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47章 选定新都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47章 选定新都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47章选定新都(第1/2页)

李纯道:“当年高祖皇帝和太宗皇帝选择长安做都城,一是隋朝建都长安,有基础;二是长安是高祖皇帝和太宗皇帝起家的地方,属于龙兴之地;三是长安南有秦岭,东有黄河、潼关,山河险固。

当时的理由很充分,但是到了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一是南方发展起来,经济重心南移,朝廷的很多物资都需要东南方向运过来,沿途交通又不好,耗费很严重;二是那些关隘在叛军面前不堪一击,洛阳、长安先后被叛军攻破,毫无意义,而且西面的吐蕃多次攻到长安,长安成了四战之地;

三是未来经济要发展,都城的位置很重要,要居于经济的重心地区,可以大规模的发展起来,带动大片的区域。这些长安都做不到,洛阳也有欠缺。”

崔群说:“听了皇上的宏论,臣认可迁都的想法,但是还是找不到选择下蔡的理由,汴州、襄州、扬州条件不也很好吗?”

李纯道:“汴州是朕第一个考虑的地方,此地位于我朝统治的腹心地带,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大,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有两个软肋,一是离黄河近,黄河水患频发,历史上好几次淹到汴州;二是陆路交通还可以,但是水路交通不行,目前从楚州到汴州的运河,水浅行不了大船,黄河水中泥沙多,几次水患漫溢到运河里,这条运河早晚要被淤塞掉。”

崔群又说:“扬州的水路条件好,南临长江,北通运河。”

李纯道:“虽然我朝的发展重心南移,但是核心还是在北方,整体还是北重南轻,迁都扬州不利于辐射全国,而且扬州离长江口近,以后万一有外敌从水路入侵,不好防御。”

崔群继续说:“襄州位置居中,水运也很好。”

李纯道:“襄州条件确实不错,朕也仔细考虑过,襄州位置居中,临近汉江,可以南通长江,是优点,但是襄州往北水运不通,周边三面环山,不利于大规模修路,而且全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淮地区和江南一带,襄州也不是最优选。”

柳晟说:“我明白了,下蔡位于汴州、扬州、襄州三个点的中心位置,最符合陛下的要求。”

李纯道:“下蔡位于人口众多的黄淮地区与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的交接处,水运发达,可以通过淮河的支流到达黄河以南大部分地方,还可以通过运河到达长江流域,甚至可以通过南运河到达杭州。黄河靠北,长江靠南,淮河居中,下蔡周边地幅宽广,人口众多,经济底蕴好,发展潜力大,陆路、水路条件都很好,未来与全国各地沟通都很方便。”

柳晟又说:“据臣所知,淮河流域的水患也多,也会经常发洪水,会不会对下蔡有影响?”

李纯道:“千里淮河,水患频发,合适的地方真不好找,下蔡以西的淮河沿岸,地势低洼,经常有水灾,往东也有很多地方低洼,再继续往东,地势是可以,但是偏离中心了。只有下蔡这个地方地势高,水患影响不到,下蔡古城能够屹立千年不倒,不是没有原因的。”

崔群说:“没想到陛下知道这么多,我等臣工听了倍感惭愧。”

李纯道:“你们这些读书人,张口闭口就是圣人之道,写诗作赋还可以,对这些经济地理山川之类的不太看重,普遍偏科呀。”

崔群说:“我等穷经皓首读书一辈子,都是以经史和文赋为主,对于其他的内容确实不太看重。”

李纯道:“治理国家,需要很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所以朕上次才提出进行科举制度改革,后面还会改,大规模发展教育,培养各类人才,把国家建的富强起来。”

柳晟说:“听陛下这么说,臣也觉得下蔡比较合适,下蔡城南是淮河,新都就建在城北吧。”

李纯道:“对,就在城北,可以挨着下蔡,新都作为内城,下蔡县城作为外城,在淮河边选择合适的位置修一个大码头,再从码头修一段路到新都,方便运送物资。”

柳晟又说:“陛下准备什么时候开始营建,还有什么要求吗?”

李纯道:“准备需要时间,也要回朝和众大臣商议。这样,崔群把朕刚才关于选址下蔡作为新都的理由和意见,书写成文,派人交到中书省。

让在京的大臣们有个心里准备,可以让他们先讨论,有什么不同意见,就通过驿使发过来。预计八月份回到洛阳时,在洛阳召集大臣开个朝会,议定后,就可以动工了。

后面朕带崔群去扬州一带,柳晟和工部的人,就不用去了,留下来全面准备营建新都的事,八月份前返回洛阳,回去时再把从洛阳到下蔡运送建筑材料的路线勘察一下,争取朝廷下旨后,就快速动起来。”

崔群说:“作为新都,下蔡这个名字似乎不妥,陛下要不要改一下?”

