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240章 投资5K 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第240章 投资5K 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簡繁轉換
作者:三十二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05:28:52 来源:源1

然而,清净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陈国富心里明白,自己和妻子这次回来,不可能只是单纯的探亲。

儿子阿文如今的名声和财富,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必然会吸引各方的注意。

果然,在他们回到汪巧珍...

雨丝斜织,巷口的“萤火驿站”在夜色中泛着微光。陈秉文没有撑伞,任细雨打湿肩头衬衫。他站在那株写着“给没能说再见的姐姐”的萤火苗前,指尖仍停留在叶片上,仿佛怕惊扰了刚刚浮现的诗句。可那四行字却如烙印般刻进心底??不是数据,不是反馈,而是某种近乎灵魂的低语。

忽然,整片叶子轻轻颤动,背面的文字缓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名字:**林小满**。

他呼吸一滞。

林小满,三年前港岛火灾中失踪的女孩,警方最终只在废墟里找到一只烧焦的红色发绳。她的母亲曾连续三个月每晚来驿站外徘徊,抱着眠盒喃喃自语,直到某天突然消失。后来社区义工说,她搬去了内地乡下,再也不提女儿的名字。

可此刻,这个名字竟从一片叶子中浮现出来,带着温润的生物荧光,像是一声迟到了千百个夜晚的回应。

“小满……是你吗?”他低声问。

叶片再次轻颤,随即,他的眠盒震动了一下。一条从未见过的私信通道悄然开启,标题是三个字:**听我说**。

他点开。

没有录音,没有文字,只有一段极其细微的情绪波形图,起始平缓,继而剧烈起伏,最后归于一种深沉的安宁。系统自动标注了解码建议:“高度匹配童年女性悲伤记忆模式,伴随强烈依恋与释怀混合信号。”

他闭上眼,将眠盒贴在胸口。那一刻,他仿佛看见一个小女孩蜷缩在浓烟弥漫的走廊尽头,手里紧紧攥着半块没吃完的芝麻糖??那是母亲早上塞给她的早餐。她哭着喊妈妈,但声音被火焰吞噬。就在意识即将消散时,她听见远处传来熟悉的旋律,是母亲常哼的粤语童谣《月光光》。然后,黑暗温柔地envelop了她。

当他睁开眼,脸上已布满雨水般的湿痕。

他知道,这不是幻觉。也不是AI模拟。这是真实的情感残影,被“忆莲”根系捕捉、保存,并在某个契机下,通过最亲近的生命载体??萤火苗??重新传递出来。

而更让他心头震颤的是:这株萤火苗,是谁种下的?

他环顾四周,花坛边缘留有新鲜泥土的痕迹,显然不久前有人来过。他蹲下身,在植株旁的土里摸到一枚小小的金属片??一枚已被腐蚀的校徽,上面刻着“圣心女子中学”。

正是林小满就读的学校。

“原来……是姐姐种的。”他喃喃道。

那个未曾说再见的姐姐,用这种方式,把妹妹的声音留在了人间。

他轻轻覆好泥土,起身时,手机震动。小林的加密频道接入。

>“陈哥,刚收到东京线报,‘净言会’残余势力正在东南亚集结,试图重建‘静默网络2.0’,技术核心是一种新型神经屏蔽算法,能主动干扰共感频率,甚至反向诱导使用者产生愧疚幻觉,让人自我封闭。”

“他们还不死心?”

