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26章 讨平李锜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26章 讨平李锜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26章讨平李锜(第1/2页)

张子良看到形势对李锜极为不利,而且早已被韩愈策反,岂会听从李锜的命令去送死,他密召其好友裴行立,共同策划反击李锜。

裴行立是李锜的外甥,深得李锜信任,被委任守卫润州城之职,他虽是李锜的亲人,但是在大势面前,裴行立不敢马虎,他可不想陪着李锜覆灭,决定和张子良一起反正。

经过密议,张子良和裴行立决定采取内外夹攻的方式,一举擒获李锜。张子良先召集几个心腹将领,讲清大势,劝导他们随自己反正,那几个人也看清李锜必败,内部迅速达成一致。

经过一番准备,张子良把部队集中在润州城外,张子良对着将士们大声喊道:

“李节度使要谋反,朝廷下令讨伐,四周都是朝廷的军队,眼看就要打过来了,李节度使必败无疑。我们如果听从他的命令,去攻打宣州,就是罪上加罪,难逃一死。我们如果反戈一击,追随朝廷,诛杀叛逆,就可以戴罪立功,转祸为福!”

众将士也都不傻,看出李锜必败,没人愿意为了他送死,齐声赞同反正。

当晚,张子良率军直扑润州城,守城的正是裴行立,他按照约定打开城门,用火把引导张子良的部队入城,自己也率领亲军直奔李锜的府邸。

平时,李锜组建了一支三百人的特战部队,号称“挽强”,作为自己的亲军卫队,由他的侄子李钧带领,这支部队非常忠于李锜。李锜听说心腹大将张子良和亲外甥裴行立都反叛了,气的大骂,知道大势已去,急的到处躲。

李钧仍是冥顽不灵,仗着有些战力,带领三百“挽强”出来反击,企图挽救颓势。

张子良和裴行立有几千人,又提前谋划,李钧带人刚出来,就被裴行立带兵伏击,李钧当场被斩杀,其他“挽强”虽拼死抵抗,但难阻大势,大部被杀,还有的自杀,全部覆灭。

消灭“挽强”部队后,张子良和裴行立带人在李锜府中到处搜查,终于在幕帐后面找到躲藏的李锜,干脆直接用幕帐将他裹住,再用枷锁锁住,押送长安。李锜被押解到长安以后,李纯亲自带着大臣审问他。

李纯问李锜:“你是皇族李氏一脉,朝廷待你不薄,你为何要谋反?”李锜怨恨张子良等人反叛他,于是想祸水东引,于是说:“我本不想谋反,都是手下将领张子良教唆谋反,我是被裹挟的。”

李纯被他气坏了,完全是一派胡言,怒道:“你是镇海节度使,代表朝廷行使一切权力,张子良想谋反,你为何不把他们抓起来,押送京师,反而是你谋反失败,被张子良押送京师?”

李锜无言以对。按照律令,李锜谋反,他的儿子李师回已经成年,知情并参与,两人都要被斩首,为了稳妥起见,李纯让大臣们讨论对其他相关人员的处理意见。

有人建议要对其亲属实行连坐,一并治罪,兵部郎中蒋义上书道:

“李锜和他的兄弟亲属都是淮南王李神通的后代,李锜的父亲是李国贞,曾为朝廷立下大功,李锜该死,其他兄弟不该治罪。”

李纯看了后,深以为然,李锜和李师回该杀,其他人或不知情、或没有参与此事,不该问罪,对待皇族之人也要留有余地,于是将李锜几个当官的兄弟贬职处理,其他的一概不予追究。

李锜在镇海多年,搜刮了不少钱财,数额惊人,如何处理这些赃款赃物,大臣们也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既然是贪污的钱财,就应该按照律法,全部没收,上交朝廷。也有人认为,这些钱财都是从镇海几州百姓那里搜刮的,理应返还给百姓。

最后,李吉甫上书道:“按照前面颁发的圣旨,各节度使的赋税收入,应当一半上交朝廷,一半留下自用,可以将这些财物一半解送朝廷,交给户部,一半按照比例分给各州,代替百姓要交的赋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6章讨平李锜(第2/2页)

李纯对李吉甫的提议甚为满意,就按他的意见下旨办理。在处理李锜事件上,李纯对裴垍和韩愈的表现相当满意,对于这种以小的代价解决了一个藩镇,较为欣赏,便想着重用此二人。

正好武元衡去了西川,宰相空出一个,裴垍也有宰相之才,李纯任命裴垍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与李吉甫并为宰相。

前面已经任命李元素为镇海节度使,李纯于是任命韩愈为镇海节度副使,一是不至于一下子提拔幅度太大,其他官员有意见,二是可以牵制节度使的权力,不再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讨平李锜后,朝廷的威望进一步提高,其他藩镇再也不敢有所异动,包括历来比较跋扈的河北藩镇,也老实了一些。

李纯也知道,藩镇问题日积月累,不是短期内可以彻底解决的,目前应该先集中精力处理好内政,待朝廷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就可以开展更大规模的削藩行动。

朝廷先后两次剿灭地方藩镇的叛乱,李纯的地位更加稳固,开始考虑对土地兼并和隐匿人口的问题动手,但到底该如何解决,他也心里没底,就召来李吉甫和裴垍商议此事。李纯对两人说:

“朕即位初期,就有大臣反应土地兼并和豪门藏匿土地和人口的问题,当时因为朕的地位还不稳固,所以就拖延至今,关于这个问题,你们看该怎么解决?”

李吉甫率先发言:“我朝在初期实行均田制,根据各家人口数量分配土地,但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土地兼并就越来越厉害,到了德宗年间实行两税法,均田制彻底瓦解。土地兼并的问题前后经历上百年,很多土地的主人换了好几茬,要想厘清,再实行均田制难度太大。臣建议可以从豪门藏匿人口和土地下手,这样难度会小一些。”

裴垍则说:“有些豪门权贵与官员勾结,窝藏人口,隐匿土地,不仅减少了朝廷的税源,还加重了平民的负担,本就该抓,但是土地兼并越来越厉害,造成了很多失地农民,这个问题也要着手解决。”

李纯考虑了一会说道:“朝廷做事还是要稳步推进,可以先集中力量解决豪门窝藏人口、隐匿土地的问题,待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再考虑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李吉甫说:“就算朝廷花很大力气重新搞均田制,但是有些百姓缺钱时,还是会卖掉土地,有钱的人则会买入土地,还是会重新出现土地兼并。而且目前各家的土地大部分都是买卖而得,总不能强行从地主手里抢过来分给贫民。”

裴垍仍然持不同观点:“作为朝廷重臣,肯定要为天下百姓着想,那么多贫民没有土地,他们的生活就没有保障,无论如何总要搞一些土地给那些无地农民,让他们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李纯结合自己的远大理想,突然有了一些灵感,说道:“半年多以前,李吉甫曾经鼓励农民到南方一些边远地区垦荒,起到了一些作用,以后朝廷要大规模扫平藩镇,还要对外扩张,都可以搞来一些土地,这样就可以让那些无地农民可以搞到一些土地。”

裴垍感觉李纯有点异想天开,就委婉说道:“扫平藩镇目前难度都很大,更何况是对外扩张,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呀。”

李吉甫则说:“陛下说的倒是一个思路,好饭不怕晚,如果能搞到新的土地,就能解决贫民无地的问题。如果打击豪门太狠,他们很有可能倒向藩镇那边,增加解决藩镇割据的难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