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12章 乘船南巡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112章 乘船南巡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112章乘船南巡(第1/2页)

平乐公主23岁,模样还算周正,但是性格豪放,比较随性,不像岐阳公主那般温柔贤淑。平乐公主见到李纯以后,简单行一下礼,就自顾自的坐下了,没有一点紧张的样子。

李纯问道:“你和驸马冯玉林属于夫妻,应当和睦相处,好好过日子,怎么驸马倒是告上你的状了,你真的有在外面乱来吗?”

没想到平乐公主说:“是他自己不行,总不能让我守活寡吧,这事怨他不怨我。”

李纯道:“你说清楚点,前面几年你们不是过得挺好吗,驸马犯了什么错误吗,怎么叫做他不行了?”

平乐公主说:“前面几年还凑合,后面他越来越不行,就是那方面不行,夫妻生活没法过,我只能出去找别人,追我的富家公子很多,我就是挑了一两个相处而已。”

李纯也听清楚了,觉得还真有点不好办,只能说道:“你身为公主,要注意影响,搞得风言风语,把皇家的脸都丢没了。”

平乐公主说:“我也不想这样呀,难道让我守一辈子活寡,男人都可以有三妻四妾,凭什么女人就要一辈子死守一个男人,关键是他还不行。”

一顿话说的李纯无语了,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佯装生气,说道:“放肆,怎么能够这样说话,你先回去,朕考虑一下如何处理此事。”

平乐公主闻言直接起身,头也不回的直接走了。

平乐公主走后,倒是让李纯犯了愁,不知道如何处理,驸马有委屈,女儿说的也有理,根本没法妥善处理。

有的男人**较强,又有些钱财,可以娶个三妻四妾,在唐朝都属于正常,女人吧,纵使是皇帝的女儿也要遵守妇道,从一而终。

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会有**,平乐公主那种豪放的性格,正是精力旺盛的年龄,想让她一辈子守活寡,估计很难,如果任由她这样胡来,不光是驸马无颜,皇家的声誉也受损。

李纯思前想后,只能折衷处理,驸马冯玉林目前是司法部员外郎,干脆给他升一级,任命他到渝州任刺史,算是给他一个安抚,带上平乐公主一起过去,远离京师,省的再传出风言风语。

李纯让人事部下了任命之后,又让人将平乐公主召来,对她劝诫几句。

李纯道:“虽然你是皇帝的女儿,当朝对妇女的要求就是如此,面上还是要遵守,冯玉林毕竟是你的丈夫,你还是要照顾他的脸面,更要顾及皇家的脸面,以后你们到了渝州,不管怎样,我不想再听到任何不好的传言。”

平乐公主说:“既然父皇如此说,以后女儿也注意一些,低调做人,给冯玉林一些面子。”

李纯道:“这就对了,夫妻关系还是要和睦一些,至少面上过得去,不能让别人说闲话。”

话说到这里,就没法再说了,几日后平乐公主随冯玉林赶赴渝州,算是了却一段风波。

李纯被家庭的这些破事搞得心烦意乱,就想离开夏原出去走走,顺便也体察一下民情。这次对外用兵,南方是主攻方向,自己可以搞一次南巡,顺便也看看南方几个省的治理情况。

想到这,李纯就派人将李藩召来,跟他商讨南巡的事宜。

李纯认为,目前蒸汽轮船比较方便,全员就乘船过去,重点考察南部沿海的几个道,顺便视察一下那里的部队,查看一下南征的准备情况。

在参加的人员方面,李纯考虑到华襄两族军队联合出征,涉及到军事、外事、民族事务,还要在南方选一个南征元帅府的驻地。

南征元帅肯定是范希朝担任,他要参加,再加上元稹、崔右甫即可,南巡需要保障,枢密使李藩、御林军统领李正己、察访司郎中纪奎,自然也要参加。

在路线上,李纯计划先沿着淮河,顺流到达楚州,然后再沿着大运河南下广陵,而后沿江出海,再折向南,沿着海岸线途经吴越道、闽海道、广珠道,最后抵达安桂道。

在沿线的几个重要城市和军队驻地停留一下,了解南方各道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对襄族的治理情况,视察几个部队,鼓舞一下士气。

