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20章 发动征夷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120章 发动征夷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120章发动征夷(第1/2页)

白居易说:“如果是这样,夷人地区就不用建那么多学校,因为他们也要学汉语,在领以上办学就好。”

李纯道:“在夷人地区设置的路、郡、领,会比国内的道、州、县面积更大,人口更多,可以在每个领设两到三所小学,一所初中,每个郡设置一所中专,一所高中,夷人学到高中、中专就可以了。”

白居易说:“采用双语教学,比较耗时耗力,臣建议可以拉长他们的学制,小学由五年改为六年,初中四年不变,高中、中专拉长为四年。”

李纯道:“可以,夷人在小学一二年级,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到了三年级以后,开始教学汉语,越往后越要加大汉语教学的比例,那些高中、中专毕业的夷人学生必须会熟练运用汉语汉字,以后可以在夷人地区的基层任职,协助华襄两族治理夷人。”

白居易说:“夷人地区的民族众多,语言文字繁杂,编写教材也是个大麻烦事,这些需要地方上的参与。”

李纯道:“不用这么麻烦,关于夷人的教育,教育部抓宏观政策就好,具体的就让各路来做,让他们按照朝廷给的原则落实就行。”

白居易没想到李纯这么干脆,给自己省掉了一个大麻烦事,当即就说道:“这个没问题,臣回去跟几个臣僚研究一下,尽快做出一个关于夷人教育的综合方案,交给陛下御批。”

在朝廷忙碌的同时,地方上也开始进行出征前的准备工作,三个襄人族群所在的道,按照人事部分配的数量,着手配备后续到夷人地区任职的襄人官员,30个襄人团和200多个民兵营的训练也进入了尾声,基本形成了战斗力。

按照人事部的测算,第一波征服地区有三路29郡,每个郡暂按照8个领配备襄人官员,在骆瓯、僚越、契胡三个族群总的需要选拔232个领的襄人官员。

当前,这三个族群聚居在120个左右的县,也就意味着目前所有襄人官员都派出去也不够,所以相关的道预选了一些储备官员,报到人事部。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完成第一波征服后,三个族群的襄人官员数量将翻一番,很多人可以实现晋升。

在国内,尽管襄族和华族的权益相差不大,但是华族毕竟占据主场优势,而且更精明能干,襄族在政商两界终归是比拼不过华族,大多数襄族基本上都是务农务工,收入上相对差一些。

按照公布的方案,以后在夷人地区,襄人可以优先进入公职,经商务农的赋税只有夷人的一半,很多襄人觉得在夷人地区机会更多,盘算着以后到夷人地区发展。

僚越、契胡、骆瓯三个襄人族群的人们,经常议论着谁要升官了,谁要去夷人地区发展,谁要留下来。襄人们对唐朝军队的战斗力很有信心,觉得打败境外的夷人国家不成问题,所以更操心的是自家未来的去留问题。

很多襄人官员筹划着把家属都带上,来个大搬家,有的已经加入襄人团和民兵营的襄人,打算在那边站稳脚跟之后,也把家人接过去。

十月份,襄人团和民兵营训练完毕,各个部队开始按照计划进行调动。镇西军和7个契胡襄人团向安西都护府的归化城集结,镇蛮军和8个僚越襄人团向南诏都护府的太和城集结,镇南军和7个襄人团(3个僚越、4个骆瓯)在交州海防县集结,镇海军和7个骆瓯襄人团在琼州集结。

各个部队完成集结后,由各方向的主将选择驻扎地,经过两三个月的磨合训练,计划在元和时期年初,分别从阿拉山口、苍望城、奇英城、琼州开始发动攻势。

为了保障好部队行动,军事部在几个部队的集结地和出发地都囤积了一些军事物资,并打通运输路线,确保部队发动攻势后,后勤物资能够顺利运往前线。

几个部队集结地的官员和百姓,也是努力做好部队的保障工作,琼州的南征元帅府在十一月份完成建设,随时可以入驻。

至于襄人的民兵营,则继续留在各县,计划在前方战事取得进展后,护送各领的官员、公职人员和随行百姓,到达所分配的夷人地区。

基本上襄人较少的县有一个民兵营,襄人较多的县有两个民兵营,跟未来组建领的数量相匹配。

那些要到夷人地区各领任职的襄人官员,都会提前拉拢一下这些民兵营,协调好关系,期望以后在夷人地区有自己人来保护。

尽管朝廷对外封锁消息,但是唐军的第一波行动在国内几乎是人尽皆知,边境一带又是大规模的进行部队调动,境外的夷人地区多少也是得到了一些风声,也开始紧张的调动部队,有的国家还商讨应对措施,面对唐军即将发动的征讨。

