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79章 调整区划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79章 调整区划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79章调整区划(第1/2页)

李纯道:“这事没那么快,也不要你们郭家去人,已经有两个兄弟入朝为官,可以找其他亲友。”

郭贵妃说:“我有一个妹夫,叫谢长永,也是一个八品小官,让他去可以吧。”

李纯道:“这样可以,就把济州岛改为东济岛,任命他为东济岛管事,定为正七品,直接归内侍监管理。待开春以后,我让田弘正派一千人马护送他过去,清理一下新罗残余势力,威慑一下岛民,你让谢长永带一些自己人,搭建自己的班子,把东济岛管理起来,过一段时间,田弘正的人马肯定要撤走。要记住一条,以后这个岛屿就是皇家的产业,只收赋税贡品,谢长永带去的人只负责管理,给他们一些报酬就好,不得赠予、卖出任何房屋土地。”

郭贵妃说:“这个原则我记住了,你这么对我好,其他妃子会不会有意见?”

李纯道:“其他几个妃子当然也要考虑,长安的大明宫也需要有人管理,那边的一千多人和宫殿,管理权就给纪妃。刘嫔的堂兄刘士瑜,在枢密院宗正司做九品官也有四年了,这次可以给他提拔为正八品。杜秋妃的哥哥杜荀卿,在礼事部任郎中也有好几年了,这次礼事部左侍郎赖正文因为年龄大了,留在了长安,可以让杜荀卿接任礼事部左侍郎。”

郭贵妃说:“为了我们几个嫔妃,陛下也是费心了,长安大明宫就让纪妃派人去管,我没有意见。”

安顿好宫中的事,第二天李纯就想出去私访一下,查看一下夏原新都的情况。按照以前的惯例,带上崔群、郭钊、纪奎等人,由纪奎领队,扮成商人,在夏原城内闲逛。

夏原城仿照长安的模式,皇宫和官衙建在北城,南边是商业区,西城是居民区,东城是工业区。

夏原对商业采取完全放开的政策,沿街开了很多店面,卖着各种商品,由于新迁都过来,人不算很多。人群中主要有两种口音,淮北口音和洛阳口音,这次来了很多洛阳人,主要是官商两道,想着在新都发展一番。

新都的主干道全部是水泥路,车走人行,非常方便。道路两边的房子,很多也采取了砖混结构,盖了两三层,与其他地方一层为主的情况完全不同。

很多嗅觉灵敏的商人,跑到夏原开设工厂,纺织的、冶铁的、制衣的,一片兴旺的景象。经过艾笛声的推广,有些人掌握了蒸汽机的技术,有了专门制造蒸汽机的工厂,有些工厂尝试用蒸汽机来作为动力,集中生产本厂产品。

在走访中,李纯发现,除了皇宫和官衙集中建设区,夏原的村庄大部分都保留了下来,融入到城中,与新建的商业区、居民区比邻而居。即使是不得不拆迁的村庄,也在附近找空地重新规划建设,成为一个个城中新村。

李纯认为,如果城市大规模拆除城中村,表面上城市漂亮了,但大拆大建的成本全部转移到新的住房上,导致房价虚高,形成了大批的房奴。

在新都建设中,李纯要求柳晟在规划时,最大限度的保留村庄,尽量少拆,不得不拆的,就在附近拨地重建。保留的村庄,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保持一个规则的区域,划定边界,避免散乱无序乱建。

农民的土地,除了政府征用的公共用地以外,其他工商业和居住用地,让农民自由买卖,官府只收取一定比例的税收,地价贵了,卖的人就多,地价自然就会降下来,房价也很难暴涨。

当然,如果城市在一个阶段涌入的人口很多,地价和房价也会大幅上涨,控地价、控房价,将是以后新都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要繁荣,增加居民的幸福感也很重要。

按照朝廷的规定,正式迁都前,只有洛阳人能够来夏原买地建房,迁都以后,全国各地的人都可以来夏原买地建房。

百姓们觉得都城的发展前景肯定好,所以全国各地涌来了很多人来买地买房,只见城内不少空地旁,都聚集了一些外地人,跟夏原本地人一起测量面积、商谈价格,有的要建商铺,有的要建工厂,也有的想建住宅,一片热闹的景象。

