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我在诸天有角色 > 第四章 夫子饮酒,斩尽桃花

我在诸天有角色 第四章 夫子饮酒,斩尽桃花

簡繁轉換
作者:太素先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4-12-19 21:22:46 来源:源1

李慢慢看着陷入沉思的夫子,脸上露出了几分好奇之色,温润的目光直盯着老师,询问道。

“夫子,可是要收赵先生为徒?让他做小十三!”

夫子闻言稍稍一愣,脸上闪过行心动之色,随后又连忙摇头,叹了一口气,说道。

“算了,当年你小师叔我都没有护住,又何必再收一个和他相似的人为徒呢!”

夫子脸上满是复杂之色,明亮的眼眸闪过一丝黯淡,思索了一番后,又对李慢慢说道。

“不过,你可以将一些修行的知识传授给他,让他踏上修行之路,书院后山也可以对他敞开!”

夫子这种安排其实和收徒并无区别,夫子的弟子大部分都是李慢慢教授的,后山更是只对门下弟子开放。

“是,学生明白了!”

李慢慢脸上露出几分笑意,躬身行礼,应和道。

自此,赵无昊在书院住了下来,他本来就是参加书院考试的书生,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书院的教习,经历倒是奇特,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书院分为六科,按照君子六艺划分,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没有单独画科,但是书画不分家,赵无昊书法也是一绝,所以成为了书科教习,也在李慢慢的引荐下,认识了许多书院的教习,这些书院的教习,出身各有不同,不都是唐国人,有燕国人,大河国人,南晋人,但是他们都是书院的人,每一个都是最顶尖的人才,修为境界不弱,不少都是洞玄境界的大高手,甚至还存在知命境界的人间绝顶高手。

时间一晃而过,二十几天就过去了,书院到了开学的日子,因为书院开学第一天同时举进入院试,能够通过入院试的,便将成为长安书院光荣的一名学子,而没能通过入院试的备考生,他们看到过庄严的开学仪式,见到过书院的真实模样,想必这段回忆将成为今后生命中难忘的一段,有所安慰。

清晨五点钟,长安城就喧闹了起来,书院开学对整个大唐帝国,甚至是整个天下而言都是件大事。长安城的民众,更是早已翘首期盼多日,各式小贩都提前开始营业。

礼部有专门接送备考生的马车,当然如果是那不缺钱的考生,家庭富裕,也可以选择租马车单独前去,车行的马车对书院的考生都是十分上心,不敢怠慢,半夜就就会在巷口待命,生怕耽误了租马车考生考试。

在东城时还好,马车一入南城便变得寸步难行,此时正是黎明的黑暗时,宽敞的朱雀大街上显得有些阴暗,被数百辆马车塞的死死的,天空中飘着微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数不清有多少车轮在移动,有多少马蹄在恼火地踢着雨水。

礼部接送备考生的马车当先放行,拿着入院试凭证的考生马车也在城门军的指挥下,艰难地挤出一条血路,沿着鼓楼冲着朱雀门的方向排成了一条长龙,今日的长安城书院备考生是最重要的人物,那些参加开学大典的各部衙官员甚至是王族亲贵的马车,都被挤到了旁边,至于那些买了入场门票准备去看热闹的富商书生们,更是被毫不客气地赶到了最后方。

考生比官员重要,比那些能为帝国带来税收的富商们重要,这看上去有些不可想像,但就是事实,而且看那些安静的华贵马车,和面色如常的随从护卫们,可以想见过往无数年间,书院开学时都是这副模样。

参加书院考试的考生紧张不安的坐在车厢中,时不时掀起车窗帘角看看周遭的动静,略有些紧张焦虑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当马车终于驶出长安城南门,顺着宽敞官道向着南方那处仰之弥高的云中高山进发时,心中都升起了一种敬畏之感。

