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保护我方族长 > 第七十章 镇压二品!计定帝子

保护我方族长 第七十章 镇压二品!计定帝子

簡繁轉換
作者:傲无常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0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保护我方族长 !

……

隆昌大帝斜靠在椅背上,看着德顺亲王那一番慷慨激昂的表演,也是不由得纳闷。

以前德顺亲王这小子,可是一个忠厚老实心性耿直之辈。

多年前,他还因为政治理念与抱负和德馨亲王有较大的分歧,一怒之下隐居到了西海边上的庄园内,整日里钓钓鱼,喝喝茶,也不问政事军事。

怎么这修身养息了数百年,反而还愈发臭不要脸起来?

人家王氏有没有罪先不说,即便有罪,也没亏待你家安郡王不是……哪能一出事情,就立马撇清干系,过河拆桥,这也太不要脸了吧?

“此事已由三司联动,孟元白牵头调查处理,朕相信孟元白绝不会徇私枉法,无论是谁牵扯在内,都绝不会姑息。”隆昌大帝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德顺,你要是在西海钓鱼钓的腻味了,就去东海转转,钓个龙鲸什么的,别来上京城瞎胡闹。”

“陛下让我别管,那我就不管了。”德顺亲王一副老实巴交,唯命是从的模样说道,“不过孩儿难得来上京城一次,这些日子就陪在老祖宗身边侍奉一二。”

不等隆昌大帝反对,他又摆出一副潸然泪下的模样:“我与老祖宗许久未见,甚是想念。每每想起年轻之时追随老祖宗,征西晋,讨南秦,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却不想一晃眼间,我与老祖宗都已经老了。”

听到这话,隆昌大帝略显浑浊的老眼中,也流露出了忆往昔峥嵘的光彩,心里面也是不由得回想起了德顺亲王在他身边时发生的点点滴滴。

人越老,便越怀旧,也越容易顾念到旧情。

“也罢,念在你一片孝心的份上,就陪朕一段时间吧。”隆昌大帝说完之后,这才看向赵宏伯,露出些许和蔼之色,“赵爱卿前来找朕,是有什么要事吗?”

“陛下,臣的确有要事启奏。”赵宏伯行了一个礼,不甘心的看了一眼德顺亲王。德顺这老家伙杵在这里,这叫他如何请罪?

原本就想牺牲一个赵志坤,向陛下求求情,然后将整件事情压下来淡化处理。

但是眼下这局面,他这边刚和陛下一请罪,德顺亲王就敢将此事闹得满城风雨,大肆打压赵氏的威望。

赵宏伯担任内阁首辅许多年,自然也是个聪明人,明白对面显然已经猜到赵氏这一次请罪的行动。德顺亲王这一趟过来,就是故意来搅局的。

他就是看准了赵氏不敢将此事闹到公审阶段。一旦万众瞩目之下,三司公审的时候来一波惊天逆转,届时整个赵氏都会被拖入到泥潭之中。

赵氏拖不起。

既然对方想要扩大战果,那就再送他们一个人头吧。

赵宏伯也是个果决之人,当下便下定了决心,深吸一口气启奏道:“启禀陛下,微臣意外查知,这一次的走私通敌案与王氏并无关联,实则乃是我们赵氏的赵志坤小畜生贪念作祟,一时糊涂,方才铸下大错。”

“究其原因,乃是他此前在仙朝一次赌博中输的太大,亏损太多而起了邪念。臣了解此事后,不敢令王氏忠良蒙冤,便立即带着赵志坤这孽障前来请罪。”

此言一出。

隆昌大帝先是愣了愣,旋即脸色渐渐阴沉了起来。十分显然,赵宏伯这一番话也是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

之前,他只推测有人想暗算王氏,故意给王氏罗织出了一个泼天的罪名。是真是假,有老姚在,一查便知。若是假的,正好可以顺手卖王守哲那小子一个人情。谁成想,居然真的有人走私通敌,而且,还是赵氏的小崽子!

走私通敌,那可是大罪。赵氏他们怎么敢!怎么敢?

因为地理环境问题,南秦和西晋都比较缺金属矿,尤其是铁,因此在武器装备等军用器械的打造和配备上要比大乾差一筹,再加上其他种种因素,大乾才能以一敌二。

因此,大乾的军事国策之一,就是截断大乾与南秦西晋两国之间包括铁矿在内的大部分金属矿藏、精盐以及高端粮种的买卖,前者是军事,后两个,则是民生!

