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9章 君臣倾谈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19章 君臣倾谈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19章君臣倾谈(第1/2页)

李纯认为,选人用人是他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对于那些尸位素餐,能力不足的官员要逐步找机会换掉,选拔一批有思想、能干事的官员上来,帮助朝廷解决一些难题,国家才能逐渐兴盛。

对于自己梳理的6个问题,李纯根据轻重缓急也排了个序。

关于外族威胁,目前已经缓和了不少,边境基本平稳,内忧尚未解决,短期内不宜对外用兵,这个可以放在后面搞。

藩镇割据是目前最大的问题,但是解决难度很大,短期内急不得,搞不好会出乱子,可以先研究制造一批火器,逐步建立一支直属朝廷的强大军队,日后有机会再逐步解决。

官员**和土地兼并,问题积累多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一旦操之过急,很有可能造成极大的反弹,如果跟藩镇问题搅在一起容易出大乱子,目前自己的地位尚未完全稳固,需要等到合适的机会再逐步解决。

宦官问题是短期内可以办的事,前面已经解除了俱文珍的兵权,其他人的权力也要压缩,但是要寻找合适的机会和借口,逐步去解决,如果师出无名、操之过急,会引起宦官们的集体反击,将会难以控制。

经济问题,是近期要重点抓的方向,尽量开源节流,从自己做起,减少宫中的用度,其他其他能省的也要省,要抓几个理财的能手,采取一些措施增加朝廷的收入,这样才能放开手脚做事。

李纯认为,每天的早朝完全就是形式主义,君臣起来那么早,聚在一起空谈,却不能拿出有效措施,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安排官员们做一些实事。

所以,在即位半年后,李纯就取消每天的早朝,改为五天一次的朝会,时间也安排在早饭以后,朝中六品以上的官员参加,其他有事要禀报的小官也可以参加,借以发现人才。

平时的各种政务,李纯基本都是在宣政殿处理,召见官员,沟通讨论,定下决策,普通的小事就由几个宰相和各部官员去处理,李纯不愿为了细枝末节的事情操心。

李纯认为,李吉甫虽然在大朝会上发言不多,但他是朝中知识最丰富的官员,对唐朝的人口、赋税、州县等情况非常熟悉,为人也很有思想,李纯很喜欢和他交流,朝会上听说他编了两本书,就想借着让他献书的机会,跟他单独深入探讨一下。

大朝会后的第二天上午,李纯在宣政殿召见中书舍人李吉甫。

只见李吉甫捧着两本厚厚的书,进殿拜见皇帝,李纯道:

“李爱卿昨日所言,朕极为重视,虽即位一年多了,但朕是对大唐山川人口,财赋矿藏,还不完全清楚,这都是治国的重要依据,李爱卿坐下来,跟朕好好讲讲。”

李吉甫娓娓道来:

“禀陛下,我朝在玄宗皇帝时,全国设有15道,295个州,1453个县,人口最多时达到七千多万,士兵五十余万,经济富饶,国力强大,被称为“开元盛世”。但是在“安史之乱”后,北方破坏严重,大量的人口死亡或逃亡,国势转衰,其后多年的藩镇之乱,人民的苦难加重,有的人不堪忍受,逃亡到南方或进入深山老林。德宗朝,吐蕃和回纥多次入侵,安西、北庭全部丢失,陇右也被吐蕃侵占,原来在东北臣服我们的契丹人和渤海国也趁机独立,我朝现在控制的地盘和人口大为缩减。”

李纯听了,自己原来了解的还是有限,局势竟比预想的还差,就关切的问:“那么,现在朝廷所能控制的州县、人口、财赋、兵力如何?”

李吉甫答道:

“德宗朝以来,因陇右完全丢失,目前名义上朝廷还有14个道、232个州,但是因为藩镇割据,朝廷能够直接掌控的只有一半,其他的都在各节度使手里,其中有71个州既不申报户口,也不上缴赋税,中央财力急剧压缩。目前统计在册的不到2500万人口,加上隐匿的、逃亡未统计的,大概实际有3000万人,比天宝时期少了一半还多,而供养的军队,全国共有83万,增加了近一倍,百姓养兵的负担相当于天宝时期的四倍,可想有多苦。关键是养的这83万人,中央直属的左右神策军只有8万,其余都是地方部队,掌握在各节度使手里,其中最强的河北三镇,加上平卢、淮西两镇,手里就握着20多万军队,这五个藩镇所有赋税全部握在自己手里,分文不向朝廷上缴,人口数据也是隐瞒,的确是一大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9章君臣倾谈(第2/2页)

李纯问道:“以你之见,此危机应当如何化解?”

