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我在诸天有角色 > 第四章 谁还没个马甲?

我在诸天有角色 第四章 谁还没个马甲?

簡繁轉換
作者:太素先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4-12-19 21:22:46 来源:源1

侯希白在学习了花间派的武功之后,才发现自己对花间派缺乏了解,这个门派不同于魔门的其他的门派,此派武功虽然来自《天魔策》,但终究讲的是纵横家的手段,不仗人多,故每代只传一人,最重视学识修养,每一代的传人都是惊才绝艳,风度翩翩,儒雅博学,琴棋书画,无所不精。

侯希白在花间派的传承中,察觉到了隐藏其中的儒释道的思想,难怪当初石之轩会潜入佛门,偷取佛门精义,用以完善自身的武学境界,这才创造出了《不死印法》。

花间派虽然是魔门,行事风格并不极端,风雅温和,并未像其他的魔门那样,遭受到正道的疯狂打压,甚至和佛门关系还不错,不少佛寺的佛像都是花间派高手凋刻的!当然这是在石之轩偷学佛门武功之前,如今佛门四大圣僧可是满世界的寻找石之轩这个魔头呢。

侯希白在石之轩身边学习,不仅仅要学习武功,还要学习绘画,凋塑,棋艺,音乐等等,各种艺术。

这也就是侯希白智慧天成,悟性惊人,学得十分轻松,如果换成其他人,就算是资质超绝的杨虚彦,怕是也无法将这些都精通。

侯希白在石之轩的面前,表现还是有所保留收敛的,不过就是这样,也让石之轩惊讶无比,这等资质已经不弱于他小时候的表现了。

石之轩是何等资质,当今魔门的第一高手,曾经踏入了大宗师境界的存在,自己创造出了《不死印法》,一人可以独占佛门四大圣僧,百年难遇。

时光匆匆,转眼便是一年时光过去了,石之轩毕竟有着好几个马甲,需要维持这些身份,所以经常消失不见,整个幽林小筑,只有侯希白和杨虚彦二人住在这里,每过一段时间,石之轩就会命人送来一些物资,倒是不会让他们饿死。

这日,石之轩不知又从哪里回来的,将侯希白和杨虚彦召到身前,神色漠然,冷漠无比,吩咐道。

“你二人已经将补天阁和花间派的武功都学到手了,可以离开这里了!”

侯希白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看向了石之轩,这话什么意思,这个师父也太不负责了吧,自己才多大啊,就不管饭了。

“师父,弟子不愿离开你!”

侯希白好不容易找了一个长期的饭票,哪里愿意离开,他可知道如今,天下乱象初显,民不聊生,生活艰难,他如今不过七岁而已,怎么存活,别说他这样的孩童,就是成年人,饿死的也多的是,他又不像杨虚彦,是皇家血脉,还有一些根基关系,根本就不愁吃穿,他可是孤零零一人,上哪混口饭吃啊。

石之轩看着情真意切,眸子里带着几分湿润的侯希白,不为所动,和侯希白接触时间长了,石之轩还不了解自己这个半路收下的弟子心性吗,他心性最是冷漠,绝对是花间派最适合的传人。

侯希白这泪光都是演技罢了,没有一点情绪的波动,根本就瞒不过石之轩。

杨虚彦神色微动,死寂的眸子里,有了一丝波动,眨眼就消失了,好像从未出现过一样,杨虚彦和侯希白不同,心中有着极大的野心和血海深仇,早就不愿在这荒山野岭中待了,如今石之轩同意他们离开,心中甚至有些雀跃。

“你若想要待在这里也随你,不过我不会让人再送物资来!”

