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6章 形势堪忧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16章 形势堪忧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16章形势堪忧(第1/2页)

鉴于科举制度在当前仍然是选拔人才的主流方式,李纯决定在元和元年五月举行科举考试,为自己执政改革选拔一批人才。

为了防止科举作弊,李纯选拔了一批学识渊博、品行端正的官员担任考官,最后自己还要亲自对入围的卷子进行审核。

经过认真的选拔,李纯觉得选取的人文采都不错,文章写的都很好,但是就是不知道实际能力如何。由于自己对唐朝的科举制度还不是非常熟悉,就先按照以前的标准,选取了一批进士。

李纯在忙着处理各种事务的同时,深感唐朝的很多情况跟前世不一样,很多规矩和模式都不同。

李纯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朝廷权力的运作方式,熟悉每个部门的职责,观察朝中的重要官员,掌握他们官职的才能。

作为皇帝,李纯还要了解唐朝有多少个道、多少个州县、人口财税情况,也要了解清楚,还有诸如军队、藩镇、宫中的情况也要掌握清楚,消耗了很多精力。

李纯把主要精力用在梳理唐朝目前存在的问题上,经过不断的观察和思考,他进行分析总结,觉得当前面临三个主要问题。

一是藩镇割据问题,全国共有几十个藩镇,各个拥兵自重,桀骜不驯,经常作乱,是唐朝最大的问题,在历史上唐朝就是亡于藩镇之乱。

二是宦官问题,玄宗以后,皇帝们宠信重用宦官,宦官数量庞大,手握禁军,掌握了很大的权力,形成一个利益集团,干预皇帝废立,尾大不掉。

三是财政问题,全国历经战乱,百姓贫困,很多藩镇不向朝廷交税,朝廷财源匮乏,仅能维持最基本的运转,无力进行赈济扶贫,也做不了什么大事。

在这三个主要问题之外,还有三个次级的问题。

一是外族威胁,吐蕃、回鹘、南诏等政权经常趁唐朝内乱,对唐朝边境地区进行抢掠,但是近年来没有发生大的冲突,目前处于均势状态。

二是官员**,由于朝廷财政紧张,给予官员的俸禄较低,很多官员为了增加收入,明里暗里进行贪污受贿,加重了百姓负担。

三是土地兼并,唐朝中后期以后,土地的兼并集中的形势越来越突出,一些豪强权贵占有大量土地,而大量贫民沦为佃户和流民,生存条件堪忧。

李纯还发现,朝廷的机构非常庞杂、职能重叠,除了熟知的三省六部,还有九寺五监一台,供养着几千名官员。

对于三省六部,李纯耳熟能详,九寺五监一台是个什么玩意,朝廷还要搞几个寺庙?

仔细一研究,原来九寺就是九个机构:太府寺、太常寺、司农寺、宗正寺、光禄寺、鸿胪寺、卫尉寺、太仆寺、大理寺。五监一台是:国子监、军器监、将作监、都水监、少府监、御史台。

光是研究这些机构的职能,就花了李纯好久的时间,发现这些寺监独立于三省六部,职能又与六部部分重叠混杂,让人扯不清。

六部尚书和御史大夫都是正三品,属于正部级,九寺五监则比较乱,有的正部级、有的副部级,很多都属于养人的单位,比如那个光禄寺、少府监之类的,就是管一些吃喝杂事,也搞成个副部级,成了老干部安置中心,让人无语。

皇宫内的乱七八糟的机构也是很多,在皇宫内不仅设置内十二监,还又设了三个省:秘书省、殿中省、内侍省,机构职责相互重叠,小事大办,光是服务皇帝的就有好几个部门,加上宫女太监,有上万人,太浪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6章形势堪忧(第2/2页)

人多占位置干活也行,可是却有很多人还玩躺平、玩忽悠,工作上搞糊弄,真正干实事的没有多少人。老的老,病的病,弱的弱,发薪水都到的很齐,需要干活时,这个人不清楚、那个人身体有恙,把人气的个半死。

关键是,李纯当初立太子当皇帝,这些人都有拥立之功,皇帝还不能随便赶人走,否则道义上说不过去。就算狠心把人赶走了,也找不到几个能干的接任,既做了恶人,也不好收场。

皇室的一大堆勋贵,也是非常烧钱,前几任皇帝都很能生,光封的王就有几十个,还有其他皇亲国戚,朝廷都要出钱养着,每个人的费用不菲,成为朝廷的一大负担。好在这些宗族们有吃有喝,在政治上没啥野心,没有给自己添乱。

外戚方面还没有明显的问题,自己母后那边,自己嫔妃这边,都没有亲属在朝中形成势力。自己几个妃子的亲属,如果确有能力的,后面可以给个合适的职位,但是不能给其重要的权力,防止做大成患。

当了皇帝,本以为很风光,还想着大干一番,没想到接手的所谓大唐王朝只剩下一个虚弱的躯干,积累了太多的问题,如果自己不采取一些有力举措,这个躯干就有可能倒下。

事情再难,千头万绪,总要一丝一丝去理顺,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机构改革、裁减人员,提高效率,都是必须要搞的,只是当前时机还不到,前面高崇文在跟刘辟打仗,后面自己如果再砸官员的饭碗,一旦出了乱子,就够自己喝一壶的。

机构改革的事,自己可以先构思,在脑子里先搭个架构,后面酝酿成熟了,等到合适的机会再施行。另外还要留意观察,挑选几个办事能力强的的大臣,利用好手中的人事权,逐渐的汰冗补强,把官员队伍的整体能力水平提上来。

李纯即位以后,深感人才匮乏,很多官员能力低下,找不到几个能够辅助自己干大事的人才。即位不久,在武元衡的推荐下,李纯将饶州刺史李吉甫召回入朝,任吏部的考功郎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李纯发现李吉甫这个人特别有才华,知识丰富,思想进步,能力突出,在元和元年5月,将其提拔为中书舍人,也就是相当于皇帝的行政秘书,从此成为李纯非常倚重的大臣。

从元和元年的正月到八月,西川的平叛战事整整进行了七个月的时间,高崇文终于彻底剿灭叛乱,在八月底派人把刘辟押送长安。

对于刘辟,李纯非常恼怒,自己刚即位他就示威,明明已经对他让步了,愿意给他封节度使,还是发动叛乱,搞得朝廷非常难堪。为了警示其他藩镇,李纯直接下令,将刘辟斩首示众,以震慑心存叛逆之心的人。

对于高崇文,李纯感念其功劳,也欣赏他的善后处理方式,西川也需要一个能人来管,决定破格提拔,封高崇文为西川节度使,镇守西南。

对于此次战事表现突出的严砺、严秦、高霞寓、刘光颜、李元奕等人,李纯也将一一封赏,加官进爵,并准备在以后的削藩战役中重用他们。

对于谋划和举荐人才有功的杜黄裳,已经是宰相了,李纯就专门下旨表彰,并赏赐他一笔丰厚的财物。

平定刘辟的叛乱之后,李纯算是能够安稳立足下来,开始系统性的考虑下步的施政方向,重点是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由于唐朝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想一下子解决非常不现实,只能有重点的先挑一两个处理,然后再逐步推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