一旦向南秦走私违禁物品,等若是在帮助提升南秦之国力,反过来会对大乾造成威胁。若是纵容,后果不堪设想。

“胆大包天,这是通敌卖国之行径!”果不其然,德顺亲王第一时间就跳出来斥骂道,“你们赵氏是要谋反吗?”

“陛下,德顺亲王。”赵宏伯对隆昌大帝深深一揖,满脸都是愧疚无比之色,“此行径的确是恶劣至极,罪无可赦,臣无法辩解,也不愿辩解。此事虽是赵志坤这孽障一人所为,但臣身为赵氏老祖,内阁首辅,对子孙后辈的确有疏于管教之过。赵志坤这孽障所犯之罪,臣难辞其咎。”

“因此,臣特向陛下请辞内阁首辅一职,还请陛下恩准。”

请辞内阁首辅?

德顺亲王一愣。

这赵宏伯还真是够果决的,也够狠得下心。

这数千年来,二品赵氏最大的威望权势,便是来自于家族内有一个国公,一个首辅。

国公之位,乃是祖宗遗泽,体现的是赵氏的威望,首辅,却是真正的实权。也是在此实权下,赵氏才能蒸蒸日上,达到如今的鼎盛局面。

隆昌大帝也是微微皱眉。

即便最近些日子,他对赵氏有些不满,对赵宏伯也有些不爽,却也从未真正想过,要褫夺赵宏伯的内阁首辅职权。

毕竟赵氏也是大乾的开国元勋,曾经有过无数的牺牲和流血。

一个国家,可不是光靠一个皇室就能支撑起来的,皇室只是其中实力最强大,贡献最大,“股权占比”最大的家族,并非是“家天下”那般的一言堂。

也因此,身为一个大帝,他必须平衡皇室与世家,世家与世家的关系。

“宏伯,赵志坤走私了多少?”隆昌大帝脸色凝重至极,“持续了多少年?”

赵宏伯也眼神严厉地看向赵志坤:“孽障,还不快回答陛下的话。”

“陛,陛下。”赵志坤已经有些浑身发软了,颤声说,“前前后后,已有九十年了。从一开始一年数百万规模尝试一番,到后来,发展成一年一两千万,两三千万,最近数年,每年都是五千万以上的规模。”

“扣除打点及各种成本,总,总计盈利八,八亿三千万乾金。”说话间,赵志坤还掏出了账本,老老实实地呈了上去,显然是早有准备。

老姚拿过账本,递给隆昌大帝。

这规模可不小,但是还不算失控!

脸色阴沉的隆昌大帝随意翻阅了一下,便将其放在一旁:“盈利的钱呢?”

“一部分我花了。另,另外大部分我,我都拿去还债了……”赵志坤硬着头皮说,“陛下,那一次赌博我是被坑了!”

赵志坤给康郡王钱,自然不可能明目张胆的给,而是到仙朝绕了一圈回来。

“陛下,我不信这是赵志坤一人所为,定是赵氏在背后指使。”德顺亲王说道,“还请陛下明察。”

“陛下。”赵宏伯也躬身朗声道,“我安国公府乃大乾庭柱,对大乾忠诚不二,怎可能为了如此利益而卖国?这八亿三千万乾金赃款牵扯到仙朝贵人,已经难以追回。但我赵氏愿意凑足十亿乾金归还国库。只不过,资金量太大,赵氏一时难以凑齐,还请陛下允许赵氏每年归还一千万,百年之内还清。”

“陛下,不是宏伯推卸责任。只是宏伯乃是内阁首辅,手中掌握着不小权力。倘若真要干出走私通敌的卑劣勾当,不敢说能做到滴水不漏,却也不会如此手法粗糙,且规模起码也要大上数倍。”

对此,隆昌大帝不置可否,而是再次看向赵志坤说:“英济可曾参与其中?”

