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58章 连胜吐蕃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58章 连胜吐蕃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58章连胜吐蕃(第1/2页)

只见5万吐蕃军押着3万多汉人百姓,吐蕃军在后,汉人百姓在前。汉人多以中青年男女为主,每人扛着一个土包,在吐蕃军的驱赶下,向城墙走来。

有些汉人百姓向唐军喊:“我们都是被吐蕃人逼的,请不要杀我。”还有人喊:“我们原来都是大唐的百姓,请唐军来解救我们吧。”也有的喊道:“大唐的将士们,不要管我们,直管射击,灭了这些吐蕃人。”

那几个喊了要求唐军射击的百姓,立即被身后的吐蕃军一阵鞭打,其余人继续被驱赶着走到城墙下,将身上背的土包,扔到城墙下的壕沟里,壕沟里的土包越来越多。城上的唐军不忍向百姓射击,眼睁睁的看着壕沟逐渐被填平。

张茂昭看到汉人大多都已走到城墙附近,里面夹杂着一部分驱赶的吐蕃人。吐蕃人的主力在远处观望,意图等土包足够多时,垒起一个斜坡直通城墙上,然后再驱赶着汉人一起攻城。

有些吐蕃人看准了唐军不敢射击自己的同胞,于是开始用弓箭射击城墙上的唐军,唐军一部分人中箭伤亡。

张茂昭大怒,觉得再这样犹豫下去,必然大乱,于是下令对着吐蕃人开火。但还是讲究了一些策略,对待远处的吐蕃人,用炮火猛轰,对待城墙下的吐蕃人,对吐蕃人相对聚集的地方使用枪击,对汉人密集的地方,尽量不予射击。

连续一番炮火,吐蕃人顶不住,远处的吐蕃主力急忙后撤。趁着这个功夫,张茂昭下令打开城门,一万精锐的唐军突然杀出,城门附近的汉人自发的闪到两边,这一万唐军持枪对着人群中的吐蕃人一阵猛射,专挑吐蕃人打。

看到这种形势,城墙下面的吐蕃人没有了原来的嚣张气焰,赶忙扔下汉人往远处逃去。唐军追了一阵,又杀伤了不少吐蕃人,把人群中剩余的吐蕃人全部抓起来俘虏。

三万汉人百姓总算被解救下来,城墙下大片的汉人跪下向唐军感谢救命之恩。尽管唐军主要向吐蕃军射击,但是在很多地方吐蕃人和汉人百姓混杂在一起,难以避免误伤,还有些百姓被吐蕃人杀害,此役下来还是有一千多汉人百姓伤亡。

看着伤亡的百姓,张茂昭的心里在滴血,发誓要让吐蕃人血债血偿,于是向武元衡请令攻击。武元衡和李纯商议以后,决定继续进攻,从原州和秦州分两路向吐蕃人发起攻击。

吐蕃人在原州城下又损失了五六千人以后,彻底学老实了,不敢再主动出击,全部龟缩在城中坚守。他们继续沿用原来的阴招,驱赶汉人百姓登上城墙,全部捆住双手,充当肉盾。

唐军两路兵马分别攻到吐蕃人的城池后,都傻眼了,这仗是彻底没法打。城里汉人和吐蕃人交叉混杂,城上站满汉人肉盾和吐蕃军,如果贸然出击,汉人百姓将伤亡惨重。两路将领只能暂时对峙,派人回报给李纯和武元衡。

李纯和武元衡接到前方报送的情况后,不禁陷入了沉思。上次张茂昭在原州城对裹挟汉人的吐蕃人发起反击,算是事急从权,虽有误伤一些汉人,但也解救了大部分百姓,处置还算正确。

但是如果这次攻城造成汉人的伤亡,就属于主动杀伤,就失去了攻城的意义。

李纯综合考虑后,决定改变策略,从吐蕃的后方寻求突破。一方面,派出多支千人规模的骑兵突击队,对吐蕃后方进行突袭,专门截杀小股吐蕃兵力,迫使前线的吐蕃军队只能龟缩在几个主要城池中。对于更远的吐蕃大后方,采取拉拢策反之计。

由于吐蕃的主要兵力集中在兰州以东的会州(今甘肃会宁)至渭州(今甘肃陇西)一带,后方兵力空虚,对地方上的控制力减弱。元稹派出使者,到河西几个较大的汉人豪族进行联络,准备从后方来一次大起事,从后方打击吐蕃。

使者到达沙州后,向张元甫、张议潮父子仔细介绍了唐军在前线的胜利,也说明了因吐蕃军的阴招,致使唐军暂时无法发动大规模攻击的情况,要求张元甫和其他汉人,利用吐蕃后方的空虚,在后方起事,从后方夹击吐蕃。

