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我在诸天有角色 > 第十七章 贾昶怜贫,朱门酒肉

我在诸天有角色 第十七章 贾昶怜贫,朱门酒肉

簡繁轉換
作者:太素先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4-12-19 21:22:46 来源:源1

贾昶在前面走着,放缓了脚步,好让刘姥姥和板儿跟得上他的速度,三人进了荣国府二门,穿过垂花门,顺着穿山游廊,便可直到贾母院中,然后在几个俏丫头讨好的请安声中,进了荣庆堂。

此时屋中坐满了人,有李纨,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以及三春,最后自然是少不了凤凰蛋贾宝玉,赖在一群女孩之中,觍着脸,笑得灿烂无比,整个就是一个花痴。

林黛玉脸上写着生人勿进的冷漠,贾宝玉好像就是没有看到一般,一个劲的往她身边凑,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林黛玉人,让她心中气恼,但是碍于贾母的面子,又不能说什么,只能装作看不见,不理会他。

贾昶掀开门帘,走了进来,屋内十分暖和,充斥着各种脂粉香气,贾昶有些不适应,鼻子微微抽动了两下,这才来到了中间站定,对着上方榻上坐着贾母行了一礼,问候道。

“见过祖母,老太太安!”

贾母看着这位如今贾氏一族最出息的孙儿,脸上露出了和善的笑容,见他身上衣衫单薄,连忙问道。

“怎么这么不注意自己的身子,到老了可是要受罪的,当年老国公也是如此,自以为筋骨强健,不放在心上,到了后来留下了一身的毛病,每到冬天都十分难熬!”

贾昶点点头,修为到了他这等境界,早就寒暑不侵,但是贾母乃是好意,他听着就是了,总不至于为了几句关心的唠叨,就不耐烦吧。

林黛玉看见贾昶,眼眸一亮,目光微动,看到了紧跟在贾昶身后的刘姥姥,闪过一丝好奇。

“这老妇人是何人,为何披着昶哥儿的大氅,难不成是贾氏一族的长辈?”

此时,贾母也注意到了有些紧张的刘姥姥,看她年纪和自己一般大,连忙问道。

“昶哥儿,你身后这是何人?我瞧着面生,怎么从未见过?!”

贾昶侧身将刘姥姥让了出来,目光看向了一旁的王熙凤,说道。

“启禀祖母,这位刘姥姥是王家的同宗,这事太太应该清楚!”

“我来的时候,正好碰到了门子为难她,就将其领了进来!”

贾昶说到那几位奴才的时候,脸上闪过一丝怒色,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府中的奴才也该好好整治一下了,实在是太不像样了,架子大得很,天寒地冻的,让老人家和孩子在墙角等了不知多长时间,险些冻坏了,我责罚了他们二十板子,让他们涨涨记性!”

贾母闻言也是脸色难看,刘姥姥怎么说也是府上的亲戚,府中的奴才如此做,让外人怎么看荣国府,会不会说闲话,认为荣国府嫌贫爱富,看不起穷亲戚。

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宗族观念极重,哪怕你是皇帝老子,也不能六亲不认,一样需要关照宗族亲戚,不然就会受到指责非议。

“府上的奴才也是太不像话了,怎么能怠慢了你家亲戚,凤丫头,你是该好好整治一下了!”

贾母目光看向了有些愕然的王熙凤,不满的说了一句。

王熙凤闻言连忙应是,心中恼怒那几个门子,刘姥姥再怎么说也是他们王家的亲戚,如此为难刘姥姥,太不将她放在眼里了。

“老太太和侯爷说的是,我回头就好好治治这些奴才,越发没有样子了!”

王熙凤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艳丽无双,笑容明媚。

刘姥姥看着王熙凤,从未见过这等华贵艳丽的女子,好像那话本故事中仙子,连连说道。

“我今儿可是看到了神仙妃子了!”

王熙凤闻言,哈哈大笑,觉得十分开心,她不知为何对眼前这位看着寒酸的老妇人有些投缘,笑着说道。

“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我也不曾见过,但是看着你面善,像是以前见过一般。”

贾昶听到这话,神色古怪的看了一眼贾宝玉,想起了他那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

“这个姥姥,我曾见过!”

这话一出,林黛玉顿时笑了起来,对着贾昶翻了一个白眼,似乎是在嫌他取笑自己。

众人听到这话,也是哄然大笑,纷纷看向了一旁的贾宝玉,当日贾宝玉初见林黛玉,众人都在场。

只有薛宝钗不明所以,一头雾水,看向了身边的迎春,小声询问其中的缘故。迎春低头解释了两句,薛宝钗也露出了淡淡的笑意,有些玩味的打量着林黛玉,让她小脸微红,有些羞恼。

王熙凤停下了笑容,看着刘姥姥,神色和善的说道。

“亲戚之间应该多走动,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

刘姥姥脸上露出了笑容,带着几分谨小慎微,开口说道。

“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像。”

王熙凤是个面面俱到之人,当着贾母等人的面,自然不会嫌弃刘姥姥,不乐意的说道。

“俗语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呢,何况你我!你这话说的好没有道理!”