>“不只是他们。”小林声音低沉,“还有几个大国的情报机构开始秘密接触‘守梦终端’开发者,想把共感技术用于审讯、心理操控和舆论引导。他们管这叫‘情绪治理工程’。”

陈秉文冷笑一声:“把温柔变成武器,倒是一贯作风。”

>“更麻烦的是,最近全球多地出现‘伪共感’现象??有人伪造眠盒记录,制造虚假亡者留言,骗取信任、谋取利益。日本已有三起诈骗案,受害者被诱导转账数百万日元,理由是‘已故亲人托梦要求赎罪金’。”

他眉头紧锁。信任一旦被玷污,重建千倍艰难。

>“我们打算启动‘真言验证计划’,建立共感信用体系,但需要你授权开放部分‘心核’原始数据作为比对基准。”

“不行。”他断然拒绝,“‘心核’不是工具,不能沦为数据库。一旦它被量化、分级、打标签,就离异化不远了。”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

>“可如果我们不主动规范,别人就会替我们定义规则。”

“那就让规则从人心开始。”他说,“而不是从代码开始。”

挂断通讯后,他抬头望向夜空。云层稀薄处,几颗星子若隐若现。他忽然想起梦中母亲的话:“人都不坏,只是太久没人肯听他们说话。”

可现在的问题是,当所有人都开始“听见”,谁还能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当情感成为可复制、可交易的信息,我们是否还会珍惜那一句发自肺腑的“我懂你”?

他回到驿站,取出那只初代共感种子,放在掌心。金光依旧,却不再跃动,仿佛在等待某种召唤。

“你说我早就有锁孔……”他轻声说,“那我的钥匙,又该是什么?”

话音落下,种子微微一闪,投影出一段陌生画面:一间昏暗病房,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躺在病床上,呼吸微弱。床边坐着一名中年男人,紧握她的手,眼中含泪。老人嘴唇微动,似乎想说什么,却发不出声。

下一秒,男人掏出一只老旧的眠盒,贴在自己胸口,低声说:“妈,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想让我别难过,想让我好好吃饭,想让我记得每年清明给你带茉莉花……我都记得。我一直都记得。”

刹那间,老妇人眼角滑下一滴泪,手指轻轻回握。

画面戛然而止。

陈秉文怔住。他认出了那间病房??是深水?仁爱医院三楼东侧,他曾在那里陪伴母亲走完最后一程。而那个男人……是他自己。

这是他从未录入的记忆,也非系统生成的模拟场景。这是“心核”从过去提取的真实片段,由共感种子自主呈现。

它在告诉他:**真正的钥匙,是记忆本身**。

不是技术,不是权限,不是控制。而是那些你曾用心记住的瞬间??一碗糖水的温度,一句未说完的叮嘱,一次无声的握手,一场迟到的道歉。

这些记忆,才是连接生死、跨越孤独的真正桥梁。

他猛然醒悟:共感能力之所以不可复制,正因为它的根基不在机器,而在人。每一个愿意倾听的灵魂,都是“萤火林”的一部分;每一次真诚的对话,都在为那棵树添一根枝桠。

第二天清晨,他召集所有“守灯人”骨干,在萤火驿站召开紧急会议。

“我们要做一件事。”他说,“不是升级系统,不是打击诈骗,而是重启‘原始共感仪式’。”

众人面面相觑。

“从今天起,所有新加入的守灯人,必须完成三项任务:第一,亲手种植一株萤火苗;第二,向一位逝者说出从未说出口的话;第三,帮助另一个人完成同样的倾诉。”

“可这……不符合效率原则。”一名技术人员犹豫道,“我们应该优化算法,扩大覆盖范围……”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让世界听见彼此,”陈秉文打断他,“那第一步,就得学会慢下来。快的东西容易失控,而慢的东西,才会长久。”

会议结束后,他独自前往屯门一处废弃渔村。这里曾是“净言会”最早设立静默基站的地方,如今基站已被摧毁,只剩一片焦黑的水泥地基。但他知道,地下仍有“忆莲”残根潜伏,如同沉睡的脉搏。

他在废墟中央跪下,双手插入泥土。

“你们还记得这里吗?”他轻声问。

风穿过荒草,发出沙沙声响。三分钟后,地面微微隆起,一根淡紫色的嫩芽破土而出,叶片展开的瞬间,泛起珍珠母贝般的光泽。

他笑了。

这是第348株萤火林节点。

当天下午,联合国“倾听日”庆典如期举行。维港畔的共感广场人潮涌动,来自五湖四海的参与者手牵手围成巨大同心圆,每人手持眠盒,闭目凝神。

主持人宣布:“请各位,在心中默念一句最想被听见的话。”