“启禀陛下,英济表叔并不知情。”赵志坤老实地回答,“陛下您也知道英济表叔的性子,他不可能作出此等行径。因此,我只能安插了两个当家进去~~通过蛟龙帮制霸安江的权势……”

之所以如此老实,也是因为知道这事情不经查。

隆昌大帝的脸色略微舒缓了几分,然后看向赵宏伯说:“宏伯你此番前来,如何处置想必已有腹案,说来听听。”

“第一,臣无颜再担任内阁首辅,还请陛下另请贤明。第二,我赵氏愿意补足赃款充盈国库。第三,赵志坤走私叛国,罪无可恕,当严惩不贷,只是希望陛下念在他乃神通种子的份上,特许他前往域外战场,入炮灰营杀敌赎罪,直至赎清罪孽。”

赵宏伯毫不推诿责任,铿锵有力地说着,随后又乞求道:“还请陛下念在赵氏乃是开国元勋,万载世家的份上,给赵氏留一份颜面。”

这三个处置条件,每一个都对赵氏造成了巨大的创伤,短时间内极难恢复元气。但是比起彻底声名扫地,到底还是要好上不少。

只是赵氏原本想要给出的条件,只有二和三。至于第一条,则是赵宏伯临时起意,用来堵住德顺亲王的嘴。

“朕的确相信,赵氏应该没有整体参与走私通敌案。如此请罪,的确已经足够坦诚。”隆昌大帝的表情平静无波,“但是赵爱卿莫要忘记,如今所有的矛头都直指长宁王氏,直指王守哲,如今万众瞩目之下,如何收场?”

“莫要以为朕整日里待在皇宫,便眼瞎耳聋,闭目塞听,不知此事缘何而起,又是为何才发展到如此难以收拾的地步。”

“陛下。”赵宏伯拱手道,“查王氏之税,的确是臣接到举报之后签发的调查令。只是如今看来,应当是有人在暗中想要针对王氏。”

此计虽然是赵志坤提出。但既然他赵宏伯同意并实施了,自然不会推卸责任。

“是臣孟浪,导致王氏声誉受损。此事臣只能厚着脸皮请陛下从中斡旋一二。我赵氏愿意给予补偿,并由三司正式对外宣布,王氏并无偷税漏税,也并无走私叛国的行径。”

“陛下,依孩儿看,这分明就是赵氏偷鸡不成蚀把米,自己栽进了自己挖的坑里。如此诬陷忠良之辈,岂能轻易放过?”德顺亲王又在一旁搅局,一副义愤填膺的表情说道,“孩儿替王氏鸣不平,替守哲喊冤啊~~~~”

“啐!”

隆昌大帝真想一口唾沫啐德顺脸上去。

刚才也不知道是谁,口口声声说要对王氏严惩不贷,这一转眼间又开始指责赵氏陷害忠良了?德顺这小子,什么时候也变得如此无脸无皮了?

“行了行了,赵氏怎么说都是国公府。”隆昌大帝没好气地挥手说,“他们先祖和咱们先祖是一起奋斗过的。此番为了帝子之争,的确在暗中使了些手段。但是要说他们通敌叛国,朕是不信的。”

“不过,此事若是闹得沸沸扬扬,无论是对皇室还是赵氏都颜面无存。宏伯,你们既然要朕来斡旋,总得拿出点实际诚意,朕才好和守哲去谈。”

“回陛下,我们赵氏一切都听陛下的。”赵宏伯见隆昌帝松口,心中也是一松,行礼说道,“陛下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行,那朕就想一想。第一,内阁首辅之位事关重大,虽然你赵氏如今德行有损,无颜担当,却也不能随便来个人就上吧?宏伯,改日朝会之上,便由你出面举荐定国公王寅达,暂且担任内阁首辅之职,你可有意见?”隆昌大帝略微思考了一番,开口说道。

赵宏伯瞳孔一缩,旋即却迅速冷静了下来,气定神闲道:“臣无异议,定国公寅达老祖才学如海,德望无双,担任首辅之职乃是众望所归。”

“第二,为平复民怨,你们赵氏教子不严,导致出了家族败类之事,一应处罚事宜当通报天下,可有异议?”隆昌大帝再次说道。

“臣,无异议。既是我赵氏之错,自当承担一切后果。”

赵宏伯再次拱手。

如此,虽然会降低赵氏威望,但是有德顺亲王在场,又有外界诸多事宜,此事根本瞒不住,官方通报处罚是最优解,至少能说的好听些。

“还算识相。既如此,守哲那边如何补偿,朕来替你斡旋。”隆昌大帝这才脸色略微舒缓了些,“除了你们赵氏自罚的三个条件外,你们赵氏得好好反思反思,自查一下家风门风。否则,将来再出现如此败类,朕可就未必会像今日这么好说话了。”

