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9章 两派相争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9章 两派相争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9章两派相争(第1/2页)

李纯带着几个随从,心情沉重地从延祚坊走出来,回到王府。这是他第二次感受到唐朝人的苦难,藩镇割据,外族入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长安及周边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昔日的盛唐早已化作飞灰云烟,只剩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凉图景,曾经辉煌的华夏民族目前只能生活在灰暗的天空下,很多穷苦百姓为了最基本的生存而挣扎。

要想振兴大唐,有太多事要做,扫平藩镇、赶走外敌、惩治贪腐、发展经济,都要大规模的开展起来,可是自己仍然无法掌握权力,只能作为一个无奈的旁观者。

李纯认为,自己穿越到唐朝,是带着振兴唐朝、壮大中华的使命而来的,要带领华夏民族干统一世界的大事,如果连一个王叔文都搞不定,还谈什么治国平天下?

李纯一方面积蓄力量,一方面观察王叔文等人的动向,寻找他们露出的破绽,好找机会出击。

王叔文的小圈子,核心有三个人:王叔文、王伾、韦执谊,三人的特点又有所不同,王叔文、王伾很早就跟随顺宗皇帝,是顺宗的死党,韦执谊只是跟王叔文关系较好,在顺宗登基后,才被王叔文推荐进入宰相队伍。

王伾为人比较胆小怕事,以翰林待诏的身份,在顺宗左右侍奉,在顺宗和王叔文、韦执谊之间传递信息。

王叔文的职务是翰林学士,度支、盐铁转运副使,掌握财政大权,居中调度,是集团的核心。

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平章事,与杜佑、高郢、郑珣瑜等人同为宰相,在执行端发力。

王伾非常贪财,利用机会卖官鬻爵,捞取好处,还专门用一个大柜子用来存放金银,名声极坏。

王叔文志大才疏、个性张扬,自视甚高,凡是不依附、赞成他们的大臣,一概贬斥,在大臣中怨气极大。

韦执谊不愿与其他大臣闹得太僵,也不愿充当王叔文的打手角色,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并不一致,与王叔文存在隔阂。

有次,宰相们在中书省吃饭,按照惯例,宰相吃饭的时候,其他官员不得拜见,饭后再处理政务。

王叔文有事来找韦执谊,中书省值班的人不让进,王叔文就把值班的人大骂一顿,直接闯进来,拉着韦执谊就走出去,搞得韦执谊脸色通红,下不了台。

他们走后,其他宰相以为他们谈一会就会结束,为表示尊重,就停下来,等韦执谊回来再吃。三个宰相等了很久,才有人过来禀报说,王叔文和韦执谊已经在其他地方吃了。

杜佑、高郢、郑珣瑜三人都是老资格的宰相,只是碍于王叔文得势,不愿意得罪他,没想到他如此不尊重他们,非常气愤。

郑珣瑜说:“现在这个样子,还干个屁,让王叔文自己去折腾去,我不当这个陪衬了。”说完就直接回家了,不再上朝办公。

杜佑、高郢也基本不再认真参与政务,只是当个陪衬,任由王叔文和韦执谊发挥,资格更老的贾耽,在王叔文刚得势时,就不满其为人,早就称病退休。

宰相中只剩韦执谊一个在办事,掌握实权,王叔文从此更加肆无忌惮,得罪了更多人,朝臣对他的怨恨与日俱增。

王叔文等人的揽权霸道,首先引起侍御史窦群的不满,向朝廷上书弹劾王伾、王叔文存邪恶之心,扰乱朝政。

王叔文和同党非常愤怒,要求将窦群贬职流放,韦执谊却认为窦群有刚强正直的名声,作为御史,弹劾大臣也是他的职责,如果自己对他贬职流放,于法于理都说不过去,还会得罪很多人,就阻止了此事,把王叔文气的够呛。

宣歙巡官羊士谔,本是地方官员,因公事来到长安城,他对王叔文专揽朝政的行为也非常不满,就在公开场合抨击王叔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章两派相争(第2/2页)

王叔文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恼怒,打算建议皇帝下诏杀了羊士谔,宰相韦执谊觉得这太疯狂,不敢同意。

王叔文又要韦执谊下令让军士打死士谔,韦执谊还是不同意,最后只是循例处理,将羊士谔贬职为汀州宁化县尉。

因为这两件事,王叔文觉得韦执谊竟然和自己不一心,让自己难堪,心中十分愤恨,两人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李纯觉得,自己与王叔文等人并无仇恨,只是权力之争罢了,只要对方认可自己,完全可以化敌为友,一起合作。对于他们圈子里的几个人,李纯还是认可的,也想拉过来为自己所用。

李纯认为,自己是皇帝的长子,早晚都会被立为太子,甚至登上皇位,如果自己伸出橄榄枝,王叔文按理说应该接受。李纯先是派裴垍,去找王叔文,暗示请他支持立自己为太子,自己也会有所回报,王叔文竟然置之不理。

李纯后面又派人送些礼物给他,向他示好,没想到他居然把礼物退回,摆明是不想合作、自行其是。

面对这种情况,李纯怒了,既然如此,那就与王叔文一伙对抗到底。李纯决心近期就策划一次反击,敲打一下王叔文等人的势力,也为立太子做些准备工作,于是在广陵王府内召集杜黄裳、武元衡、裴垍、李绛等人商讨对策。

李纯首先发言:

“为了大局,本王一直在隐忍,没想到王叔文等人却越来越过分,简直不把本王放在眼里。根据本王的观察,他们也不是铁板一块,内部存在矛盾,本王想开展一次反击活动,夺取主动权,诸位有什么好的办法?”

杜黄裳也早已对王叔文一伙有意见,说道:

“王叔文等人飞扬跋扈,朝中正直的大臣早就对他们不满,广陵王众望所归,大部分人都心向殿下,是该出手教训他们一下。”

武元衡也不想再忍了,于是说:

“三日后,是每月的大朝会,皇上一般都会参加,朝中六品以上的大臣也会参加,我们可以在朝会上提议立广陵王为太子。”

大家对这个提议表示赞同,当前的情况,于法于理都该立太子,觉得是个出手的好机会。

李纯心思比较缜密,说道:

“王叔文等人势必反对,我们还要想好应对策略,要做到出手就要一击必中,不能反受其害。”

裴垍说:“朝会上,一般都是俱文珍代替皇上对大臣们传达意见,相当于主持人,他的态度对形势会有很大影响。”

李纯道:“这个不成问题,俱文珍已经明确站到我这边,我会专门拜会他,让他尽量创造有利于我们的形势。”

杜黄裳说:“到时就由我找机会先提议,大家针对王叔文等人的言论,提出反驳意见。”

李绛响应道:“我等自会见机行事,挫一挫王叔文等人的锐气。”

李纯还是有点不放心:

“光凭我们这些人,声势还不够,如果能把杜佑、高郢等其他大臣也争取过来,才能形成绝对的优势。”

裴垍附和道:“殿下说的对,如果能把那些中间派争取过来,王叔文等人就会彻底孤立,我们的胜算就更大一些。”

杜黄裳想了想,说道:

“不如这样,我们分头去找人做工作,把他们都争取过来,这样更稳妥一些。”

李纯觉得也该如此,说道:

“这样吧,我去拜访这杜佑,其他大臣你们有熟悉的,就分头去联络,争取能狠狠打击一下王叔文的气焰,此次若能改变形势,本王必不忘各位的襄助之功。”

说罢,让大家各自回去认真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