“姑奶奶说的是,是我不会说话,多心了!”

刘姥姥人老成精,自然看出了王熙凤这是客气话,但是人家既然如此说了,她也只能接着,毕竟她可是来打秋风的,家里人等着银子过冬呢。

刘姥姥一把将外孙伴儿拉了过来,可怜兮兮的说道。

“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个盼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了。”

刘姥姥又对伴儿训斥道,想让他将自己叮嘱的那些话说出来。

“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的?打发咱们来是做啥事的?”

伴儿如今不过是四五岁,哪里还记得刘姥姥之前教导的话,一脸茫然的看着刘姥姥,让她有些气恼。

贾昶看着卑微的刘姥姥,心有不忍,都是为了讨生活,要不是实在遇到了困难,谁愿意受人白眼,觍着脸来荣国府打秋风。他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

“姥姥从神京城外走来,应该还未吃过饭吧?!”

刘姥姥不好意思的点点头,她对贾昶印象极好,这位贵人与众不同,能够从他眼中尊重,这即使是王熙凤眼中都没有的。

“一大早就往这里赶,哪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

贾昶笑了笑,转头看向了上方坐着的贾母,说道。

“正巧,我今日也没有吃饭,祖母若是愿意发发慈悲,就留我和姥姥一起在你这吃个饭吧!”

“姥姥和祖母也算是同龄人,聊聊家常,也是好的!”

贾母闻言大笑,拍了拍自己的腿,打趣道。

“今个儿,太阳倒是打西边出来了,往日我留你吃饭,你都不吃,今日上赶着讨饭吃,我可不给你饭吃,只请老亲家吃!”

说到这里,贾母又看向了刘姥姥,开口问道。

“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刘姥姥知道这位乃是荣国府的老太君,不敢怠慢,连忙回道。

“我今年七十五了。”

“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

贾母羡慕的看着刘姥姥,向众人说道。

刘姥姥笑了笑,她是庄户人,每日还需劳作,身子自然硬朗,如果像贾母这样养尊处优,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稼活也没人做了。”

贾母笑了笑,这话听着舒服,继续问道。

“眼睛牙齿都还好?”

“都还好,就是今年左边的槽牙活动了。”

“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不记得了。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我,我都不会,不过嚼的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玩笑一回就完了。”

“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呢!”

贾母摇摇头,人老了,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叹气道。

“什么福?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

说到这里,贾母这才对着一旁伺候的丫鬟鸳鸯吩咐道。

“快去准备饭菜吧,免得真的饿坏了这个猢狲儿!”

贾母没好气的看了一眼贾昶,笑容灿烂,她巴不得贾昶多来自己这里吃饭,毕竟贾昶才是如今荣国府最有出息的孙儿,是日后贾氏一族的顶梁柱。

到了这时,贾昶才找了个地方坐下,刘姥姥也跟着坐了下来,紧挨着贾母,至于板儿,鸳鸯给他抓了些果子,让小幺儿陪着他出去玩耍了。

丫鬟奉上了茶,刘姥姥喝了一口,这才同贾母聊起一些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儿,都是些贾母没有听过的,十分感兴趣。

府中的姑娘们和贾宝玉哪里听过这些事情,也听得十分入神,所有人都注视着这位乡村老妇人,听她说话。

“我们庄子东边,有个老奶奶,今年九十多岁了,她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说,你这样虔心,原本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哭得什么似的。后来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

荣国府中,贾母是信佛的,王夫人更不用说,整日里念经吃斋,受他们的影响,小辈的姑娘们多少也是信佛的,甚至最后,惜春断了红尘,毅然出家了。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只有贾昶神色淡淡,只是品茶,他什么没有经历过,刘姥姥说的那些新鲜事,对他而言都是小儿科。

这时,鸳鸯已带着人摆设整齐,上面左右两张榻,榻上都铺着锦裀蓉簟,每一榻前有两张雕漆几,也有海棠式的,也有梅花式的,也有荷叶式的,也有葵花式的,也有方的,也有圆的,其式不一。一个上面放着炉瓶一分攒盒;一个上面空设着,预备放人所喜之食。

上面二榻四几,贾母和贾昶坐下,余者都是一椅一几,东边是刘姥姥,刘姥姥之下便是李纨,王熙凤等人。西边便是薛宝钗,林黛玉,迎春,探春,惜春,挨次下去,宝玉在末。每人一把乌银洋錾自斟壶,一个十锦珐琅杯。

贾昶年纪虽小,地位却高,居然和贾母坐在上首,让刘姥姥看得一阵稀奇,不由开口说道。

“说来我也糊涂,今日多亏了这位少爷,我还不知道他是谁呢?”

