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22章 落子九龙仓 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第22章 落子九龙仓 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

簡繁轉換
作者:三十二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05:28:52 来源:源1

第22章落子九龙仓(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第1/2页)

顺达物流的车队比预想中更快投入了运转。

两辆加装了保温层和货架的二手五十铃小货车,喷着醒目的红漆和“顺达物流”标志,开始穿梭于长沙湾食品厂与各处陈记流动销售点。

有了货车送货,效率的提升是立竿见影的。

统一配送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时间,保温效果也远胜从前,送到油麻地或观塘的糖水,温度几乎与出厂时无异。

为了掌握第一手情况,陈秉文每个流动点都要亲自巡视一遍。

华丰制衣厂后街,熟悉的保安队长接过陈秉文递上的烟,围着新车仔细打量,感叹道:“阿文,真是鸟枪换炮啊!

这车,看着就可靠、卫生!”

陈秉文笑着递上一碗刚盛出的、热气腾腾、散发着豆香与陈皮清香的招牌红豆沙:“大哥您尝尝,今天刚到了一批新会陈皮,风味更好。”

他转向已经排起队伍的工友,声音清晰而真诚:“各位工友,陈记升级装备,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快喝上热乎、地道的糖水。

味道不变,分量不变!价格不变!感谢大家一直的支持!”

队伍里响起工友们友善的笑声和回应。

“阿文,有眼光!新车看着就干净卫生,挑不出毛病!”

“快点啊,赶着上工呢!”

“红豆沙!谢谢一碗!”

“我要芝麻糊套餐!”

“......”

每到一个流动销售点,陈秉文都要亲自卖上一会糖水,除了华丰制衣厂大厦和永兴电子厂两个点,其它的流动销售点全是新增的。

陈秉文把巡视的重点放在这些新增的销售点上。

在石硖尾一个五金厂路口,崭新的陈记标准化餐车已经就位。

他注意到,虽然这里是新销售点,但得益于统一醒目的形象和物流带来的品质保障,加上之前维园年宵带来的口碑传播,生意开张就很不错。

不少工人显然是慕名而来,对糖水品质赞不绝口。

“哇!陈记糖水?维园年宵那个?”一个年轻工友惊喜地喊道,“我在维园排了好久才喝到!没想到开到这里了!”

说着,他快步走到餐车前,“一碗红豆沙!加两个咸水角!”

“好的!马上来!”伙计动作麻利,掀开保温桶盖,熟练地盛满一碗红豆沙,又夹起两个咸水角放在碟边。

“嗯?味道好像比维园时更好了?豆沙更绵密了!”年轻工友尝了一口,烫得直哈气,脸上满是惊喜。

“没错!中央厨房统一制作,品质更稳定!”伙计自豪地回答,“陈记秘制,真材实料!”

不到十分钟,餐车前已排起十几人的队伍。

“以前想喝碗糖水要走二十分钟!现在出门就有,味道还这么好!”

“是啊,早上来一碗,暖胃又顶饱,才花一两蚊,太划算了!”

“套餐更值!红豆沙加咸水角才十八毫,能顶到中午!”

“你看这车,多干净整齐,看着就放心!”

“老板,你们这糖水真是名不虚传啊!”

一个中年工人边喝红豆沙边赞叹。

“以后天天都能喝到了吧?”另一个年轻工人问道。

“当然!现在这个售货车可以挡风遮雨,天天都会在这里销售。”

陈秉文笑着回答。

九龙二十个工业区流动点在高振海和顺达物流的高效运作下,迅速铺开。

统一醒目的红色餐车、整洁的卫生、稳定供应的美味糖水,迅速在各大工厂区工人中建立起口碑。

每日清晨,顺达物流的保温货车准时出发,将新鲜糖水送达各个点,阿生手下的“转型”兄弟们干劲十足,稳定的收入和“做正行”的体面感,让他们比以往更加投入。

长沙湾食品厂办公室内,陈秉文面前摊开着几份报纸和一张写着九龙仓股价的白纸。

随着永隆银行的三十万贷款如数到账,账上资金前所未有的充裕,却也如同身后有只疯狂追赶他的野狗,催促着他必须尽快落子。

“文哥,观塘新厂那边谈妥了,位置就在工业区靠主干道的位置,面积比长沙湾这边大三倍,租金年付两万八,押一付一。

设备清单我也列好了,照着长沙湾的配置来,加上运输安装,预算五万五左右。”