李吉甫从容答道:

“按照规定,地方节度使确实可以拥有一定的财权和兵权,但是辖区内的赋税应当一半上交朝廷,一半自用,辖区的兵力多少,也应上报朝廷同意,按照编制招募。可是有些藩镇根本不管规定,赋税全部截留,自行招募士兵,官员的任免权都在自己手里,形同独立王国。要想一次性解决,确有难度,可以分步来做,先把那一半要上交的赋税收归朝廷,再逐步收回兵权、人事权,方可化解危机。”

李纯赞同道:

“你说的是个思路,可以按照你说的先拟个旨,颁发地方,要求各节度使按照规定把一半赋税上交朝廷,一是可以提高朝廷的财权,二是可以看清哪些藩镇服从朝廷,哪些藩镇跟朝廷作对。”

李吉甫又说:

“藩镇问题,本就是玄宗年间,朝廷考虑不周所设,以至于尾大不掉,后面应当撤销节度使一职,军政分离,这样朝廷才能号令统一。”

李纯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卿之所言,朕之所想,但是骤然解除他们的权力,肯定会引发他们的集体对抗,还是要分步来做,减少对国家的破坏。”

李吉甫说:“陛下所言极是,解决藩镇问题,应智取为主,讨伐为辅,打击首恶,招抚其余,在破坏最小的基础上完成统一”

李纯道:“解决藩镇,你可由良臣良将可推荐?”

李吉甫说:

“天下虽大,良臣良将却不多,当年王叔文狂悖,犯下大错,蛊惑了一帮人参与,很多人已经惩处,被贬黜的八司马,很多还是很有才的,比如柳宗元、刘禹锡在文学上很有建树,程异善于经济,韩泰长于军事,陛下可以找个时机启用。”

李纯道:

“关于八司马的问题,我也考虑过,但是杜黄裳和武元衡他们成见很深,矛盾还没有化解,八司马也需要一个阶段反省,目前时机还不成熟。李爱卿平时都喜欢读哪些书,做些什么事?”

李吉甫说:

“臣文史地理、经济测算都喜欢读一些,也喜欢研究这些东西,臣这些年靠着这些治理地方,干出了一些效果,也想着在朝廷发挥一些作用。”

李纯道:

“李爱卿所言不虚,我朝很多大臣崇尚空谈,不重视处理具体事务,尤其是经济和数据之类的事务,李爱卿以后在这方面要多发挥作用,辅佐朕把天下治理的更好些。”

李吉甫说:

“关于发展经济,臣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鼓励农民垦荒。近年来由于战乱不断,不少农民逃亡,导致大量田地荒芜,在边疆地区人口稀少,也有不少荒地。与此同时,目前却还有不少无地、少地的农民,被迫成为佃户,租地耕种,收入微薄。朝廷可以采取措施,鼓励无地、少地的农民进行垦荒,既可以让一些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也可以增加朝廷的赋税。”

李纯道:

“这一点,你和朕想到一起了,一些无主的荒地,就应该鼓励农民前去耕种,但是中原一带藩镇问题还没有解决,难度比较大。福建、岭南、安南一带荒地较多,那里人口较少,可以鼓励中原的百姓到那里开垦。”

李吉甫说:

“陛下所言极是,如果中原的农民到这三个地方垦荒超过五年,就可以把开垦的荒地归为个人所有,当然也要有一定的限制,比如男丁每人二十亩,女人每人十亩,老人孩子每人五亩,这样一个家庭就有四十多亩地,只要勤劳肯干,生活上有个基本保障。”

李纯道:“李爱卿说得对,垦荒之事就依你所言,你会同户部去办就好,百姓的生活好了,朝廷的日子才能好,今天就到这里吧。”

李吉甫走后,李纯觉得他的两个关于经济上的主意确实不错,按照规定可以从地方节度使手里收一部分财权,通过垦荒也可以增加田赋收入,虽然短期内数额不大,但是长期下去确实可以增加不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