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小閣老 > 第93章 當代袁隆平

小閣老 第93章 當代袁隆平

簡繁轉換
作者:三戒大師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6 20:00:39 来源:搜书1

聽趙昊自報家門後,史繼志忙使勁擺手道:“世叔當不得,你還是我們同科解元的師父呢,我們還是各退一步,以兄弟相稱吧。”

趙昊跟趙守正一幫同年向來各論各的,自然從善如流。

有了這層關系,兩人便熱絡多了。

“思善兄為何缺席去歲春闈?”趙昊好奇問道。

“家師認為我火候還不到。”史繼志未脫農民本色,說話樸實的很,咧嘴笑笑道:“再種幾年地,才好進京趕考。”

“呃……”趙昊聽得目瞪口呆,他頭回聽說,考科舉跟種地還有關系,這務本書院還真是奇葩呢。

不過考科舉好像跟科學也沒關系,自己也沒臉笑話人家。

“哈哈,賢弟奇怪也是正常,我們溧陽四大怪之一,就是‘庶吉士教種地’,你看這遠近地裡乾活的農夫,其實都是我們務本書院的學子。”

史繼志笑著對趙昊道:“沒辦法,山長定下來的規矩,但凡想入務本書院讀書,都要半耕半讀,自食其力。不願意種地的,不管才學多高,山長都統統不收。”

趙昊心說,好家夥,比本公子嚴格多了。本公子為了升學率,網開一面的事兒多了去了。玉峰書院裡頭,無心科學的讀書人不在少數,可沒有務本書院這麽純粹……

說話間,兩人來到那片山坡上,就聽那背對著他們的高大老者,聲音洪亮道:

“不用那麽深,一尺五寸就夠了。你挖那麽深,秧苗能見著光嗎?”

“是……”那幾個乾活的應該是新入學的,皮膚還挺白,掄鋤頭的動作也不熟練。白費了力氣挖不深,兩手還磨起了水泡,卻沒一個敢叫苦的。

史繼志走上前,恭聲道:“山長。”

“什麽事?”老者頭也回不,繼續教訓新弟子道:“也不能太淺,淺了不保溫!但一尺五也不是絕對的,要根據實地情況,保證一天三個時辰的光照……”

“科學趙公子來拜見您老。”史繼志忙引見道。

“哦?找上門來了。”老者聞言並不意外,上下打量趙昊一番,這才有些吃驚道:“這麽小?”

“本公子已經十六了。”趙昊鬱悶道。

“哈哈,江南集團搞出那麽大動靜,在溧陽這小地方都如雷貫耳,還以為你起碼二三十歲了呢。”老者大笑起來道:“聽說你創立的科學,專門研究萬事萬物之理。可知道老夫讓人挖這些土坑,是幹什麽用的啊?”

“孟河先生小瞧人了。”趙昊笑道:“這是用來育秧的地窖。”

“我為什麽要多此一舉?”老者不置可否道:“直接種地裡不好嗎?”

“這時節溫度太低,秧苗下地會凍死的……”趙昊無奈道:“這是所有農民都知道的事情吧?”

“那晚點種就是了。”老者淡淡道。

“因為你要種兩季稻,但我們江南的氣溫還是不夠,種兩季稻時間太緊,弄不好就會耽誤了晚稻。”趙昊笑道:

“所以孟河先生采用地窖育秧的方式,把稻種提前種在這淺淺的地窖裡,晚上蓋上草席子,白天掀開接受日曬,便可提前長出秧苗。等到氣溫合適,直接把秧苗插進田裡,等於搶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趙昊像在說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道:“晚稻也可如法炮製,這樣種兩季稻的時間也很寬裕了,再也不用擔心春暖太遲、秋寒過早了。”

“呃……”老者有些被打擊到的樣子,一屁股蹲在田埂上,喃喃道:“原來這法子不是老夫獨創的,你們昆山那邊也知道。”

趙昊忙安慰道:“昆山那邊並不會提前育苗,整個江南都是四月插秧,我們自然也不例外。”

“那你……”老者抬頭看著趙昊。

“我也是方才聽了孟河先生的話,才靈機一動想到的。”趙昊忙笑著解釋過去,他當然不能說,這在後世都是常識了。

但這常識,正是眼前這位老者,帶給華夏百姓的。

他就是大明的袁隆平——溧陽之光馬一龍。

這位馬一龍老先生,跟馬克龍、馬應龍、馬卡龍,並無任何關系。

人家可是書香門第、世代官宦出身。他的父親、叔叔,都是進士出身。馬一龍本人,更是順天府的解元,嘉靖二十六年進士,與張居正一起選庶吉士,可謂前途無量。

但他們這一科,都遇到了一段難捱的光景——他們一入仕途,便遇上了嚴嵩構陷夏言,目睹了首輔棄市的慘烈一幕。接下來的十幾年裡,朝堂暗無天日,奸佞當道,對任何有良知的官員,都無比的煎熬。

他們中有人選擇了與嚴黨死鬥,比如楊繼盛。有人選擇了隱忍以待,比如張居正。也有很多人,選擇了棄官歸鄉、不為五鬥米折腰,比如馬一龍。

馬一龍五次上疏、乞養老母,終於在嘉靖三十八年從南京國子監司業任上致仕。

回到溧陽老家後,他便開辦了這所務本書院。立志培養會種地、懂農民的讀書人。

因為他認為‘農者、天下之大本也’,那些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書呆子,根本不會把農民和農業放在心上。讓這些人當官,只會給農民帶來災難, 動搖國家的根本。

只有真正會種地的讀書人當了官,才能知道農民是怎麽想的,才能不被奸民胥吏蒙蔽。雖然這不一定能保證他們會做個好官,但至少可以讓他們不會好心辦壞事。

此外,他還捐資設義田,招募農民墾種,采用分成製,把收獲的一半給傭工,另一半為縣裡修橋鋪路、捐資助學……趙昊在昆山搞得職工農場,就對他多有借鑒。

因為馬一龍根據自己的農事經驗,編纂了好些農業著述。比如《農說》、《農經》等等,從稻桑棉的種植,到農業生產的安排,還有農具、肥料、育種、病害防治等各個方面皆有闡述。

就這麽說吧。溧陽的土地,每畝能比別處多收一石,皆拜他所賜。

趙昊專程前來,就是想請他出山,擔任江南集團的總農技師。

想想吧,只要有他在,種兩季稻非但毫無風險,每畝還能多收一石。六十萬畝地就是六十萬石!

僅僅一個昆山,每年就能多收入一百萬兩銀子以上!

這馬一龍才是真正的財神爺呢!

ps.第二更,求月票!

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