高振海拿着一叠文件进来,脸上带着初为厂长的兴奋与慎重。

“好。”陈秉文点点头,目光没有离开报纸,“阿海,设备采购你亲自盯,质量第一。

新厂招工同步进行,待遇参照这边,熟手优先。争取半个月内投产。”

“明白!”高振海应下,又有些迟疑,“文哥,我们步子是不是......太快了?

二十个流动点、五个标准店、新厂、物流公司......钱像流水一样出去。”

他亲眼看着维园赚来的十八万多,正在迅速变成合同、设备和预付款。

陈秉文抬起头认真的看着高振海:“阿海,市场不会等我们。

维园的热度就是最大的东风,现在不趁着这股风迅速启航,等热度凉下来后,再做同样的事,成本高十倍都不一定能做下来。

钱是工具,用出去才能生钱。记住,效率就是生命线。”

说着,他拿起一份《东方日报》,“回头,你联系一下维园年宵时报道我们新闻的那个记者,送上些好处,请他再帮我们做几篇报道,维持住陈记糖水的热度。”

高振海立刻点点头,“好!我这就去办!”

处理完新厂事务,陈秉文拨通了周明哲的电话:“周经理,观塘新厂规划预算明天一早送到您办公室。

另外,有件事想咨询您,我打算开个股票账户,做些稳健投资,对冲实业风险,您这边有熟悉的证券经纪介绍吗?”

电话那头的周明哲有些意外,但想到陈秉文在商业计划书展现的商业嗅觉和胆识,又觉得合情合理。

“陈生真是深谋远虑,我帮你联系汇丰证券的张经理,他经验丰富,做事稳妥,下午我让他联系你。”

下午,汇丰证券的张经理如约而至。

这是一位约莫四十岁、穿着熨帖得一丝不苟的灰色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人。

脸上带着职业性的、令人如沐春风的微笑,眼神却透着证券行业特有的精明与审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2章落子九龙仓(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第2/2页)

“陈生,久仰大名。维园年宵糖水大王的风采,我可都在报上领略过。

周经理特意交代,陈生是位有眼光、有魄力的青年才俊,让我务必服务周到。”

张经理双手递上名片,姿态无可挑剔。

陈秉文起身相迎,接过名牌后主动握手:“张经理客气了。快请坐。阿海,上好茶。”

等高振海倒好茶带上门出去,办公室里只留下陈秉文与张经理二人。

陈秉文开门见山:“张经理,时间宝贵,我就直说了。实业的扩张周期长、风险也相对集中。

我想在证券上做些投资,一方面对冲风险,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抓住些机会,让资金更有效率地运转。”

张经理微微颔首,表示理解:“分散投资、善用金融工具,对冲风险,陈生考虑得很周全。

不知陈生对市场有何看法?倾向于哪些板块?风险偏好如何?”

陈秉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直视着张经理的眼睛,认真的说道:“我对航运和地产,尤其是拥有稀缺地皮资源的公司,长期看好。

具体的标的,我还在研究。今天请张经理来,主要是想了解,以我目前的情况,能在汇丰证券开多大的杠杆额度?我想做的是三倍杠杆。”

“三倍?”张经理目光微微一凝,脸上的职业笑容收敛了几分,变得更为严肃。

“陈生,请恕我直言。杠杆交易是一把双刃剑,放大收益的同时,也成倍地放大了风险。

三倍的杠杆率,意味着一旦市场出现不利波动,您的保证金承受力将会非常脆弱,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强制平仓,损失惨重。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风险系数更高。以您的资产状况,是否过于激进了些?”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这绝非儿戏,三十万本金,三倍杠杆意味着您将操作近百万的资金量。

市场稍有风吹草动,这点本金顷刻间化为乌有。”

陈秉文身体微微前倾,平静道:“张经理的提醒很专业,风险我自然清楚。

但我认为,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我并非盲目冒险,而是基于对目标公司的深入分析和市场走势的判断。”

“能知道陈生看好的是哪家公司吗?”

