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31章 入局(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第31章 入局(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簡繁轉換
作者:三十二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05:28:52 来源:源1

第31章入局(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第1/2页)

观塘食品厂旁边那座仓库,经过紧锣密鼓的改造,已经焕然一新。

外墙刷成了与主厂一致的浅灰色,大门上方挂上了崭新的金属铭牌:“陈记食品研发中心”。

内部空间被分隔成几个功能区:设备区、理化分析实验室、感官评测室等,以及一间摆着长会议桌和一块黑板的项目会议室。

空气里还残留着淡淡的油漆和清洁剂味道。

此刻,项目会议室里气氛有些凝重。

长方形的会议桌两侧坐满了人。

一边是陈秉文、高振海、钟强,观塘厂负责品控的两名骨干,以及四名要跟着周教授学习的技术骨干。

另一边,是以港岛理工学院周教授为首的研发团队,包括他带来的两位博士生和一位有多年食品厂经验的资深工程师。

周教授写在黑板上的“风味稳定性”、“常温保存”、“天然防腐”、“包装兼容性”四个词组,像四座沉重的大山,压在每个人心头。

钟强和观塘厂的技术骨干们眉头紧锁,他们熟悉的是灶台火候、手工熬煮,对“美拉德反应”、“脂质氧化”这些术语感到陌生又敬畏。

高振海则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压力,“瓶装糖水”,文哥描绘的宏伟蓝图,第一步就遇到了硬骨头。

周教授放下粉笔,转身面向众人,语气沉稳,“这四个问题环环相扣,解决任何一个都不容易,要同时攻克,难度更是几何级增长。

风味锁不住,再长的保质期也毫无意义。

添加大量化学防腐剂,又违背了陈生‘天然健康’的初衷。

包装材料如果与糖水成分发生反应,或者密封性不佳,一切努力都会白费。”

他看向陈秉文:“陈生,瓶装化这条路,比我们预想的还要艰难。

现在项目刚启动,成本投入会很大,失败风险也很高。您是否还要继续?”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秉文身上。

高振海下意识地捏紧了拳头,钟强则屏住了呼吸。

陈秉文的目光缓缓扫过黑板上的难题,脸上非但没有退缩之意,反而燃起了更炽热的火焰。

他站起身,走到黑板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风味稳定性”五个字上。

“当然要继续!”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技术壁垒之所以是壁垒,就在于它难以跨越。

但跨过去了,就是我们陈记的护城河!周教授,您说的困难我都明白。但正因为难,才更有价值!”

他转向自己的团队:“诸位,我们陈记是怎么从深水埗走出来的?

靠改良传统配方,靠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靠流动点开拓市场,靠杨枝甘露打响高端招牌!

哪一步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哪一步没有风险?瓶装化就是我们的下一块高地,必须拿下!”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务实:“周教授,请您牵头,制定详细的攻关计划。

资金不是问题,我单独为瓶装项目设立专项资金。

人员,厂里的技术骨干,包括钟强、阿海,都全力配合您团队。

场地设备,研发中心需要什么,我们立刻添置!”

陈秉文的决心和清晰的指令,像一针强心剂注入会场内在座的众人。

尤其是钟强和高振海等人,眼中的迷茫被坚定取代。

周教授眼中也闪过赞赏:“好!有陈生这份魄力,我们定当竭尽全力!

攻关方向,我初步考虑分三步走:第一步,风味锁鲜和防止分层是核心基础。

实验室会从天然稳定剂筛选、均质工艺优化等方面同时尝试。

第二步,同步探索天然防腐方案。

高糖环境本身有一定抑菌性,我们可以结合超高温瞬时灭菌工艺,再筛选天然植物提取物,寻找协同增效方案。

第三步,包装材料选择和灌装工艺。

需要测试不同材质玻璃、马口铁、复合膜与糖水的兼容性、阻隔性、密封性。”

