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我在诸天有角色 > 第五十四章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我在诸天有角色 第五十四章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簡繁轉換
作者:太素先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4-12-19 21:22:46 来源:源1

褚相龙脸色铁青,怒火中烧,猛地起身,挥拳就向许子圣轰去,白色的气浪翻滚,向外扩散,在御书房内的刮起了一阵狂风,吹得桌椅东倒西歪,衣衫作响。

“放肆,胆敢在御书房内动武,冒犯天威,罪不容赦!”

许子圣衣衫飘动,青丝飞舞,神色威严,气势骇人,丹唇微动,大声呵斥。

一股强横磅礴的浩然正气自许子圣的体内涌出,白茫茫的气息将御书房笼罩在内,刚正宏大,排斥一切,不可抵抗,直接将褚龙相的气机压制,拳头变得软绵无力,毫无威胁。

许子圣手臂高高抬起,再次挥下,狠狠的扇在了褚相龙的脸上,褚相龙一个踉蹡,再次倒地。

许子圣迈出一步,站在了褚相龙的面前,居高临下,目光淡漠,充斥冰冷之意,沉声道。

“读书人就算是只会动嘴皮子,也不是你可以抗衡的!”

“蝼蚁一样的东西,也敢在我面前耀武扬威!”

褚相龙满脸的不敢置信,他可是四品武夫,实力强大,居然会被许子圣毫不费力再次打倒在地,心中的桀骜狂傲瞬间粉碎,再也没有刚刚的嚣张气度。

元景帝抬手制止了许子圣继续行凶,打着圆场,说道。

“镇北王的神勇和忠心,朕是知晓的,许爱卿你言重了!”

“褚相龙你且起来,朕问你,如今北方战事如何了?”

褚相龙狼狈的爬了起来,恨恨的瞪了一眼许子圣,这才抱拳行礼,对元景帝禀报道。

“王爷用兵如神,骁勇无双,那些蛮族吃过几次败仗后,根本不敢与我军正面对抗。只能仗着骑军快捷,四处劫掠,我军虽然占尽优势,却疲惫不堪。请陛下发放军饷粮草,也好让将士们知道,朝廷没有忘记他们的功劳。”

首辅王文贞皱了皱眉,自御史弹劾指责镇北王守城不出后,北边发来的战报确实说镇北王屡打胜仗,蛮族对边关的侵略得到了有效遏制。

“陛下,镇北王忠心耿耿,劳苦功高,朝廷不该拖后腿。陛下,运粮役是两全其美之策。若是军饷发不出来,恐怕会引起军队哗变,因小失大。此策即使有不妥之处,也该日后再说,当务之急是将粮草和军饷运到北方!”

“爱卿所言有理,确实不该耽误了北方战事,运粮役虽有不妥之处,却不可因小失大,在此时不失为良策!”

“诸位爱卿如何看?”

元景帝目光绕过了王文贞,许子圣和魏渊,看向了六部大臣,各衙门主事,他的倾向已经十分明显了,是赞同运粮役的。

诸位大臣都是人精,察言观色,见风使舵都是本能,哪里会反对,纷纷表示赞同,甚至王文贞的党羽还纷纷给首辅王文贞使眼色,让他谨言,陛下对镇北王有多信任,朝堂上下是有目共睹的,不然,当年也不会赐予镇北王镇国宝剑。

王文贞默然,心中沉吟,不知是否该继续阻止运粮役,一脸的纠结和迟疑。

许子圣见此,心中愤怒,踏前一步,对着元景帝说道。

“陛下,臣反对,运粮役贻害无穷,如果真如此作为,天下必将狼烟四起,天地反复!”

许子圣态度很是坚决,寸步不让,目光死死盯着元景帝,表达了自己的反对。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尔食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此诗一出,王文贞神色微动,心中暗道一声惭愧,脚步微动,就要再次开口表示反对意见。

元景帝却是一摆手,制止了王文贞的举动,目光看向了没有说话的魏渊,询问道。

“魏爱卿,你是当世的兵法大家,应该明白战事紧急的道理,你如何看此事?”