“谨遵陛下旨意。”赵宏伯无不应允。

德顺亲王听到此处,心中也是大叹了一口气。这一切的结局,依旧是没有能逃得过王守哲的算计。

守哲通过明远和他说过,陛下之心在于权衡,既想打压赵氏,但绝对不会把赵氏打死。

他这一次来搅局,主要是为了胡搅蛮缠一番,扩大原本应有的战果。今天他这一来,搅局的目的已经超额完成了,首辅之位的异主,已是最大的收获。

接下来,王守哲自然有办法应对。

至于那赵志坤进不进炮灰营,反而是其次的,归根究底,他不过是一个神通种而已。不成神通,影响力终究还是有限。

“老姚,你抽时间去提点一下王守哲。”对于安国公府恭敬顺从,任君责罚的态度,隆昌大帝还是比较满意的,这才对老姚说道,“尽快促进他与朕见一面。”

“陛下这是要下旨召见王守哲么?”老姚眼睛放光道,“老奴也早就想见一见王守哲了。”

“我呸,朕是什么身份,他是什么身份?”隆昌大帝一脸傲娇道,“朕岂能随意召见他?”

顿了一下,他低声嘀咕道:“暗示,暗示你懂么?”

“老奴明白,暗示,暗示。”老姚笑嘻嘻地说道。

“行了,此事就这么定了。”隆昌大帝手一挥,“宏伯你们先行回去听候发落。德顺小子你随朕来,朕和你比试比试钓鱼的水准。”

“是,陛下。”

众人齐声应诺。

……

数日之后。

以三才司为首的调查团队,低调的将调查告示贴了出来。

长宁王氏走私案本就在归龙城内闹得沸沸扬扬,热度居高不下。关注这件案子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如今,调查结果一出来,多日来积累酝酿出的情绪,在有心人的鼓捣下,顿时被直接“引爆”了。

那效果,简直跟直接往人堆里丢了一颗炸弹似的。

所有人都没想到,在本案子仿佛已经盖棺定论了的情况下,居然还能出现这样的惊天反转。

走私通敌的,居然不是长宁王氏,而是赵氏的大天骄赵志坤!就连当朝首辅赵阁老都因此引咎辞职。

一时间,众人哗然,朝野震荡。

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件事。

一开始,大家的注意力还都集中在赵志坤居然走私通敌这件事上,暗中唾骂赵志坤作为神通种,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待遇,私底下却不干人事,简直就是世家中的蛀虫败类,就应该狠狠制裁!

不过很快,风向就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有人提出,赵志坤身为赵氏精心培养的大天骄,又极有可能在将来继承赵宏伯的首辅之位,未来前途一片光明,完全没有理由铤而走险去走私啊?

他图什么?他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

这的确是一个疑点。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虽然说当舆论形成风暴之后,大家的注意力很容易就会被带偏,也容易出现群体失智的情况,但人群中,从来也不乏聪明人。

“难道说,赵志坤其实根本就不是主谋,这件事背后还有其他人?”

当第一个质疑的声音出现,很快,不少人便也纷纷醒悟过来。

对啊~谁不知道赵志坤乃是康郡王的铁杆支持者?既然他自己其实不怎么缺钱,那走私敛财是为了谁,还不够明显的么?

也只有康郡王,为了帝子之争,为了拉拢人心,才需要海量的资金辅助。

换了平时,即便有人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样的言论也根本不可能传播开来。毕竟,帝子之争,争的就是人心,争的就是声望,康郡王能不清楚控制舆论的重要性?

