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十八家藥鋪的東家和掌櫃被抓,以私通外番的罪名判刑,拉到菜市口斬了,其家人也大都獲罪司天監的道士被殺了二十余人,袁天成的師門弟子被關押的也有將近三十人,且都是道觀內排的上號的弟子關押在大理寺的各府貴公子,大都被杖刑罰銀後放了出來,只剩鄭篤初一個。
相比其他人,這些公子哥兒真是被輕判了。各府的王爺、侯爺或官大人們帶著兒子到皇宮外叩頭請罪、謝恩,久久不去,場面慰為壯觀。
緊接著,三道聖旨傳出:大皇子柴嚴昌因數十條罪過,被奪了郡王頭銜,押去京畿望春縣向列祖列宗悔過司天監中正官袁天成因玩忽職守,除去官職,被判斬行大內統領封江兆因同樣的罪責,被判斬刑。
這一場場的殺戮,驚得京城官員百姓戰栗,街面上沒有一點亞歲將至的喜慶。百姓不明白發生了什麽,但官員們心裡卻明明白白的:因為清王石棺一案,建隆帝自斷了一臂。
袁天成、封江兆和左相李奚然,是建隆帝自皇子之時就跟在他身邊的紅人,建隆帝登基這十幾年,這三人更是風光無比。但是哪個能想到,袁天成與封江兆會與柴嚴亭勾結,意圖顛覆大周朝廷!
此乃十不赦的第一罪,論理是該誅九族的。但袁天成是出家人,封江兆是孤兒,都是孤家寡人,這才沒有引致更大規模的殺戮。
另外,大皇子這次的與虎謀皮,著實讓人驚訝難解。於是,坊間有話說他是被人陷害的,否則一個皇子怎麽可能做下這種事?這推測,不只百姓,有些官員也是信的,畢竟大皇子這些人在朝中也交下了不少人。
若說他是被人陷害的,那陷害他的是哪個?
眾人將目光集中在了二皇子和三皇子身上。大皇子被抓,與陳小暖狀告大皇子是前後腳,不可能一點關聯也沒有。陳小暖是什麽人?那是晟王未進門的王妃!神一般的人,這幾年只要惹上她的,沒一個有好下場。
二皇子也被百姓猜測,是因為近日的一連串聖旨之中,只有一項聖旨是好的:二皇子破獲益州鐵砂案有功,被聖上嘉許賜金,並領了禮部的差事。禮部雖然是六部中看著最不重要的一個,但其負責各種盛大重要的典儀、外番進京恭賀等事,是與喜慶連在一起的一個部門,是建立威望和人脈部門。聖上的認命,頗有深意。
四皇子沒人猜測,因為他禦下不利被聖上斥責了一番,沒得任何好處!
看著二哥得了好差事,三哥在天章閣待得穩穩當當,四皇子心裡很不是滋味,“三哥將黃佑平交給我時,我就該立刻宰了他!都怪陳小暖那不懂事的丫頭!”
黃佑平這死東西,在京兆府招出了四皇子不少事兒,這些雖說不至於讓四皇子翻船,但船幫也被扎穿了好幾個孔,滋滋地進水,狼狽不已。
四皇子的外公太傅寧良雍不讚同地搖頭,“若是當時便殺了他,郡王只能任著天作胡說,百口莫辯。”
“曇只是說句氣話,外公莫當真。”柴嚴曇攤在椅子上,雖說無狀,但因他生得實在是太好,如此也隻讓人生出“玉山傾”的意境,生不起他的氣來。
寧良雍見了,歎了口氣道,“郡王當慎言,須知你的一言一行都是下人們的表率。你隻說了句氣話,但你手下的人會當真,下次再遇到此等情況,他們便會依照你的話去做,到時該當如何是好?”
柴嚴曇無奈了,他又不是傻子,這樣的事兒怎麽可能出第二次!
寧良雍何等睿智,一見他的表情便知他心中所想了,“郡王覺得你府中人都是忠心耿耿的?”
“曇並沒這麽說……”柴嚴曇咕噥道,覺得要大事不妙。
果然,寧太傅開訓了,“府中人越多,心思越是各。,莫說郡王府裡,便是禦下極嚴的晟王,也不敢說就沒別府的探子。您看晟王怎麽做的?他入了內閣,恪盡職守,不私下結交大臣,更沒說過一句有失分寸的話,與府裡的人也是遠近分寸有度……。”
“若論出身,晟王是你們當中最不佔先機的一個,但現在他確是最得聖心的。”
“那他也當不了皇帝!”柴嚴曇最煩的就是外公拿三哥教訓他。他嚴格認為自己與三哥關系不好,就是被外公叨叨的。
帝師太傅聽了這話更生氣了,“恕老夫說句逾矩的話,晟王若是有此心,以他的心智和才乾,聖上百年之後,非他莫屬!晟王也隻比郡王大一歲,您看現在是什麽境況?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郡王若再不奮起直追,只會被晟王越拉越遠……”
曇郡王本就氣不順,被太傅這一頓嘮叨,腦袋裡嗡嗡直響,跳起來道,“您說過,君子當有容人之量。漢高祖才不及張良、韓信,但他能擇良臣而用之,所以才成就大漢霸業!三哥再厲害,也不過是臣子罷了,有什麽了不起!曇還有事,先行告退。”
看著跑掉的外孫,寧太傅倍感無力。琢磨著該去和建王商量商量,給他指派個能吃苦磨性子的差事。
柴嚴曇說是去做事,也只不過是到外邊騎馬散心罷了。他在街上溜達幾圈,推了柴智歲與程小六的酒宴,辭了何家濟的品香會,慢慢奔著城門而去。
他得了消息,今日午時城門便可隨意出入了。在城裡憋了這許久,他隻想出去騎馬!
柴嚴曇算著時辰到了城門口,便見三哥的馬車也慢悠悠的來了。
看到三哥,他煩躁不已,想揍他,不過他還是老老實實地上前打招呼,“三哥今日不忙了?”
三爺挑開車簾,頓時成了萬人矚目的焦點,隻簡單道,“城外的莊子修好了,我過去看看,四弟去往何處?”
說是去看莊子,三爺今天的目標其實是天師廟裡的真天師。
柴嚴曇想到那莊子還是自己給三哥的,心裡的滋味更加難以形容了,“小弟也無事,正好跟三哥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