春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但那处陡然从河渭平原间拔起的高山却不受丝毫影响,因为山峰之前一片清明,而山峰更是在雨云之上,初升的朝阳投射出的光辉,被山崖反射,向世间洒出片片光芒,感觉十分温暖。

长安之南,大山之下,便是书院。正是那座经历千年风雨,始终没有名字,比大唐帝国历史更为悠久,为大唐和天下诸地培养了无数前贤名臣,并不神秘但近乎神明的书院。

数十辆马车依次驶抵大山脚下,那些车厢内的谈笑声戛然而止,前来参考的学子们并未感受到任何气势压迫,但却因为心中的尊敬而变得沉默。

考生们望着这片人间仙境,看着草坡上方那片并不高大却绵延不知多少间的黑白双色书院建筑,不禁有些出神,沉默很长时间后,他们心中不约而同的升起了同一个念头。

“我今年一定要考入书院,成为书院的学生!”

书院待考的学生们依次下了马车,在礼部官员和书院教习的指挥下在一处宽敞石坪前排队,然后进入坪旁的两排掩雨廊间休息。

待考的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大部分是书院教习们亲自在大唐各郡村塾挑选而出,剩下的则来自各部衙的推选,其中仅军部就推选了五十几名准考生,人数非常多。然而,这么多学生坐在石坪两边的掩雨廊中,竟是丝毫不显拥挤,可以想见地方何其宽敞。

石坪上方是书院的主要建筑,隐于花树淡雾之中,却因为建筑本身极为高大,两道斜斜的甬道如同凤凰的双翼,所以没有什么小家碧玉之感,反而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清利爽朗味道,显得极为大气。

考生们此时关心的重点不是书院的模样,如果能考进书院,日后有的是时间欣赏书院的景色。此时掩雨廊间的待考生只怕已经超过了五百名,而书院只会录取两百名,五中取二这可不是什么太高的比率,考生们不免有些忧心忡忡。

掩雨廊下的待考学生们,个个敛神静气,没有左右交谈闲聊,也没有谁拿出怀中的真卷试题做最后的冲刺,这些人人是大唐乃至整个天下最优秀的青年。考生之中虽然有年过三十,出身边塞满脸苦寒风霜色的军中校尉,也有被教习从某偏鄙乡间村塾带回长安,满脸稚气懵懂不安看着身周,不满十四岁的天才小孩儿,但总归都能算做是青年,没有谁愿意在这时候展现出自己的信心不足。

石坪四周忽然响起一阵中正庄严的宫乐之声,羽林军到了,仪仗到了,各部官员到了,然后花钱买票的看客们到了,宫廷侍卫到了,亲王殿下到了,皇后娘娘到了,皇帝陛下到了,于是掩雨廊里的待考学子们活动一下久坐微酸的腰身,拱手长揖,山呼两声万岁。

和世间其余国度那些敌人不怀好意的想像不同,和某些阴谋论偏执狂想像的不同,大唐帝国内部并没有皇权与书院对立的情况。

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当今的大唐天子少年时,曾经隐姓埋名在书院学习过两年,而他登基之后,无论大小节庆也都会来书院稍憩,入冬之时,甚至可能整月的时间都呆在书院之中。

如果说大唐皇权真的在隐隐忌惮甚至制衡书院的势力,那么书院开学之时,朝廷绝对不会摆出如此大的阵仗,那位天子更不会把书院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

山后鸣钟被清脆击响,是为书院入学试的第一次召集,掩雨廊里的数百名待考学子在书院教习的指挥下鱼贯而出,走过书院正楼栏下平道,向院内走去。

大唐皇帝看着那些俊朗潇洒的学子,在自己注视下鱼贯而入,不由微捋细须,露出满意喜悦的笑容,皇帝陛下看着身畔妻儿,两侧大臣,无数帝国日后栋梁,不由大生满足之感,忽然间他觉得自己身旁好像少了一人,眉头微蹙,对身后一名大臣问道。

“夫子……还是不肯来?”