“破晓”组织,可不是吃干饭的。

事实上,早在察觉到风向不对的同时,“破晓”就已经暗中行动了起来,试图引导舆论风向,避免大家将注意力投注到康郡王身上。

然而,破晓这一次面对的,却是“天阙”和“落仙殿”的联手。

纵然破晓已经竭尽全力,却也没能挽回局势,舆论的风向依旧一点点地倒向了预定的方向。

越来越多的中小世家和普通人意识到,这件事,怕是跟康郡王脱不开关系。赵志坤,搞不好就是倒霉被推出来背锅的。

那些三、四品的世家,则是早就已经将事情的真相猜了个七七八八,甚至可能猜到了这件事情背后或许有一股,或者几股势力在主导舆论风向。

他们只是不说而已。

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又牵涉不到他们自己身上,看个热闹也就得了。

当然,指不定他们自己也在里面推波助澜了一把。

毕竟,以康郡王的行事作风,之前为争帝子之位到处拉拢人心,有哪个世家看他不顺眼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啧啧啧~这个赵志坤真是太可怜了~”茶馆里,闲坐喝茶时,有那中小世家的世家子忍不住感慨,“原以为他追随了那一位那么多年,又是大天骄的资质,想必应该很受重视,想不到那一位居然说放弃就放弃了。”

“这个康郡王,可真是凉薄。”

“我是真的没想到啊,康郡王居然这样的人。本来还以为他人不错的呢,毕竟这些年又是捐钱赈灾,又是征战域外,在朝野上下风评还不错的。看来还是我见识少,看走了眼。”也有些人觉得自己眼瞎看错了人,心情是相当复杂,“倒是这个赵志坤,虽然有点没底线,但还是挺忠心的,居然愣是一个人扛下了所有罪责。”

“是啊是啊~而且他的胆子也是真的大。炮灰营那是什么地方?我光是想想就已经觉得胆寒了,他却是一口就应了下来,听说连脸色都没变上一下。真的硬气!”

“听说他现在还被囚禁着呢,一直挺着没把康郡王交代出来,说一句‘铁胆忠心’都不为过了。”

类似的言论在私底下悄悄流传,一时间,“铁胆忠心赵志坤”的诨号竟是诡异地在上京城中流传开了。

只不知这些人说这些话的时候,话语中的含义到底是讽刺多一点,还是夸奖多一点了。

这些传言,被有心人以最快的方式,传递到了域外战场康郡王的耳朵里。

康郡王闻言,差点一口老血喷出。

是谁,是谁在背后散布“谣言”?

此时此刻,他哪里还能再在域外战场待得住,不得以间,只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归龙城,亲自平息谣言。

……

同一时间段。

大乾王氏四季园中。

安郡王正与王守哲对坐。

安郡王用了很大的力气,才克制住自己不去看相竞侍奉在王守哲身旁的两位女子……其中一位,还是“他的”情报组织“天阙”的首领之一,天滟仙子。

“守哲这一仗干得漂亮,果然如你所料,康郡王已经不可能再坐得住,必会以最快的速度回归龙城。”安郡王喝着灵茶,感慨不已道,“如今赵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自身难保,只能缩着尾巴做人。若是康郡王再一倒,这一次帝子之争当无悬念了。”

“只是,明远有一事不明。赵氏如今的状况,只有力保康郡王才能翻盘。”安郡王眼神凝重而疑虑道,“哪怕康郡王回归龙城,你又有什么办法让赵氏与康郡王反目?”

“反不反目,暂且不提,我只是相信大难临头各自飞的道理。过几天就是大朝会了,殿下准备好最后一击了吗?”王守哲喝着灵茶说道。

“守哲你放心,明远定不会拖后腿。”安郡王一脸正色的说道。

顿了一下,他又有些疑虑道:“守哲,我听说陛下已经发了几次火了……私下骂你不识抬举。据姚公公说,陛下还是很想见你一面,你却几次三番忽略了暗示,让陛下甚为恼怒。”

“这个……”王守哲一脸无辜道,“守哲向来鲁钝,从未领略到这一个信息。陛下很想见我,我怎么不知道?陛下为何不下旨召见?”

安郡王一扶额头,对王守哲极为无奈。

你连陛下的暗示都敢不理,难怪陛下天天拍桌子骂你呢。

“守哲,我还有一事不明,你为何就能确定,康郡王是个生性凉薄,过河拆桥之辈呢?”安郡王始终想不通这一点,奇怪不已。毕竟,康郡王表面上看起来还是很可靠的。

王守哲喝了一口灵茶,慢条斯理着说:“具体原因解释起来有点复杂。简单点说,倘若他不是这等凉薄之辈,而是一位重情重义,有理想有信仰之人……”

“我早就接受他的招揽了。哪里轮得到明远殿下?”

“呃……”

安郡王一滴冷汗,怎么听起来好悬的样子。

那要是康郡王靠谱的话是不是就没自己什么事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