贾母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骄傲之色,笑着说道。

“这是我的小孙子,排行老四,单名一个昶字!”

“真说起来,你可能也听过他的名声!”

贾母卖了个关子,笑容满面的看着刘姥姥。

刘姥姥思索了一番,实在是没有听过贾昶这个名字,连忙说道。

“乡下人见识少,是我孤陋寡闻了,竟然不曾听过。”

贾母哈哈大笑,得意的说道。

“我这孙子还算争气,自幼参军,去了北边打了几场胜仗,得了皇上封赏,如今已经是武安侯了!”

“名字你可能是没听过,武安侯你可听闻过?!”

刘姥姥闻言,睁大了眼睛,惊得站起身来,夸张无比的惊呼道。

“这位少爷竟然就是武安侯,我可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武安侯的威名,如今谁不知晓,那可是武曲星君降世,百战百胜的无敌将军,就是我这乡下人经常听到这个名字呢,没想到居然是府上的少爷!”

贾母听到刘姥姥如此说,脸上笑容更灿烂了。这些日子,贾母经常听到来府上的老姐妹夸赞贾昶,与有荣焉。

“他算什么星君下凡,不过就是侥幸打了几场胜仗!”

贾母嘴上虽然如此说,嘴角都快咧到耳边了,刘姥姥看得分明,又说了些夸赞的话,让贾母越发觉得刘姥姥投缘。

贾昶一旁没有插话,只是低头吃着饭,让贾母看得好笑,调侃道。

“怎么你武安侯府也闹饥荒了?”

贾昶这才停下筷子,抬头看向贾母,笑着说道。

“我府中虽不宽裕,还不至于闹饥荒,只是府中的厨子不如祖母这里的,只能做些简单吃食!”

贾母微微摇头,伸手指了一下贾昶,笑着说道。

“你甭在我这哭穷,我可是听你珠大嫂子说了,你为了兰儿读书,可是给几位先生送了价值万两白银的束脩,哪里会不宽裕?”

众人听到这话,顿时愣在了原地,刘姥姥更是嘴巴都张大了,我的个老天爷啊,万两白银,那足够庄户人吃几辈子的了!

“兰儿是我侄儿,为了他日后的前程,不过区区万两白银,我还是舍得的!”

贾昶神色平静,低头饮了一口茶,淡淡的说道。

贾母欣慰的点点头,也是不由动容,十分高兴的说道。

“说得好,你这个做叔叔的,为了侄儿的前途,舍得下本钱,你珠大哥泉下有知,定然也会感激你的!”

李纨听到这里,站了起来,她是个谨慎的人,但是今日却十分大胆,将酒杯斟满,举了起来,对着贾昶说道。

“昶弟弟,嫂子今日敬你一杯,感谢你为兰儿做的一切!”

说罢,不待贾昶反应,一饮而尽,干净利索,让人诧异,这可和李纨平日里表现大不同。

如今这个时代,礼教森严,贾珠早逝,李纨不可能改嫁了,只能做个未亡人,守着贾兰过活,日子过得艰难,如今好不容易看到了贾兰前途有望,自然感激涕零。

贾昶叹了一口气,斟满了一杯酒,对着李纨示意,宽慰道。

“大嫂子,你独自守着贾兰不容易,我也只是略尽绵薄之力,日后等兰儿金榜题名,你的苦日子才算是熬出头了!”

贾昶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不再说话,低头再次吃了起来。

林黛玉眸光潋滟,怔怔的望着贾昶,她终于明白了父亲所言的男儿担当。

贾母看气氛有些沉闷,对着王熙凤说道。

“老亲家是你家的亲戚,你可要好好招待,快将茄鲞喂她一些!”

王熙凤这才回过神来,心中暗暗咋舌,被贾昶的豪奢和大手笔惊到了。她按照贾母的吩咐,夹了些茄鲞送入刘姥姥口中,笑着说道。

“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

刘姥姥嚼了几下,鲜美异常,奇怪的说道。

“别哄我,茄子能有这个味儿,那我们也不用种粮食了,只种茄子就好了。”

王熙凤哈哈大笑,逗着刘姥姥,说道。

“这真是茄子,不哄你!”

刘姥姥眉毛一挑,露出了奇怪之色,不确信的再次问道。

“真是茄子?我白吃了这一口,姑奶奶你再喂我些,我细细细嚼,慢慢品。”

王熙凤又夹了些茄鲞送入了刘姥姥的口中,她果然细细嚼,品了半天。

“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是不像茄子,姑奶奶你告诉我是什么方法弄的,我也弄着吃去。”

“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了。”

王熙凤细细说起了这道茄鲞的制作方法,让刘姥姥暗暗咋舌,这可真是奢靡,庄户人家哪里做得出。

“我的个老天爷啊!这哪里是茄子啊?恨不得用十只鸡来配它,难怪好吃!”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