“九龙仓!”

没等张经理开口,陈秉文继续说道:“我看好九龙仓,不是赌博,是基于对其核心价值、行业前景和市场潜在动能的深度分析。

它的价值,远非当前股价所能体现。

全球航运低谷是暂时的,但尖沙咀、铜锣湾的土地是永恒稀缺的!港岛经济要起飞,这些地段的价值会几何级增长。”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张经理:“杠杆确实放大风险,但也放大机遇。我要求三倍杠杆,是因为我对这个判断有足够信心,也因为机会稍纵即逝。

这笔资金,我会严格控制仓位,设定止损线,并且有实业的现金流作为后盾。

我相信张经理能理解这种基于价值的投资。”

办公室内陷入短暂的寂静。

张经理眉头微皱思考着陈秉文刚才的话。

如果陈秉文不用杠杆购买九龙仓股票,他绝对不会说什么。

但是采用杠杆,而且还是三倍杠杆,公司内部不但审核非常严格,还必须有支撑的住的理由。

不过,陈秉文对九龙仓的分析直指核心资产价值,逻辑清晰,数据扎实,这不像是一个冲动的投机客。

终于,张经理抬起头,郑重说道:“陈生,我必须承认,您对九龙仓的分析,切中要害,眼光独到。

基于您的专业分析和风险控制措施,以及您实业提供的支撑,我同意为您开通三倍杠杆交易账户。

额度以您三十万本金为基础,最高可操作九十万资金。但请务必牢记您的止损承诺,市场无情。”

“感谢张经理的信任!”

陈秉文面露喜色,用力握住张经理的手。

资金到位,权限开通,陈秉文再没有犹豫。

直接通过电话委托,以极其分散、不引人注目的方式,开始分批建仓九龙仓股票。

价格控制在12.5港币至13.5港币之间。

与此同时,九龙半岛上,陈记糖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

旺角、油麻地、尖沙咀、铜锣湾、中环五家“陈记糖水店”完成前期准备,几乎同时亮起了招牌!

统一的红底金字门头,明亮的玻璃柜台,身着整洁红色围裙的店员,以及从长沙湾食品厂统一配送来的、品质如一的各种糖水和精致点心。

开业当天,便引发排队热潮。

维园年宵积累的口碑、《东方日报》的报道、标准化的形象和便捷的位置,让“陈记糖水店”迅速成为很多白领精英们每天必不可少的去处。

高振海每日奔波于五个门店之间,协调补货、处理突发状况、监督服务标准。

他脸上的稚气褪去不少,取而代之的是沉稳与干练。

“文哥,铜锣湾店今天上午就卖空了三次!旺角和尖沙咀的客流也超预期!

就是原料消耗太快,钟强那边说长沙湾厂的生产线快拉满了。”

“知道了。”陈秉文站在中环店的角落,观察着客流,眼神沉静。

五家店的日营业额汇总到他手中,数字亮眼,平均单店日销轻松突破三千碗,远超预估。

“阿海,设备采购进度如何?观塘新厂必须加快!”

“二手设备谈妥了,比预算省了五千,后天就能运过去安装。

新招的十名工人,钟强亲自在长沙湾带,一周后就能分一批去观塘。”

“好。”陈秉文点头,“让钟强把核心配方和关键工艺控制点整理成册,新厂必须严格复制长沙湾的标准。

观塘厂投产后,长沙湾厂产能重心逐步转向支撑九龙西的流动点和门店,观塘则覆盖九龙东和港岛东。

物流配送路线让阿生也同步优化,确保配送时效。”

......

这天下午,陈秉文正在长沙湾食品厂办公室与钟强讨论新厂首批生产计划,电话铃声急促响起。

汇丰证券的张经理打来电话。

“陈生!有情况!”电话里张经理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严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