外地人来买地建房,也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新兴的混凝土建房非常受一些富户的欢迎,房子盖得高大坚固,又可以盖好几层,节约土地。各地源源不断运来大量的建筑材料,周边也涌来了大量的农民工找活干,搬运材料的,建房的,都忙的不亦乐乎。

李纯一行人又去码头查看一番,码头也非常热闹,运货的、运送建筑材料的船只络绎不绝。很多长安迁过来的官员,也都按照李纯走过的路线,先乘火车到洛阳,再乘马车,最后通过水路,经颍河、淮河到达夏原。

码头上不断有到岸的大船,走下来不少官员和搬东西的杂役,在码头换车,再向夏原城内赶去。有一些官员认识崔群和郭钊,还过来打招呼,李纯不愿暴露身份,让周边的暗探拦住他们,带领随从返回皇宫。

回去后,李纯开始详细思考全国行政区划调整的事宜,李吉甫关于新设四个道的想法,李纯大体同意,但是他想一次性搞得更全面些,争取一次性划分到位,争取以后稳定下来不动。

李纯根据掌握的唐朝的各地情况,也参考前世的一些地理知识,决定来一个相对均衡的划分。

记得在前世,行政区划差异很大,有的省上亿人,富可敌国,有的省份只有几百万人,又穷又小,还维持一个省级的架构,需要上面贴钱维持。县一级也是一样,有的几百万人,有的只有几万人,两极分化,缺乏统一的标准。一个小县和一个大县一样,各个部门齐全,财政供养人员比例偏高,给当地带来很大的财政压力。

唐朝目前发展的还不均衡,除了中原以外,其他地方还没完全发展起来,为了防止以后人口变化再被动变动,李纯决定借鉴前世的人口数据。

具体的参照,就以穿越前2020年的人口数据为准,这个时间点,各地已经充分发展,人口相对稳定下来,可以合理运用这时的人口数据。在道一级,就参照前世承载6000万人口的底线,少于前世6000万人口的区域进行合并,保持一个合理的规模。

扶桑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个大岛组合,规模适中,可以单独设一个道,命名为扶桑道。

首府可以选在大阪,此处位于属于扶桑原来的中心地带,相对发达,又靠海,便于和唐朝的联系。

扶桑的旧名需要改掉,可以将大阪改为东昌府,进一步扩建,作为扶桑道的首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9章调整区划(第2/2页)

新罗的面积偏小,可以把鸭绿江和长白山以南区域划过去,相当于前世朝鲜加韩国的区域,命名为新罗道。

汉州西部的仁川,位于新罗西边的中部海岸平原,适合建码头,往来内地方便,可以改名为仁和府,作为新罗道首府。

济州岛划为皇家所有,把扶桑的对马岛划归新罗道作为补偿。

榆关(今山海关附近)以东,鸭绿江、长白山以北,大兴安岭东南,北至外兴安岭,东到库页岛,面积广大,本可以设两个道,但因人口稀少,先设一个道,因有辽河,古代有乌桓在此,可命名为辽桓道。

辽河中游西岸的新民县,位于辽桓道的中心平原地带,可以升级为新民府,经过扩建,作为辽桓道的首府。

由于面积太大,辽桓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鸭绿江以北的辽河流域,加上松花江的中上游(北至辉发河与松花江的交汇处)为其直辖区域,基本包括了前世的辽宁全部,内蒙古的赤峰、通辽,吉林的南部。

长春及其以北的黑龙江流域,包括前世的黑龙江省全部,吉林省的中北部,内蒙古的嫩江流域部分,俄罗斯侵占的的外东北区域。

这里面积虽然大,但短期内难以聚集足够的人口,当地生活着室韦、靺鞨等部,古为肃慎之地,可以设立为肃慎都护府。

在松花江下游南岸设立松州(今哈尔滨),为都护府所在地,肃慎都护府先归属辽桓道代管,待以后发展起来后,再单独设道。

上次设道时,河北道、河南道人口众多,两个道就占了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比重太大,所以两个道拆分为四个。

这次在夏原组建京畿道,把原来的河南道南边三州划走,损失了不少,而且现在全国其他地方都发展起来,又新增加了不少区域,应当把河南、河北进行重整。

撤销河北道,将其一分为三,以漳河为界,以北部分划归幽燕道,幽燕道燕山以北少数民族区域划归河东道,使该道成为纯汉人居住区,基本包括了前世河北省、北京市燕山以南的区域,加上天津全境。