石之轩的话极为冷漠,冰冷的目光看着收起了泪光的侯希白,嘴角还是忍不住抽搐了一下,果然都是演的,都是虚情假意。

侯希白讪讪而笑,有些失落,低着脑袋,有些头疼,没有了石之轩这个长期饭票,他以后就要想办法生存了,实在是麻烦。

侯希白思索了片刻,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突然将视线看向了一旁的杨虚彦,这可是一个不缺钱财的主,不如抱他大腿试一下。

“杨师兄,不知你可愿收留小弟一段时间?”

杨虚彦闻言愕然,死鱼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惊讶的表情,他和侯希白的关系如何,侯希白自己心中没数吗,一年下来,他们交流也不过寥寥几句而已,他怎么好意思厚着脸皮求收留的!

杨虚彦还未开口,石之轩一挥手,就打破了侯希白的期望,冷声道。

“虚彦,我还另有安排,不能收留你!”

这话一出,侯希白整张脸都垮了,无奈的叹气,情绪十分低落,好像是十分失望。

杨虚彦神色微动,不发一言,眼中满是死寂之色,暗澹灰暗,藏着无尽的煞气,犹如九幽之下的恶鬼。

侯希白坐在木屋之中,看着石之轩和杨虚彦离去的身影,眼眸中有着复杂之色,相比于杨虚彦,他还算是幸运的。

石之轩收他为徒,只是一时起意,让他传承花间派的道统,并无其他的算计,虽然师徒之间并未多少情义,但也算是有恩。

杨虚彦就不同了,他身份特殊,石之轩收他为徒,有着自己的算计,身不由己,不过是一个傀儡棋子,不如侯希白自由自在,虽然需要自力更生,却也没有什么束缚。

侯希白在石之轩离开后,并没有立即离开幽林小筑,这里还有一些粮食,足够他生活两个月的,何必出去讨生活呢。

接下来的两个月的时间里,侯希白过的是波澜不惊,犹如往日一般,自己做饭,修行武功,学习各种技艺,匆匆而过。

这日,侯希白不得不离开了,没办法,幽林小筑内的粮食不够了,他要是再待下去,必然要饿死了。

成都城,天府之国,城中人来人往,小摊贩的叫卖声不断响起,各种店铺林立,一片繁荣景象,一定看不出乱世将临的蛛丝马迹。

侯希白身穿一身麻衣,灰头土脸,遮住了自己粉嫩的俊脸,只有一双大眼睛澄净清澈,丢熘熘的转着,伶俐机敏,他不过是个七岁的孩童,如果不遮掩自己的样貌,极有可能会引来一些拐子,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侯希白边走在繁华的成都城内,边哀声叹气,耷拉着脑袋,他该何去何从,七岁的年纪,啥也做不了,即使去酒楼做打杂的,人家也不用,十足的累赘一个,可让他怎么生活啊!

侯希白虽然知道希望不大,依旧是每个店铺都上门问了一下,有的店铺还未进去,就被大声呵斥,有的店铺即使是没有呵斥,也不愿收留他这样的孩子做工,一天下来,累的侯希白气喘吁吁,腰酸背痛的。

侯希白靠在墙根,拿出了自己最后一个饭团,大口大口的吃着,不一会就进了肚子,勉强吃了个半饱,有些苦恼的挠挠头,思索着后路,他总不能仗着自己的功夫偷摸拐骗吧,这也太不符合花间派传人的的身份了。

侯希白在这里唉声叹气,视线看着对面,呆滞无神,突然一位光头的僧人走入了对面的店铺,双手合十,诵了一声佛号。

“阿弥陀佛,贫僧大石寺大印,见过施主,贫僧奉方丈法旨,前来为施主诵经祈福!”

店铺的掌柜的连忙从柜台后走出,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热情道。

“大印大师,你可算来了,小人我这段时间,一直走背运,所以还望法师为我诵经消灾!”

二人说这话,进入了店铺后面,消失在了侯希白的视线中。

侯希白眼睛中精光大作,这年头还是和尚混得好,只要为人念经祈福,就可以获得不菲的布施。心中念头一动,喃喃自语道。

“这年头,魔门中人都讲究马甲,自己那个便宜师父,如今都还顶着无漏寺大德圣僧的马甲!”