儒雅清俊的魏渊踏出一步,躬身行礼,朗声道。

“无战时,军户耕种军田可自给自足。一旦战事开启,需朝廷调配粮草、军需,此乃至理。”

许子圣眯了眯眼,目光深沉的看着魏渊。

旁边褚相龙闻言,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不屑的瞥了一眼许子圣,在战事方面,这群只会动嘴皮子的读书人,说一百句,也不如魏渊说一句,讨要到粮草和军饷,他此行回京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许子圣看着还敢挑衅自己的褚相龙,神色微冷,再次抬手,吓得对方连忙后退了两步,显然是对刚刚的挨打产生了心理阴影。

许子圣这才露出了轻蔑的笑容,不屑的对褚相龙啐了一口,轻声骂了一句。

“蝼蚁败犬,也敢对我挑衅!”

褚相龙怒发冲冠,脸色涨红,心中又怒又畏,他知道自己不是许子圣的对手,只能无能狂怒。

就在此时,魏渊话锋一转,脸色沉重,目光看了一眼元景帝,说道。

“不过,在此之前,微臣有件事要启奏陛下。”

众人循声看了过来,魏渊表情不变,对诸公的视线不加理会。

元景帝眼眸微动,面色沉静,缓缓说道。

“说!”

“臣手底下的铜锣,在京城郊外发现一伙江湖人士死斗,便上前喝止,谁知道人多一方非但没有罢手,反而将围杀之人斩首,逃之夭夭。”

魏渊所言掷地有声,仿佛事情真相就是他口中所言。

“死者临终前,高呼一声北方有变。”

听到魏渊的话,在场诸公,包括元景帝,脸色一变。褚相龙猛的扭过头来,盯着魏渊,旋即又收回视线,对于这位当世第一武将,他不敢冒犯,梗着脖子辩驳道。

“北方自然有变,蛮族四处劫掠,挑起战端……”

魏渊脸色平静,目光温和,沉声道。

“所以蛮族在北方血屠三千里,褚将军一句烧杀劫掠,便可搪塞过去?”

这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大惊失色,元景帝更是从椅子上起身,直勾勾的凝视着堂下的魏渊,沉声问道。

“魏渊,你把话说清楚,何为血屠三千里?!”

褚相龙见状大击,连忙躬身抱拳,辩解道。

“陛下,绝对没有的事!”

“你闭嘴!”

元景帝抬手打断,冷冰冰的看了他一眼,转而望向魏渊,再次问道。

“你有何凭证?”

魏渊伸手往怀里,摸出一个香囊,解开红绳,一道青烟袅袅娜娜的浮出,在半空扭曲变化成一个面目模糊,目光呆滞的汉子。

“血屠三千里,血屠三千里,请朝廷派兵讨伐!”

这个魂魄似乎神志不清,有所残缺,嘴里来来回回只有这么一句话。

“此人的尸体微臣已经带来,就在宫门外,陛下可以派人验尸,此人为北地人士!”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元景帝缓缓起身,脸色阴沉似水,冷冷的说道。

“验尸!”

老太监低着头,脚步匆匆的回去传令,像是在逃跑,大气都不敢出。

元景帝高居龙椅,神色阴沉,一句话都不说。下方诸公无声交流眼神,褚相龙也脸色铁青,用余光瞪着魏渊。煎熬的等待了一刻钟,老太监返回,在元景帝耳边低语。

元景帝沉默许久,面色深沉无比,缓缓道。

“命司天监术士进宫问话,朕乏了,诸位爱卿也去偏殿休息片刻吧。”

元景帝帝眸盯着褚相龙,沉声说道。

“你留在这里。”

说罢,元景帝率先起身,离开御书房。诸公们在宦官的带领下,去了偏殿休息。

……

偏殿内。

许子圣捧着茶,抿了一口,侧头看向面无表情的魏渊,开口道。

“血屠三千里,如果此事当真,北境得死多少人?打更人衙门暗子遍布,为何没有收到消息?”