因此地原属冀州,又建立过燕国,改名为冀燕道。深州(现河北深州)位于该道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可将深州升为深平府,作为冀燕道首府。

原河北道漳河以南区域,西半部划归河南道,基本疆域为前世的河南省除去南阳、信阳部分,加上山东菏泽、济宁西半部,再加上安徽的砀山县。

因此地原属豫州、兖州,命名为豫兖道,将汴州改为开封府,作为豫兖道首府。

原河北道漳河以南区域,东半部划归山东道,再把原山东道徐州及海州以南的区域划归淮扬道,基本疆域为前世的山东省除去菏泽与济宁西半部。

因此地古属鲁国、青州等地,命名为鲁青道,青州(今山东青州)大体位于该道的中心,升青州为益都府,作为鲁青道首府。

江西道人口偏少,可以将淮扬道的舒州、湖北道的黄梅县划入该道,疆域包括前世的江西省全境加上安徽南部,湖北的黄梅县。

因其横跨长江,境内有彭蠡湖(鄱阳湖),命名为江彭道,升洪州为豫章府,作为江彭道首府。

淮扬道将西南的舒州(今安徽安庆)划归江西道,划入原山东道的徐州、海州、泗州,再划入江东道的润州,疆域包括前世的江苏大部,加上安徽中部、河南信阳,北有淮河,南有扬子江。

淮扬道名称合适,保持不变,升扬州为广陵府,仍作为其首府。

江东道整体较大,将润州划给淮扬道,其余不变,基本包括前世的浙江、上海全境,加上江苏的苏州、常州、无锡。

因曾是吴国、越国故地,命名为吴越道,将杭州改为余杭府,作为其首府。

闽潮道原来的人口较少,已划入流求岛(台湾)、东流群岛(琉球群岛),疆域包括前世的福建全部、广东潮汕梅地区,加上台湾和流求群岛。

因境内有闽江,又东临大海,命名为闽海道,升泉州为晋江府,作为其首府。

岭南道疆域基本不变,包括前世的广东除去潮汕梅地区,加上广西的梧州、贺州,再加上海南岛。

因古属广州、境内有珠江,命名为广珠道,升广州为番禺府,为广珠道首府。

安南道疆域基本不变,包括前世的广西省中南部,越南北部,境内古属安南、桂林一带,改为安桂道,升钦州改钦江府,作为安桂道首府。

黔中道加入从南诏夺回的三地,面积偏大,把长江以南属于四川盆地部分划归川蜀道,把梵净山以东区域划归湖南道,包括前世的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加上四川的凉山州,广西的西北山区,囊括了西南高原地区。

境内大部属于古黔中道,又有滇池,命名为黔滇道,在其中部地区设立安顺府,为其首府。

湖南道加入黔中道梵净山以东区域,包括前世的湖南全境,加上贵州东部紧挨湖南一线的七八个县、重庆的秀山县、广西的全州、灌阳、资源三县,基本囊括了洞庭湖的湘资沅澧流域。

因境内古属楚国,最大的河是湘江,命名为湘楚道,升潭州为长沙府,为其首府。

湖北道疆域基本不变,包括前世的湖北全境和河南南阳,加上陕西东南突出的商南、白河、镇坪三县。

因境内古属荆州,又大部分位于汉江流域,命名为荆汉道,将复州城移到汉江北岸的岳口镇,改为天门府,并进行扩建,作为荆汉道首府。

川蜀道加上原黔中道长江南岸四川盆地部分,主要包括前世的四川、重庆的四川盆地的区域,因原有东川、西川,又古属蜀国,仍命名为川蜀道,首府仍在成都府。

河东道加上原卢龙道燕山以北区域,再加关内道黄龙山、白于山以东区域,包括前世的山西全境和内蒙古南部,河北燕山以北区域,陕西榆林、延安的中东部。

因境内大部分属于古代的晋国、并州,命名为晋并道,升晋州为太原府,为其首府。

关内道的区域已经重新划分,包括前世的陕西大部,宁夏全部,甘肃除去甘南藏区,加上青海的河湟区域,古代属于秦国、陇右,命名为秦陇道,首府暂时设在同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