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38章 丝路初逢 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第38章 丝路初逢 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

簡繁轉換
作者:三十二编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7 05:28:51 来源:源1

第38章丝路初逢(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第1/2页)

翌日上午,曼谷证券交易所。

随着开市的钟声敲响,停牌近两周的金象食品工业公司正式复牌交易。

交易大厅内,无数双眼睛紧盯着那块巨大的报价板。

金象的股价在停牌前已跌至1.05泰铢的低位,市场情绪普遍悲观。

然而,开盘第一笔成交价就跳空高开,直接报1.25泰铢!

紧接着,买盘汹涌而入,一笔笔大额买单将股价迅速推高。

1.30......

1.35......

1.40......

成交量急剧放大,短短半小时内换手率就超过了5%。

恐慌性抛售早已被糖心资本在停牌前和低位吸筹时清洗干净,此刻市场上的卖盘稀稀拉拉。

而推动股价上涨的主力,除了部分嗅觉敏锐的投机资金,更有一股强劲的、持续买入的力量。

正是方文山在陈秉文授意下,利用糖心资本剩余资金进行的市值管理。

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扭转市场预期,重塑金象价值。

之前收购金象51.3%的股份,用掉了238.5万港币。

这次,陈秉文把剩下的160多万港币全部用于金象托市。

上午十点半,金象股价稳稳站上1.50泰铢关口,涨幅已超过42%。

整个交易所都在议论纷纷,猜测着金象背后发生了什么。

就在这时,一个爆炸性的消息通过交易所官方通讯社、各大财经报纸和电台,短时间内内传遍曼谷乃至整个泰国金融圈:

“金象食品工业公司宣布,将于今日下午两点,在曼谷东方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公司控股权变更、未来发展重大战略及引入重要战略投资者等事宜进行说明!”

发布会现场,泰国本土及驻泰的国际财经媒体记者济济一堂。

虽说金象的市值只有几百万港币,但毕竟是泰国二十几上市公司之一,该给的重视新闻媒体还是要给的。

下午两点整,陈秉文在方文山、威拉育、以及一位身着盘古银行高级经理制服的陌生中年男子的陪同下,步履沉稳地走上主席台。

台下的闪光灯瞬间连成一片。

陈秉文没有过多寒暄,直接进入主题。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全场,泰语翻译紧随其后:

“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我是糖心资本有限公司代表,陈秉文。首先,我代表金象食品工业公司新任董事会,感谢各位对金象的关注。”

“正如各位所知,糖心资本已通过合法合规的二级市场交易,持有金象食品51.3%的股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抛出了第一个重磅消息:

“今天,我非常荣幸地宣布一个对金象未来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合作。

泰国最大的金融机构,盘古银行,已正式成为金象食品工业公司的战略股东,持有公司30%的股权!”

话音刚落,全场哗然!

记者们纷纷举手,快门声更加密集。

盘古银行入股一家刚刚经历暴跌、风雨飘摇的食品公司,这简直是惊天逆转!

陈秉文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道:“盘古银行的入股,是对金象核心资产价值、未来发展潜力以及新管理层能力的强有力背书。

这不仅为金象提供了宝贵的信用支持,更将为公司带来丰富的金融资源和本土化经验。

我们有信心,在盘古银行的支持下,金象将更快地摆脱困境,实现稳健发展。”

他示意了一下身旁的盘古银行代表。

那位中年经理起身,用泰语简短而有力地确认了入股事实,并强调了盘古银行对金象新管理层及战略规划的信心。

紧接着,陈秉文抛出了第二个利好消息,直指市场最关心的业务基本面。

“目前,金象的生产经营活动已全面恢复并加速推进。

罗勇工厂的椰浆、糖浆产能已恢复至正常水平,并正在持续优化提升。

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锁定了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渠道,保障了生产的连续性。”

“在此,我很高兴地向大家宣布:

金象已与我们的重要关联方,来自香港发展势头迅猛的陈记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长期稳定的战略供货协议。

未来三年内,金象罗勇工厂70%的优质椰浆、糖浆产能,将优先供应陈记食品,支持其在香港及亚洲市场的快速扩张。”

控股方变更、盘古银行入股、恢复生产、拿下大额长期订单。

四个重磅利好接踵而至,瞬间重塑了市场对金象的认知。

记者席彻底沸腾了,提问声此起彼伏。

而在发布会现场,一个来自颂猜家族的中年男人,听到陈秉文谈及金象食品的未来后,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台上的陈秉文以及旁边盘古银行的代表。

将手中的笔记本合上,悄无声息地起身离开了会场。

盘古银行入股的官方消息和发布会现场一边倒的舆论,彻底断绝了颂猜家族任何反扑或搅局的念头。

除了接受现实,他们别无选择。

一周后,金象罗勇工厂。

办公室里,陈秉文专心的听金象管理层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北部攀牙、春蓬六个合作社的供货点已全部落实,品质稳定达到一级标准。”

金象采购经理差瓦递上报告。

陈秉文点点头,目光扫过报告上的采购数据。

蓬猜在一旁补充:“日产能已稳定在5吨,陈记的专线完全满足。威拉育总监建立的结算通道效率很高。”

蓬猜话音刚落,方文山接话道:“结算货币以美元为基准。”

“很好。”陈秉文满意的点点头。

......