“而且,血屠三千里,当真就是北方蛮族所为吗?”

魏渊闻言脸色一变,眼睛瞪大,不敢置信的看向了许子圣,他这话是何意思,难不成此事乃是镇北王所为不成?

首辅王文贞在一旁眯着眼,静静听着两人的谈论,手指轻敲桌案,听到许子圣的话,不自然的停顿了一下,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两炷香时间过去,老太监进入偏殿,恭声道。

“陛下请诸公返回御书房。”

司天监传唤过来的白衣术士对褚相龙进行了问话,答案出于预料,褚相龙所言句句属实。镇北王在北方大胜蛮族,但北方蛮族的游击战术,确实给镇北王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让北方边军疲惫不堪,蛮族大军被挡在边关之外,血屠三千里自然就不存在了。

御书房里,气氛霍然一松,所有人都吐了一口气,只有许子圣例外。

“哼!”

“不知魏公是哪里得来的消息,险些让陛下和诸公误会王爷。末将寻思着,王爷也没得罪魏公吧。”

褚相龙得理不饶人,怒视魏渊,极为气愤的说道。

魏渊不理,跨步而出,朗声道。

“此事关乎极大,褚相龙所言或许没有撒谎,但不代表北方情况如他所言。”

褚相龙竖起眉头,正要反驳,却见首辅王文贞出列附和道。

“陛下,微臣也觉得魏公此言有理。事关重大,不能疏忽大意。必须彻查。”

首辅王文贞和魏渊两人心中都明白,他们是被许子圣的那句话吓到了,刚刚对褚相龙的询问,只是询问了北方的战事和形势,以及镇北王是否打了胜仗,却没有问血屠三千里是否为镇北王所为,这事也不能当面询问。

元景帝见王文贞和魏渊坚持,沉吟了片刻,点点头,同意了二人的意见,沉声问道。

“诸位爱卿认为,此事应该怎么查?”

“陛下可继续征集粮草军饷,运往楚州。同时再派一支钦差队伍随行,前往北境彻查此案。”

首辅王文贞作为百官之首,当仁不让的率先开口,给出了建议,魏渊紧随其后,表示赞同。

许子圣眉头紧皱,如今形势已经明朗,运粮役怕是难以阻止,沉默不言,转身就走,根本不理会元景帝和诸位大臣的注视,眼不见为净,他既然无法阻止,何必再停留。

元景帝目光从许子圣离开的背影上收回,扫了一眼众臣,点头说道。

“就这么办。”

皇城门外,穿道袍的李妙真被御林军拦了下来,她不急不恼,转身往回走了一段路,而后一拍后背,锵的一声,飞剑出鞘。不远处的御林军见状,以为李妙真要强闯皇城,大惊失色,纷纷拔出兵刃。

李妙真翩然跃上剑脊,飞剑带着她扶摇直上,于二十丈高空凝滞。这个高度,已经可以看到极远处的灵宝观。

城头的御林军拉开弓弦,转动床弩、火炮,对准了李妙真,只要长官一声令下,当即就是万箭齐发。御林军千户没有下令攻击,他眯着眼审视着李妙真,心里灵光一现。

“道袍,女子,要进皇城,莫非是天宗圣女李妙真?那位天人之争的主角之一?”

李妙真如果执意飞剑闯皇城,那么等待她的,必是禁军高手、打更人们的反扑。她也知道自己被锁定了,但问题不大,她并没有强闯皇城的想法。

李妙真凝视着远处的灵宝观,气沉丹田,声音清越,激昂不休。

“天宗弟子李妙真,奉师命而来,与人宗弟子切磋论道。时间,地址,由人宗来定。”

声音极具穿透力,不震耳欲聋,却传出很远,皇城内外,清晰可闻。皇城里居住的达官显贵、宗室、衙门的官员,在这一刻,全都听见了李妙真所下的战书。

话音刚落,灵宝观内传出了一道声音,清冷悦耳,如潺潺溪泉,清澈澄净。

“三日之后,卯时三刻,京郊渭河畔,人宗记名弟子楚元缜出战。”

许子圣放下了手中的书卷,仰头看向了虚空,目光似乎穿透了墙壁的阻隔,看到了那皇城之外的李妙真,脸上带着几分玩味,嘴角微微勾起,笑着说道。

“有趣,天宗圣女居然如此鲁莽,和太上忘情的路子截然不同,和武夫有些相像!”