李纯将自己的想法讲给李藩后,李藩又询问了一些细节问题,就去进行准备了,过几日就可以出发。

三月初,南巡的各项准备已经到位,李纯决定此次带着萧嫔出去,李承闽和一些人员随行保障,李纯等人到达码头时,范希朝、李藩、元稹、崔右甫等人已经在码头等待。

只见码头上停着十余艘大船,为首的一艘大船规模最大,可容纳近千人,是皇帝和几个主要大臣的座船。

其他几艘均可容纳五百人左右,其中一艘作为先导船,先于船队出发,提前在前面安排各地的接洽和准备工作,一艘作为随行其他官员和工作人员的座船,一艘作为保障人员的座船。

六艘御林军的护卫船,其中两艘跟随皇帝的座船,两艘在船队的前侧,两艘在船队的后侧,起着拱卫保护皇帝座船的作用。

李纯带着萧嫔、范希朝、李藩、元稹、崔右甫、李正己、纪奎等人直接登上最大的那艘皇家座船,随后又上去一些宫女宦官,还有几个官员的随行人员。

其他人员早已上船等候,先导船已经提前出发,李纯等人上船后,李正己命人摇动发令旗,前方的两艘御林军护卫船率先启动,而后其他船只按照次序启动,沿着淮河向东行驶。

李纯对李正己说:“你们御林军壮大以后,添置了不少东西,这几艘护卫船什么时候置办的?”

李正己连忙答道:“禀陛下,自从国都迁到夏原以后,御林军也进行了扩充,臣想着夏原临近淮河,出行少不了走水路,就在御林军设立了一个水军护卫团,元和十三年开始,陆续买了一些蒸汽战船,这次正好派上用场。”

李纯又对李藩说:“朕在元和六年出巡的时候,先是坐马车,而后又是换船,中间又是换来换去,费时费力,现在的条件好了,可以一路坐快船过去。”

李藩说:“现在有了蒸汽轮船确实方便很多,速度也很快,不会像以前出行那么耗费时间。”

由于萧嫔不喜欢吹风,就下到船舱里去了,李纯和几个大臣难得远行,就让人搬来几个座椅,在船上看着淮河两岸的风景,聊着闲话。

船队前行约三十里,李纯看到淮河南岸有座城市,就问李藩:“这个是不是寿州新城?”

李藩答道:“禀陛下,这里正是寿州新城,由于夏广铁路从八公山东面经过,而且八公山东面的谢家集、田家庵一带发现了不少煤矿,发展前景更好,淮扬道就将寿州城移到八公山镇,经过扩建形成新的寿州城,老的寿州城,改成了寿春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2章乘船南巡(第2/2页)

崔右甫也接上话说:“陛下,目前经济发展很快,出现了不少采矿、商贸、交通中心,很多地方的州城、县城都搬迁到条件更好的地方,甚至像天门、新民、安顺等地,原来就是一个小县城,现在骤然成为一道的首府,现在都发展的很快。”

李纯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各地肯定都想借助一些地利条件,谋求更好的发展,这都无可厚非。”

元稹说:“陛下,臣发现一个问题,现在夏原确实发展的很好,新开设了很多工厂,但是用蒸汽机的工厂都会烧煤,冒出很多黑烟,有的工厂离朝廷的官衙较近,有时候衙门里都会落下不少烟灰,影响环境卫生。”

李纯道:“你说的这个问题,朕也有看到,目前大家都忙着赚钱,经济是发展起来了,但是燃煤确实有一些污染,现在规模还不是很大,居民们感觉不明显,以后如果开设更多工厂,污染会比较厉害。”

元稹说:“按照陛下所说,开办这些工厂也有一些负面作用,不知可有化解之道?”

李纯道:“这次南巡结束以后,朕会跟程异交代一下,让他跟京畿道搞个规划,让新建的燃煤工厂远离官府和居民区,这样就可以做到互不干扰。”

几个人说着话,船队又不觉向前行了一段,船队越过一个沙洲,原来分成两股的淮河水在这里又汇成一起,水面略微宽阔一些,可以看见淮河北岸有个镇落。

李纯指着那个镇落对元稹说:“此处唤作东圩镇,这里地势平坦,又临近淮河,可以修建码头,以后可以把那些燃煤的工厂都放到这里,这里西到夏原四十多里,这样既可以发展经济,也可以减少对城市的污染。”

元稹非常惊奇,李纯居然对这个小地方也很清楚,就问:“陛下是不是早就有规划,不然不会知道的这么详细。”

李纯道:“刚开始迁都夏原时,大家还不看好这里,现在夏原发展很快,开始略显拥挤,现在夏原每年涌进一二十万人口,很快将不堪重负,必须要提前规划,朕其实已经有动作了,教育部要组建的几所专科大学已经选在城北的丁圩乡建设,以后丁圩一带就作为夏原的科教区。”

元稹说:“怪不得白居易跑到丁圩去建大学,城北是科教区,城东是工业区,城西陛下准备留作什么区?”