“如此说来,自己也算是半个佛门之人,不如混入佛门,混口饭吃,也算是衣食无忧了!”

侯希白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靠谱,连忙起身,向着成都城外走去,大石寺在城外山上,极有名气,属于禅宗道统。

阳光明媚,璀璨温暖,一群小和尚走在寺庙中小路总,脑袋光秃秃的,阳光照耀在上面,锃光瓦亮,好像是一个灯泡,夺目刺眼,在这群小和尚中间,有一个长得眉清目秀,粉凋玉琢,比其他人明显要显眼许多,正是成功混入佛门的侯希白,真可谓是有其师必有其徒。

不过,有些不同的是,石之轩潜入佛门是为了盗取佛门武功精义,完善自己的武学,创造不死印法,而侯希白纯粹就是为了填饱肚子,这一比较,侯希白真的是格局小了。

不过,侯希白自己却不在意,天大地大,填饱肚子最大,只要拜入大石寺,就可以每天不愁吃穿,这样的好事,去哪里寻找。

侯希白跟着一群小和尚,进入了大雄宝殿,站在小和尚们的中间,神色肃穆,宝相庄严,通体纯净,有着清净妙相,灵气充盈。

佛像前盘坐着一位老年僧人,道显大师,这是佛门圣僧道信大师的师弟,大石寺的主持方丈,在他身后殿内整整齐齐肃立着约莫两百僧众,老中少皆有,正在齐声念诵《心经》,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时间禅唱嗡嗡。

依照惯例,早课是要念诵《愣严咒》、《大悲咒》、《心经》各一遍,然后就可以散去用斋饭了。

侯希白虔诚诵经,肃立庄严,心神沉寂,一方清池在心间显化,青莲摇曳,露珠晶莹,缓缓滴落,落入澄净的池面,荡起层层涟漪,一圈一圈的。

侯希白感受着大殿中的精神念力波动,不由暗暗颔首,这个世界的佛门武功果然有着奇特之处,善于精神念力,修行心境,和魔门有所不同,让他很是好奇。

禅宗是佛教本土化后的产物,又名佛心宗,乃教外别传。当年二祖慧可前去拜见达摩祖师,达摩传下了一门心印,即心心相印,不发一语,全靠自悟。

慧可大师辞别了达摩回去,就自由发挥了,他是地地道道的中土人,且四十岁前一直研究儒学及老庄易学,自由发挥也不太可能无中生有,就只能从儒学及老庄易学中多多借鉴!反正不论悟出了什么佛法,都不忘达摩身上推。

慧可大师传授弟子佛法时,将自己自由发挥的悟出的法理去传授了出来,然后靠着心心相印,弟子们也是自由发挥,不断的融入了中原本土哲学思想,经过几百年的自由发挥,渐渐完善,就形成了禅宗的各种修持方法及理论。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成了禅宗的主要理论思想,所以极易夹带私货,自由发挥,深受信众喜爱,毕竟谁不想成佛!

侯希白等待早课结束,坐在了斋堂的长椅上,端着碗,喝着粥,吃着咸菜,十分满足,这年头,如此粘稠的米粥,可不是普通人家可以喝得起的,何况还有咸菜就着,已经是十分奢侈了。

这年头,普通百姓可吃不起盐,也喝不起米粥,都是一些野菜合着杂粮,熬上一大锅,清汤寡水的,根本填不饱肚子,这已经是不错的生活了,至少还可以活下去,许多人,连野菜杂粮粥都喝不上了,啃树皮,吞观音土,活活饿死的人不知有多少。

侯希白吃完了早斋,也没有闲着,他作为新入门的弟子,需要负责一些杂物,可能是因为他识字的原因,所以被安排在了藏经阁,负责打扫卫生,整理佛经,比起其他小和尚,打扫寺院,噼柴跳水,算得上是一个轻松的好差事了。

“弟子法海见过大印师叔!”