会议结束,等金象的管理层离开办公室。

只有陈秉文和方文山两人时。

“陈生,金象这盘棋,算是真正下活了。”方文山如释重负道,“股价站稳,银行支持,原料和销售渠道打通,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地优化管理、提升效率。”

陈秉文点点头,“根基已固,但远未到松懈之时。

蓬猜和差瓦能力尚可,但眼界有限。

威拉育作为财务总监,专业度够,但需要磨合。

金象未来一年,核心就是两件事,稳生产,降成本。

确保给陈记的供应万无一失,同时把内部运营效率提上去,利润自然就出来了。”

他放下水杯,“方会计师,金象的日常监管和财务审计,就拜托德信多费心,每季度派人过来查看一次。

我会定期审阅报表。

另外,物色一个懂泰语、熟悉本地商业环境、执行力强的职业经理人,作为糖心资本在金象的常驻代表,级别高于蓬猜,负责监督执行我们的战略。

人选你留意一下,背景和能力是第一位的。”

“明白,陈生。”方文山立刻应下,这是将金象纳入稳定轨道的必要步骤。

“盘古银行那边,保持好关系。

他们派驻的董事,面子要给足,但核心决策权不能旁落。

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再联系我。”陈秉文补充道。

他知道,与盘古的蜜月期需要用心维护。

处理完这些,陈秉文轻轻呼了口气。

来泰国一个月,如同经历了一场高强度的战役。

如今硝烟渐散,归期已至。

想到深水埗的父母,想到观塘厂里忙碌的高振海、钟强,想到刚刚在港岛崭露头角的陈记糖水,一股淡淡的思念涌上心头。

“明天下午的航班回港岛。”陈秉文对方文山说,“今天下午没什么安排,陪我去逛逛?给家里人和阿海他们带点礼物。”

方文山欣然同意:“好。我知道几家不错的特产店,泰丝、鳄鱼皮具、精油都不错。”

午后,曼谷的阳光依旧炽烈。

两人带着翻译离开酒店,漫步在熙攘的街头。

陈秉文给父亲陈国富选了一个精致的鳄鱼皮钱包,给母亲汪巧珍挑了一套品质上乘的茉莉香薰精油和手工皂,又给高振海选了一个实用的皮质工具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8章丝路初逢(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第2/2页)

路过一家宝石店时,他驻足片刻,为高美玲挑了一条设计简约大方的蓝宝石镶银手链,小姑娘帮了家里不少忙,该有点像样的礼物。

东西买得七七八八,两人提着大包小包返回东方酒店。

穿过大堂时,陈秉文的目光无意间扫过大堂一侧相对僻静的角落。

那里,一个不太起眼的店面吸引了他的注意。

店招是典雅的中文书法:“锦泰丝绸”。

透过明亮的玻璃橱窗,可以看到里面陈列的并非寻常的旅游纪念品,而是一匹匹色泽温润、纹理细腻的丝绸。

“丝绸店?”方文山也注意到了,“开在这种地方,面向的恐怕是高端住客和外宾,价格不菲。”

陈秉文的目光却停留在了那匾额上。

“锦泰丝绸......”他低声念着,“在曼谷开这样一家纯粹中式风格的丝绸店,老板要么痴迷传统文化,要么......”

他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是华人,或者华裔。”

“方会计师,进去看看?”陈秉文抬步走了过去。

推开那扇沉实的木门,门框上悬挂的铜铃发出清脆悠扬的“叮铃”声。

一个穿着改良旗袍、气质温婉的中年妇人正细心地整理着货架。

见到客人进来,她抬起头,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微笑,问候道:“萨瓦迪卡。”

陈秉文微微颔首,目光在那些丝绸上流连,用中文回应道:“您好。这些丝绸......很特别,不像本地常见的风格。”

听到纯正的中文,妇人立刻切换成同样流利的普通话:“先生好眼力。

我们锦泰的丝绸,原料是精选的泰北桑蚕丝,但织造工艺和设计,承袭的是祖辈从潮州带过来的老手艺。”

“潮州?”陈秉文心中一动,潮汕商帮在东南亚势力庞大,影响力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他拿起一匹手感异常柔滑细腻的素绉缎,对着灯光看去,光泽如流水般温润。

“好料子。这工艺,没有多年沉淀做不出来。”

“先生是行家。”妇人笑容更深了些,“家祖早年是潮州府城的织工,后来下南洋,在清迈落脚,这手艺就一代代传下来了。

可惜现在年轻人愿意学的少了......”

她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

就在这时,店门再次被推开。

一个穿着剪裁合体的西装、身形挺拔的年轻男子走了进来。

他约莫二十七八岁,面容英俊。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还牵着一个约莫十一二岁的小姑娘。

小姑娘穿着漂亮的碎花连衣裙,眉眼弯弯,皮肤白皙,像精致的瓷娃娃。

“妈,我和盈拉回来了。”年轻男子用泰语对妇人说道,声音温和。

“信,回来啦。”中年妇人脸上的笑容瞬间变得无比温暖,“盈拉,累不累?”