除了操心战事的准备以外,李纯也关注国内的发展情况。目前除了夏海铁路、兰沙铁路以外,其他几个地方的铁路全面开建,铁路建设已进入一个新**。

经过七八年的努力,全国的教育系统终于全面建立起来了,从小学到大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链,以后将会给国家培养出一批现代人才。

夏原市的发展更是蒸蒸日上,持续吸引很多人来夏原发展,目前已经接近110万人,超过长安成为全国第一大城市,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稳步增加,财税部的储备资金已经超过5000万贯,届时可以有力支撑对夷人地区的征服治理活动。

根据军事部的反馈,各个部队已按照计划抵达集结地域,开展战前训练,人事部反馈已初步完成夷人地区的华襄官员配备,制定出基本的人事方案。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李纯决定,在元和十七年初如期发动征服行动,范希朝正月中旬抵达琼州,各个南征部队在2月1日发起攻击,北方天气冷,西征部队在2月15日发起攻击。

李纯唐军的战斗力充满信心,自己苦心孤诣多年,就是为了绽放华夏的荣光,实现统一世界的伟大理想。

如果说以前对周边政权的战争属于恢复盛唐时期的荣光,此次大规模对外作战则是进一步拓展华夏民族的发展空间,成为征服夷人地区的第一波行动。

大战前夕,唐军的各个部队进行大规模的调动,对外形成了“山雨欲来风满楼”压迫感,更有扫平域外群雄的强大威势。

或许是经历了多次大战,唐朝国内已经习以为常,除了军事部和三个参战的襄人族群之外,其他的人并没有显露过于紧张或兴奋的心理,人们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迎接元和十七年的新年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0章发动征夷(第2/2页)

在夏原,各种团拜、祭祀、酒宴活动不断,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片热闹祥和的氛围中,享受着发展带来的红利。

范希朝作为南征元帅,过了初六就带上自己的参谋人员,乘船往琼州赶,在元宵节前抵达吉阳。

元帅府各项设施已经准备齐全,由琼州提供生活保障,范希朝带人抵达后,立即投入工作,指挥协调三个方向的部队做好进攻准备。

闽海军和配属的7个襄人团也已抵达吉阳,正在开展临战训练,只等一声令下,随时可以出击。

由于作战计划早已提前制定,元帅府前期所做的工作不多,范希朝组建了一支情报搜集队伍,准备在开战后即使掌握各个部队的进展情况。

元和十六年十月,镇蛮军统领高霞寓率军抵达太和城,在这里将配属给他的8个襄人团收拢完毕。

南诏都护钱枫云大力支持镇蛮军的军事行动,征集了近万民夫负责运送镇蛮军和襄人团的后勤物资,还专门设宴款待镇蛮军的主要将领。

高霞寓认为,南诏西部一带山路崎岖,路途遥远,必须要尽早出发,先抵达进攻出发地苍望城,再开展临战训练。十月中旬他将所有部队聚拢完毕后,当即率部往苍望城进发,南诏西部到处都是高山深谷,道路狭窄崎岖,部队行军确实不易,尤其是一些重炮运送的极为艰难。

高霞寓认为没必要全部耗在路上,决定将部队分为两部分,自己带轻装部队和8个襄人团先行出发,抵达苍望城后准备营地,由左副将岳林辉带领炮兵和辎重部队随后出发,但务必于12月底之前到达苍望城。

高霞寓在路过高黎贡山一带时不由感叹,幸亏提前收服了南诏,不然在南诏西部一带,别说打仗,就是行军都很艰难,到处是高山隘口,随便搞点兵力驻守,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高霞寓感到庆幸的是,配属给镇蛮军的8个襄人团基本来自于湘楚道西部和广珠道山区的僚越人组成,这些人长期在山区活动,早已适应了山路行走,身法矫健,镇蛮军长期在山地训练,也习惯了山区行军。

