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重生1975,从卖野菜开始 > 第55章 有军帽戴了

重生1975,从卖野菜开始 第55章 有军帽戴了

簡繁轉換
作者:玄凰尊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0 09:22:5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想着想着,马文斌有了主意:

“哎呀,这位小同志,你看,我身上也没有那么多口袋装钱。

不如你就把这个挎包送给我,好不好?”

那位士兵闻言,顿时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连连摆手道:

“这个嘛,我可做不了主,必须要请示一下首长才行。”

马文斌一寻思正愁没有借口接近那几位首长,何不趁此机会套个近乎。

想到这,说道:

“既然这样,那还是由我自己和他们去说吧。”

说完,马文斌站起身,来到那几位首长面前,大方地打着招呼:

“各位首长好,我叫马文斌,是孟家村的农民。

这筐赤老芽是我从双红公社后山上采的,能得到几位老首长的青睐,实在是我的福气。

不过,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想和老首长要两样东西。”

马文斌说完,自己都在心中嘲笑自己脸皮太厚。

不过为了搭上这层关系,也只好豁出去了。

叶主任听了他的话,不由笑道:

“你这位小同志讲话很有意思,我倒想听听看,你想要哪两样东西?”

“我想要这位同志的军用挎包和他头上的军帽。”

“哦,你可知道他军帽上的红五星是用战士们的鲜血染成的。

你倒说说看,你都做了哪些贡献,值得我给你这两样东西?”

本以为马文斌会被这个问题问倒,没想到他脑筋一转,立马答道:

“首长,我虽然是一个农民,

但是我知道挖野菜卖钱,靠自己的双手致富。

只要不给国家增加负担,我觉得这应该就是一种贡献。”

“嗯,你这句话倒是有些道理。

不过,若是农民都像你这样挖野菜卖钱,不安分守己地种地,那城里人吃什么?”

叶主任饶有兴趣地问道。

“请问首长,农民只靠安分守己地种地,什么时候能把日子过起来?

像我这样挣了钱之后,完全可以给乡亲们购置现代化的耕地设备,

让他们增加劳动效率,多打粮食。

粮食多了,农民的干劲就足了。

城里人吃饱了,乡亲们兜里也有了钱,这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马文斌的这一番话得到了吴姓首长的认可,连连赞道:

“没想到你这位小同志倒是蛮有大局观念的,非常好。

自己富了,还不忘带领乡亲们一道致富,

像你有这种思想的年轻人,真的是太难得了。

不过我想问问你,要这两样东西,对你来说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马文斌嘿嘿一笑,挠挠头说道:

“不瞒首长,我对军人有一种天生的敬仰。

觉得他们是最充满血性的男儿。没有他们浴血奋战,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

所以我把军帽戴在头上,把军用挎包背在身上,就好像他们的魂在我身上一样。

以后不论我走到哪里,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无所畏惧地闯过去。

就像当年百万大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样。”

马文斌说得慷慨激昂,姓吴的首长听得心潮澎湃:

“小伙子,好样的。

小江啊,把你的军帽摘下来送给他。回头让老叶再给你弄一顶新的戴。”

“是,首长。”

那位士兵说完,又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摘下军帽,双手送给了马文斌。

马文斌恭敬地双手接过来,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戴在了头上。

也学着士兵的样子,给吴姓首长行了一个军礼,口里说道:

“谢谢首长。”

“哈哈哈哈,你这个小同志身上还蛮有军人血性的。

军礼行的倒是有模有样,不过这军帽嘛,可没戴出来咱军人的气质。

小江,你教教他。”

那个叫小江的从马文斌头上摘下军帽,说道:

“真的军帽是有的确良面料所制成的,颜色碧绿,帽檐尖挺。

因此戴起来颇有讲究,要把帽子上面的接缝处尽量撑起来。

你看,就像我这样。”

说完,耐心地为马文斌演示了一遍怎么捏,才能棱角分明。

随后,又把军帽还给了他。

马文斌接过军帽,学着他的样子鼓捣好半天,却怎么都不是那个形状。

小李见状,和管事的要来一张报纸。

折了折,垫在了帽子里边,二次递给了马文斌。

马文斌接过来一看,果然棱是棱,角是角。戴起来也显得威武了不少。

于是,谢过几位老首长。

把军用背包斜挎在肩上,把军帽上的红五星摘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到口袋里。

之后把军帽戴在头上,喜滋滋地走了出去。

路上不断有人投来羡慕的目光,瞅得马文斌立马拔直了身板,昂首挺胸。

仿佛他自己就是一个真的士兵一样。

脑海里想着若是李梅看到他这个样子,会不会发出一声尖叫。

马文斌无意之间卖掉了野菜,又得了一大笔钱,心里那叫一个美。

便想去给李梅买些东西。至于买什么,去哪买,马文斌想了许久。

猛然间,他想到曾在作家马秋芬的《老沈阳》一书中读到过一段这样的描述:

“说来也许有人不信,当年的一栋小楼,

远比如今落成一座五星级摩天大厦还具影响力,竟轰动了半个沈阳城。

人们一惊一乍地议论:‘吉顺丝房起大楼啦!’在远在近,都断不了要亲自前往一睹姿容。

谁要连二层楼的吉顺丝房都没去过,那算你没见识,枉做一回城里人。”

说起这段子中提到的“吉顺丝房”,就是后来的中街二百。

这里还有一段颇为传奇的故事呢。

话说顺治元年(1644)年,一对叫单文利、单文兴的山东黄县兄弟来到盛京。

从没人做的针头线脑干起,最后在当时的四平街(后来叫中街)上开了第一家丝坊,叫“天合利”

“天合利”不但经营绫罗绸缎等绣花制品,还附带一些别的丝房没有的布匹和日用小百货。

因此,从那以后,“丝房”二字也就成为“百货商店”的代名词。

1914年,后起之秀的小字辈中有一个叫林芸生的为了和“天合利”争夺市场,

不惜斥资五万多奉洋,在四平街北建起第一座二层大楼,就是吉顺丝房。

这一举动惹怒了“老天合”,公然向吉顺丝房发起了挑战,在四平街南盖起一座三层高的大楼。

吉顺丝房不服气,再斥巨资拆除二层楼,

在原址上拔地而起,盖了一座更宏伟的大楼。就是马文斌今天要去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