奴婢畢竟也要為自己考慮。”

東廠太監怎也都算是政治人物了,若只靠著勤謹當差,如何能夠立足?柳知恩有些心機,實在不足為奇。徐循也不會因此詫異什麼,只是挑眉道,“據我所知,老娘娘可還沒下定決心呢。”

“但皇爺卻已經下定決心了。”柳知恩淡淡地道,“若不如此,又怎會選取錢家女為後呢?娘娘不在此上頭用心,難免疏忽了些,若是連在一起看,皇爺的所作所為,其實是有一條明確的脈絡……若是太后娘娘精明強幹、深孚眾望,那也許又不同了。不過,太后娘娘亦無意于權位,奴婢雖然還不知皇爺的心意,但只怕在大婚以後,若不能接過大權,皇爺的後手,還要陸續有來呢。”

太后的確不是這方面的人才,管事期間受了那麼多的氣不說,自己身子也不好,在皇帝跟前,也難免有些氣虛,這次事鬧成這樣,事後也沒聽說她找皇帝發作,事實上她和徐循談起來時,都沒有生氣。只能說從心態上就不是管事人的心態,要她交權,不是什麼難事——尤其是皇帝這一番作為,在她看來已經是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已經等於是掃平了一層阻礙。徐循聽了柳知恩的自白,也只能佩服他看人之准、決斷之快,有過此功,即使他是太皇太后提拔起來的人物,出身又有濃厚的內廷烙印,在皇帝親政以後,想來也能繼續受到重用了。

“才是十五歲啊……”也不知是在感慨還是如何,徐循始終對於栓兒的心急難以釋懷,“這就等不及了嗎?”

“皇爺懂事得早啊,”柳知恩的眼神也有幾分幽暗,“再說,新陳代謝,也是天道有常,娘娘難道忘了此點嗎?”

這話語氣有些微妙,似乎隱含了少許勸諫之意,徐循心中雪亮:這是柳知恩在委婉地勸告自己,也該逐漸改變心態,不再過問這些朝堂中的事了。天子親政以後,只怕連太后問政都容不下,雖說她和他也打過幾次交道,但這點香火情分,卻絕不能讓皇帝容忍她一個太妃來關心政事。

“只看他該怎麼走吧。”徐循也明白自己不該繼續關心下去了,只是——不論理智上多少次告訴自己,栓兒登位,並非她一人推動的結果,但感情上,她卻始終無法放棄這種參與感,眼看栓兒一步步更加活躍,她心中的負擔也就越來越大,這卻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的。“也得看太后那邊的態度,會否有所改變了。”

#

皇帝的婚事,經過小半年的忙碌,終於在五月成禮,暫時他的後宮中只會有皇后一人。別的妃嬪按照舊例,均會在家中、偏宮中等待冊封。一連串禮儀慢慢地行下來,起碼也得大半年才能陸續進宮。這一段空白的時間,就是留給皇后的先手,讓她得以儘早生下嫡子、嫡女。

新皇后的秉性,早已為眾人熟悉,成婚以後性情也沒有頓時大變,還是那柔和溫婉,麵團般的性子。皇帝和她十分投契,得了閑小倆口也時常在御花園中遊玩,這多少令長輩們都有幾分欣慰——不過,這樣的好日子也沒過幾天,她就脫掉了華服,卸下了簪環,投入到了緊張的侍疾工作中來。

太皇太后不行了。

一旦看到皇帝完婚,並且和皇后的關係還相當不錯,就像是最後一個心願也被完成,她再沒了什麼堅持活下去的理由,身體更是急速衰弱了下去。還沒到五個月,就已經鎮日昏睡,隨時可能撒手人寰。在這樣的情況下,也無人說著皇帝親政的事情,而是都乙太皇太后的病情為優先,還是維持著太后親政的安排——有鎮定人心作用的老人隨時可能去世,已經是一重不穩定的因素了,要在這時候再發生大權的交接,那就有些太冒險了。這一點考慮,沒人宣諸於口,但卻都是默認,連皇帝自己,都沒提出什麼反對的意見。

十月的一天,下起了初雪,也就是在這一天,太皇太后從昏睡中清醒了過來,並令人召見內閣大臣,又派人喚太后和徐循過去服侍。

——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兆頭,經年臥病的老人病情忽然有所改善,很可能就是迴光返照。也是因此,當聽說這話時,徐循也立刻就明白了老人家的意圖。

這是要留遺詔了……老人家要對身後事做出安排,她去世以後,大權是由太后繼續把持,還是交還給皇帝,這個敏感的問題,即使不會落於紙面,在遺詔中體現出來,但想必也會對內閣乃至太后、皇帝,做出交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