12月初,高霞寓带领主力部队到达苍望城,这里位于伊洛瓦底江和大盈江的交汇处,属于南诏都护府丽水领的辖区。

丽水管领阿莫布钦已经带人准备好了营区,营区位于伊洛瓦底江东面的一片高地上,还搭了一个院子作为镇蛮军指挥部,各个作战部队则就地搭设帐篷。

军事部在营地南侧建设了一个补给站,已经提前囤积了大量的物资,足够镇蛮军和配属部队使用。为了解决语言沟通问题,外事部根据镇蛮军的作战任务,派了几个懂得骠国等地语言的翻译人员,跟随镇蛮军行动。

由于部队已经进入伊洛瓦底江流域,丽水领还征集了一些民船,可以用船在水上运输物资,保障部队行军的后勤供应。

看到苍望城前期的准备工作这么细致,高霞寓心中松了一口气,对未来的战斗的胜利多了一分信心。为了方便以后的行动,高霞寓命右副将雷立勋负责八个襄人团的指挥,左副将岳林辉负责指挥炮兵和辎重部队。

镇蛮军及配属部队到达苍望城以后,随即进行扎营,展开战前训练,并派出斥候侦查敌情。12月下旬,炮兵和辎重部队终于抵达苍望城,大军全部汇合。

所有部队到齐并扎营后,就已临近新年,高霞寓命令全军上下杀猪宰鸡,改善伙食,好好的过了个年。

过完年后,高霞寓进一步分析形势,根据外事部提供的情报,骠国主要位于伊洛瓦底江中上游,有民众两百万,士兵十余万,算是中南一带的一个中等国家。

虽然骠国人喜欢争勇斗狠,但是其装备比较落后、战术简单,部队总体的战斗力不算太强。在元和初年,骠国与南诏为敌,多次被南诏击败,后来唐军击败肢解南诏,骠国才得到喘息,元气有所恢复。

不久,第一组斥候送来侦查情况,骠国为了阻挡唐军,在苍望城西南与骠国交界的伊洛瓦底峡谷处江面上,设置了三道铁链,阻止江上的船只通过,骠国在峡谷及两侧的山峰布置了约两万兵力。

另一组斥候也送来情报,骠国在苍望城南侧西乌一带的峡谷中,布置约一万兵力。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高霞寓将丽水管领阿莫布钦召来,向他了解此处情况。阿莫布钦是当地的克钦族首领,长期在此处生活,对周围的地理环境极为熟悉。

南诏改襄以后,阿莫布钦作为亲唐官员,会一些汉语,又积极向南诏都护府靠拢,受到钱枫云赏识,被任命为丽水管领。

阿莫布钦用生硬的汉语说:“从苍望城攻打骠国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向西南沿着伊洛瓦底江进发,通过两国交界处的峡谷,攻占其边城瑞古,然后一直沿着伊洛瓦底江南下,可以一直到达其都城。二是从苍望城往南,经过西乌峡谷,可以到达骠国的边城马本,然后从马本往西南行军,也是到达伊洛瓦底江,然后再往南进军。”

高霞寓说:“按你说的,不管是往瑞古,还是往马本,都是要顺着伊洛瓦底江往南打,你觉得哪个方向更有利一些?”

阿莫布钦说:“敝人以为,往南经西乌峡谷更好打一些,但是后面都是山路,行军和补给不方便。往西南直接攻打瑞古峡谷,难度大一些,但是一路沿江南下,行军和补给会方便很多。”

高霞寓说:“瑞古峡谷难度大,能大到哪里去?不过就是什么铁链锁江、滚木礌石之类的,这个对我们镇蛮军都不是难事。”

阿莫布钦说:“骠国的城镇和道路基本都是沿着伊洛瓦底江而设,如果能够打下瑞古峡谷,沿江行进自然是更好。”

高霞寓既然知道基本情况,就开始带领诸将开始研究敌情,制定战术。经过综合考虑,高霞寓决定采取两翼出击,右翼主攻的方式。

具体上,由高霞寓带领镇蛮军主力2.5万人,其中包含炮兵和辎重部队,另加上5个襄人团,从苍望城西南的瑞古峡谷主攻。

由右副将雷立勋带领5千镇蛮军,主要都是轻便步兵,加上3个襄人团,在西乌峡谷作为助攻。

两军分别拿下瑞古和马本之后,继续向前攻击,在伊洛瓦底江东岸会师,而后共同南下进攻瓦城(今曼德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