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 > 第118章 创作完毕

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 第118章 创作完毕

簡繁轉換
作者:千里零零一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5:15:50 来源:源1

第118章创作完毕(第1/2页)

在顾远原本的预想中,阿米尔的救援行动完全于依赖当地一个秘密妇女组织的帮助。

这个灵感来自顾远在难民营遇到的一位阿国女教师,她告诉顾远:

“战争中的阿国,许多拯救行动是由女性完成的,她们在当权组织的眼皮底下建立了一张互助网络。”

而顾远增加这个设定有几个好处。

一是增强现实逻辑。

二是凸显本土力量,弱化东方主义视角的潜在争议。

但也有明显的坏处。

那就是会削弱原著核心的个人救赎弧光与情节张力。

“不,不能这么写。”

顾远摇了摇头,否决这个设想。

因为如果让阿米尔的救援行动完全依赖于当地互助组织,固然合理,但是会偏离原著的叙事内核。

毕竟《追风筝的人》本质是一部私人化的良知叙事。

阿米尔的救援不是宏大的人道主义行动,而是针对哈桑的私人承诺。

他的犹豫、挣扎以及最终的决心,都是个人良知与懦弱的对抗,这种私密的觉醒是原著的灵魂。

顾远的思绪飘回难民营,想起当时那位女教师坚毅的眼神。

她们确实在战火中建立了互助网络,但这不意味着外来者就能坐享其成。

“也许……需要找个平衡点。”

顾远调出剧情设计的文件夹,新建了一个救援情节设计的文档,开始打字。

“当地妇女组织可以提供必要但不越界的帮助。”

“告知阿塞夫的据点位置和活动规律,提供平民服装和少量当地货币。”

“告知进出当地城市的相对安全路线,在事后协助安排离开的车辆等等。”

“但所有关键节点必须由阿米尔独自完成。”

“独自潜入据点寻找索拉博,独自面对阿塞夫,承受那场救赎性的殴打,与索拉博共同经历生死时刻等等。”

“这样既尊重了现实。”顾远继续思考,“又保住了原著最动人的部分。”

“一个人必须独自面对自己的过错,没有人能替你完成救赎。”

他想起纳迪尔曾和自己说过的话:“我们不需要救世主,我们需要的是理解。”

这句话此刻有了新的含义。

“阿米尔不是去拯救谁的英雄,他只是一个去完成自我救赎的普通人。”

“妇女组织也不是万能的救世主,她们只是在尽己所能地帮助同胞。”

这个设定让顾远感到满意。

它既避免了西方思维中的救世主叙事范式,又不会让阿米尔的救赎变得廉价。

“最重要的是。”顾远在文档最后写道,“救赎从来不是一场华丽的冒险,而是一条充满恐惧、犹豫,却不得不走的荆棘之路。”

“阿米尔会害怕,会想放弃,但最终,他还是走了进去。”

这个认知让顾远对小说接下来的基调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他要写的不是一个英雄的传奇,而是一个普通人的勇气。

那种明知前路艰险,却依然选择前行的勇气。

窗外,夜色渐深。

顾远关掉文件夹,准备睡觉。

明天的创作将从这个平衡点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8章创作完毕(第2/2页)

……

阿米尔的回归是一次笨拙的,充满恐惧的旅程。

一路历经千辛万苦才终于回到自己的故乡。

阿米尔在找到索拉博的孤儿院之后,发现索拉博已经被当权组织的一个小头目带走。

都到了这个地步,阿米尔再也没有理由退缩,他带着破釜沉舟式的决心约见了那个头目。

而令人震惊的是,这个头目竟然就是那个变态阿塞夫。

那个欺侮了哈桑的人。

而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则是成为了一个舞童。

阿塞夫允许阿米尔带走索拉博,但是要求阿米尔要与其了结过去的恩怨。

阿塞夫戴上了他的不锈钢拳套,提出决斗。

他轻松毒打阿米尔,打得他毫无还手之力。

阿米尔被打到墙上,肋骨被打断,嘴巴被打裂,满口是血。

但阿米尔却是笑了,他在痛苦中感到轻松,因为他认为自己终于偿还了对哈桑的债。

自己的罪恶得到了惩罚。

就在阿米尔即将要被打死时,索拉博站了出来。

他举着弹弓瞄准阿塞夫的眼睛,威胁着他。

和他的父亲哈桑二十多年前一样。

并且索拉博最终打瞎了阿塞夫的左眼,两人趁机逃走。

在巴国,因为阿米尔无法证明索拉博是孤儿,所以没有办法获得漂亮国签证,也没办法收养索拉博。

但这只是一时的,阿米尔很快找到了办法,代价只是索拉博需要暂时在孤儿院住一段时间。

然而索拉博出于对孤儿院的惧怕,趁着阿米尔不注意选择了割腕自杀。

还好阿米尔及时发现,并且送到医院及时受到抢救,保住了性命。

之后,阿米尔带领索拉博回到了漂亮国,并且和妻子收养了他。

但是,索拉博却因为接二连三的创伤从而心灵破碎,最终得了选择性失语症。

一天,阿米尔带领一家人来到公园。

期间,他发现索拉博一直抬头看着天上的风筝,于是他去买了一个黄色的风筝。

阿米尔对索拉博讲述了自己小时候和哈桑一起放风筝的故事。

并且展示了自己放风筝的本领,成功割断了对手的风筝线。

时间好像回到了1975年的那个冬日。

这时,阿米尔看见索拉博的嘴角微微翘起,在他们后面,是一群追风筝的孩子。

阿米尔问索拉博是否需要自己为他追那只风筝。

索拉博微微点头。

随后,阿米尔说道:

【为你,千千万万遍。】

阿米尔转身,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去追起了风筝。

……

自七月末开始动笔,历经两个多月的书写,顾远终于完成了这部20余万字长篇小说的初稿。

此时已经是十月份了。

而距离截止时间还有着将近三个月。

顾远决定将初稿暂时搁置一段时间,等到自己从创作的热忱中抽离,再用冷静审视的眼光进行第一轮修改和润色。

……

顾远在最近的一次答辩中,向组委会表明自己需要就某些特定的文化细节征求外界意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