“不累,妈妈!哥哥带我吃了好好吃的椰子冰淇淋!”小姑娘盈拉的声音清脆悦耳,眼神灵动地看向陈秉文和方文山这两个陌生人。

被称为“信”的年轻男子这时也注意到了店内的两位客人。

他的目光在陈秉文身上停留了片刻,带着职业性的审视,但很快便化为礼貌的点头致意,同样用泰语问候:“萨瓦迪卡不。”

陈秉文放下手中的丝绸,微笑着用中文回应:“您好。令堂的丝绸,令人叹为观止。”

信听到陈秉文流利的中文,眼中掠过一丝惊讶,随即用泰语说道:“谢谢。

家母的手艺,是锦泰的根基。”他似乎不太习惯在陌生人面前多言,但态度并不倨傲。

从翻译口中听明白信说话的内容,陈秉文主动伸出手:“敝姓陈,陈秉文,来自香港。

这位是我的同事,方文山先生。”

信稍顿了一下,随即自然地伸出手与陈秉文握了握:“幸会。塔信·西那瓦。

这是我的妹妹,盈拉。”

他介绍了自己和妹妹。

听到这两个名字,在结合信的容貌,陈秉文瞬间知道眼前这对兄妹的身份。

正是未来将深刻影响泰国政坛的西那瓦家族兄妹!

此刻的塔信,显然还在警界任职,那份干练正是警界打磨出的气质。

“西那瓦先生。”陈秉文从善如流地换了尊称,目光转向正偷偷打量他的小盈拉,温和地笑了笑,“盈拉小姐很可爱。”

小盈拉听到夸赞,有些害羞地往哥哥身后躲了躲,但大眼睛里满是笑意。

“陈先生过奖了。”塔信客气了一句,随即似乎不想过多寒暄,对母亲说,“妈,我带盈拉回来放点东西,待会儿还要回局里。”

他提到“局里”,更是印证了陈秉文的判断。

“好,工作要紧。”塔信母亲慈爱地点头。

陈秉文知道不宜多作打扰,但他不想错过这个建立初步联系的机会。

他拿起刚才那匹素绉缎,对塔信母亲说:“老板娘,这匹素绉缎,还有那幅淡青色香云纱,麻烦帮我包起来。”

塔信母亲有些意外,这两匹都是店里的高端料子,价格不菲。

“陈先生好眼光,这都是我们今年的精品。

您太太一定很有品味。”她一边熟练地取料子,一边笑着恭维。

陈秉文坦然一笑:“是送给我母亲的。她操劳半生,该用点好东西。”

他付了款,接过包装精美的丝绸,又看了一眼旁边安静等待的塔信和盈拉,心中已有了计较。

他从随身的公文包里取出一张简洁的名片,上面只有“陈秉文”三个中文楷体和香港的一个电话号码,递给塔信:“西那瓦先生,初次见面,冒昧了。

这是我的名片。

我在港岛经营食品生意,偶尔也做些投资。

锦泰的丝绸令人印象深刻,若有缘再见,希望能有机会多交流。”

塔信接过这张极其简单的名片,略一沉吟,也从西装内袋取出一张名片,递给陈秉文:“陈先生客气了。

这是我的名片,来日方长,有机会多交流。”

名片上印着塔信的全名和职务:曼谷大都会警察局副局长。

职位虽不算顶尖,但在曼谷警界已是实权中层,前途无量。

陈秉文郑重收好:“原来是西那瓦局长,失敬。”

他明白,这张名片的价值,远非一次购物所能衡量。

这或许是一条通向未来泰国政商高层的隐秘小径。

“职责所在。”塔信微微颔首,似乎对这个头衔习以为常。

他转向母亲和妹妹:“妈,盈拉,我先走了。”

又对陈秉文和方文山点头致意:“陈先生,方先生,再会。”

看着塔信的身影消失在店门外,陈秉文心中波澜微动。

谁能想到,这位年轻的警察局长,未来会执掌一国之政?

而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盈拉,未来亦将走上同样的巅峰之路?

历史的风云际会,有时就始于这样一次不经意的邂逅。

“陈先生,您还要看看别的吗?”塔信母亲的声音将陈秉文的思绪拉回。

“暂时不用了,老板娘。

您的丝绸很好,下次有机会再来。”陈秉文微笑着告辞,与方文山离开了锦泰丝绸店。

回房间的路上,方文山忍不住低声道:“陈生,那位西那瓦局长......气度不凡啊。

您这名片递得妙。

泰国这个国家,家族势力随处可见,认识这位西那瓦局长,也能让我们在警察系统建立一些人脉。”

方文山见到陈秉文刚才主动递名片,再到后面知道塔信是警察局副局长,误以为陈秉文是为了建立人脉。

陈秉文摩挲着手中光滑的丝绸包装,笑道:“方会计师,这就是一步闲棋,种子先埋下就好。”

说完,他看了看时间:“走吧,回房收拾一下。港岛,还有一摊子事等着我们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