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 > 第70章 爱与记忆永恒

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 第70章 爱与记忆永恒

簡繁轉換
作者:千里零零一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5:15:50 来源:源1

第70章爱与记忆永恒(第1/2页)

唐老看到他消息后立马回复:“等我看完。”

夜深人静,书房灯下。

唐老缓缓关掉刚读完的电子稿,他站起身,凝望窗外沉沉的夜色。

“了不得……”

他心中第一个浮现的念头,竟是这三个字。

“这小家伙,当真是给了我一个天大的惊喜。”

起初,他指点顾远去江南采风,只是希望他能弥补文字中不接地气的虚浮,让那个云边镇有个扎实的骨架。

他预想到顾远会进步,却万万没想到,这进步是如此脱胎换骨。

他惊讶的,并非是那些精巧的结构或辞藻。

说实话,这些东西在他眼里并不重要。

他震惊的是字里行间流淌出的那种磅礴的生命力与深沉的悲悯。

对于王莺莺,顾远塑造出来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外婆形象。

而是一个扎根于土地、用尽一生力气活出尊严与温暖的、活生生的人。

她与小卖部,与整个小镇的筋脉相连,那种血肉感绝非靠资料堆砌所能及。

而对于结局的刻画,更令唐老动容。

他原以为会看到浓烈的悲伤,但顾远笔下流淌出的,却是一种寂静而磅礴的力量。

那束光熄灭了,却照亮了刘十三往后所有的路。

这份对悲剧美学的领悟和把控远超同龄人,甚至超越了许多成熟作家,直抵文学的核心力量。

用缺憾来诠释圆满,用逝去来唤醒珍惜。

想到这里,一阵强烈的欣慰感涌上唐老心头:“孺子可教,璞玉生辉啊!”

他回想起“微光·永恒”决赛上那个写出《项链》的眼神锐利的少年。

再到后来向他请教“文章太虚”的困惑学生,直至今日,能写出如此有温度、有深度作品的作家。

这成长速度,堪称神速。

这份欣慰,不仅仅源于顾远技巧的飞跃。

更源于他看到了顾远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悟性,真诚,以及对普通人的深切关怀。

这比任何写作技巧都重要。

顾远没有辜负他的指点,更没有辜负那片江南水土的滋养,他真正地将生活的养分化为了文学的骨血。

最终,所有的惊讶与欣慰,都化为了一份沉甸甸的期许和一丝审慎的思考。

“此子前程,不可限量。”

“只是这锋芒已露,后续之路,需得好好引导,方能成大器。”

他回到书桌前,开始字斟句酌地思考如何回复顾远。

良久,在经过顾远的回复后,二人接通了视频电话。

唐老缓缓问道:“小顾,你先告诉我,程霜于刘十三,像什么?”

顾远怔了一下,答道:

“像一道光。在他最灰暗的时候,强行照进来的光。”

“说得很好。”唐老赞许地点点头,目光悠远,“那你可知,世间最极致的美,往往与‘短暂’和‘缺憾’相伴?”

“譬如昙花一现,譬如流星划过。”

“正因其短暂,才更显其绚烂。正因其可能逝去,才更让人珍惜存在的每一刻。”

他看向顾远,语气变得深沉而恳切:

“你若让她这束光永远常亮,故事自然温馨圆满,但读罢合上书页,它或许也只是一段值得祝福的人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0章爱与记忆永恒(第2/2页)

“可你若让这光曾无比炽热地燃烧,最终虽归于沉寂,却能以其熄灭的代价,照亮刘十三往后余生所有的路。”

“这份痛楚,会转化为一种力量。这份失去,会让故事从一个好看的故事,升华为一种能叩问读者心门的生命体验。”

“小顾,伟大的文学,从不畏惧悲剧,它畏惧的是没有力量的悲剧。”

顾远静静地听完。

唐老的话语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心中的迷雾。

“我前世读这本书时,那份长久的感动,不正是来自于‘生命终有尽头,但爱与记忆永恒’的顿悟吗?”

“无论是留下一个开放式结局还是强行留下一个活着的程霜,这份顿悟的力量都会被大大削弱。”

“那不是我记忆中的《云边》,那只是一个普通的青春故事。”

想到此处,顾远眼中的迷茫尽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定。

他对着唐老,郑重地点了点头:“老师,我明白了。”

唐老看见顾远如此作态,欣慰地点了点头。

他正欲挂断通话,却看对面的顾远嘿嘿一笑。

“老师,能不能帮我作个序啊。”

唐老没有拒绝:“可以,我现在就给你写。”

“嘿嘿,不着急,太晚了,您先休息老师。”

“就是……您作序的时候能不能不要透露是我写的。”

“我是有笔名的,我笔名叫作故渊。”

“故渊?”唐老疑惑,这名字怎么有点耳熟?

……

顾远将全文整理出来,将其注册了版权。

然后把这个故事发送给了宁秋水。

“我立马看!稍等!”

“唐砚章大师给你作了序?”

宁编辑一阵惊讶,不过转念一想却也觉得合情合理。

唐大师喜欢提携后辈是人尽皆知的,并且顾远还这么有才。

这样的话也是不足为奇。

宁秋水开始浏览。

一共有两篇序言,一篇是唐砚章大师作的,一篇则是顾远写了个自序。

她看向唐老的序言。

“故渊这小友,将《云边有个小卖部》的稿子发给我,嘱我写几句话。”

“我与他在一次偶然中相识,印象里是个极有灵气的年轻人。”

“他的上一部作品《你的名字》,写得飞扬灵动,如一场瑰丽的梦,征服了无数年轻读者。”

“当时我便觉得,此子可塑,但未料到他接下来的步子,会迈得如此沉稳、如此接地气。”

“这本书,与上一部大不相同。它从云端落到了地上,或者说,它在一片名为‘云边’的土地里,扎下了根。”

“……”

“当然,若以严苛的标准论,书中某些段落,仍能看出年轻作者共有的那份过于精致的执着。”

“……”

“这本书记录了一次温暖的回归,也见证了一场磅礴的生长。”

“它值得你静下心来,细细品读。”

“我相信,你们会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

“是为序。”

“唐砚章”

“于京华寓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