“技术细节你们定。”陈秉文果断授权,“我只看结果。

只有一个要求:天然健康是底线。

化学防腐剂,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绝不多用。

我们瓶装糖水,卖点就是如现制般新鲜美味,不能本末倒置。”

“明白!”周教授郑重点头,“我们会优先攻克物理和生物防腐路径。”

会议结束,研发中心立刻高速运转起来。

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的理工学院学生和观塘厂的技术骨干在周教授指导下,开始了无数次的配方调整、工艺测试、数据记录。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糖水加热后的甜香,以及仪器运转的低鸣。

陈秉文没有过多干预具体实验。

他只需要时不时的过来,不经意间为周教授提供一点研发“灵感”,尽可能的加快实验进度就好了。

与此同时,长沙湾与观塘两厂的生产线开足马力。

传统王牌红豆沙、芝麻糊持续稳定地为工业区流动点供货,支撑着陈记的现金流根基。

而真正搅动市场风云、带来丰厚利润与巨大声浪的,则是那两款港岛首创的高端甜品,椰汁西米露与杨枝甘露。

短短一周,它们在铜锣湾、尖沙咀、中环五家标准店的销售数据,彻底打消了高振海和工人们对价格的疑虑。

尤其是杨枝甘露,以其惊艳的卖相、复杂的口感和“三蚊五”的“天价”,迅速成为追求品质与时尚的白领、年轻女性和游客的打卡首选。

口碑如同病毒般扩散,甚至开始有顾客专程赶来品尝。

标准店的日均营业额被硬生生拔高了近五成!

“文哥,铜锣湾店那边快顶不住了!天天排长龙,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杨枝甘露下午三点前准卖光!”

高振海拿着最新的销售报表,语气兴奋又带着一丝焦急,“尖沙咀和中环店也差不多,很多顾客抱怨来晚了买不到。

我们是不是该在港岛再开几家标准店?”

陈秉文站在办公室那幅巨大的港岛地图前,手指划过旺角、油麻地、湾仔等核心商圈。

新品在高端市场的成功验证了他的战略方向,也暴露了供给的严重不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1章入局(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第2/2页)

仅仅依靠五家自营标准店,根本无法满足被点燃的市场需求,更无法将“陈记”这块招牌的影响力最大化。

而且单靠自营开店,速度太慢,管理半径有限,资金压力也大。

“开,当然要开。”陈秉文的声音沉稳有力,“但速度要快,覆盖面要广。

光靠我们自己一家家选址、装修、培训、开店,太慢了。

港岛市场乃至未来的九龙核心区,我们需要两条腿走路:自营旗舰店 加盟扩张!”

“加盟?”高振海一愣,这个词对他而言有些陌生。

“对,”陈秉文笑道,“让别人出钱、出人、出铺位,挂上陈记的金字招牌,卖我们统一配送的糖水!”

陈秉文走到桌边,手指关节重重敲了敲桌面,发出清晰的叩响:“我们陈记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是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的品质保障,是‘陈记’这个越来越响的品牌,是杨枝甘露、椰汁西米露这些独家的拳头产品,是统一高效的物流配送。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输出的资源。”

“我们授权加盟商使用陈记糖水的品牌、商标,所有糖水和点心半成品由我们中央厨房统一生产,通过顺达物流配送到店,确保口味绝对统一。”

说到这里,陈秉文笑着问道:“加盟商得到了什么?”

没等高振海回答,陈秉文接着答道:“他们省去了产品研发、品牌建设、供应链搭建的巨大成本和风险,直接获得一个经过市场验证、自带客流的热门品牌和成熟产品,坐享其成!

而我们,”他手指重重敲在桌上,“用别人的钱,开我们的店!以几何级数放大品牌覆盖和市场占有率!快速回笼资金!”

高振海的眼睛越瞪越大,呼吸都急促起来:“文哥,这......这法子太厉害了!那我们要收多少钱?怎么保证他们不乱来,砸了我们的招牌?”