李纯笑道:“城西当然是留给我们的地方。”

站在一旁的范希朝问道:“陛下难道是想把皇宫再迁到城西,这太快了吧。”

李纯道:“只是规划而已,刚开始迁都时,需要先建皇宫和官衙,帮助百姓树立信心、吸引人气,但是现在夏原的人气已经够了,如果以后继续跟百姓们挤在一起,确实也有些不妥,需要专门成立一个政务区。”

范希朝说:“陛下一直是思路超前,每次都是大手笔,能不能跟我们透露一下什么时候建设政务区?”

李纯道:“本来还想藏一会,没想到被你们这样问,没法保密了,朕的计划是下半年借着几个大学建成开学的机会,正式在城北丁圩乡一带成立科教区,计划在元和十八年,也就是后年,准备在城东的平圩集成立工业集中区,以后夏原的重型工业都集中在这里,在元和二十年,准备在城西新集乡一带开建政务区,这样省的所有人都挤在夏原,搞得城市太拥挤。”

崔右甫插话说:“这几年夏原人口增长很快,地价飞涨,很多新来的人口都买不起地建房,只能租房,关键是租金也在增加,确实需要提前谋划。”

李藩说:“陛下这么一说,万一很多老百姓提前跑到城西建房怎么办?”

李纯道:“如果你们不问,朕还可以保密一段时间,这次被你们问出来了,消息会逐渐传出去,必然有投机取巧的跑到新集一带买地,目前西淝河以东的土地还够发展几年,所以回来以后你就和京兆府对接,严禁其他居民跑到淝河以西买地建房。”

范希朝说道:“如果元和二十年开始建政务区,新都迁来才十年,那些宫殿和官衙是不是浪费了?”

李纯道:“这次跟上次不同,所有的建筑都不拆,包括皇宫,都改做他用。”

李正己这时说道:“上次迁都时,很多宗亲勋贵看走了眼,没有及时跟过来,这次新建政务区,能否让他们搬过来?”

李纯道:“上次为了省钱省事,搬迁的不彻底,不光宗亲勋贵,还有其他一些次要机构也没搬过来,这次可以都搬过来。”

李纯又对李藩说:“这次回去以后,你跟建设部对接一下,可以提前先做个规划,把三个新城都规划一下,规划好以后,元和十八年,那些留在长安的人员和机构就可以先去新集一带选地建房,皇宫和其他官衙要预留足够的空间,上次为了省钱,建设的比较简单,这次可以建的大气一些,毕竟各部都增加了不少人员。”

元稹说:“国家在发展,各部都增加了不少人,原来的办公地点确实有些局促了,确实需要扩大一些规模。”

几个人在甲板上聊了一阵也乏了,就进入船舱休息一下,又过了两个时辰,船队在一个地方停下。李纯带领几个官员走下船来,原来是到了宿州城,宿州刺史慕青雨早已带人在码头迎候。

李纯对李藩说:“朕和你们几个官员就到宿州城简单看看,吃个便饭,其他随行人员就不用下船了,留在船上就好。”

尽管李纯如此说,但是皇帝基本的威仪还是要有,李正己安排五百名御林军下船跟随护卫,加上宿州本地的警卫人员,安全问题基本可以得到保障。

李纯等人下船后,慕青雨带着几个属员急忙向李纯叩拜行礼说:“宿州刺史慕青雨,带领宿州官员,叩见皇帝陛下。”

李纯道:“众卿平身,你就是宿州刺史慕青雨,你的慕姓是不是慕容氏改过来的?”

慕青雨起来以后说:“禀陛下,正是如此,微臣以前复姓慕容,本叫慕容雨,后来华族复姓改单姓,臣就改成了慕青雨。”

李纯道:“慕容氏来自于鲜卑的慕容部,后面慕容皝建立前燕,大量慕容部的鲜卑人进入中原,经过长期融合,成为华夏大家庭的一部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