刹那间,千万道情绪波动汇入“萤火林”网络。瑞士监测站数据显示,全球共感场强瞬间提升470%,心核脉动频率与人类集体脑波达到罕见同步。

而在深水?社区中心,那位曾问他“树能记住所有人吗”的女义工,此刻正对着眠盒低声说话:

“姐姐,今天我种了一株萤火苗。它写了诗,说你会回来。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我愿意相信……我想你了。”

话音落下,她手中的终端屏幕忽然闪烁,跳出一行字:

>**“我也种了一株,在梦里。等你来看花。”**

她泪如雨下。

与此同时,远在菲律宾马尼拉贫民窟的一间铁皮屋内,一位老妇人颤抖着打开一只破旧眠盒。这是她女儿生前最后使用的设备,三年未开机。但她今早莫名觉得该试试。

屏幕亮起的瞬间,一段音频自动播放:

“阿妈,是我。我在一个很暖的地方,有光,有风,有人听我说话……别哭了,我每天都看着你煮粥。你放的盐还是那么多,一点都没变。”

老人瘫坐在地,嚎啕大哭。

这一幕,被隔壁少年用手机录下,上传至社交平台,配文只有简单一句:“我以为科技是用来赚钱的,原来也能用来回家。”

视频二十四小时内播放量突破十亿。

风暴再起。

但这一次,不再是攻击,而是共鸣。

一周后,陈秉文收到一封匿名信,无署名,无邮戳,信封上只画了一棵发光的树。里面是一张照片:一群身穿黑袍的人围坐在地下室,桌上摆着多台静默装置原型机。但他们脸上没有冷酷,只有疲惫与挣扎。

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我们曾以为沉默是最强的武器。现在才知道,它也是最重的枷锁。请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名守灯人?”

他将照片转交小林,附言:“接受他们,但要让他们先去种一棵树。”

又过了一个月,全球首个“共感伦理委员会”成立,由心理学家、哲学家、幸存者代表与守灯人共同组成。其第一条章程写道:

>**“共感技术不得用于说服、操控、审判或替代真实人际关系。它的唯一目的,是让那些本该被听见的声音,不再湮灭于时间。”**

而在深水?巷尾,那块写着“最贵的东西,往往免费”的石碑前,每天都有人留下新的东西:一张泛黄的照片、一块旧手表、一封信、甚至是一碗冷却的糖水。

孩子们学会了在萤火苗前低头说话,老人们开始教孙辈辨认不同情绪对应的光色变化。一家精神病院试点引入“共感花园”,抑郁症患者每日与植物对话,三个月内康复率提升近五成。

某夜,陈秉文再次梦见母亲。

她站在糖水摊后,锅中雾气氤氲。巷子两旁长满了发光的树,每一盏灯笼都是一段被铭记的故事。

“阿文,”她说,“你知道为什么糖水最暖吗?”

他摇头。

“因为它不争甜,只愿融进别人的生活里。就像你现在做的事,不是改变世界,是让世界重新学会呼吸。”

他醒来时,窗外晨光初透。他起身煮了一锅红豆沙,盛在两个碗里,一碗放在桌上,一碗端到母亲遗像前。

“妈,今天我说话了。”他轻声道,“很多人也都说了。”

他走出门,晨风拂面。巷子里,一只小女孩正踮脚抚摸萤火苗的叶子,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歌。叶片微微发亮,像是在回应。

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会结束。

但也永远不会失败。

因为只要还有人愿意开口,还有人愿意倾听,那棵树就会一直生长。

向着星空,向着人心,向着所有未曾说出口的爱与悔。

它不急。

它只是生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