张元甫、张议潮非常痛恨吐蕃人的残暴,早就想起事反抗吐蕃,只因敌我力量悬殊,才暂时隐忍,暗地里积聚力量。

唐军利用火器,大量杀伤吐蕃军的消息,早就在汉人中口口相传,很多人都期盼早日推翻吐蕃人的统治。经过使者的联络,肃州的李明达,瓜州的吴安正等汉人大族,也都表示愿意配合唐军起事。

元和七年五月,张元甫、张议潮率先在沙州起事,城内外的汉人自发武装起来,与沙州的吐蕃军队进行战斗。吐蕃军也是不甘心失败,极力镇压起义的汉人,双方的战斗很残酷。

战斗持续了三天,随着加入的汉人越来越多,吐蕃军终于不支,战败逃窜,沙州起义宣告成功。

沙州起事成功后,吐蕃大相尚思罗极为恼怒,派出廓州节度使论恐勒带领五千骑兵,到沙州镇压。张元甫带人死守城池,抵住了吐蕃军的进攻。

由于吐蕃抽调兵力镇压沙州起义,其他地方更加空虚,肃州的李明达,瓜州的吴安正趁机先后带人起事。论恐勒前面镇压不利,后面又出新情况,为防后路被截断,急忙带兵逃向凉州。经过河西汉人的艰苦斗争,元和七年六月,沙、瓜、肃三州先后光复。

李纯让使者到河西,任命张元甫为沙州刺史、李明达为肃州刺史、吴安正为瓜州刺史,置河西为归义军,由张元甫兼任节度使。命张元甫带领河西三州的军队向东进攻,配合东线唐军的进攻。张元甫命其子张议潮为先锋,兵锋直指甘州,经过五天的进攻,顺利攻下甘州。

归义军继续向凉州进攻,但是凉州是吐蕃重兵据守的城池,如被攻下,吐蕃军面临覆亡的危险,所以拼死抵抗,难以攻下。李纯也不想让归义军过多消耗,令其暂停进攻,从西面围困吐蕃。

论恐勒镇压沙州起义失败,导致河西四州先后被归义军攻取,尚思罗大怒,要对其严惩。论恐勒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带领人马回到其老巢廓州,准备对抗尚思罗。

李纯派人侦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使者向论恐勒传话,如果其能起兵自立,大唐将承认其占领的吐蕃地盘。

有了唐朝皇帝的传话,论恐勒反叛的决心更大,他早就看不惯尚思罗专权,早就想割据一方,趁此机会大肆招兵买马,准备死磕尚思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8章连胜吐蕃(第2/2页)

尚思罗得知论恐勒有反叛的意图,气愤至极,利用和唐军前线短暂僵持的机会,抽调两万人马去征讨论恐勒。

论恐勒也不是善茬,知道尚思罗不会饶过他,早就做好了对抗的准备,在沿途布置重兵,利用讨伐军过河的机会,趁机发起进攻,把尚思罗的讨伐军打的大败而归。

唐军攻打,汉人起义,部将反叛,把尚思罗压的喘不过气来,眼看就有崩溃的危险。尚思罗苦思冥想,反复衡量,觉得先解决内部危机最重要,决定先与唐军讲和。

尚思罗的使者到达凤翔后,向唐军转达了吐蕃愿意作出适当让步,换取和解的愿望。

这种大事,自然要进行内部商讨,一些大臣认为,完全可以利用吐蕃人后方生乱的机会,集中兵力消灭前线的吐蕃军,也有人认为毕竟很多汉人百姓还在吐蕃人的手里,还是要见好就收,收取成果。

李纯认为,成果要收取,吐蕃军也要消灭,但是可以分步来做。尚思罗和唐军讲和以后,大概率是要回去讨伐论恐勒,可以让他们进行内斗,唐军坐收渔翁之利。

既可以减少唐军的损失,也可以借机让吐蕃军释放那些汉人俘虏,后续可以放开手脚用兵。

李纯在和武元衡商议达成一致后,派出使者向尚思罗传达唐军的和谈条件:1、吐蕃军释放所有汉人俘虏;2、退还所有占领的大唐领土;3、不得攻击归义军。

尚思罗觉得,既然是和谈肯定是要有所让步,不然根本无法抽身。第1条,自己可以接受,也不愿带着这些俘虏去打论恐勒。第3条也可以接受,可以先打论恐勒,内部稳了,再打归义军。第2条,难以做到,退还所有领土,这些年吐蕃就等于白干了,自己会成为罪人。但是如果一点不退,似乎也难以过关,唐军肯定不答应。

