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燕王殿下!你啥时候造反呀? > 第34章 萧启桓用经纪学的降维打击!!

燕王殿下!你啥时候造反呀? 第34章 萧启桓用经纪学的降维打击!!

簡繁轉換
作者:肆风月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22 05:41:01 来源:源1

第34章萧启桓用经纪学的降维打击!!(第1/2页)

对啊,平价输粮呢,官方指导价如果可行,那么这些商人也不会坐地起价了。

商人们就是知道国家要赈灾,我就是要涨价。

萧启桓的官方指导价意思,就是大晟王朝官府给出一个官方价格。

但是商人不一定要按照这个价格来售卖!

现在面临的问题,你买不买!

买,商人坐地起价发国难财,不买,他们可以说我就是一个做生意的,官方都不管你们老百姓死活,我一个商人又能怎么样。

官方就这么被架起来了!

如果是战乱年代,官府就是土匪,商人你敢皮,我就敢抢。

可是现在是和平年代,就像萧启桓说的,大晟境内不仅仅有两淮商会,还有晋商、徽商等等商会。

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

国家今天动了两淮商会,明天说不定就会动晋商、徽商。

国家可以暗箱操作,但是不能明着来!

说白了,古代行事都讲究师出有名,不然前朝“南吴”的下场,就是下一个大晟的下场。

大晟内部刚稳,外部还有瓦剌、鞑靼、女真等等民族部落对中原虎视眈眈。

好不容易把“南吴”赶回草原,恢复汉人统治,萧云璟可不想看到大晟再次乱起来。

所以,都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平衡各方,国家稳定很重要。

萧启桓知道他们不知道市场竞争,国家调控的魅力所在!

他眼神闪烁:“国家允许民间商会参与赈灾,并许以功抵税的利益!”

“商人逐利,他们会发现这里面是有利可图的!”

“如果说按之前的官方赈灾,以两淮商会为首的商人们就会团结起来,囤粮赚取国家银钱!”

“但是现在,国家放开了赈灾的口子,允许民间商会赈灾!”

“原来只有两淮商会可以赚这笔钱,现在呢!”

萧云璟下意识的回道:“就近商人,也会想着赚上一笔!”

沈墨卿同样激动道:“而且这些商人还可以得到‘义商’的美名!”

萧启桓这时在脸色神秘的补充一句,“这时,如果有大量粮食涌入江西一地,那么那些囤粮的两淮商人是不是得急了!”

听到这,萧云璟与沈墨卿浑身一震,“这就是平价输粮!!”

他们此刻眼神震惊的看着萧启桓,完全不敢相信他是如何能把这些串联在一起的!

明明看似平平无奇的手段,但是组合起来,却让人心惊不已。

甚至如果不是萧启桓说开了,他们甚至一时间都想不到其中的关隘!

萧启桓知道垄断的暴利,说白了现在的情况,因为大家没有跳出两淮之地,自然让两淮商会无意中获得了垄断地位,自然可以坐地起价!

而他的方法,让各地商人都加入这场利益之争进来!

萧启桓接着道:“国家赈灾,让利肯定是要让一些的!”

“但是如何让利,是一门学问!!”

萧启桓的话语让沈墨卿频频点头,甚至连萧云璟都下意识的点了一下头。

他们两个来到大晟的堪舆图前,神色激动,不断比划。

确实,如果能以国家名义,打出旗号,以大晟现在的声望绝对可以调动大量的商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4章萧启桓用经纪学的降维打击!!(第2/2页)

不是所有商人都完全没有良心,没有爱国之意,如果有利可图,他们也不介意博一个好名声。

之前官方赈灾,需要收购粮食,那自然就成了一桩买卖。

买卖买卖,这就是利益问题!

现在萧启桓的“招商赈捐,平价输粮,以功抵税”!

说白了,好像是让商人们捐粮赈灾,实际上他们一算绝对有利可图。

尤其萧启桓了解到,在古代商人的赋税其实是很严苛的。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重农抑商本就是国策之一!

如果人人经商得利,那么谁还种田!

所谓的两倍抵税,在古代,其实说不定还是“重税”,只是抵了一部分商税而已。

商会涉及产业很多,粮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用粮食的两倍抵税,对比他们的各个产业来说,其实也就是杯水车薪。

不过只要有利可图,商人逐利就会动起来。

之前全是两淮商会赚,他们插不了手!

购粮成本,运输成本等等,如果国家不让利,外来商会肯定不会把粮食运到江西一地,因为没有利润!

现在不一样了,两倍抵税,今年花进去买粮的钱,明年可以在其他方面两倍赚回来。

这样不仅仅是粮商,其他商会为了两倍利润也会进入市场。

就像两淮商会,也叫两淮盐业总会,从名字上就可以听出,是以食盐专卖、漕运为主的商会。

知道江西水患,国家赈灾,他们才嗅到了利益,囤粮涨价。

此刻萧云璟来回踱步,甚至直接喊道:“让户部尚书潘世安来见我!”

他现在要核算一下,具体成本!

虽然他已经可以肯定,那一百万两白银完全可以足够赈灾,说不定还能省下不少!

这个方法直接跳过了国家赈灾,跳过了官商相护!

通过国家调控,让商人自己下场竞争!

粮食多了,价格自然就下去了!

说白了,大晟现在国家太平,粮食是够的!

为何会涨价,说白了还不是因为一些商人囤粮,导致无粮涨价。

可以说,国家这个机器用好了,就可以做到调控市场!

这一点,萧启桓在思维层面上,可以说碾压所有大晟的户部官员!

……

此刻潘世安在下朝会后,正在自己殿内接见了两淮商会的负责人!

他喝着贡茶,神情自若,潘家作为南直隶潘氏之人,潘家已经作为世家效力了两个王朝。

从前朝“南吴”为官,到现在大晟王朝太祖招安,他们潘家一直是世家中的中流砥柱。

作为户部尚书,潘世安肯定是有本事的。

世家之人,从小培养的学识也肯定是比寒门要强的多。

世家虽然盘根错杂,但是人才不少,国家也需要他们来一起治理国家。

纵观华国的历史,其实都能归结于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

两淮之地,一直是潘家的自留地!

此刻潘世安拿捏着架子,对着两淮商会的代表负责人轻声说道:“放心,陛下只是在权衡利弊!”

“该你们赚的,一分也不会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