李纯道:“下谐音夏,夏是大禹建立的第一个朝代,这里地势高,又称台或原,叫夏台不好听,新都就叫夏原吧,下蔡县可以保留,作为新都下面的一个县。”

皇帝要选下蔡作为新都的消息,逐渐流传了出去,下蔡的百姓口口相传,觉得以后就是都城的人了,大家都很高兴。下蔡人认为,皇帝仁慈,征地拆迁肯定可以赔不少钱,营建新都也需要很多人干活,在工地干活也可以挣钱,比种地强,下蔡百姓都憧憬着好日子。

李纯还专门召见了柳晟和下蔡县令罗茂,对他们说:

“营建新都是件大事,罗县令一定要全力配合好工部的勘测和规划工作,现在很多百姓都知道了,可能就会有人私搭乱建,下蔡县一定要派人巡查,在新都选址区域内,从今天起不能再有任何建设活动,工部勘测时,一定要想办法减少拆迁房屋数量,道路和新建筑尽量建在空地上。需要拆迁的,要给个合理的赔偿方案,就近安置,不能让百姓吃亏。”

大事议定以后,李纯带着崔群和柳晟又在城北查看了一番,大体选择了宫殿、官衙的位置,让柳晟带人留在下蔡认真测量规划,在回到洛阳时,拿出一个总体方案,供李纯和众臣参考。

为了落实好李纯的旨意,柳晟带着工部的人员大体框定了新都营建的范围,交代罗县令一定要管控好这片区域,不得再私搭乱建。

罗茂就是一个七品小官,突然接到皇帝的接见,并赋予任务,激动不已,知道这是自己表现的机会,带着县衙里的人忙开了。

他先是派人到新都营建范围内的百姓家里宣传,从此严禁再新建房屋,谁敢建就拆谁的,他还带人经常出来查看,发现有人建房直接拆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7章选定新都(第2/2页)

在工部进行测量、规划时,罗县令也是非常配合,帮着工部摆平了地方不少杂事。柳晟对罗茂印象不错,在后面颍州长史空缺时,向吏部推荐罗茂,吏部也知道迁都是皇帝关注的大事,就授予罗茂颍州长史一职,并兼任下蔡县令,继续协助工部营建新都的工作。

李纯等人离开下蔡时,已经五月份了,一行人乘车沿陆路,经寿州、庐州、滁州往扬州进发,天逐步热了,李纯也不愿多活动,一路按照惯例沿途略有停留,接见一下地方官员和名士,六月初到达扬州。

自隋朝开凿大运河以后,扬州作为运河和长江的交汇点,发展日益兴盛,成为南方的大都市。当年隋炀帝巡游扬州,对南方美景流连忘返,以至于最后丢了江山,死在扬州,可见扬州的魅力。

到了唐朝,因为北方战乱不休,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大量人员南迁,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扬州作为南方第一大城市,更加繁荣。与长安、洛阳主要依靠政治权力搭建的都会不同,扬州是一个完全靠商业和贸易发展起来的城市,商业氛围浓厚,居民富庶。

有了张敬则的前车之鉴,淮扬道布政使柳公绰就清醒多了,带着几个主要属员,轻车简从,中规中矩的按照要求,在扬州西门迎接李纯一行。看到没有那些花架子,一切都简约适中,李纯心情不错,对待柳公绰比较热情,攀谈了一会后,一起进入扬州城。

柳公绰准备的欢迎宴,也让李纯满意,基本都是淮扬口味的特色菜,大都是当地常吃的菜品,荤素搭配,吃起来味道还不错。

从菜品选择上和宴会招待上,柳公绰等人显然是比较用心,花费不高,服务人员也不多,但是让人吃的赏心悦目。陪同用餐的几个地方官员,殷勤而不谄媚,热情而不逾矩,李纯对淮扬道的印象不错。

淮扬道准备给李纯等人居住休息的地方,就设在布政使府衙后院,重新布置了一番,还算简约舒适。

李纯认为,有些帝王简直就是把一己私欲置于天下人之上,吃必山珍海味,住必豪华行宫,行必龙舟巨辇,随意征发几十万人服劳役,榨尽了财力,耗尽了民力,看似风光威风,实际民怨沸腾。