那位大臣惶恐至极,一揖及地,十分紧张的说道,

“院长说书院入学试乃是为陛下、为帝国挑选人材,他就不需出面了,他要准备行李,过两天便要离开。”

皇帝陛下才想起此事,脸上满是遗憾神情,就像是做了件得意事,却没有得到父亲表扬的孩童,轻拍石栏,叹息道。

“险些忘了,夫子今年出游的时间比往年要早些。”

皇帝陛下回头看了一眼书院后方那座在云雾间似隐似现的大山,沉默片刻了拜了拜,十分恭敬和诚恳,没有一丝勉强和虚伪。

一位男人站在数百名考生之前侃侃而谈,男人穿着一件袖口下摆领口皆红、大面却黑缀金的深衣长袍,容颜俊朗,双眉如剑,薄唇直鼻,笑容可亲,笑时眼角偶有几丝皱纹,往成熟里看可以说他已经四十岁,往年轻里看也可以说他将满三十,总之这是一个极有魅力的男人。

他是李沛言,大唐帝国权力第二大的男人,皇帝陛下唯一的亲弟弟,素有贤名的亲王殿下,李沛言温和微笑,劝勉唐国的考生,宛如一道春风拂过,让人感到十分舒适。

“诸位青年均是天下俊杰,今日必要拿出全身的本事来应对这场入院试,但切不可过于紧张,入了书院更要好好学习,待学成之时,我大唐帝国自有无数位置静候,候着诸君为帝国增光添彩。”

亲王李沛言随后又将目光望向左手方,看着那些衣着异于唐人的考生,张开双臂朗声一笑,如满地阳光温暖,温煦和善。

“诸君虽非唐人,但我大唐书院向来有教无类,请勿担心录取公平之事,而且若诸君在书院学业有成,我大唐依然静候君之效力。”

此时有位燕国考生鼓足勇气与大唐亲王进行了几句对话,不知道那位亲王殿下说了几句什么笑话,惹得场间本来极为紧张的考生们笑出声来,李沛言借着机会又笑着说些闲趣事,意图想让众生能够放松些,众考生倒也识趣,不复先前静立严肃模样,该搓手的搓手,该揉腰的揉腰,该闲聊的闲聊,该赞美的赞美。

“大唐果然有位贤王啊。”

“亲王殿下之贤,果如传言中那般,似春风清阳令人心喜。”

贤王究竟是否贤明,谁也不知,毕竟人类都是虚伪的生物,喜欢将自己的真面目隐藏起来,躲在黑暗之中,只有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才会露出自己的真面目。

钟声第二次敲响,便是最后一次召集,书院教习面无表情讲述了一遍考场纪律,考生们却紧张地没有记住,因为入院试的考场纪律竟是如此宽松,不戒闲聊不戒提问,只是不准互相告诉答案而已。

踏着钟声,踩过青石板上零落的碎桃花瓣,长衫飘飘的学子们拾阶而上,进入各间教室,准备迎接考试,书院考试和大唐科举内容相似,总计分为六科:礼科、乐科、射科、御科、书科、数科,分别计算成绩,然后以总分招生。入院试上午进行的乃是文试,便是礼书数这三科,而最先开始的则是唐人最不擅长或者说最不乐理会的数科。

考中一片安静,墙壁上的窗框框着室外白墙粉梅,就像是一幅幅宁静美丽的粉彩画,营造出非常合适动心动念的环境,然而在拿到数科墨卷之后,先前还正襟危坐于桌前的学生们骤然一乱,发出低声的哀叹。

“怎么会是综合题?”

有学子痛苦地揪着头发,发出了哀叹。

“我们的运气太不好了吧?”