“三日之后,卯时三刻,京郊渭河畔吗,我倒是要去看看道门的手段,希望不会让我失望!”

李妙真来京城了,于三日之后的渭河边,与人宗弟子楚元缜决斗。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在短短半天里,几乎传遍了整座京城。最先沸腾的是那些早早闻讯入京的江湖人士,他们等了足足一个月,终于等来天人之争,等来道门人宗和天宗最杰出弟子的决斗。

灵宝观,幽静小院。元景帝负手而立,站在池边,凝视着盘坐水池上空,闭目打坐的绝色道姑。

“国师,此战过后,短则三月,长则一年,天宗的道首就会入京。届时国师处境就危险了。”

天宗道首乃是道门第一人,一品陆地神仙之境的存在,远不是现在二品的洛玉衡跟可以战胜的。

元景帝脸色复杂,叹息一声,无奈的说道。

“监正多半不会插手此事。”

如果司天监监正能出手庇护,再加上洛玉衡二品渡劫的实力,对付一个天宗道首还是绰绰有余的。

当然,这是奢望,一品高手之间,没有特殊缘由,几乎是不会动手的。

况且,司天监监正对人宗的态度冷淡,指望他出手抵挡天宗道首,概率渺茫。

“国师若不能踏入一品,即使楚元缜胜了李妙真,意义也不大。”

天人两宗有一个规定,道首争斗之前,先由两宗的弟子较量一番,输的一方,待真正的天人之争时,得让对方三招。

洛玉衡只是二品渡劫之境,与天宗道首的实力相差太大,纵使楚元缜胜出,她有了三招的先机,最后还是一样会输。

“有什么办法,能延期这场天人之争?”

元景帝眉头紧皱,他没有说阻止天人之争,因为那不切实际。纵使他是九五之尊,也无法左右天宗和人宗的道统之争,一品陆地神仙地位超然,根本讲究不会理会这位俗世帝王。

洛玉衡睁开眸子,灵光闪动,面色平静,淡淡说道。

“分不出胜负即可。”

元景帝体悟着这句话,摇摇头,无奈道。

“不分胜负太难了,除非是李妙真同意!”

洛玉衡沉吟片刻,想起了那日金莲道长告诉她的那个情报,迟疑的说道。

“其实还有一人可以庇护我!”

元景帝闻言一惊,脸色变幻,目光灼灼的看向了洛玉衡,急切的问道。

“是谁?难道大奉还有第二位一品高手吗?”

洛玉衡沉默不答,再次闭目吐纳,许子圣的修为还是一个隐秘,如果她告诉了元景帝,可就真的得罪了这位儒家亚圣,也休想他会庇护自己。

三日时间一晃而过,渭水宽二十丈,汛期河面宽度甚至会涨到三十丈,此时渭水两岸黑压压的站满了人,有背刀提剑的江湖人士,也有京里出来看热闹的市井百姓。更有京城里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请假出来观赏天人之争的官员、以及勋贵等贵族阶层,这些人都带着十几数十名侍卫,蛮横的清场,独占一块地方。

两辆金丝楠木马车,在八位金锣,十几位银锣和三十多名铜锣的护卫下,来到了此处,怀庆长公主和临安公主,从马车之中走出,引得无数人注目。

“咱们大奉的两位公主竟是此等国色天香的美人,可有婚嫁?驸马是谁?”

“听说怀庆长公主已经被赐婚给了永安侯许子圣!”

“可是之前的状元郎,生子当如许子圣,郎才女貌,让人艳羡!”

许子圣待在人群之中,身穿白衣儒衫,文雅清俊,目光温润,扫了一眼怀庆长公主,并没有上前去打招呼。(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