侯希白拜入大石寺时,正好拍在了法字辈,法号法海,倒是和某个脾气暴躁,动不动就要施展大威天龙的和尚同名了。

好在侯希白也不在意重名,毕竟法海这个法号有着极好的寓意,法力无边,智慧如海,侯希白自认为还是担得起这个法号的。

大印和尚就是那天侯希白看到的和尚,正是他启发了侯希白的马甲计划,混入了大石寺中,成了一个光荣的佛门弟子,以后也是名门正派了。

大印和尚睁开眸子,波澜不惊,周身气息温暖,带着禅意,看到侯希白,眸子里带着几分温和的笑意,说道。

“法海来了,你自己去忙吧!”

大印和尚对这个粉凋玉琢,聪慧伶俐的小和尚,印象极好,谦虚好学,有着慧根,是块好料子,日后成就绝对比他高。

大印和尚是主持道显大师的弟子,修为已经臻入了先天之境,算得上是一流高手了,不要小看一流高手,足以称霸一方,作威作福了。

侯希白双手合十,点点头,脚步移动,手脚伶俐的干起了活来,藏经阁其实并没有什么好打扫的,只是需要将其他僧人换回来的佛经放回原来的位置,其他也没什么事。

侯希白整理摆放好了佛经,坐在藏经阁里,随手拿起了一本《法华经》,这是天台宗的主要经典,又名《妙法莲华经》,妙法系指本经微妙而不可思议的深奥法义,或云“第一最胜之法”;莲华在佛教中是最为常见的譬喻和形象,有“微妙香洁”的功德,而又以“微妙”之功德代表智慧,以“香洁”代表慈悲德行,以喻大乘菩萨智悲双运,为悲悯众生,而发宏愿,于五浊恶世中行难忍之行救度众生,却又不为五浊所染,如同莲花生于淤泥之中却不为所染,故有此名。

《法华经》核心思想,是“开权显实,会三归一”,倡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同归一佛乘,主张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这点和禅宗的见性成佛可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侯希白面容沉静,眸光温润,带有佛性禅意,宝相庄严,手捧佛经,沐浴金光,神圣庄严,让人出神。

“小和尚,你是大石寺哪一位大师的弟子?我怎么没有见过你?”

一道犹如山间百灵的悦耳声音响起,将沉迷于佛经之中的侯希白惊醒,不由抬头看去,一位如空谷幽兰,清净自然的女童巧笑嫣然,在明媚的阳光下,俏生生的看着他,星眸如水,潋艳灵动,让人忘俗。

这女童好似集天地之灵秀,日月之精华,如同山间自由的精灵,古灵精怪,言笑嫣然,双手背在身后,弯着腰,好奇的打量着盘腿而坐的侯希白。

“小僧法号法海,刚刚拜入大石寺,还未拜师,是负责打扫藏经阁的!”

侯希白放下手中的佛经,眸子里闪过一丝惊诧,双手合十,低头回道。

女童这才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她在大石寺生活了许久,寺中的和尚她都认识,这还是第一见到侯希白。

“原来是新入门的弟子,难怪看着眼生!”

“认识一下吧,我叫石青璇!”

侯希白心中一愣,石青璇,这么巧的吗,这不是自己那神经病师父的女儿吗,她怎么在这里,不该在慈航静斋的吗?

侯希白没有想到会在大石寺遇见石青璇,在他的印象中,石青璇作为碧秀心的女儿,碧秀心死了,石之轩疯了,不该投靠慈航静斋吗,怎么会在大石寺呢。

其实,慈航静斋的确想要将石青璇带回去,只是石青璇并未同意,一直住在大石寺,慈航静斋作为佛门中的正道魁首,和禅宗同气连枝,大石寺的僧人自然会好好照顾石青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