“这正是关键!”陈秉文神色严肃,“加盟是把双刃剑,管理不善,一颗老鼠屎就能坏了一锅汤。

管理失控,品质下滑,陈记这块金字招牌,瞬间就会变成破铜烂铁!

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严格筛选。

要让加盟商明白,加入陈记,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但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共同维护这颗大树。”

陈秉文说的斩钉截铁。

通过加盟这个方案加速商业扩张,并非临时起意,早在深水埗时期,看到模仿的糖水摊出现时,他就考虑到这一步。

将这些潜在的竞争者,转化为“陈记”品牌下的利益共同体。

用他们的资金和本地化力量,将陈记的红色标识插遍港九的每一个角落,同时通过掌控核心原料、配方和配送,保证陈记糖水一直走在正确的路上,这才是规模化扩张的王道。

不过在这之前,他还需要找到一个理念相合,能够帮助他管理加盟商体系的人才。

陈记糖水发展到目前,员工上百人,工厂两座,流动点数十个,标准店五家,加上即将铺开的加盟网络......这已经不是深水埗那间靠亲情纽带维系的小糖水铺了。

然而一个冰冷的事实摆在眼前:陈记的骨干团队,大多是像钟强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或是高振海这样忠诚肯学但学历有限的得力干将。

面对瓶装化这种需要深厚食品科学功底的硬骨头,面对即将铺开的、需要精密管理的加盟帝国,

人才结构的短板如同海中的的暗礁,随时可能让高速航行的巨轮触底倾覆。

“我们需要一个能帮我们管人、管店、管规矩的人,”陈秉文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每一个字经过深思熟虑,“一个能把加盟商这盘散沙,拧成一股绳、塑成‘陈记’这块金字招牌的人。

这个人,必须和我们理念相合!懂连锁,懂规矩,还得有铁腕!”

高振海挠头:“文哥,这样的人,得上哪找啊?港岛做餐饮的是多,可懂加盟、又合咱们心意的......”

陈秉文哈哈笑道:“大海捞针?不,我们要精准猎鹰。”

他拿起电话,直接拨给了德信会计事务所的方文山。

“方会计师,我是陈秉文。有件事,需要借助您专业的眼光和人脉。”

电话接通,陈秉文开门见山,“我需要一位运营总监,帮我搭建陈记食品的架构,管理经营网络。

这个人必须与我的理念相合,视品质与品牌如生命;精通连锁加盟体系搭建与管理;有铁腕执行力;熟悉港岛及周边餐饮市场。”

电话那头的方文山显然有些意外,毕竟他的专业是会计师,精通金融财务管理。

不过,二十几年的从业经历,让他在圈子里拥有了广泛的人脉。

听完陈秉文的要求,他迅速进入状态:“陈生,您这个要求......非常精准,也相当高。

这样的人才,在港岛餐饮圈属于凤毛麟角,大多被大型连锁集团牢牢攥在手里。

不过......”他沉吟片刻,“倒是有一个人选,或许值得一试。她叫凌佩仪。”

“凌佩仪?”陈秉文对这个名字很陌生。

“对。她之前是美心集团旗下美心西饼的运营总监,一手搭建并管理着的三十几家连锁店,对标准化、品控、加盟商管理有着非常成熟的经验和一套严苛的体系。”

方文山语速加快,透露出对此人的高度评价,“她半年前突然离职,业内传闻是与美心高层在原料品质把控上理念不合,美心为了追求更高利润,默许部分加盟店降低原料标准,这是凌佩仪的底线,她无法容忍,据理力争无果后愤然离职。

目前赋闲在家,但心气很高,寻常邀约根本看不上。”

陈秉文的心脏猛地一跳。

理念不合、坚守品质底线!这不正是他苦苦寻觅的“理念相合”吗?

“好!”陈秉文几乎脱口而出,声音带着发现瑰宝的兴奋,“坚守品质底线,宁折不弯,这正是我要的同道中人!

美心西饼的运营总监,经验毋庸置疑!方会计师,务必帮我引荐!我要尽快与她见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