每多花一贯钱,都是掠自百姓,每多用一个劳役,都会影响一个家庭的生计。身为君主,要为天下人着想,把金钱和人力花在刀刃上,花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一个国家才会越来越强盛。

李纯这次来扬州,一是要看一下这个自己治下的重要城市,二是看看扬州的商业到底是怎么发展的这么好,找点经验。所以住下不久,就召柳公绰等官员过来问话,主要是聊扬州的发展经验。

柳公绰等人介绍,扬州城市繁荣,居民富裕,发展的这么好,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扬州比较安全稳定,没有经过战乱,主政官员也没有乱折腾,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北方还迁来了不少人,助推了城市的发展;

二是扬州位置好,交通方便,水陆可以通往四面八方,可算通江达海,人员往来方便,货物运送快捷。

三是官民商业意识浓,这里的居民很多都从事商业或贸易,官府的管制也比较松,大家都是想办法投钱到赚钱的行业,形成了财富示范效应。

李纯听了很受启发,第一条目前全国都做到了,第二条很多地方还是不行,交通不太好,看来抓道路建设是以后的一个重点,第三条北方很多地方还做不到,很多官员还是鄙视、压制商人,甚至还到处设置税卡,想从商人身上多收税,商人赚钱难,导致商业发展不起来。

后面几天在柳公绰的陪同下,李纯又去了扬州的几个重要景点,看了几家大的商行、码头,接见了几个大盐商,对扬州的富庶和商业发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走访的路上,柳公绰对李纯说:“皇上来一次扬州不容易,扬州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想让皇上见识一下。”

李纯问:“还有什么是朕没见识到的?”

柳公绰笑而不语,说晚上他会安排。

当天,刘嫔则被柳公绰的夫人邀去游玩、听曲,晚上和几个官员的夫人一起吃席,没有来陪李纯。

晚上,柳公绰已命人将府内厅堂重新布置一番,邀请李纯和崔群等人举行晚宴。李纯感觉,今天的晚宴必有不同。

只见侍女们在桌子上摆好酒菜以后,柳公绰的手掌拍了两下,款款走入一队舞女。

突然,乐声奏起,舞女们随着乐曲的调子翩翩起舞。这些舞女身法和舞姿都与宫中的不同,纤纤细腰,曼妙身姿,舞姿如杨柳摇枝,身段似亭亭荷花,配上悠扬婉转的乐曲,让人的身心都放松下来。看着,听着,李纯不禁有些心神摇荡起来。

乐舞悄然结束,舞女们撤下,只见又走来一个年轻女子,年轻貌美,肤色白皙,白衣素裙,举止落落大方。她首先向李纯等人鞠躬致意,而后在一个古琴后坐下来,开始弹奏。

李纯仔细看了一下,此女子比前面的舞女姿色更加出众,婉约柔媚,气质脱俗,更多了一份别样的魅力。不知弹的是什么曲子,但是听起来轻柔婉转,沁人心脾,把人的心灵带入一个淡雅闲适、轻松自在的意境中。

佳人妙曲,让人心旷神怡,李纯不禁有些陶醉起来。再看那女子,美不胜收,顾盼神飞,目含秋波,让人不禁产生怜爱之心、占有之意。

看着李纯甚为欣赏,柳公绰说道:“此女乃是扬州才女李端端,不仅人长得漂亮,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精。臣觉得皇上难得来一次扬州,就斗胆请她来给皇上奏个曲子”

李纯道:“柳爱卿的美意朕心领了,此女色艺俱佳,确实让人有种不同的感觉,不错。”

李端端弹琴之余,不时飘来目光,听了李纯的话,莞尔一笑,丹唇皓齿,笑意嫣然,更添几分妩媚。

弹奏结束以后,李端端起身款款退去。李纯似意犹未尽,不时回味。

柳公绰趁机建言道:“如果皇上喜欢,不如让他晚上陪陪皇上。”

李纯激灵了一下,说道:“不必,晚上还是让刘嫔陪我。”

不多久,晚宴散去,李纯回到了休息的地方。

过了一会,刘嫔也回来了,也喝了不少酒,走路都不稳,看来是没法陪他了,就各自分开睡。

李纯躺在床上想,柳公绰真是个人物,说话办事,总让人感觉比较得当。还有李端端,也是一个妙人,让人浮想联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