有学子脸色苍白,好似抱恙一般,眼眸黯淡无光,充满了绝望之色,似乎眼前的题足以让他的人生前途被黑暗笼罩。

因为考场纪律中并没有严禁喧哗一条,所以学生们忍不住用各式各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哀切,历年入院试便数科综合题最难,往往是由文学博士和通数教授一起出题,有时候考生们甚至连题目真正想考什么都看不懂。

不少考生将毛笔搁在砚台上,深深呼吸一口微凉的空气,然后掀开墨卷,绝望的看着墨卷上的一道题目,约摸数十个字,上面写着。

“那年春,夫子去国游历,遇桃山美酒,遂寻径登山赏桃品酒,一路摘花饮酒而行,始切一斤桃花,饮一壶酒,后夫子惜酒,故再切一斤桃花,只饮半壶酒,再切一斤桃花,饮半半壶酒,如是而行……至山顶,夫子囊中酒尽,惘然四顾,淡问诸生:今日切了几斤桃花,饮了几壶酒?”

其实这道题的答案也很简单,只是出题人有些二,将题目出的有些绕,让考生将自己搞糊涂了。

“夫子饮酒两壶,斩尽满山桃花!”

上午文试,数科结束之后紧接着便是书科和礼科,钟声再次敲响,文试结束,考生们有些意兴缺缺地走出考场,草草吃了餐书院准备的午饭,然后开始准备下午的武试。

参加入院试考生们进行后三科武试时,书院某个开阔清明的房间内,教习们正围在一处进行上午三科试卷的批阅评分,绝大部分教习已然白发苍苍,不知经历过多少次这等场景,自然不会紧张,捧着茶壶含着烟杆,悠哉游哉,不时落墨评分不时抬头与同侪闲聊,有教习点评今日试卷难度说道。

“今年入院试是大先生出的,他性子温和谦逊,自然不会太难,若还像上期那般是二师兄出题,谁知道今日考场里会不会又哭厥过去一大片人?”

“礼科书科倒还罢了,数科这道题纯是送分,谁都知道夫子他老人家嗜酒,一壶之半再半续半化为一滴,难道夫子还要运剑将那滴酒斩成半滴?这么简单的数科题居然还有这么多考生答错,真不知道他们的脑子是怎么做的!”

有教习脸上露出了好奇之色,向老资历的教习询问道。

“说简单倒也不简单,不过我更关心的事情是,夫子当年去国游历初入西陵神山时,究竟喝了几壶酒?斩了几斤桃花?”

闻言,一位皓首老教习脸上露出了与有荣焉的的笑容,得意的说道。

“夫子那年春天喝了七大壶酒,拔光了西陵神山上全部桃花。”

“不过有个传说,当年喝酒的是夫子,拔光西陵桃花的却另有其人,是随夫子游历的小师叔,我也觉着夫子雅性,断不会为此事,还是小师叔那暴烈性子比较合适。”

提到小师叔三字,教习们稍一沉默,便重新恢复正常,有人笑着说道。

“但咱们书院草坪上那些桃树,可是夫子亲手栽下的,西陵昊天殿那几个老道士每次来的时候,脸色难看的比死了妈还惨,我真觉得夫子够阴损的!”

阅卷室内的书院教习们哈哈大笑起来,嘲弄世间最神圣西陵神殿,对于他们来说仿佛是一种日常的例行娱乐活动,笑声显得非常嚣张,必须要说,长安城南的书院,真是一个很妙的地方。

在这群教习之中,有着一位不足弱冠的少年教习,容貌俊秀英气,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将其他人的话收入耳中,也不插言,表现的很是沉默。

“轲浩然吗?!”

入暮时分,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已然回了长安城,只留下亲王殿下和诸部主官主持剩下来的环节,六科考试终于全部结束,到了出榜的时间。

数百名考生安静站在宽大的石坪之上,踮着脚仰着脖子看着那面空无一物的影墙,就像数百只饿了数日的大鹅伸着长长的脖子,等着被人喂食。

几名书院教习缓步自楼间走了出来,向亲王殿下微微鞠躬行礼,由礼部官员共同确认后,教习们踩着木桌,拖了一桶米浆,随意把一张大红纸贴到了影墙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