思来想去,尚思罗再次派出使者,向唐军回复自己的意见:同意释放俘虏,不打归义军,但是只退出兰州以东的地盘,保留兰州、河州、凉州等重要据点。

李纯和武元衡商议后认为,原来也就没想过让对方接受全部条件,尚思罗回军也是打论恐勒,让他们打去,唐军占据明显优势,不怕他能搞出什么花来,于是同意尚思罗的条件。

尚思罗下令,放弃前线的几个城池和俘虏,吐蕃全军收缩到兰州、凉州、河州一带,聚集了约十万军队,准备西进讨伐论恐勒。

七月份,唐军兵不血刃,收复了会州、渭州、成州等地,解救了大批汉人俘虏。很多汉人在吐蕃的长期压迫下,生存艰难,终于盼来解放,无不欢欣雀跃,载歌载舞欢迎唐军的到来。

按照李纯和武元衡的设想,尚思罗回师后,兵力占据优势,极有可能打败论恐勒,然后再掉头跟唐军对战,唐军可以再消灭已经削弱的尚思罗,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

尚思罗纠集十万大军讨伐论恐勒,又召集当地的苏毗族人助战,企图以优势兵力消灭论恐勒。没想到弄巧成拙,论恐勒就是当地人,借机诈称自己就是苏毗王族后裔,号召苏毗族人帮助自己攻打尚思罗。

苏毗族被吐蕃人压迫,自然对尚思罗没有好感,于是很多苏毗族的军队倒戈投向论恐勒。

论恐勒联合苏毗族军队在廓州以东,与尚思罗的军队大战,论恐勒发挥地利人和的优势,一举击败尚思罗,尚思罗带领2万残兵狼狈逃回兰州。论恐勒乘机自封吐蕃大相,要求各地的吐蕃军都要听从其号令。

李纯自然不会再给尚思罗重整旗鼓的机会,命令唐军、归义军全力攻打兰州、河州、凉州三地。由于吐蕃军已经被大幅削弱,不到十天的时间,三城皆回归到唐军的旗下。尚思罗连续惨败,异常羞愤,自杀而亡。

李纯和武元衡本想在兰州休整一下,然后乘胜攻打廓州的论恐勒,没想到吐蕃内部又出了新的内乱。

原来,论恐勒击败尚思罗,自称吐蕃大相,要求各地服从他的号令,引起了鄯州节度使尚比尼的强烈不满,明确表示不服。论恐勒也早就对尚比尼不满,正想借机杀鸡儆猴,树立权威,于是拼凑了八万大军讨伐尚比尼。

没想到这个尚比尼很有谋略,在论恐勒军队必经的山谷设伏,打败论恐勒的军队。论恐勒不甘心,再次纠结军队攻打尚比尼,结果仍是失败。

论恐勒开始恐慌了,想起以前唐军曾表示过支持他,于是连忙派人到唐军那里,表示只要唐军支持他为吐蕃大相,帮他打败尚比尼,自己愿意向唐军让出适当的权益。

武元衡主张,让那两个军阀继续斗,唐军坐山观虎斗就行,不必理会论恐勒。李纯仔细衡量,觉得与其让这两个军阀内斗,不如将祸水西引,将他们引到吐蕃本土,可以趁机施行肢解吐蕃的计划,于是决定充分利用好这次机会。

李纯和武元衡讨论后认为,目前吐蕃的主力已经损失严重,而且两个军阀正在内斗,不足为惧。可以让李愬率领平蕃军和归义军讨伐安西一带,清除那里的吐蕃势力,在兰州一带留下威西军和兴中军震慑吐蕃,逼迫吐蕃接受自己的条件,让他们内斗。

计议已定后,唐军分别向论恐勒、尚比尼、扎日勒派出使者,传递信息:

支持论恐勒为吐蕃大相,但是只能回到吐蕃早期的本土,其他地区不受其管辖;

在吐谷浑旧地(今青海中北部)建立吐浑国,支持尚比尼为国主,但是必须让出河湟一带的土地,并向大唐臣服:

在吐蕃国土金沙江以东部分建立康巴国,支持扎日勒为国主,但是必须让出金川河(今大渡河泸定段)以东的土地,并向大唐臣服;

哪一方胆敢反对,并对抗大唐,将直接派兵消灭。

对于论恐勒,已经没有太多的谈判筹码,目前实际统辖的只有廓州,回到吐蕃本土任大相,再换个傀儡赞普,也是不错。

对于扎日勒,已经在前期领教了唐军火器的厉害,自然也不想打,白得个国主当然好,金川河以东也没多少土地,自己稳赚不赔。

对于尚比尼,则是犹豫很多,让出自己经营多年的鄯州,转移到吐谷浑旧地,听起来地盘很大,但是那里还有其他吐蕃将领镇守,摆明了要自己去打下来,尚比尼不愿意掉头打吐蕃人,最后决定拒绝唐军的条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